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质子溶剂的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元乔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35-37,共3页
不同物质的酸碱强度在同一溶剂中可能被拉平或区分,区分程度的大小与多种因素有关。
关键词 质子溶剂 拉平效应 区分效应 酸碱强度 溶剂化学 质子酸碱体系
下载PDF
非水溶剂和非水溶剂化学的特性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经涛 陈养民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47-49,共3页
非水溶剂具有水所没有的特性 .在非水溶剂中可以得到与在水中不同的反应结果 .许多不能够在水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在非水溶剂中却可以发生或者向相反的方向进行 ;非水溶剂在制备无水盐 ,制备某些异常氧化态的特殊配合物 ,改变某些反应的... 非水溶剂具有水所没有的特性 .在非水溶剂中可以得到与在水中不同的反应结果 .许多不能够在水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在非水溶剂中却可以发生或者向相反的方向进行 ;非水溶剂在制备无水盐 ,制备某些异常氧化态的特殊配合物 ,改变某些反应的速度 ,改进工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溶剂 非水溶剂化学 化学反应 超酸 熔融盐 拉平效应 反应速度 应用进展
下载PDF
举办“面向21世纪的绿色化学和广州临海重化工业基地规划设想”报告会
3
《广州化工》 CAS 2003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学术会议 绿色反应溶剂-均一体系 液-液两相体系 溶剂化学反应 固体催化剂 固体化催化剂 同相组合化学 “面向21世纪的绿色化学和广州临海重化工业基地规划设想”
下载PDF
多西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晓燕 平其能 《药学进展》 CAS 2008年第5期223-228,共6页
目的:制备多西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考察白蛋白和多西紫杉醇的处方量及乙醇加入量等因素对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收率、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药特性的影响,并对处方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去溶剂化-化学交联法制备多西紫杉醇白蛋... 目的:制备多西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考察白蛋白和多西紫杉醇的处方量及乙醇加入量等因素对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收率、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药特性的影响,并对处方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去溶剂化-化学交联法制备多西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考马斯亮兰-酶标仪法测定纳米粒收率,HPLC法测定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以累积释药百分率为指标,通过方程拟合释药曲线,考察制剂的体外释药特性。处方优化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应用SA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优化处方制得的纳米粒为类球形,平均粒径65.3 nm,Zeta电位-31.4 mV,纳米粒收率95.0%,包封率74.3%,载药量4.65%,制剂24小时体外累积释药百分率为74.4%。结论:难溶性抗癌药物多西紫杉醇可以采用去溶剂化-化学交联法制备成白蛋白纳米粒,其粒径小,稳定性高,可显著提高多西紫杉醇在水相中的浓度。其优化处方中药物的释放显著慢于原料药磷酸盐缓冲溶液的释放,具有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紫杉醇 白蛋白纳米粒 溶剂化-化学交联法 体外释放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
下载PDF
溶剂萃取法净化湿法磷酸国内近况 被引量:16
5
作者 钟本和 陈亮 +1 位作者 李军 龚海燕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2006年第6期1-6,共6页
综述了湿法磷酸净化的常用方法及优缺点,介绍了典型的溶剂萃取法工业化流程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由四川大学和贵州宏福实业开发有限总公司共同开发的溶剂萃取法净化湿法磷酸的工艺流程和技术特点,认为该工艺的流程短、投资... 综述了湿法磷酸净化的常用方法及优缺点,介绍了典型的溶剂萃取法工业化流程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由四川大学和贵州宏福实业开发有限总公司共同开发的溶剂萃取法净化湿法磷酸的工艺流程和技术特点,认为该工艺的流程短、投资少、生产成本低,SO42-脱除彻底,P2O5利用率高、能耗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磷酸 净化 工艺 溶剂萃取+化学净化 综述
下载PDF
使固态化学反应100%完成的方法
6
作者 雷立旭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96,共15页
无溶液形成的固态化学反应具有“一旦发生,就必完全”的特质,但因为固体的非流动性,它常常会因严重的传质困难而有始无终。为了克服这个困难,作者提出了少溶剂固态化学反应(LSR)的概念,即通过使用少量的溶剂赋予固体流动性,使反应物固... 无溶液形成的固态化学反应具有“一旦发生,就必完全”的特质,但因为固体的非流动性,它常常会因严重的传质困难而有始无终。为了克服这个困难,作者提出了少溶剂固态化学反应(LSR)的概念,即通过使用少量的溶剂赋予固体流动性,使反应物固体部分溶解,再使用搅拌反应器解决其“三传”问题,使之完全反应,从而达到使一些化学工业过程绿色化的目的。本文用平衡热力学数值计算的方法图解了几种代表性LSR的Gibbs自由能随反应进度的关系,进而指出:LSR的中间阶段如同没有溶液形成的固态化学反应,两端像溶液化学反应,因此,LSR虽继承了混合自由能导致的化学平衡,但其平衡点比溶液化学反应更接近100%完全。特别地,在LSR即将结束时,通过逐步移除溶剂以使反应物和产物固体持续存在而延长中段,能推动反应达到100%完全;对于连串反应,LSR仍有可能通过控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来获得中间产物;对于Δ_rG_m~?略小于零的反应,可以通过使用较多的溶剂跨越可能的早期平衡态,或者使用大量的产物固体“种子”使所有的产物一直与其饱和溶液平衡,最终通过逐渐蒸发溶剂推动反应进行到底;LSR的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或产物的溶解度关系不大,但与反应物的溶解速度、化学反应速度和产物的结晶速度紧密相关。本文还讨论了使一些竞争反应、非自发反应进行到底的方法,获得高度的反应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固态化学反应 固态化学反应 溶液反应 吉布斯自由能 绿色化学 100%转化率
下载PDF
多西紫杉醇白蛋白微球的制备及优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智舟 姜守刚 +3 位作者 祖元刚 赵冬梅 赵修华 金晓慧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1-384,共4页
多西紫杉醇(DT)是唯一应用于临床治疗肿瘤的紫杉醇的衍生物,其水溶性差,制剂中需要加入有机溶剂和助溶剂,而有机溶剂和助溶剂具有刺激性。为减少多西紫杉醇制剂的刺激性,本实验通过去溶剂化—化学交联法制备水溶性多西紫杉醇白蛋白微球... 多西紫杉醇(DT)是唯一应用于临床治疗肿瘤的紫杉醇的衍生物,其水溶性差,制剂中需要加入有机溶剂和助溶剂,而有机溶剂和助溶剂具有刺激性。为减少多西紫杉醇制剂的刺激性,本实验通过去溶剂化—化学交联法制备水溶性多西紫杉醇白蛋白微球。对制备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并通过Design-expert软件进行数据优化,最终得优化条件:白蛋白浓度为35 mg.mL-1,DT浓度为1.03 mg.mL-1,乙醇和水的比例为3∶1,乙醇的滴加速度为0.73 mL.min-1,搅拌时间为12 h,0.2%戊二醛与白蛋白的交联比为2∶1。得到的多西紫杉醇白蛋白微球粒径为185 nm,载药量为14.4%,成功的解决了其水溶性,为接下来的动物实验、临床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紫杉醇 白蛋白微球 溶剂化—化学交联法
下载PDF
马钱子碱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与初步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娟 陈志鹏 +2 位作者 肖璐 吴芸 蔡宝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5-557,共3页
目的制备马钱子碱白蛋白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外理化性质。方法采用去溶剂化-化学交联法制备白蛋白纳米粒。利用透射电镜、马尔文激光粒度仪、HPLC法及考马斯亮兰-酶标仪对制备的纳米粒进行表征。结果制得的纳米粒呈类球形,平均粒径为(209.... 目的制备马钱子碱白蛋白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外理化性质。方法采用去溶剂化-化学交联法制备白蛋白纳米粒。利用透射电镜、马尔文激光粒度仪、HPLC法及考马斯亮兰-酶标仪对制备的纳米粒进行表征。结果制得的纳米粒呈类球形,平均粒径为(209.8±3.6)nm,Zeta电位(-34.49±1.32)mV,纳米粒收率90.0%±3.2%,包封率为60%±2.3%,载药量为2%±1.2%,体外模拟释药结果表明载药纳米粒药物释放速率在24h内持续稳定。结论去溶剂化-化学交联法制备马钱子碱白蛋白纳米粒简便可靠,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子碱 白蛋白纳米粒 溶剂化-化学交联法 体外释放
下载PDF
氯化铜的少溶剂固态连串配位化学反应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鹤霖 郭治良 +2 位作者 刘柏志 吴庄泽 雷立旭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36-1544,共9页
在少量水的存在下,由于NH_(4)[CuCl_(3)]对水不稳定,CuCl_(2)·2H_(2)O与氯化铵的配位化学反应只能得到1∶2产物(NH_(4))_(2)[CuCl_(4)(H_(2)O)_(2)];但在无水乙醇中,无水CuCl_(2)与氯化铵按1∶1或1∶2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时,能相应... 在少量水的存在下,由于NH_(4)[CuCl_(3)]对水不稳定,CuCl_(2)·2H_(2)O与氯化铵的配位化学反应只能得到1∶2产物(NH_(4))_(2)[CuCl_(4)(H_(2)O)_(2)];但在无水乙醇中,无水CuCl_(2)与氯化铵按1∶1或1∶2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时,能相应地得到NH4[CuCl_(3)]或(NH_(4))_(2)[CuCl_(4)]。CuCl_(2)·2H_(2)O与2,2′-联吡啶(bipy)的少溶剂固态化学反应仍能像固态化学反应一样,根据反应物的配比生成相应的唯一产物,但在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反应中发现1∶2产物曾经形成。热力学分析说明,如果连串反应的后一步的ΔrG大于前一步的,则上述反应现象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固态化学反应 连串反应 分步反应 X射线衍射 100%产率反应
下载PDF
多柔比星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对肝癌细胞Bel-7404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缪凤琴 安艳丽 +2 位作者 杨蕊 唐秋莎 张建琼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3年第5期422-426,共5页
制备多柔比星白蛋白纳米粒(DOX/BSANP),观察其药物缓释规律,探讨其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去溶剂-化学交联法制备DOX/BSANP载药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及粒径;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封率及载药率;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考察缓释特性;MTT法及FC... 制备多柔比星白蛋白纳米粒(DOX/BSANP),观察其药物缓释规律,探讨其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去溶剂-化学交联法制备DOX/BSANP载药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及粒径;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封率及载药率;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考察缓释特性;MTT法及FCM观察其对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动物实验观察其体内抑瘤效应。透射电镜下DOX/BSANP呈圆球形,分布均匀,直径约为120 nm,动态光衍射测定其水合粒径约为170 nm,包封率为82%,载药量为5%,体外药物释放实验显示,载药纳米粒中约50%的药物持续缓慢释放,可持续长达7 d;MTT实验显示DOX/BSANP能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FCM检测显示其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体内抑瘤实验显示,载药纳米粒的疗效优于DOX原药的疗效。成功制备多柔比星白蛋白纳米粒。体内外实验证明DOX/BSANP纳米粒可有效抑制肝癌细胞Bel-7404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白蛋白纳米粒 溶剂-化学交联法 肝癌
原文传递
泥页岩烃—孔隙—表面的关系及其对残留烃评价的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旭 蔡进功 +3 位作者 宋明水 刘惠民 刘庆 李政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3-505,共13页
泥页岩中残留烃具有多种赋存态,且赋存态与赋存空间紧密相关,残留烃的研究必须同时关注赋存态和赋存空间。残留烃的不同赋存态在本质上是由于残留烃组分以及孔隙和表面性质的多样性造成的,导致不同赋存态烃的剥离条件具有差异,基于这种... 泥页岩中残留烃具有多种赋存态,且赋存态与赋存空间紧密相关,残留烃的研究必须同时关注赋存态和赋存空间。残留烃的不同赋存态在本质上是由于残留烃组分以及孔隙和表面性质的多样性造成的,导致不同赋存态烃的剥离条件具有差异,基于这种差异,提出有机溶剂抽提—化学湿氧化的相继处理方法分离游离态烃、物理吸附烃和化学结合态烃。泥页岩中存在多种类型的孔隙和表面,气体吸附法、压汞法、化学吸附法和成像方法的配合才能够全面表征泥页岩的孔隙结构。通过分析每一步处理前后烃参数和孔隙结构表征参数的变化特征可以建立烃—孔隙表面的关系,而烃和矿物在分子层面和微观尺度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丰富烃—孔隙—表面的关系,这对于深刻理解残留烃的赋存机理和流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留烃 有机溶剂抽提—化学湿氧化 烃—孔隙—表面的关系 可动烃
原文传递
溶剂热电化学还原氯仿制备类金刚石碳膜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路丹花 杜颖颖 +2 位作者 赵晓慧 张娟 张树永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259-2263,共5页
报道了采用溶剂热电化学法还原氯仿制备类金刚石碳膜(DLC)的新体系.实验在-1.2或-1.6V(vs.Ag/AgCl/Cl-)下,对溶解在以Bu4NCl作为支持电解质的碳酸丙烯酯(PC)溶液中的氯仿进行电化学还原.研究了温度、氯仿/PC比例和电极材料对沉积的影响... 报道了采用溶剂热电化学法还原氯仿制备类金刚石碳膜(DLC)的新体系.实验在-1.2或-1.6V(vs.Ag/AgCl/Cl-)下,对溶解在以Bu4NCl作为支持电解质的碳酸丙烯酯(PC)溶液中的氯仿进行电化学还原.研究了温度、氯仿/PC比例和电极材料对沉积的影响.采用拉曼光谱,SEM,FTIR,XPS等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100℃,氯仿/PC比例为1:3,Pt电极上沉积的DLC膜含有较高的sp3杂化态碳.论文还提出了电化学还原氯仿沉积DLC薄膜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碳膜 溶剂热电化学 氯仿 化学还原
原文传递
溶剂热电化学法制备Li_(3+x)V_(1-x)Si_xO_4薄膜
13
作者 祝宝军 陶颖 +2 位作者 张旸 郑锐 邹小林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1-634,共4页
采用溶剂热电化学法,于SiO2、V2O5、LiOH的乙醇溶液组成的反应体系中,在Pt基体上制备出致密的Li3+xV1-xSixO4薄膜.XRD、IR、Raman分析表明,薄膜结晶状态良好,具有γ-Li3PO4型结构.其化学组成为0.4(Li4SiO4)-0.6(Li3VO4).薄膜中无Li2SiO... 采用溶剂热电化学法,于SiO2、V2O5、LiOH的乙醇溶液组成的反应体系中,在Pt基体上制备出致密的Li3+xV1-xSixO4薄膜.XRD、IR、Raman分析表明,薄膜结晶状态良好,具有γ-Li3PO4型结构.其化学组成为0.4(Li4SiO4)-0.6(Li3VO4).薄膜中无Li2SiO3杂质相存在.低沸点乙醇溶液体系,能够提高反应釜内的压力,有利于促进薄膜的生成.组成元素在醇溶液体系离子浓度小,薄膜生成速度小,导致薄膜结构致密,表面光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电化学 固体电解质 薄膜 热力学
下载PDF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
14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 吉林大学 水热合成 溶剂热合成化学 聚集态材料 无机微孔功能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