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及溴水的反应
1
作者 陈淑芬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S1期85-87,共3页
乙烯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溴水褪色,但生成的产物不同,两种试剂不等效.
关键词 乙烯 - -四氯化碳 亲电加成反应
下载PDF
N,N'-二(5-溴亚水杨基)-2,6-吡啶二氨及其Cu(Ⅱ),Zn(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2
作者 冯丽娟 谢静 +4 位作者 胡学步 宋发辉 胡宗球 王成刚 祝心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3-185,200,共4页
合成了N,N'-二(5-溴亚水杨基)-2,6-吡啶二氨席夫碱及其Cu( ),Zn( )的配合物,用元素分析、IR、摩尔电导和电子光谱对所得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对席夫碱配体还进行了1HNMR和MS表征,给出了化合物可能的空间结构.
关键词 席夫碱 N N’-二(5-杨基)-2 6-吡啶二氨 铜、锌配合物
下载PDF
9-(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溴代十四烷基吡啶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钴 被引量:4
3
作者 乌云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2-534,共3页
详细研究了 9-(3 ,5 -二溴 )水杨基荧光酮 (简称 DBSAF) -溴代十四烷基吡啶 (TPB)与钴形成三元络合物的显色反应条件和光度性质 .结果表明 :在 p H=9.5 0的 Na2 B4O7-Na OH缓冲溶液中 ,钴与试剂形成三元络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在 61 0 ... 详细研究了 9-(3 ,5 -二溴 )水杨基荧光酮 (简称 DBSAF) -溴代十四烷基吡啶 (TPB)与钴形成三元络合物的显色反应条件和光度性质 .结果表明 :在 p H=9.5 0的 Na2 B4O7-Na OH缓冲溶液中 ,钴与试剂形成三元络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在 61 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2 .3 0×1 0 5L· mol-1· cm-1,钴 ( )含量 0~ 6μg/2 5 m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用本法测定了维生素B12 中的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钴 9-(3 5-二)杨基荧光酮 分光光度法 代十四烷基吡啶 含量测定 维生素B12 药物测定
下载PDF
镧Ⅲ-9-(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三元络合物显色反应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梦琴 冯泳兰 +2 位作者 莫运春 谢红旗 曾荣英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1,共3页
研究了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9-(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DBSAF)与镧㈣的显色反应及光度性能,建立了测定镧(Ⅲ)的新方法。在pH10.5NH3·H2O-NH4Cl缓冲溶液中,La(Ⅲ)与DBSAF及CTMAB形成... 研究了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9-(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DBSAF)与镧㈣的显色反应及光度性能,建立了测定镧(Ⅲ)的新方法。在pH10.5NH3·H2O-NH4Cl缓冲溶液中,La(Ⅲ)与DBSAF及CTMAB形成摩尔比为1:2:4的紫红色三元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66.0nm波长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3×10^5L·mol^-1·cm^-1,在25mL溶液中镧(Ⅲ)量在0~24μg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法已用于电子工业钛酸镧烧结中游离氧化镧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Ⅲ) 9-(3 5-二)杨基荧光酮 分光光度法 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下载PDF
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稀土镧(Ⅲ)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梦琴 冯泳兰 +2 位作者 许金生 蒋健晖 曾荣英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1-205,共5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9-(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DBSAF)与La3+的荧光性质,并进行了机理探讨。结果表明,在表面活性剂SDS存在下,La3+与DBSAF生成络合物使DBSAF的荧光猝灭。体系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520和560nm,DBSAF的荧光强度差值与L...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9-(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DBSAF)与La3+的荧光性质,并进行了机理探讨。结果表明,在表面活性剂SDS存在下,La3+与DBSAF生成络合物使DBSAF的荧光猝灭。体系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520和560nm,DBSAF的荧光强度差值与La3+的含量在1.6~8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2μg/L。本方法用于铜合金试样中微量镧的测定,结果满意,并进行了加标回收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猝灭法 (二)杨基荧光酮 La3+
下载PDF
乙醛酸生产工艺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2
6
作者 夏瓿 《医药化工》 2005年第3期18-23,共6页
乙醛酸,白色晶体,别名甲醛甲酸,英文名为Glyoxylic acid(简称GA),分子式为C2H2O3,结构式为CHO—COOH是最简单的醛酸,有醛和酸的性质,能与水混溶,微溶于乙醇、乙醚,不溶于酯类、芳香族类溶剂,在水溶液中以水合乙醛酸的形式存... 乙醛酸,白色晶体,别名甲醛甲酸,英文名为Glyoxylic acid(简称GA),分子式为C2H2O3,结构式为CHO—COOH是最简单的醛酸,有醛和酸的性质,能与水混溶,微溶于乙醇、乙醚,不溶于酯类、芳香族类溶剂,在水溶液中以水合乙醛酸的形式存在,其水溶液在空气中非常稳定。通常分布于未成熟的水果及某些动物组织的体液中,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生化试剂,广泛用于合成清漆原料、香料、医药、染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醛酸 生产工艺 晶体 甲醛甲酸 乙二醛氧化法 乙酸解法
下载PDF
9-(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Sn-OTMAB-OP显色体系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金红 汤淳东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24-26,共3页
本文研究了9-(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与锡的显色体系。在OTMAB及OP存在下,锡与显色剂在硫酸介质中形成橙黄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522nm,摩尔吸光系数1.12×105,锡含量0~15μg/25ml符合比耳定律。该显色反应选择性好,... 本文研究了9-(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与锡的显色体系。在OTMAB及OP存在下,锡与显色剂在硫酸介质中形成橙黄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522nm,摩尔吸光系数1.12×105,锡含量0~15μg/25ml符合比耳定律。该显色反应选择性好,稳定时间长,用于工业废水及合金中锡的测定,可获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3 5-二)杨基荧光酮 分光光度法 工业废 合金 含量测定 显色体系 OTMAB OP
下载PDF
9-( 3, 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荧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铝 被引量:1
8
作者 乌兰 敖登高娃 赛音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2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铝(Al) 9-(3 5-二)杨基荧光酮 CTMAB 荧光光度法
原文传递
N,N’-二(5-溴亚水杨基)-2,6-吡啶二氨铜(Ⅱ)配合物为载体的高选择性硫氰酸根离子电极的研制(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志勇 冯丽娟 向灿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72,共5页
首次研究以N,N’-二(5-溴亚水杨基)-2,6-吡啶二氨铜(Ⅱ)配合物为载体的PVC膜电极,其对硫氰酸根离子(SCN-)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特性并呈现出反Hof meister选择性行为,其选择性从大到小次序为:SCN-,I-,Cl O4-,Sal-,Br-,NO2-,Cl-,SO32-,NO3-... 首次研究以N,N’-二(5-溴亚水杨基)-2,6-吡啶二氨铜(Ⅱ)配合物为载体的PVC膜电极,其对硫氰酸根离子(SCN-)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特性并呈现出反Hof meister选择性行为,其选择性从大到小次序为:SCN-,I-,Cl O4-,Sal-,Br-,NO2-,Cl-,SO32-,NO3-,SO24-.电极在pH=5.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对SCN-在1.0×10-1~4.0×10-6mol/L浓度范围内呈近能斯特响应,斜率为58.5 mV/dec(25℃),检测下限为2.0×10-6mol/L.采用交流阻抗技术和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初步研究了阴离子与载体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电极的反Hof meister选择性行为与配合物中心金属原子的结构以及载体本身的结构有非常密切的构效关系.该电极具有制备简单、响应快、重现性好、检测限低等优点.将电极应用于实验室废水和人的尿液样品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二(5-杨基)-2 6-吡啶二氨铜(Ⅱ)配合物 硫氰酸根离子 离子选择性电极
下载PDF
镍-9-(3,5一二溴)水扬基荧光酮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显色反应的研究
10
作者 乌兰 高丽环 +1 位作者 敖登高娃 邬禄刚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1999年第4期5-6,11,共3页
研究了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镍与 9- (3,5 一二溴)水扬基荧光酮(DBSF)的显色反应特性,结果表明,在PH9.40~10.00 范围内,镍与9- (3,5 一二溴)水扬基荧光鲷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生成红色三元络合... 研究了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镍与 9- (3,5 一二溴)水扬基荧光酮(DBSF)的显色反应特性,结果表明,在PH9.40~10.00 范围内,镍与9- (3,5 一二溴)水扬基荧光鲷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生成红色三元络合物,其摩尔吸光系数为1.50×105L·m ol- 1·cm - 1,镍含量在0~8μg/25m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用所拟方法以巯基棉分离富集,可测定水样中的微量镍,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9-(3 5-二)扬基荧光 显色反应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N,N'-二(5-溴亚水杨基)-2,6-吡啶二氨及其配合物对水稻幼苗作用的研究
11
作者 冯丽娟 陈芳 孙志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9期40-41,45,共3页
用光度法测定了N,N’-二(5-溴亚水杨基)-2,6-吡啶二氨及其配合物对水稻幼苗细胞存活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物浓度在1~10mg/L时,水稻幼苗细胞存活率均高于125%,且对SOD和... 用光度法测定了N,N’-二(5-溴亚水杨基)-2,6-吡啶二氨及其配合物对水稻幼苗细胞存活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物浓度在1~10mg/L时,水稻幼苗细胞存活率均高于125%,且对SOD和POD酶有激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二(5-杨基)-2 6-吡啶二氨酒6合物 生物活性 稻幼苗
下载PDF
测定微量铝的新方法
12
作者 王玉辉 敖登高娃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1998年第3期49-50,共2页
本文研究了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存在下,9—(3,5一二溴)水杨基荧光酮与铝的显色反应条件和光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可允许硫脲抗坏血酸、草酸钠等掩蔽剂存在,可用于测定铜合金、合金钢中微量铝。方法简... 本文研究了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存在下,9—(3,5一二溴)水杨基荧光酮与铝的显色反应条件和光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可允许硫脲抗坏血酸、草酸钠等掩蔽剂存在,可用于测定铜合金、合金钢中微量铝。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3.5一二)杨基荧光酮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A SCHIFF BASE: 2-CHLORO-4-NITRO-N-(5-BROMOSALICYLIDENE) ANILINE (C_(13)H_8BrClN_2O_3)
13
作者 李大光 杨耀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4期312-313,共2页
The title compound 2-chloro-4-nitro-N-(5-bromosalicylidene) aniline is preparedby condensation of 5-bromosalicylidehyde and 2-chloro-4-nitro-aniline. C_(13)H_8BrClN_2O_3, M_r=355.58,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 2_1/n, a=... The title compound 2-chloro-4-nitro-N-(5-bromosalicylidene) aniline is preparedby condensation of 5-bromosalicylidehyde and 2-chloro-4-nitro-aniline. C_(13)H_8BrClN_2O_3, M_r=355.58,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 2_1/n, a=7.4927 (7), b=16.389(5), c=11.013(5), β=98.2(6)°, V=1338.4, Z=4, D_c=1.764g.cm^(-3), MoK_a(λ=0.71073),μ=34. 569cm^(-1), F.(000)=704, room temperature,final R=0. 053, R_w=0. 057 for 1453 reflections with I≥3σ(I). A total of 2948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晶体结构 席夫碱 2-氯-4-硝基-N-(5-杨基)苯胺 邻羟苯亚甲基
下载PDF
溴甲酚紫胨水等干燥培养基的质量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更发 许激 +3 位作者 林军明 魏兰芬 潘协商 朱一凡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470-472,共3页
关键词 甲酚紫胨 干燥培养基 质量研究 灭菌
下载PDF
二溴水杨醛水杨酰腙席夫碱及Ni(Ⅱ)、Cd(Ⅱ)配合物的合成
15
作者 韦庆敏 黎中良 黄志伟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59-61,共3页
采用3,5-二溴水杨醛与水杨酰肼反应合成二溴水杨醛水杨酰腙席夫碱,然后再将其分别与过渡金属Ni(Ⅱ)和Cd(Ⅱ)用作合成了二种新型的酰腙席夫碱配合物,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进行表征.
关键词 3 5-二杨醛扬酰腙 配合物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高含溴微污染水源水的三卤甲烷控制研究
16
作者 付静 封玲 +2 位作者 王小(亻毛) 杨宏伟 解跃峰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50-55,共6页
通过优化预处理工艺、强化混凝和消毒工艺,控制高含溴微污染水源水消毒后的三卤甲烷,找出使得水厂出厂水三卤甲烷达标的工艺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氯消毒时,强化混凝工艺可去除4%~22%的三卤甲烷(pH值=6.72~8.22),三卤甲烷各单项指标均达标... 通过优化预处理工艺、强化混凝和消毒工艺,控制高含溴微污染水源水消毒后的三卤甲烷,找出使得水厂出厂水三卤甲烷达标的工艺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氯消毒时,强化混凝工艺可去除4%~22%的三卤甲烷(pH值=6.72~8.22),三卤甲烷各单项指标均达标,但是除pH值=6.72外,其他pH值条件下三卤甲烷综合(各单项指标实测浓度与各自限值的比值之和)均超标;高锰酸钾预氧化或粉末活性炭吸附预处理对三卤甲烷的去除率为3%~18%,原水经预处理和强化混凝后,三卤甲烷综合仍然超标;但当采用氯胺或二氧化氯消毒时,在pH值为6.72~8.22条件下,单独混凝工艺即可使消毒后三卤甲烷生成量<20μg/L,且三卤甲烷综合达标(其值为0.016~0.139)。因此,对于采用高含溴微污染水源水的水厂,推荐其采用二氧化氯或氯胺消毒来有效控制三卤甲烷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微污染 三卤曱烷 强化混凝 预处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