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携带源血管及阔筋膜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被引量:16
1
作者 陆征峰 糜菁熠 +6 位作者 芮永军 施海峰 赵刚 杨凯 张圣智 黄海 杨红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不携带源血管及阔筋膜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手术方法。方法2013年2月至2016年10月.对8例伴有肌腱、骨外露的手部创面患者术前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S)技术,在股前外侧... 目的回顾性研究不携带源血管及阔筋膜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手术方法。方法2013年2月至2016年10月.对8例伴有肌腱、骨外露的手部创面患者术前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S)技术,在股前外侧区域找到相对粗大的穿支血管,将其设计在靠近皮瓣近端。术中在浅筋膜层找到穿支血管.切开小部分阔筋膜及股外侧肌后即于肌皮穿支血管处断蒂。皮瓣覆盖受区创面后。将皮瓣之穿支血管与受区动静脉吻合。定期随访,内容包括:伤口愈合情况;皮瓣质地、外形及感觉;供区瘢痕、并发症等情况。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远端1.0cm左右坏死,后扩创直接缝合。均获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色泽正常,恢复保护性触觉,供区创面均一期愈合,仅遗留线性瘢痕。结论不携带源血管及阔筋膜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可以有效减少供区及受区损伤.缩短皮瓣切取时间.降低供区并发症.是修复手部创面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阔筋膜 血管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不携带一级源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儿童手背创面 被引量:3
2
作者 印飞 王军 +2 位作者 沈小芳 林伟枫 芮永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93-1594,共2页
目的总结不携带一级源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儿童手背创面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1月,采用不携带一级源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6例儿童手背创面。男4例,女2例;年龄18个月~14岁,平均4.6岁。受伤至皮瓣修复时间... 目的总结不携带一级源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儿童手背创面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1月,采用不携带一级源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6例儿童手背创面。男4例,女2例;年龄18个月~14岁,平均4.6岁。受伤至皮瓣修复时间为4~13 d,平均5.1 d。手背创面范围为5 cm×4 cm^11 cm×8 cm,皮瓣切取范围为5.0 cm×5.0 cm^20.0 cm×4.5 cm。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1例创面愈合不良经换药后愈合,其余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43个月,平均22.3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质地均满意,有排汗功能,恢复部分浅感觉;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2例,良2例,中2例。结论不携带一级源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儿童手背创面具有血供可靠、供受区损伤小的优点,能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游离皮瓣 血管 手背 创面修复 儿童
原文传递
基于超级显微外科技术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小儿足踝部创面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明 郭利俊 +4 位作者 李城 肖志坚 金彩平 李梦英 印飞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超级显微外科技术采用动脉筋膜穿支为受区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修复小儿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手足外科和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小儿骨科共应用不携带一级源... 目的:探讨基于超级显微外科技术采用动脉筋膜穿支为受区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修复小儿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手足外科和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小儿骨科共应用不携带一级源血管的游离ALTPF修复小儿足踝部创面17例,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5~14岁,平均8.2岁。致伤原因:均为车祸伤。其中左侧6例,右侧11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一期行骨折固定加肌腱、韧带、血管、神经探查修补,二期皮瓣手术时软组织缺损部位:足跟部3例,外踝部6例,足背4例,内踝部4例。创面缺损面积9 cm×5 cm~15 cm×6 cm,皮瓣切取面积10 cm×6 cm~16 cm×7 cm。血管穿支分离及受区血管吻合均基于超级显微外科技术,血管在肌肉穿支中分离至所需长度后断蒂,受区血管吻合采用穿支-胫前/后动脉筋膜穿支的修复方式。术后常规护架烤灯、抬高患肢、抗炎、消肿、解痉、镇痛、抗凝等治疗,出院后定期采用门诊、微信、QQ等方式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评价足踝关节功能,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提出的感觉功能评价标准评价皮瓣感觉恢复情况。结果:17例皮瓣均完全成活,穿支血管蒂长度(7.1±1.5)cm,口径(0.6±0.2)mm,手术时间(145.7±15.4)min,术中出血量(72.5±10.4)ml。术后无血管危象、皮瓣(部分)坏死等情况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41(平均20.3)个月,其中14例患者术后半年行皮瓣修整术;末次随访皮瓣质地与周围皮肤接近,皮肤无溃疡发生,足踝关节功能按照AOFAS踝-后足评分为85.0±4.8分,皮瓣感觉恢复按照BMRC,结果S 3+5例,S 37例,S 25例。结论:基于超级显微外科技术的游离ALTPF修复小儿足踝部创面效果确切,在减少供、受区损伤的同时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血管 足踝 超级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联合内皮源血管松弛因子防治大鼠缺血性急性肾衰竭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平 陈孝文 +4 位作者 江黎明 冯振伟 杨展 何惠娟 黄萍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4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 :观察内皮素受体拮抗剂PD14 50 65联合内皮源血管松驰因子NO生理性前体L -arginine对大鼠缺血性急性肾衰竭是否有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阻断大鼠双侧肾脏血流 4 5min再灌注 2 4h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 ,观察内皮素受体拮抗剂PD... 目的 :观察内皮素受体拮抗剂PD14 50 65联合内皮源血管松驰因子NO生理性前体L -arginine对大鼠缺血性急性肾衰竭是否有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阻断大鼠双侧肾脏血流 4 5min再灌注 2 4h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 ,观察内皮素受体拮抗剂PD14 50 65或内皮源血管松驰因子NO生理性前体L -arginine或两者联合应用 ,对再灌注2 4h后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和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PD14 50 65或L -arginine单独作用均可明显减轻肾缺血再灌注后的肾组织病理损害 ,提高肾小球滤过率 ,改善肾功能。其中 ,两者联合应用的效果比单独使用的效果更好。结论 :缺血性急性肾衰竭时 ,内皮素升高及其受体上调是缺血性急性肾衰竭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外源性给予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可阻断内皮素的生物作用 ,并且联合内皮源血管松弛因子的应用效果更佳。这是防治缺血性急性肾衰竭的又一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内皮血管松弛因子 防治措施 大鼠 缺血性急性肾衰竭 IARF
下载PDF
卵泡液和血清中内分泌腺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高敏芝 洪燕 +4 位作者 赵晓明 孙兆贵 赵磊文 张慧琴 郭海燕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61-467,共7页
目的评价卵泡液和血清内分泌腺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浓度水平对接受控制性超促排卵(COH)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妇女并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08年10月至2009年... 目的评价卵泡液和血清内分泌腺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浓度水平对接受控制性超促排卵(COH)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妇女并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因输卵管和(或)男性因素进行IVF/ICSI治疗,COH中呈中、重度卵巢反应的不育妇女74例,其中OHSS组14例,非OHSS组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取卵日卵泡液和取卵后第2天血清的EG-VEGF、VEGF浓度。结果所有患者中,卵泡液EG-VEGF、卵泡液VEGF和血清EG-VEGF浓度均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雌二醇(E_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30,P<0.01;r=-0.559,P<0.01;r=-0.478,P<0.01),而与血清VEGF浓度无此相关性,卵泡液EG-VEGF和卵泡液VEGF浓度间呈显著正相关(r=-0.412,P<0.01)。与非OHSS组相比,OHSS组的卵泡液EG-VEGF、卵泡液VEGF和血清EG-VEGF浓度均明显降低(P<0.01,P<0.01,P<0.05),而血清VEGF浓度无显著差异。与轻度OHSS者相比,中度OHSS者的卵泡液EG-VEGF浓度显著降低(P<0.01),而血清EG-VEGF、卵泡液VEGF和血清VEGF浓度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卵泡液和黄体早期血清EG-VEGF浓度与卵巢反应负相关并在OHSS发生者中明显下降,可用于预测OHSS的发生。与VEGF相比,EG-VEGF对OHSS的预测性更强,且卵泡液EG-VEGF浓度还能预测OHSS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控制性超排卵 卵巢反应
下载PDF
重组人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GSK2586881
6
作者 王彦明 周辛波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年第3期1-5,共5页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是一种维持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平衡的关键性酶,其通过调节血压和电解质平衡在心血管系统中发挥重要功能。GSK2586881是由Apeiron Biologics公司开发的一种高度糖基化形式的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是一种维持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平衡的关键性酶,其通过调节血压和电解质平衡在心血管系统中发挥重要功能。GSK2586881是由Apeiron Biologics公司开发的一种高度糖基化形式的重组人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recombinant human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rhACE2)。目前,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已开展了多项临床试验以评估GSK2586881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安全性和药效。另外,ACE2还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等多种冠状病毒的功能受体,现已证明SARSCoV感染小鼠可引起ACE2下调从而导致肺损伤。鉴于rhACE2的全身治疗可减轻由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肺损伤,该药物有望填补针对冠状病毒感染治疗特效药物的空白。本文将对GSK2586881的基本信息、作用机制、临床试验等信息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肺动脉高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原文传递
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的双源CT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朱宗明 张宗军 +3 位作者 季学满 周长圣 李林 卢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8期839-844,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好发部位及管腔的狭窄程度。方法:对18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老年患者行颈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将颈动脉DSCTA图像进行后处理。分析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部位、性质以及血管狭窄的程...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好发部位及管腔的狭窄程度。方法:对18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老年患者行颈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将颈动脉DSCTA图像进行后处理。分析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部位、性质以及血管狭窄的程度。结果:18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高危老年患者中,122例(270处)可见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65.6%,其中54.1%(66例,172处)为钙化性斑块,11.5%(14例,22处)为非钙化性斑块,34.4%(42例,76处)为混合型斑块;84例粥样斑块为多发性;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在颈动脉分叉处115处,颈内动脉颅外段65处,颈总动脉起始部位36处,颈总动脉中段29处,椎动脉25处。122例患者中83例可见血管狭窄,其中轻度狭窄32例、中度狭窄23例、重度狭窄18例、血管闭塞10例。结论: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以钙化性斑块为主;颈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为颈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颅外段。双源DSCTA可清晰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部位、性质和受累血管的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CT血管造影 钙化性斑块
下载PDF
颈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和脑CT动态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8
作者 尤国庆 耿云平 +1 位作者 刘蕾 郭广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8-389,共2页
目的研究颈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CTA)和脑CT动态灌注成像(DCTPI)扫描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短暂性脑出血发作患者和脑梗死患者80例,行颈动脉双源CTA和脑DCTPI扫描,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目的研究颈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CTA)和脑CT动态灌注成像(DCTPI)扫描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短暂性脑出血发作患者和脑梗死患者80例,行颈动脉双源CTA和脑DCTPI扫描,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和脑灌注血流参数。结果 80例患者颈动脉双源CTA检查无颈动脉狭窄18例(22.5%)、轻度狭窄18例(22.5%)、中度狭窄24例(30.0%)、重度狭窄20例(25.0%),总狭窄率为77.5%;四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不同,超急性或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度以上狭窄率最高(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超急性或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中心区患侧脑血流量低于缺血半暗带或边缘区患侧,梗死中心区患侧血流量低于梗死中心区健侧(均P<0.05)。结论颈动脉双源CTA和脑DCTPI可以很好地反映颈动脉狭窄情况以及脑部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为临床诊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影像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双CT血管造影 脑CT动态灌注成像 缺血性脑血管
下载PDF
双源CT血管减影成像在颅脑血管检查中应用及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传明 王健 +2 位作者 戴明德 何强 王霞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年第6期563-565,568,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减影成像技术对颅脑血管的显示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8例患者行双源CT颅脑血管减影成像检查,采用双能量技术去除颅骨,在脑血管重建中采用根据碘含量的特殊计算方法,利用减影图像进行头部血管三维重建,分析其脑... 目的:探讨双源CT减影成像技术对颅脑血管的显示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8例患者行双源CT颅脑血管减影成像检查,采用双能量技术去除颅骨,在脑血管重建中采用根据碘含量的特殊计算方法,利用减影图像进行头部血管三维重建,分析其脑血管显示能力及对病变的诊断价值;其中19例同时行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进行双源CT减影成像技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照。结果:208例双源CT减影图像均能良好显示颈内动脉、椎动脉及其分支,图像评价优秀183例(88.1%),良好19例(9.2%),差5例(2.7%)。脑动脉瘤、血管畸形、动脉狭窄均能良好显示,达到诊断标准。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相比,颈内动脉1-2、5段,大脑前动脉1-5段,大脑中动脉1-4段,椎动脉、基底动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3-4段,大脑中动脉5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减影成像技术是一种创伤较小、快速、有效的检查技术,配合合适的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脑部血管细小分支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减影技术 动脉 体层摄影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剖宫产瘢痕妊娠数字化三维模型在其子宫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徐玉静 付锦华 +3 位作者 褚玉静 陈春林 刘萍 吴振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在CSP子宫动脉栓塞术(UAE)中的应用和意义。方法:5例CSP患者在UAE术前行双源CT血管造影(CTA)扫描,获取CTA横断面图像后,利用Mimics10.01软件对骨盆和盆腔动脉系统进行三维重...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在CSP子宫动脉栓塞术(UAE)中的应用和意义。方法:5例CSP患者在UAE术前行双源CT血管造影(CTA)扫描,获取CTA横断面图像后,利用Mimics10.01软件对骨盆和盆腔动脉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将构建的CSP数字化三维模型用于指导UAE手术操作,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对比。结果:①病灶的血供来源:2例由双侧子宫动脉和卵巢动脉共同供血,3例仅由双侧子宫动脉供血;②血供的分布:所有患者均双侧血供不均衡,其中3例以左侧为主,2例以右侧为主;③疗效和与DSA比较:5例患者均在三维模型的指导下成功行UAE,术后恢复好,均无明显副反应发生。5例患者的数字化三维模型与DSA对比相一致,1例患者DSA造影中未显示卵巢动脉供血。结论:构建的CSP数字化三维模型真实性、准确性高,可为剖宫产瘢痕妊娠子宫动脉栓塞术提供术前指导和术中参考,使之更加个体化和精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瘢痕妊娠 CT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子宫动脉栓塞术
下载PDF
双源CT前门控大螺距扫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月芹 孙占国 +3 位作者 黄书然 钱海珍 郭翔 徐文坚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3-257,共5页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前门控大螺距扫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行DSCT血管造影并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7例,34例行前门控大螺距扫描(大螺距扫描组),33例行前门控序列扫描(序列扫描组)。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前门控大螺距扫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行DSCT血管造影并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7例,34例行前门控大螺距扫描(大螺距扫描组),33例行前门控序列扫描(序列扫描组)。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有效辐射剂量及诊断效能。结果:大螺距扫描组与序列扫描组大血管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23,P>0.05),大螺距扫描组心内结构和冠状动脉近中段评分低于序列扫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74、4.728,P<0.05)。两组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左心室、右心室的CT值、噪声值及信噪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螺距扫描组和序列扫描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0.36±0.08)mSv、(0.51±0.08)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00,P<0.05)。大螺距扫描组和序列扫描组对心血管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82%、9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7,P>0.05)。结论:DSCT前门控大螺距扫描用于小儿先心病能够获得较高的图像质量和诊断符合率,且辐射剂量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CT血管造影 大螺距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双源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心佟 王伟 李双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9期639-641,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双源CT血管成像(CTA)及DSA对颅内动脉瘤的检测效果,评估双源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均在入院1周内完善头部双源CTA及DSA检查。结果双源CTA及DSA均检出动脉瘤44... 目的对比分析双源CT血管成像(CTA)及DSA对颅内动脉瘤的检测效果,评估双源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均在入院1周内完善头部双源CTA及DSA检查。结果双源CTA及DSA均检出动脉瘤44个,两种方法显示动脉瘤部位一致,两种检查方法显示动脉瘤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DSA显示微小动脉瘤5个,接近颅底部位的颈内动脉C3~C5段动脉瘤4个;双源CTA对颈内动脉C3~C5段动脉瘤的检出率为100%,对微小动脉瘤的检出率为100%。结论双源CTA检查快捷、简单、准确,为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快速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CT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诊断
下载PDF
香丹注射液对冠心病血瘀证内皮源性血管活性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吴时达 王静 +5 位作者 陈守春 徐俊波 郑铿 闫亚非 温天明 汤雁蓉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 :探讨香丹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瘀证内皮源性血管活性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56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冠心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香丹注射液治疗组 ,疗程均为 10d。分别于治疗前、后采血 ,用RT PCR方法检测内皮... 目的 :探讨香丹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瘀证内皮源性血管活性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56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冠心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香丹注射液治疗组 ,疗程均为 10d。分别于治疗前、后采血 ,用RT PCR方法检测内皮素 1(endothelin 1,ET 1)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dothelialnitric oxidesynthase ,eNOS)的mRNA表达。结果 :治疗后 ,香丹注射液治疗组eNOS的mRNA阳性率增加 ,ET 1的mRNA阳性率下降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香丹注射液能调节eNOS和ET 1的mRNA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丹注射液 冠心病 血瘀证 内皮血管活性因子 基因表达 药物治疗 检测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洁 张志坤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3期351-355,共5页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为受精卵着床于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若得不到及时诊治,可能会引起子宫破裂大出血,甚至会危及孕妇生命。CSP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其诊断对影像学检查依赖性大。笔者对国内外有关CSP...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为受精卵着床于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若得不到及时诊治,可能会引起子宫破裂大出血,甚至会危及孕妇生命。CSP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其诊断对影像学检查依赖性大。笔者对国内外有关CSP的二维超声、三维超声、超声静脉造影、MRI和CT等多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现状及进展做一系统阐述,以提高对CSP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瘢痕妊娠 超声波诊断 三维超声 磁共振成像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精子因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中受精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马兰 刘洋 +2 位作者 镡颖 陈静思 杨晓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71-1274,共4页
目的:探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中受精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接受IVF治疗的患者150例,按照受精率分为完全受精失败组(TFF组,n=50)、低受精率组(LFR组,n=50)和正常对照组(NFR组,n=50)。男性患者采集精子后,观察计数,计算精子... 目的:探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中受精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接受IVF治疗的患者150例,按照受精率分为完全受精失败组(TFF组,n=50)、低受精率组(LFR组,n=50)和正常对照组(NFR组,n=50)。男性患者采集精子后,观察计数,计算精子浓度、向前精子活动率及正常形态率。Western blot检测精子中生死源性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g ACE)的表达水平,Logistic回归检测影响受精率的因素。结果:TFF组的受精率、精子浓度、向前精子活动力和精子正常形态率均低于LFR组和NFR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FF组、LFR组和NFR3组患者g ACE的表达量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g ACE在NFR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TFF组和LF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精率、精子浓度、向前精子活动力、精子正常形态率和g ACE在精子中的表达水平均与受精失败具有相关性,是受精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精子浓度、向前精子活动率和精子正常形态率均影响IVF的成败,g ACE在受精率低的人群中低表达,可作为预测受精失败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失败 生殖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
下载PDF
人脑恶性胶质瘤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与体外血管生成特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蒋雪峰 卞修武 +3 位作者 王清良 卢佳友 赵雯 史景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 建立人脑恶性胶质瘤微血管内皮细胞 (glioma derived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lls ,GDMEC)体外培养体系并观察其体外毛细血管样结构形成特性。方法 采用胰酶、胶原酶联合消化法分离人脑恶性胶质瘤微血管片段 ,利用结合CD10 5... 目的 建立人脑恶性胶质瘤微血管内皮细胞 (glioma derived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lls ,GDMEC)体外培养体系并观察其体外毛细血管样结构形成特性。方法 采用胰酶、胶原酶联合消化法分离人脑恶性胶质瘤微血管片段 ,利用结合CD10 5抗体的MACSMicroBeads免疫磁珠内皮细胞分选系统纯化GDMEC ;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细胞化学等技术对所获得的GDMEC进行鉴定 ;采用三维培养模型 ,观察GDMEC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诱导下的小管样结构 (TLS)形成的特性。结果 所获GDMEC呈FⅧ RAg阳性 ,细胞纯度可达 98% ;电镜下见Weibel Palade小体 ;生长状态良好、可传代培养。这些细胞对VEGF刺激具有良好的反应性 ,体外易于形成TLS。结论 本研究摸索并建立了人脑GDMEC的分离培养方法 ,所获GDMEC对肿瘤血管生成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胶质瘤性微血管内皮细胞(GDMEC) 免疫磁珠
下载PDF
双源CT脑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耿云平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3期47-49,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早期双源CT脑血管造影(CTA)的结果,探讨双源cT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7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CTA检查,通过外科开颅夹闭术或DSA介入栓塞术等治疗。结果78例CTA检查阳性70例... 目的通过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早期双源CT脑血管造影(CTA)的结果,探讨双源cT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7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CTA检查,通过外科开颅夹闭术或DSA介入栓塞术等治疗。结果78例CTA检查阳性70例,可疑6例,阴性2例。对可疑6例及阴性2例行DSA复查,结果确诊动脉瘤6例,阴性2例,假阳性及假阴性各2例。结论CTA是一种快速、无创、可靠、简便的方法,能早期诊断动脉瘤,并能基本提供临床医生开颅行动脉瘤夹闭手术所需的影像学资料;对小动脉瘤的诊断尚需DSA检查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脑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原文传递
硫酸镁联合地塞米松及冰敷在双源CT造影渗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许洁 刘梅兰 赵群 《齐鲁护理杂志》 2018年第18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地塞米松及冰敷在双源CT血管造影检查血管渗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40例发生血管渗漏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渗漏相关因素,建立可行有效的常规硫酸镁溶液联合地塞米松湿敷外加冰敷流程方...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地塞米松及冰敷在双源CT血管造影检查血管渗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40例发生血管渗漏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渗漏相关因素,建立可行有效的常规硫酸镁溶液联合地塞米松湿敷外加冰敷流程方法。结果:双源CT血管造影检查血管渗漏与药物因素、患者因素、疾病因素、医护技术、穿刺部位、输液工具等有关,在双源CT血管造影检查血管渗漏患者中使用硫酸镁联合地塞米松及冰敷后,患者依从率达97.5%,有效率达95.0%,问卷调查患者满意率达92.5%,未发生严重医疗纠纷,患者护理服务质量评分高。结论:分析血管渗漏的相关因素,通过常规硫酸镁溶液+地塞米松湿敷+冰敷的方法,找出双源CT血管造影检查所致造影剂外渗造成软组织损伤的合适治疗方法,为临床相关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检查 血管渗漏 硫酸镁联合地塞米松 冰敷 护理技术
下载PDF
双源CT血管成像对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路 张培毅 石英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双源CT血管成像对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沈阳维康医院收治的行双源CT下肢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两组,糖尿病组患者和非糖尿病组患者分别有4... 目的分析研究双源CT血管成像对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沈阳维康医院收治的行双源CT下肢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两组,糖尿病组患者和非糖尿病组患者分别有40例和7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分析斑块的类型,并对其管腔狭窄程度、累及范围等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患者和非糖尿病组患者的下肢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节段检出率分别为66.9%和4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混合斑块发生率、管壁4度受累比例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而完全闭塞发生率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检测手段诊断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能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类型、管腔的狭窄程度、累及范围等进行准确判断,斑块检出率高,诊断准确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糖尿病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昔日的废气,今天的气体明星——硫化氢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实践 被引量:7
20
作者 杜军保 金红芳 唐朝枢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3期3028-3029,共2页
硫化氢(H2S)一直被称为废气,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源性H2S的发现与研究逐渐成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H2S陆续被确认为体内重要的神经递质分子、心血管调节的新型气体信号分子、肝循环调节分子、氧感受器、炎症调节因... 硫化氢(H2S)一直被称为废气,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源性H2S的发现与研究逐渐成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H2S陆续被确认为体内重要的神经递质分子、心血管调节的新型气体信号分子、肝循环调节分子、氧感受器、炎症调节因子、内皮源性血管舒张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信号分子 硫化氢 临床实践 废气 内皮血管舒张因子 明星 医学科学领域 炎症调节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