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陆相源内与源外油气成藏的烃源灶差异
被引量:
25
1
作者
赵文智
张斌
+5 位作者
王晓梅
吴松涛
张水昌
刘伟
王坤
赵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4-475,共12页
源内和源外油气成藏过程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二者对烃源灶的要求明显不同。基于中国陆相已知常规油藏的源-藏对应关系和页岩油烃源灶特征研究,论证常规油藏与页岩油的烃源灶差异性。常规油气藏大多数都分布在源外,其形成是油气受浮力作用...
源内和源外油气成藏过程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二者对烃源灶的要求明显不同。基于中国陆相已知常规油藏的源-藏对应关系和页岩油烃源灶特征研究,论证常规油藏与页岩油的烃源灶差异性。常规油气藏大多数都分布在源外,其形成是油气受浮力作用发生由分散到富集的过程,油气聚集不一定需要很高的母质丰度,但需要较高的排烃效率和排烃量,烃源岩TOC门限值为0.5%,最佳区间为1%~3%。源内油气藏以页岩油气为主,是油气在源内的滞留,缺少大规模运移富集过程,对烃源岩质量和规模要求更高。中高成熟度页岩油TOC门限值为2%,最佳区间为3%~5%,中低成熟度页岩油TOC门限值为6%,且越高越好;有机质类型以Ⅰ—Ⅱ_(1)倾油型有机质为宜。开展烃源岩品质与分级评价,寻找规模优质烃源岩富集区和富集段,是油气勘探从源外进入源内必须关注的科学问题,目的是为即将到来的页岩油富集区选区和选段、经济发现与客观评价资源潜力等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油气藏
源
外聚集
页岩油
源
内
滞留
烃
源
灶差异
有机质丰度
陆相
优质烃
源
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源-储-输导系统”联控煤系气富集成藏机制——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为例
被引量:
25
2
作者
李勇
许卫凯
+5 位作者
高计县
吴鹏
陶传奇
田阳
李军辉
张怡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40-2453,共14页
煤系气资源丰富,如何系统认识煤系多种非常规天然气富集成藏机制,是实现气藏有效开发的关键。从“源-储-输导系统”时空耦合配置角度,阐明煤系生烃—运聚—成藏的关键过程和主控因素,建立煤系气富集序列,丰富煤系气综合成藏内涵。稳定...
煤系气资源丰富,如何系统认识煤系多种非常规天然气富集成藏机制,是实现气藏有效开发的关键。从“源-储-输导系统”时空耦合配置角度,阐明煤系生烃—运聚—成藏的关键过程和主控因素,建立煤系气富集序列,丰富煤系气综合成藏内涵。稳定烃源岩是煤系气富集的基础,沉积微相宏观上控制优势储层展布,储层物性微观上决定成藏有效性,在输导体系影响下动态调整构成煤系综合含气系统。输导系统和储集系统受控于构造、沉积和成岩作用,生烃强度和生烃演化过程直接影响气体运移和聚集,输导系统转换是界定源内滞留和源外富集成藏的关键因素。输导系统转换界面之下,以煤系煤层和页岩内部发育的微纳米孔喉网络作为储集系统,煤系气在其中不运移或短距离运移;界面之上以砂体、裂缝和断层作为输导系统,煤系气就近或远距离运移。在此基础上,提出煤系气综合成藏序列,包括原位滞留型(包括太原组和山西组煤层气及页岩气)、近源充注型(包括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致密气)和远源调整型(包括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砂岩气和马家沟组灰岩气)的煤系气综合聚集模式,借此分析了华北地台煤系气富集规律和勘探方向,为煤系多气多层综合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非常规天然气
微相控储
物性控藏
输导系统
源
内
滞留
源
外富集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陆相源内与源外油气成藏的烃源灶差异
被引量:
25
1
作者
赵文智
张斌
王晓梅
吴松涛
张水昌
刘伟
王坤
赵霞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4-475,共12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46,2017ZX0500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2018ycq02)。
文摘
源内和源外油气成藏过程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二者对烃源灶的要求明显不同。基于中国陆相已知常规油藏的源-藏对应关系和页岩油烃源灶特征研究,论证常规油藏与页岩油的烃源灶差异性。常规油气藏大多数都分布在源外,其形成是油气受浮力作用发生由分散到富集的过程,油气聚集不一定需要很高的母质丰度,但需要较高的排烃效率和排烃量,烃源岩TOC门限值为0.5%,最佳区间为1%~3%。源内油气藏以页岩油气为主,是油气在源内的滞留,缺少大规模运移富集过程,对烃源岩质量和规模要求更高。中高成熟度页岩油TOC门限值为2%,最佳区间为3%~5%,中低成熟度页岩油TOC门限值为6%,且越高越好;有机质类型以Ⅰ—Ⅱ_(1)倾油型有机质为宜。开展烃源岩品质与分级评价,寻找规模优质烃源岩富集区和富集段,是油气勘探从源外进入源内必须关注的科学问题,目的是为即将到来的页岩油富集区选区和选段、经济发现与客观评价资源潜力等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常规油气藏
源
外聚集
页岩油
源
内
滞留
烃
源
灶差异
有机质丰度
陆相
优质烃
源
岩
Keywords
conventional oil reservoirs
out-source accumulation
shale oil
in-source hydrocarbon residue
source kitchen differences
organic abundance
lacustrine
high-quality source rock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源-储-输导系统”联控煤系气富集成藏机制——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为例
被引量:
25
2
作者
李勇
许卫凯
高计县
吴鹏
陶传奇
田阳
李军辉
张怡乐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40-2453,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072194,U1910205)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6ZX05066)。
文摘
煤系气资源丰富,如何系统认识煤系多种非常规天然气富集成藏机制,是实现气藏有效开发的关键。从“源-储-输导系统”时空耦合配置角度,阐明煤系生烃—运聚—成藏的关键过程和主控因素,建立煤系气富集序列,丰富煤系气综合成藏内涵。稳定烃源岩是煤系气富集的基础,沉积微相宏观上控制优势储层展布,储层物性微观上决定成藏有效性,在输导体系影响下动态调整构成煤系综合含气系统。输导系统和储集系统受控于构造、沉积和成岩作用,生烃强度和生烃演化过程直接影响气体运移和聚集,输导系统转换是界定源内滞留和源外富集成藏的关键因素。输导系统转换界面之下,以煤系煤层和页岩内部发育的微纳米孔喉网络作为储集系统,煤系气在其中不运移或短距离运移;界面之上以砂体、裂缝和断层作为输导系统,煤系气就近或远距离运移。在此基础上,提出煤系气综合成藏序列,包括原位滞留型(包括太原组和山西组煤层气及页岩气)、近源充注型(包括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致密气)和远源调整型(包括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砂岩气和马家沟组灰岩气)的煤系气综合聚集模式,借此分析了华北地台煤系气富集规律和勘探方向,为煤系多气多层综合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
煤系非常规天然气
微相控储
物性控藏
输导系统
源
内
滞留
源
外富集
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coal measure unconventional natural gas
microfacies control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control reservoir
transport system
inner source retention
outer source enrichment
Ordos Basin
分类号
P618.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陆相源内与源外油气成藏的烃源灶差异
赵文智
张斌
王晓梅
吴松涛
张水昌
刘伟
王坤
赵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源-储-输导系统”联控煤系气富集成藏机制——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为例
李勇
许卫凯
高计县
吴鹏
陶传奇
田阳
李军辉
张怡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