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0
1
作者 赵晓军 王志红 韩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3期3029-3031,共3页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中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方法:检测UC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结肠黏膜培养上清液中IL-4、IFN-γ、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UC组结肠黏膜中IL-4的表...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中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方法:检测UC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结肠黏膜培养上清液中IL-4、IFN-γ、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UC组结肠黏膜中IL-4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0.159 1±0.101 4)(P<0.05),IFN-γ和TNF-α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448 1±1.166 1、1.834 9±1.641 7)(P<0.01)。结论:UC患者结肠黏膜中IL-4的表达较对照组降低,IFN-γ、TNF-α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IL-4、IFN-γ、TNF-α表达的改变是U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血液 白细胞介素4/血液 干扰素Ⅱ型/血液 肿瘤坏死因子/血液
下载PDF
穴位埋线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ANCA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邹阳 邹筑良 +2 位作者 杨孝芳 周晓泉 欧桂珍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09-512,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用2,4二硝基氯苯法造模,造模结束后,第20天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组和穴位埋线治疗组。SASP组用4.5%柳氮磺胺吡啶悬液胃饲治疗,穴埋组采用“...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用2,4二硝基氯苯法造模,造模结束后,第20天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组和穴位埋线治疗组。SASP组用4.5%柳氮磺胺吡啶悬液胃饲治疗,穴埋组采用“足三里”“上巨虚”穴内埋线治疗。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病理组织切片技术观察病变。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大鼠ANCA阳性率达62.5%,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通过治疗后,两组ANCA阳性率均降低(P<0.05,P<0.01)。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NACA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线 结肠炎 溃疡性/穴位疗法 结肠炎 溃疡性/血液 肠黏膜/病理学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蛋白电泳结果分析
3
作者 张淑艳 熊惠顺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8期6879-6880,共2页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血液/诊断 血蛋白电泳 人类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一氧化氮、胃动素含量测定及意义
4
作者 文兵 马高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486-486,共1页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一氧化氮、胃动素含量变化,以探讨一氧化氮、胃动素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分别通过镉还原层析加显色法(格民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18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11例正常人外周血浆中一氧化氮...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一氧化氮、胃动素含量变化,以探讨一氧化氮、胃动素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分别通过镉还原层析加显色法(格民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18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11例正常人外周血浆中一氧化氮代谢产物亚硝酸盐/硝酸盐(NO2/NO-3,代表NO)含量及胃动素(hTL)含量、并采用非配对t检验及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处理以探讨其意义结果正常对照组,UC组血浆NO,MTL含量分别为21.34μmol/L±5.86μmol/L;348.42ng/L±12.43ng/L;46.76μmol/L±10.43μmol/L;581.24ng/L±176.58ng/L.UC组血浆NO,MTL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0.05).UC组两者含量变化里显著正相关(r=0.482,P<0.05),而正常组两者变化之间正相关无显著性意义(r=0.376,P<0.20)结论一氧化氮、胃动素均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且在UC的病理生理过程中NO与MTL可能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溃疡性/血液 一氧化氮/血液 促胃动素/血液 放射免疫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