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镜下溃疡大小与胃癌检出率的关系
1
作者 燕善军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3年第10期713-714,共2页
目的 探讨胃镜下溃疡大小与胃癌检出率的关系。方法 以溃疡直径:≤1cm;>lcm、≤2cm;>2cm为标准,将溃疡分为A、B、C三组,分析每组的恶性溃疡检出率。结果三组恶性溃疡检出率分别为:10%、41.46%、50.94%,溃疡越大,溃... 目的 探讨胃镜下溃疡大小与胃癌检出率的关系。方法 以溃疡直径:≤1cm;>lcm、≤2cm;>2cm为标准,将溃疡分为A、B、C三组,分析每组的恶性溃疡检出率。结果三组恶性溃疡检出率分别为:10%、41.46%、50.94%,溃疡越大,溃疡恶性可能性越大。结论对每一例胃溃疡都应多点取材,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 溃疡大小 胃癌检出率 病理检查 溃疡 病例分析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胃镜下胃溃疡大小与溃疡边缘组织病理改变及增殖的关系
2
作者 赵江蓉 宋海连 +2 位作者 李华明 陆磊 金琳 《世界肿瘤杂志》 2005年第4期268-270,共3页
目的 通过对溃疡边缘组织病理变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与溃疡大小关系的研究,进一步探讨溃疡大小与癌变问题。方法 将胃窦、胃角溃疡按直径〈1cm,≥1cm为标准,将所收集的溃疡性病变分为A、B两组。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 目的 通过对溃疡边缘组织病理变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与溃疡大小关系的研究,进一步探讨溃疡大小与癌变问题。方法 将胃窦、胃角溃疡按直径〈1cm,≥1cm为标准,将所收集的溃疡性病变分为A、B两组。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大小溃疡边缘PCNA阳性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和Hp检测。结果 胃溃疡边缘组织主要表现为CSG,CAG,IM,DYS,胃溃疡边缘组织PCNA阳性表达随着病变发展而升高;直径较大的溃疡PCNA表达较高,PCNA表达在直径≥1cm的溃疡高于直径〈1cm者(P〈0.05)。两组相比Hp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各种因素造成的胃黏膜损伤使细胞增殖持续升高,而这些异常增殖导致胃溃疡恶变。PCNA表达与胃黏膜增殖恶化有关,且溃疡面积越大者恶变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大小 增殖细胞核抗原 病理变化
下载PDF
自拟药方联合西医治疗对感染性伤口患者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王焕英 刘云霞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53-255,共3页
目的分析自拟药方联合西医治疗对感染性伤口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21年6月—2022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感染性伤口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联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 目的分析自拟药方联合西医治疗对感染性伤口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21年6月—2022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感染性伤口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联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自拟解毒愈疡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溃疡面大小、溃疡面深度、伤口状况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7,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3、7、11 d的溃疡面大小、伤口状况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72、4.256、4.117、2.872、3.405、9.133,均P<0.05);两组治疗后第11 d各溃疡面深度例数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152、5.934、6.667,均P<0.05)。结论应用自拟药方联合西医治疗感染性伤口患者,能够缩小溃疡面大小,降低溃疡面深度,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治疗有效率,建议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解毒愈疡汤 抗生素 感染性伤口 溃疡大小 治疗有效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