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催化装置湿绕组泵选型及结构原理
1
作者 魏正义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4年第10期62-64,共3页
介绍了某炼油结构调整项目新建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立式湿绕组循环热水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同时介绍了循环热水泵组的高压、低压冷却水系统,阐述了如何正确使用泵组冷却系统以及冷却水系统对泵组的重要性。分析表明了立式湿绕组循环... 介绍了某炼油结构调整项目新建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立式湿绕组循环热水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同时介绍了循环热水泵组的高压、低压冷却水系统,阐述了如何正确使用泵组冷却系统以及冷却水系统对泵组的重要性。分析表明了立式湿绕组循环热水泵在新建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作为全国首套配备1万伏高压电机的立式湿绕组泵,该装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装置 湿绕组电机 高压电机 循环热水泵
下载PDF
提高炉水循环泵湿绕组电动机的绝缘可靠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洋 张东林 +1 位作者 方建国 陈国艳 《上海大中型电机》 2007年第2期36-40,共5页
介绍了采用炉水循环泵的控制锅炉的特点和发展,炉水循环泵湿绕组电动机的发展和现况,湿绕组电动机的绝缘结构和可靠性评定,以及绕组线的种类和特征。
关键词 炉水循环泵 湿绕组电机 绝缘 可靠性
下载PDF
超临界炉水循环泵湿绕组电机绝缘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勇 杨凤君 方建国 《防爆电机》 2015年第2期33-35,共3页
介绍了超临界(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技术的优点,对10kV级湿绕组电机进行了绝缘技术研究。通过绝缘结构设计和试验,确定了满足要求的引出线绝缘结构、绕组联接绝缘结构及中性点绝缘结构。该种电机绝缘所用主绝缘材料非云母材料,与电机绝缘... 介绍了超临界(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技术的优点,对10kV级湿绕组电机进行了绝缘技术研究。通过绝缘结构设计和试验,确定了满足要求的引出线绝缘结构、绕组联接绝缘结构及中性点绝缘结构。该种电机绝缘所用主绝缘材料非云母材料,与电机绝缘技术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炉水循环泵 湿绕组电机 绝缘
下载PDF
YXT硬质橡胶套管研制与应用
4
作者 张东林 方建国 王桂均 《环境技术》 1994年第2期35-38,共4页
本文介绍了60万kW电站锅炉配套用湿绕组电动机引出线密封件──YXT硬质橡胶套管的使用要求、原材料的选择、硫化机理及硫化工艺过程、套管的检验指标和应用情况。
关键词 硬质橡胶 套管 湿绕组电机
下载PDF
改革发展新起点 上海国企再出发
5
《企业与文化》 2019年第5期6-9,共4页
时光交织中,始终不变的是奋进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改革者的脚印。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历程,一个个载入历史的画面犹在眼前。上海国资国企辉煌的奋斗史、坚定的改革史,提醒我们要时刻守初心、担使命... 时光交织中,始终不变的是奋进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改革者的脚印。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历程,一个个载入历史的画面犹在眼前。上海国资国企辉煌的奋斗史、坚定的改革史,提醒我们要时刻守初心、担使命,要在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聚焦重点、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加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资国企改革 新一轮改革 混合所有制 湿绕组电机 上海市国资委 国资改革
原文传递
“国和一号”湿绕组电机主泵声-固耦合振动特性分析
6
作者 李天斌 程剑 《水泵技术》 2024年第3期21-24,共4页
应用商用专业软件ANSYS,对三代核电“国和一号”湿绕组电机主泵固体结构的湿模态以及湿绕组电机主泵热屏、飞轮及电机的冷却腔室内部复杂流体域的声模态进行分析,避免这两个模态的固有频率与主泵的运行频率接近而产生共振。
关键词 国和一号 湿绕组电机主泵 湿模态 声模态
下载PDF
湿绕组电机主泵双金属飞轮钨合金棒尺寸优化设计
7
作者 李斌 张继革 +2 位作者 李天斌 刘昺轶 王德忠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21-927,共7页
针对湿绕组电机主泵双金属飞轮内嵌钨合金棒的特殊结构,在满足飞轮结构完整性和功耗要求的前提下,为了提高飞轮的转动惯量,对飞轮结构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钨合金棒直径为优化目标,利用优化设计软件Isight及有限... 针对湿绕组电机主泵双金属飞轮内嵌钨合金棒的特殊结构,在满足飞轮结构完整性和功耗要求的前提下,为了提高飞轮的转动惯量,对飞轮结构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钨合金棒直径为优化目标,利用优化设计软件Isight及有限元分析软件Workbench,对内嵌的双排钨合金棒直径尺寸进行优化设计,保证飞轮在满足应力强度要求的前提下,拥有较大的转动惯量,从而获得最优的飞轮结构。结果表明,优化后飞轮的应力极值为183.2 MPa,满足强度要求。飞轮整体的转动惯量为1 873.4 kgm2,比常规设计下的转动惯量增加8.2%。该方法对提高核主泵飞轮结构设计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绕组电机主泵 双金属飞轮 钨合金棒 优化设计
下载PDF
湿绕组电机主泵故障模式及运行可靠性分析
8
作者 王炳舜 田源 李永康 《电力设备管理》 2017年第9期40-44,共5页
本文基于CAP1400湿绕组电机主泵的结构特点以及国内外火电厂广泛使用的炉水循环泵的运行故障案例,对CAP1400湿绕组电机主泵故障类型进行了分析。并从设备制造工艺、系统设计、维修方案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湿绕组主泵运行可靠性的措施。
关键词 湿绕组电机主泵 故障 可靠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