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湿热伏邪”——“癌毒”发病机制及疗法探讨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书杰 韦艾凌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6-269,共4页
分析慢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致病因素——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病邪属性及其致病特点,得出"湿热伏邪"这一概念,并以此为线索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卫气营血辨证,分析湿热伏邪的传变过程中所导致不同的症候群以及新... 分析慢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致病因素——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病邪属性及其致病特点,得出"湿热伏邪"这一概念,并以此为线索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卫气营血辨证,分析湿热伏邪的传变过程中所导致不同的症候群以及新的病理产物如"痰"、"瘀"等,并阐释了痰、瘀作为枢纽因子,在肝络病变中起到的作用,最后形成湿热痰瘀互结壅盛之象,而形成"癌毒"。通过纵观慢性肝病发展,明确"湿热伏邪"作为疾病的始动因素,并贯穿全过程,总结出以清热化湿解毒为大法的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伏邪 癌毒 肝癌 发病机制 清热化湿解毒
下载PDF
温病湿热理论的学术传承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徐婧 高清华 吕文亮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46-48,共3页
湿热证是临床常见证型,多种慢性、重大疾病都可从湿热论治,效果显著。温病湿热理论是温病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温病体系,发挥于内、外、妇、儿及皮肤科各科各系统杂病。临床挖掘出湿热理论的新学说,如"湿热伏邪"新说、&qu... 湿热证是临床常见证型,多种慢性、重大疾病都可从湿热论治,效果显著。温病湿热理论是温病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温病体系,发挥于内、外、妇、儿及皮肤科各科各系统杂病。临床挖掘出湿热理论的新学说,如"湿热伏邪"新说、"湿热致瘀"论等,且广泛应用于辨治各系统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肝病,慢性脾胃病,慢性肾病等,取得了很大的临床价值。但是,湿热证的辨证规范体系研究,"异病同治"研究仍然不足,随着现代生物科学新技术的开发,亟待借助新兴技术开展大范围、多中心的湿热病证的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 湿热伏邪 湿热致瘀 辨证规范体系 异病同治
原文传递
谌宁生中医论治慢性乙型肝炎经验谈 被引量:7
3
作者 蒋伟 王书杰 陈隆桂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115-1116,共2页
通过归纳分析谌宁生教授从辨病、辨证论治慢性乙型肝炎的独特见解,总结出相关的中医诊疗思路;充分考虑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辅以日常肝病调理方案,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遂将谌宁生教授治疗诊治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推广,泽润大众。
关键词 谌宁生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经验 湿热伏邪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从“湿热致瘀酿毒”辨治幽门螺杆菌胃炎炎癌转化
4
作者 闫海琳 张涵灵 +1 位作者 徐婧 吕文亮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5-1308,共4页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为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可加速慢性胃炎向胃癌转化的进程,为胃癌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吕文亮教授认为Hp属外感湿热毒邪,与内生湿热相合,潜藏中焦,日久化瘀酿毒,损伤胃络。其中瘀毒是胃炎向胃癌转化的关键转折点。针对...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为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可加速慢性胃炎向胃癌转化的进程,为胃癌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吕文亮教授认为Hp属外感湿热毒邪,与内生湿热相合,潜藏中焦,日久化瘀酿毒,损伤胃络。其中瘀毒是胃炎向胃癌转化的关键转折点。针对湿热久伏,致瘀酿毒的病机特点,以祛邪、透邪、扶正为治疗原则,治疗上把握各阶段病机特点,早期治以清热化湿,中后期重视配合活血通络,祛瘀解毒,同时兼顾扶正,清养胃阴以助透达瘀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胃炎 炎癌转化 湿热伏邪 瘀毒 吕文亮
原文传递
慢性肝病病因病机规律及治疗原则的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书杰 韦艾凌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582-2583,共2页
文章通过对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进行分析,明确致病邪气"湿热伏邪"之特有属性,并进一步分析湿热伏邪的致病机理和不同病程中机体免疫状态改变,由此病因病机特点,确定中医治疗法则。
关键词 湿热伏邪 肝癌 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
下载PDF
丁樱教授从湿热伏邪解析过敏性紫癜病因病机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萌 黄岩杰 +1 位作者 秦蕾 张龙真 《中医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960-963,共4页
丁樱教授认为,湿热伏邪是小儿过敏性紫癜重要的病因之一。湿热病邪潜伏机体,形成本病的"夙根"。同时湿热伏邪易与风热、瘀血等相兼夹,加之湿热困阻日久,损及气阴,最终导致本病的反复与缠绵。所以,为预防本病的反复,急性期应... 丁樱教授认为,湿热伏邪是小儿过敏性紫癜重要的病因之一。湿热病邪潜伏机体,形成本病的"夙根"。同时湿热伏邪易与风热、瘀血等相兼夹,加之湿热困阻日久,损及气阴,最终导致本病的反复与缠绵。所以,为预防本病的反复,急性期应注意清热化湿、疏风凉血;缓解期应加强健脾祛湿,活血滋阴。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能够有效缩短病程,减少复发,治疗时不应忽视湿热伏邪的存在,在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同时应注意祛除三焦湿热邪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湿热伏邪 病因病机 丁樱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吕文亮运用湿热伏邪理论治疗慢性脾胃病临床经验 被引量:16
7
作者 徐婧 吕文亮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104-3106,共3页
吕文亮教授擅长运用温病理论论治内伤疑难杂病,尤其对慢性脾胃病的治疗颇有心得。临证挖掘出'湿热伏邪'理论,认为'湿热伏邪'具有郁热、耗阴、瘀阻、潜伏、缠绵的特点,是导致慢性脾胃病病情反复的关键。针对慢性脾胃病&#... 吕文亮教授擅长运用温病理论论治内伤疑难杂病,尤其对慢性脾胃病的治疗颇有心得。临证挖掘出'湿热伏邪'理论,认为'湿热伏邪'具有郁热、耗阴、瘀阻、潜伏、缠绵的特点,是导致慢性脾胃病病情反复的关键。针对慢性脾胃病'湿热羁伏、脾胃失运'的病机特点,确立扶正、透邪、除邪的治疗原则,发病期治以清透湿热,佐以活血通络,扶正透邪;缓解期注重扶助正气,治以健脾养胃,酌情清热化湿,理气活血;结合四时阴阳变化加减化裁,使久羁深伏之湿热外出清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文亮 湿热伏邪”理论 慢性脾胃病 经验
原文传递
吕文亮运用湿热伏邪理论论治幽门螺杆菌感染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琼 张思依 +1 位作者 段妍君 吕文亮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521-2523,共3页
吕文亮教授致力于温病理论与临床的研究,在中医辨治脾胃系疾病方面经验丰富,在临床实践中提出了以"湿热伏藏、化瘀酿毒"为基础的湿热伏邪理论。湿热伏邪理论是在温病伏邪理论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吕文亮教授认为"湿热伏... 吕文亮教授致力于温病理论与临床的研究,在中医辨治脾胃系疾病方面经验丰富,在临床实践中提出了以"湿热伏藏、化瘀酿毒"为基础的湿热伏邪理论。湿热伏邪理论是在温病伏邪理论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吕文亮教授认为"湿热伏邪"具有郁热、耗阴、瘀阻、潜伏、缠绵的特点,而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隐匿、伏藏、热郁、湿阻、耗气、伤阴、化瘀、酿毒、反复、缠绵的特点,因此,幽门螺杆菌是湿热伏邪的一种。吕文亮教授归纳其病机具有阶段性,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初始病机为湿热蕴阻脾胃;基本病机为湿热伏藏,阻滞气机,耗阴伤阳;转化病机为湿热酿毒损络。针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吕文亮教授主张采取分阶段论治,以祛邪、扶正、透邪为治疗原则,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临床上要尽早截断、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文亮 幽门螺杆菌感染 湿热伏邪”理论 阶段病机 既病防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