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SiO_2/SiC界面的Wet-ROA改性机理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朱巧智
王德君
赵亮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9-342,共4页
高温热氧化法在4H-SiC(0001)晶面上生成SiO2氧化膜,采用湿氧二次氧化(wet-ROA)工艺对样品进行处理,通过测量SiCMOS结构界面电学特性,发现wet-ROA工艺有助于降低界面态密度,改善SiO2/SiC界面电学特性。采用变角X射线光电子能谱(ADXPS)技...
高温热氧化法在4H-SiC(0001)晶面上生成SiO2氧化膜,采用湿氧二次氧化(wet-ROA)工艺对样品进行处理,通过测量SiCMOS结构界面电学特性,发现wet-ROA工艺有助于降低界面态密度,改善SiO2/SiC界面电学特性。采用变角X射线光电子能谱(ADXPS)技术对SiO2/SiC界面过渡区进行分析,通过过渡区厚度计算和过渡区成分含量比较,发现湿氧二次氧化工艺可减小过渡区氧化膜厚度,降低过渡区成分含量,进而揭示了降低SiO2/SiC界面态密度,改善界面电学特性的微观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H碳化硅
金属
氧化
物半导体
二
氧化
硅/碳化硅界面
变角X射线光电子能谱
湿
氧
二次
氧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n型4H-SiC湿氧二次氧化退火工艺与SiO_2/SiC界面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马继开
王德君
+2 位作者
朱巧智
赵亮
王海波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82-1285,共4页
在传统氧化工艺的基础上,结合低温湿氧二次氧化退火制作4H-SiCMOS电容.通过I-V测试,结合Fowler-Nordheim(F-N)隧道电流模型分析了氧化膜质量;使用Terman法计算了SiO2/SiC界面态密度;通过XPS测试对采取不同工艺的器件界面结构进行了对比...
在传统氧化工艺的基础上,结合低温湿氧二次氧化退火制作4H-SiCMOS电容.通过I-V测试,结合Fowler-Nordheim(F-N)隧道电流模型分析了氧化膜质量;使用Terman法计算了SiO2/SiC界面态密度;通过XPS测试对采取不同工艺的器件界面结构进行了对比.在该工艺下获得的氧化膜击穿场强为10MV.cm-1,SiC/SiO2势垒高度2.46eV,同时SiO2/SiC的界面性能明显改善,界面态密度达到了1011eV-1.cm-2量级,已经达到了制作器件的可靠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H-SIC
MOS电容
湿
氧
二次
氧化
退火
SiO2/SiC界面
原文传递
题名
SiO_2/SiC界面的Wet-ROA改性机理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朱巧智
王德君
赵亮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出处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9-342,共4页
基金
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批准号:2005CCA00100)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0072192)
+1 种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278)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批准号:20071108)
文摘
高温热氧化法在4H-SiC(0001)晶面上生成SiO2氧化膜,采用湿氧二次氧化(wet-ROA)工艺对样品进行处理,通过测量SiCMOS结构界面电学特性,发现wet-ROA工艺有助于降低界面态密度,改善SiO2/SiC界面电学特性。采用变角X射线光电子能谱(ADXPS)技术对SiO2/SiC界面过渡区进行分析,通过过渡区厚度计算和过渡区成分含量比较,发现湿氧二次氧化工艺可减小过渡区氧化膜厚度,降低过渡区成分含量,进而揭示了降低SiO2/SiC界面态密度,改善界面电学特性的微观机理。
关键词
4H碳化硅
金属
氧化
物半导体
二
氧化
硅/碳化硅界面
变角X射线光电子能谱
湿
氧
二次
氧化
Keywords
4H-SiC
MOS
SiO2/SiC interface
ADXPS
wet-ROA
分类号
TN305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TN304.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n型4H-SiC湿氧二次氧化退火工艺与SiO_2/SiC界面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马继开
王德君
朱巧智
赵亮
王海波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出处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82-1285,共4页
基金
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资助项目(No.2005CCA00100)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072192)
+1 种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o.NCET-06-0278)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No.20071108)
文摘
在传统氧化工艺的基础上,结合低温湿氧二次氧化退火制作4H-SiCMOS电容.通过I-V测试,结合Fowler-Nordheim(F-N)隧道电流模型分析了氧化膜质量;使用Terman法计算了SiO2/SiC界面态密度;通过XPS测试对采取不同工艺的器件界面结构进行了对比.在该工艺下获得的氧化膜击穿场强为10MV.cm-1,SiC/SiO2势垒高度2.46eV,同时SiO2/SiC的界面性能明显改善,界面态密度达到了1011eV-1.cm-2量级,已经达到了制作器件的可靠性要求.
关键词
4H-SIC
MOS电容
湿
氧
二次
氧化
退火
SiO2/SiC界面
Keywords
4H-SiC
MOS capacitor
wet ROA
SiCh/SiC interface
分类号
TN303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SiO_2/SiC界面的Wet-ROA改性机理研究
朱巧智
王德君
赵亮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n型4H-SiC湿氧二次氧化退火工艺与SiO_2/SiC界面研究
马继开
王德君
朱巧智
赵亮
王海波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