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珠江流域潖江蓄滞洪区湿地化建设模式及对蓄滞洪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达
黄本胜
+2 位作者
刘中峰
谭超
洪昌红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11期28-32,共5页
潖江蓄滞洪区是珠江流域唯一一个国家级蓄滞洪区,在新的历史时期,改变其单一的防洪功能,进行具有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物、自然观光等多功能的湿地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提出了“三核一带”湿地化建设模式,利用现有的3个子围及新建的2座拦...
潖江蓄滞洪区是珠江流域唯一一个国家级蓄滞洪区,在新的历史时期,改变其单一的防洪功能,进行具有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物、自然观光等多功能的湿地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提出了“三核一带”湿地化建设模式,利用现有的3个子围及新建的2座拦河闸,因地制宜建设不同类型的湿地,最大程度保留调蓄洪水能力,采用二维水流数学模型模拟分析湿地化建设对蓄滞洪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核一带”湿地化建设模式对洪水调蓄影响较小,不影响蓄滞洪功能的发挥,研究成果可供类似蓄滞洪区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潖江蓄滞洪区
湿地
化
模式
数模计算
蓄滞洪影响
珠江流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淮河行蓄洪区湿地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
2
2
作者
宋豫秦
张晓蕾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15,28,共5页
淮河洪水泛滥和水资源短缺的矛盾长期阻碍区域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使淮河流域的行蓄洪区呈现经济和地理上的"双洼效应"。在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实施湿地化,转变其形态和功能,能够在有效削减洪水的同时,发挥洪水的资源属性,达到...
淮河洪水泛滥和水资源短缺的矛盾长期阻碍区域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使淮河流域的行蓄洪区呈现经济和地理上的"双洼效应"。在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实施湿地化,转变其形态和功能,能够在有效削减洪水的同时,发挥洪水的资源属性,达到防洪减灾和资源利用的双赢。以淮河濛洼蓄洪区为例,分析了实施湿地化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基于"受益人"的效益识别方法,选用替代工程法、服务质量分类法及经验值法,评估了湿地化带来的防洪效益、蓄水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为淮河行蓄洪区湿地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化
模式
效益评估
行蓄洪区
淮河流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江流域潖江蓄滞洪区湿地化建设模式及对蓄滞洪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达
黄本胜
刘中峰
谭超
洪昌红
机构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河口水利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广东省水安全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11期28-32,共5页
基金
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2021-01)。
文摘
潖江蓄滞洪区是珠江流域唯一一个国家级蓄滞洪区,在新的历史时期,改变其单一的防洪功能,进行具有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物、自然观光等多功能的湿地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提出了“三核一带”湿地化建设模式,利用现有的3个子围及新建的2座拦河闸,因地制宜建设不同类型的湿地,最大程度保留调蓄洪水能力,采用二维水流数学模型模拟分析湿地化建设对蓄滞洪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核一带”湿地化建设模式对洪水调蓄影响较小,不影响蓄滞洪功能的发挥,研究成果可供类似蓄滞洪区参考借鉴。
关键词
潖江蓄滞洪区
湿地
化
模式
数模计算
蓄滞洪影响
珠江流域
Keywords
Pajiang River Flood Storage and Detention area
wetland construction mode
numerical modeling
flood storing and detaining impact
Pearl River Basin
分类号
TV873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淮河行蓄洪区湿地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
2
2
作者
宋豫秦
张晓蕾
机构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15,28,共5页
基金
水利部公益行业科研专项"淮河流域供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201001014)
文摘
淮河洪水泛滥和水资源短缺的矛盾长期阻碍区域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使淮河流域的行蓄洪区呈现经济和地理上的"双洼效应"。在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实施湿地化,转变其形态和功能,能够在有效削减洪水的同时,发挥洪水的资源属性,达到防洪减灾和资源利用的双赢。以淮河濛洼蓄洪区为例,分析了实施湿地化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基于"受益人"的效益识别方法,选用替代工程法、服务质量分类法及经验值法,评估了湿地化带来的防洪效益、蓄水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为淮河行蓄洪区湿地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政策参考。
关键词
湿地
化
模式
效益评估
行蓄洪区
淮河流域
Keywords
wetland restoration approach
benefit evaluation
flood retention areas
Huaihe River Basin
分类号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珠江流域潖江蓄滞洪区湿地化建设模式及对蓄滞洪的影响分析
刘达
黄本胜
刘中峰
谭超
洪昌红
《中国防汛抗旱》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淮河行蓄洪区湿地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
宋豫秦
张晓蕾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