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原汾河公园景区再观再思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佩璘 《山西建筑》 2009年第25期68-69,共2页
通过再度观赏太原汾河公园建成后的景观,深入分析了它的规划和设计的主要理念,总结了带给我们建设现代化城市绿色生态园林的深刻启示,以期为滨水园林再现亲水景观奠定基础。
关键词 公园 湿地 休闲
下载PDF
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演化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绪良 张朝晖 +2 位作者 谷东起 徐宗军 叶思源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02-1009,共8页
在湿地分类及湿地植物群落调查基础上,分析了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物群落分布与湿地的地表积水条件、土壤水分质量分数、土壤盐分质量分数的关系,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浅海水下三角洲湿地、潮上带淡水深水体湿地、潮上带淡水浅水体湿地在三... 在湿地分类及湿地植物群落调查基础上,分析了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物群落分布与湿地的地表积水条件、土壤水分质量分数、土壤盐分质量分数的关系,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浅海水下三角洲湿地、潮上带淡水深水体湿地、潮上带淡水浅水体湿地在三角洲泥沙淤积、湿地土壤脱盐、积水脱盐、植物入侵等因素作用下的演化模式。总体上来说,3类湿地均向沼泽湿地、草甸湿地演化。在3类湿地的演化中,浅海水下三角洲湿地的演化过程最复杂,由咸水湿地演化为淡水湿地,演化过程最慢,潮上带淡水深水体湿地演化过程较快,潮上带淡水浅水体湿地演化过程最简单,演化最快。由于开垦,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最终演化成的一部分沼泽湿地、草甸湿地已转变为农作物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三角洲 滨海湿地 水体湿地 陆地湿地
下载PDF
珠江流域潖江蓄滞洪区湿地化建设模式及对蓄滞洪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达 黄本胜 +2 位作者 刘中峰 谭超 洪昌红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11期28-32,共5页
潖江蓄滞洪区是珠江流域唯一一个国家级蓄滞洪区,在新的历史时期,改变其单一的防洪功能,进行具有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物、自然观光等多功能的湿地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提出了“三核一带”湿地化建设模式,利用现有的3个子围及新建的2座拦... 潖江蓄滞洪区是珠江流域唯一一个国家级蓄滞洪区,在新的历史时期,改变其单一的防洪功能,进行具有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物、自然观光等多功能的湿地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提出了“三核一带”湿地化建设模式,利用现有的3个子围及新建的2座拦河闸,因地制宜建设不同类型的湿地,最大程度保留调蓄洪水能力,采用二维水流数学模型模拟分析湿地化建设对蓄滞洪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核一带”湿地化建设模式对洪水调蓄影响较小,不影响蓄滞洪功能的发挥,研究成果可供类似蓄滞洪区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潖江蓄滞洪区 湿地模式 数模计算 蓄滞洪影响 珠江流域
下载PDF
淮河行蓄洪区湿地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宋豫秦 张晓蕾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15,28,共5页
淮河洪水泛滥和水资源短缺的矛盾长期阻碍区域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使淮河流域的行蓄洪区呈现经济和地理上的"双洼效应"。在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实施湿地化,转变其形态和功能,能够在有效削减洪水的同时,发挥洪水的资源属性,达到... 淮河洪水泛滥和水资源短缺的矛盾长期阻碍区域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使淮河流域的行蓄洪区呈现经济和地理上的"双洼效应"。在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实施湿地化,转变其形态和功能,能够在有效削减洪水的同时,发挥洪水的资源属性,达到防洪减灾和资源利用的双赢。以淮河濛洼蓄洪区为例,分析了实施湿地化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基于"受益人"的效益识别方法,选用替代工程法、服务质量分类法及经验值法,评估了湿地化带来的防洪效益、蓄水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为淮河行蓄洪区湿地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模式 效益评估 行蓄洪区 淮河流域
下载PDF
水库消落区湿地化改造技术及植被改善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苏广宇 许士国 +1 位作者 蒲红杰 谢楚依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2年第1期68-72,84,共6页
受水位波动的影响,水库消落区普遍存在植被退化问题,这一问题在北方水库尤为突出。消落区湿地化改造是针对消落区的植被退化问题通过持续的水分补给构建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实现对落干消落区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的提高。以碧流河水库蛤... 受水位波动的影响,水库消落区普遍存在植被退化问题,这一问题在北方水库尤为突出。消落区湿地化改造是针对消落区的植被退化问题通过持续的水分补给构建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实现对落干消落区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的提高。以碧流河水库蛤蜊河入库口旁侧消落区为研究对象,开展消落区湿地化改造的实例研究,通过对比工程前后植物物种和NDVI变化,分析其对区域植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化改造提高了区域植物物种多样性;充分的水分补给使得植物物种由喜旱植物为主向喜湿植物为主转变;2019年区域NDVI平均值相比于2015年增长14.59%,方差降低46.8%,工程实施后消落区植被的覆盖度和均匀度得到提高。消落区湿地化改造能够有效改善消落区在落干时期植被条件,是改善消落区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区 湿地改造 植被改善 植物物种 NDVI
下载PDF
1954~2005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农田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58
6
作者 王宗明 宋开山 +7 位作者 刘殿伟 张柏 张树清 李方 任春颖 金翠 杨婷 张春华 《湿地科学》 CSCD 2009年第3期208-217,共10页
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淡水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区,三江平原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人类活动的剧烈影响,1954~2005年期间,三江平原大面积的沼泽湿地已被农田所替代,并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淡水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区,三江平原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人类活动的剧烈影响,1954~2005年期间,三江平原大面积的沼泽湿地已被农田所替代,并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国内以往的相关研究未能深入揭示区域尺度湿地农田化的过程与规律。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集成地形图与遥感影像(Landsat MSS,Landsat TM,CBERS)数据,分析了1954~2005年间三江平原湿地农田化过程及其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从1954到2005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面积减少了77.03%;与湿地大面积减少相对应,耕地面积增加了2.5倍,2005年耕地面积占整个三江平原面积的55.14%,成为三江平原的主导景观。1954~1976年和1977~1986年为湿地农田化规模最大的2个阶段,沼泽湿地转化为耕地的面积分别为186.40×104hm2和120.29×104hm2。至2005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农田化过程基本结束,大面积成片的湿地仅存在于几个较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内。1954~2005年期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农田化的面积为258.48×104hm2,为1954年沼泽湿地面积的73.3%。(2)三江平原发生湿地农田化过程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背景为:海拔为0~100m,坡度为0°~1°,地貌类型为河漫滩、河流阶地、沼泽洼地、冲积洪积平原和低台地,土壤类型为草甸土、沼泽土和白浆土。(3)1954~2005年间,三江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增温速率为0.029℃/a。气候变暖为农业开垦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区域人口大量增加是湿地开垦为农田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驱动因素,1959~2005年间三江平原总人口增加了3.13倍,耕地面积与总人口及农业人口之间均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国家政策对于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农田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湿地农田过程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耕地 三江平原
下载PDF
三江平原别拉洪河流域湿地农田化过程中湿地-农田景观梯度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宗明 陈铭 +4 位作者 宋开山 刘殿伟 张柏 李方 张树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4-198,共5页
湿地农田化过程是三江平原过去50年以来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特征,由于大面积的湿地被农田所替代,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本文选取三江平原别拉洪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RS和GIS技术,集成地形图与遥感数据(MSS,TM,CB... 湿地农田化过程是三江平原过去50年以来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特征,由于大面积的湿地被农田所替代,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本文选取三江平原别拉洪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RS和GIS技术,集成地形图与遥感数据(MSS,TM,CBERS),利用景观梯度分布分析模型,对1954-2005年期间湿地与农田景观梯度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4年除西南部靠近松花江地区、浓江上游地区湿地景观分布较为稀疏外,其他地区都属高湿地景观梯度区。到2005年,除洪河自然保护区及靠近黑龙江和乌苏里江边缘地区外,研究区的大部分都成为耕地景观高梯度分布区。耕地景观和湿地景观梯度分布格局的变化揭示了研究区湿地农田化过程的空间规律性,即耕地逐年向东扩展的同时,湿地相应地向东北方向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农田过程 耕地 景观梯度 别拉洪河流域
下载PDF
三江平原抚远县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郑树峰 张柏 +1 位作者 王宗明 张树清 《湿地科学》 CSCD 2008年第1期13-18,共6页
基于RS和GIS技术,应用集成地形图与遥感影像(MSS和TM)数据,获得抚远县6期景观类型图;通过计算各景观类型的相对变化率、转入和转出贡献率,应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1954~2005年三江平原抚远县湿地农田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基于RS和GIS技术,应用集成地形图与遥感影像(MSS和TM)数据,获得抚远县6期景观类型图;通过计算各景观类型的相对变化率、转入和转出贡献率,应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1954~2005年三江平原抚远县湿地农田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6年以后,耕地成为抚远县面积最大的景观类型;1954~2005年,各景观类型中耕地的相对变化率最大,1995—2000年间其相对变化率达到10.50;湿地的相对变化率在1976~1986年最大,为1.31%,湿地转出变为耕地的贡献率较大,这主要是湿地大面积被开垦为耕地的结果。景观指数在过去50多年间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最大景观形状指数(LSI)出现在1995年,为36.99;最大Shannon多样性指数(SHDI)出现在1986年,为1.45;最大斑块聚集度指数(CONTAG)和斑块指数(LPI)出现在2005年,分别为64.14和53.35;最大斑块周长——面积分维数(PAFRAC)出现在1954年,为1.54。大规模农业开发与景观指数变化规律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景观格局 湿地农田 三江平原抚远县
下载PDF
三江平原萝北县湿地农田化过程与驱动机制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黄妮 刘殿伟 +4 位作者 王宗明 宋开山 张柏 李方 任春颖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2-389,共8页
通过获取三江平原萝北县自1954年以来的六期土地利用数据,定量分析了过去50余年湿地农田化过程,并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探讨了湿地农田化过程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54~2005年,三江平原萝北县耕地面积净增21.85×10^4hm^2,... 通过获取三江平原萝北县自1954年以来的六期土地利用数据,定量分析了过去50余年湿地农田化过程,并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探讨了湿地农田化过程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54~2005年,三江平原萝北县耕地面积净增21.85×10^4hm^2,湿地是新增耕地的主要来源。在空间上,湿地斑块越来越分散,景观破碎化程度明显加剧,而耕地斑块则趋于集中分布;目前,耕地已成为三江平原萝北县的基质景观,地势低平、坡度较小、土壤条件、地貌条件良好的平原区是湿地农田化的首选区域。随着可开垦湿地资源的减少,人类的开垦对象开始转向地势、土壤、地貌等条件相对较差的湿地景观单元。气候变暖加速了湿地农田化进程,而人口数量的增加和政策的引导作用,对湿地农田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农田过程 耕地 景观指数 萝北县
下载PDF
1954—2015年不同地貌分区下湿地农田化过程的时空特征——以完达山以北三江平原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金晓敏 李颖 +3 位作者 付波霖 殷书柏 杨高 幸泽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286-3294,共9页
以完达山以北三江平原(以下简称为小三江平原)为研究区,依据样带选择原则选取具有湿地农田化典型性的区域(即典型样带)。在地质地貌分区的基础上,基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集构建长时间序列的耕地和沼泽湿地动态变化数据集,... 以完达山以北三江平原(以下简称为小三江平原)为研究区,依据样带选择原则选取具有湿地农田化典型性的区域(即典型样带)。在地质地貌分区的基础上,基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集构建长时间序列的耕地和沼泽湿地动态变化数据集,利用RS和GIS技术分析小三江平原典型样带内湿地农田化的时空变化规律,探究近60年小三江平原内湿地农田化的区位特征,结果表明:(1)1954—2015年,小三江平原的耕地面积显著增加,垦殖率达到了79.47%,耕地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小三江平原湿地农田化具有明显的历史阶段性:在改革开放之前(1954—1976年)湿地农田化程度不是很大,改革开放初期(1976—1985年)开始发生明显的湿地农田化,到全面改革开放期(1985—1995年)湿地农田化程度加重,在改革开放转型期(1995—2005年)湿地农田化最严重,在深化改革开放期(2005—2015年)湿地农田化程度有所减小;(3)区域大的自然背景决定了小三江平原湿地农田化整体趋势:1954—2015年间,小三江平原湿地农田化最初发生在中幅度沉降第四纪缓慢上升区,逐步扩展到大幅度沉降第四纪缓慢沉降区和小幅度沉降第四纪缓慢上升区;(4)小三江平原湿地农田化具有明显的地貌区位特征:湿地农田化最初发生在冲积平原上,然后扩展到河流低阶地和高河漫滩上,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扩展到低河漫滩和微高地上,最后蔓延到洼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农田 样带 区位特征 地貌类型 小三江平原
下载PDF
湿地农田化过程对别拉洪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铭 张柏 +3 位作者 王宗明 张树清 宋开山 刘殿伟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7年第2期231-235,共5页
过去50年间,别拉洪河流域湿地农田化过程导致土地利用剧烈变化。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可以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利用别拉洪河流域5期土地利用数据,估算了湿地... 过去50年间,别拉洪河流域湿地农田化过程导致土地利用剧烈变化。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可以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利用别拉洪河流域5期土地利用数据,估算了湿地农田化过程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近50年农业耕作,整个别拉洪河流域地区已成为一个以农田景观为主要类型的景观生态系统,湿地面积由8 421.58 km2减少到2 394.68 km2,耕地面积由330.47km2增加到7 864.23 km2。近50年来别拉洪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了324.24亿元,损失幅度约为61.05%,平均每年损失了6.36亿元。大面积湿地转化为农田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图2,表3,参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拉洪河 湿地农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下载PDF
三江平原碟形洼地中陆栖蚯蚓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2
作者 卢明珠 吕宪国 +2 位作者 管强 张玉峰 武海涛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3-568,共6页
蚯蚓是典型的大型土壤动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运用样方调查方法,对春季和秋季三江平原蝶形洼地和大豆地中的蚯蚓密度、生物量和种类分布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蚯蚓分布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碟形洼地中的... 蚯蚓是典型的大型土壤动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运用样方调查方法,对春季和秋季三江平原蝶形洼地和大豆地中的蚯蚓密度、生物量和种类分布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蚯蚓分布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碟形洼地中的岛状林、灌丛和季节性淹水的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沼泽化草甸是蚯蚓的重要生境,共发现陆栖蚯蚓3种,分别为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诺登爱胜蚓(Eisenia nordenskioldi nordenskioldi)和哈尔滨爱胜蚓(Eisenia harbinensis),3种蚯蚓都属于正蚓科(Lumbricidae)爱胜蚓属(Eisenia),都为表栖型,5月和9月平均的蚯蚓密度为9~90 ind./m2。碟形洼地中的蚯蚓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都比由湿地开垦的大豆地高;5月(春季)碟形洼地中的蚯蚓密度和生物量都比9月(秋季)高。物种组成上,赤子爱胜蚓是碟形洼地中的优势类群;在大豆地中,已开垦20 a的大豆地中的蚯蚓的优势类群也为赤子爱胜蚓,而在已开垦3 a的大豆地中,哈尔滨爱胜蚓成为优势类群。在碟形洼地中,蚯蚓密度在岛状林、灌丛和小叶章沼泽化草甸中依次递减。生境类型和季节及二者的交互效应对蚯蚓的密度和生物量都有显著影响。淹水水位和土壤水分含量是碟形洼地蚯蚓分布的关键影响因素,同时,蚯蚓分布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p H和总氮含量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无脊椎动物 碟形洼地 小叶章沼泽草甸 生物多样性 湿地农田
原文传递
石首麋鹿保护区建设项目生态影响及保护措施 被引量:5
13
作者 彭光银 邵晓莉 +2 位作者 文威 秦烜 温华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404-407,413,共5页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身建设和完善的项目,对于恢复受三峡工程影响的保护区湿地生态环境、保证麋鹿的食物来源、提升保护区的安全及科研水平是十分必要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会对保护区及主要保护对象、保护区内植被和野生动物多...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身建设和完善的项目,对于恢复受三峡工程影响的保护区湿地生态环境、保证麋鹿的食物来源、提升保护区的安全及科研水平是十分必要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会对保护区及主要保护对象、保护区内植被和野生动物多样性、自然景观、等产生一定影响,在人工草场种植过程中可能产生外来物种入侵的环境风险;针对上述影响,应采取避免、减缓、恢复和补偿、管理等保护措施,尽量减少对保护区和保护对象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自然保护区 湿地 生态影响 保护措施
下载PDF
基于水文节律变化的洞庭湖生态修复措施
14
作者 黄修筠 宋林峰 +2 位作者 唐超 李觅 黎玮 《湖南水利水电》 2023年第4期80-82,共3页
洞庭湖是国际重要湿地。受多年泥沙淤积和三峡等长江上游水库群建设影响,洞庭湖区枯水期呈现枯水位提前、枯水历时增加的特点,造成洲滩旱化、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文章开展了黑泥洲的水文节律变化分析和特征水位计算,并基于分析计... 洞庭湖是国际重要湿地。受多年泥沙淤积和三峡等长江上游水库群建设影响,洞庭湖区枯水期呈现枯水位提前、枯水历时增加的特点,造成洲滩旱化、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文章开展了黑泥洲的水文节律变化分析和特征水位计算,并基于分析计算成果提出了整体降洲和营造生态湖等黑泥洲生态修复措施,将有效扭转黑泥洲湿地旱化,恢复湿地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水文节律变 湿地 生态修复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湿地农田化与环境效应分析——以三江平原的富锦市和同江市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蒙 王红梅 +2 位作者 李静 杜国明 王秀峰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3-606,共4页
近20年来三江平原湿地农田化现象十分明显,湿地农田化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本文选取富锦和同江市为例,应用RS和GIS手段对1988年和2006年两期Landsat-5TM遥感影像进行湿地和农田面积提取,分析湿地农田化对该区气候水文、生物多... 近20年来三江平原湿地农田化现象十分明显,湿地农田化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本文选取富锦和同江市为例,应用RS和GIS手段对1988年和2006年两期Landsat-5TM遥感影像进行湿地和农田面积提取,分析湿地农田化对该区气候水文、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20年来湿地减少291573.8hm2,耕地增加了499109.6hm2,同时湿地农田化给该区域带来了气候变暖,受灾面积增加,冷湿效应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农田 RS GIS
下载PDF
三江平原湿地农田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文琦 宋戈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44-152,共9页
为分析三江平原湿地农田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及自然条件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在区域中的影响,该研究以三江平原核心区富锦市为例,基于1989、2002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和土地... 为分析三江平原湿地农田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及自然条件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在区域中的影响,该研究以三江平原核心区富锦市为例,基于1989、2002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和土地利用信息图谱等研究方法,探讨湿地农田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89—2015年富锦市土地利用变化方向主要是'湿地-旱地-水田',其中1989—2002年湿地转化旱地的面积为19.94万hm^2,2002—2015年旱地转化水田的面积为23.02万hm^2;2)1989—2015年富锦市总体的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各土地利用类型中动态度值最大的是湿地和水田,其中1989—2002年富锦市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值最大,变化速率为4.10%;3)1989—201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图谱以稳定型、前期变化型和后期变化型为主,北部农区为稳定型图谱的集中分布区,中南部为前期变化型图谱的优势分布区,东部垦区为后期变化型图谱的集中分布区。4)富锦市土地利用变化是自然、社会、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约束的结果,其中政策因素起主要导向作用。富锦市应严格管制耕地水田化,防止过渡开垦湿地,提升区域土地生态功能,从而实现土地利用科学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农田 三江平原 土地利用变 影响因素 富锦市
原文传递
三江平原西北部湿地农田化的生态效应研究
17
作者 李静 高春辉 +1 位作者 郭蒙 王秀峰 《国土资源情报》 2009年第5期47-52,共6页
三江平原作为国家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长期以来自然生态环境尤其是大面积湿地受到大规模农业开发的强烈作用,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以三江平原西北部富锦和同江市为例,应用RS和GIS手段对研究区1975、1988、1993、1997、2001年和2... 三江平原作为国家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长期以来自然生态环境尤其是大面积湿地受到大规模农业开发的强烈作用,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以三江平原西北部富锦和同江市为例,应用RS和GIS手段对研究区1975、1988、1993、1997、2001年和2006年6期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各地类面积,分析湿地农田化对该区气候、水文、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30年来湿地减少51.38万公顷,耕地增加70.98万公顷,湿地农田化给该区域带来气候变暖、"冷湿"效应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据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恢复和重建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对策和建议,研究该地区湿地农田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保障国家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和粮食生态安全,同时为保护三江平原区域生态环境、永续利用区域土地资源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湿地农田 生态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