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圣凡平等 学以成人——王阳明与湛甘泉的人性观及教育宗旨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明喜 郭爱丽 《教育文化论坛》 2023年第6期52-60,共9页
心学教育思潮之所以能在明代中后期流行,实与王阳明、湛甘泉这两位心学巨擘所倡导的人性观及其教育宗旨密不可分。作为明代心学教育的思想引领者,王阳明和湛甘泉以各自的人性观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圣凡平等的教育主张,以及“人皆可成就尧... 心学教育思潮之所以能在明代中后期流行,实与王阳明、湛甘泉这两位心学巨擘所倡导的人性观及其教育宗旨密不可分。作为明代心学教育的思想引领者,王阳明和湛甘泉以各自的人性观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圣凡平等的教育主张,以及“人皆可成就尧舜一样的理想人格”的观点。二人殊途同归,均秉持人的价值是在同自身种种不良欲望的斗争中实现的,且人只有在道德化的教育生活中才能充分彰显出人之为人的价值。王阳明以“致良知”为教育宗旨,引导人形成“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的伦理价值观;湛甘泉以“随处体认天理”为教育宗旨,倡导人“随心、随意、随身、随家、随国、随天下”,到处都可以认知天理。两者皆是依据穷理尽性、圣凡平等的人性论,着力倡导学以成人的教育价值观。王阳明和湛甘泉在不断推行心学教育的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人何以需要教育,如何学以成圣为贤,分别标举“致良知”“随处体认天理”的教育宗旨,谱写出明代心学思想华章,深刻影响着明代中晚期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甘泉 人性论 教育宗旨
下载PDF
湛甘泉的万物一体思想——兼谈心学万物一体论的两种形态
2
作者 魏鹤立 《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6-75,共10页
在湛甘泉与王阳明的学术交往中,万物一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命题,学界对王阳明的万物一体思想有过充分的研究,而对湛甘泉的万物一体学说关注较少。王阳明侧重从主体良知的角度理解万物一体,十分重视良知发用与感应之几,由此说明万物... 在湛甘泉与王阳明的学术交往中,万物一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命题,学界对王阳明的万物一体思想有过充分的研究,而对湛甘泉的万物一体学说关注较少。王阳明侧重从主体良知的角度理解万物一体,十分重视良知发用与感应之几,由此说明万物一体的实现方式与实践可能,这是一种强调主体性、重视境界论的思路。湛甘泉的万物一体思想更加重视一气流行下的自然延伸和扩展,用“气”所带来的普遍性及其所具有的贯通、感通等特质说明万物一体何以可能,这种理论进路更偏重对存有的状态进行说明和体会。在湛甘泉的思想中,正是由于万物一体,所以可以随处体认天理,一气流行和天理呈显是一体的,由此也能理解他与王阳明在“心”“物”问题上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泉 王阳明 万物一体 随处体认 气论
原文传递
甘泉后学唐枢“讨真心”说探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姚才刚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57,共6页
唐枢是明代大儒湛甘泉十分器重的弟子,其学说上承湛甘泉、王阳明,下启许孚远、刘宗周。唐枢倡导"讨真心"说,"真心"是本体,"讨"是工夫,因而"讨真心"是本体与工夫的有机统一。他标举"讨真心... 唐枢是明代大儒湛甘泉十分器重的弟子,其学说上承湛甘泉、王阳明,下启许孚远、刘宗周。唐枢倡导"讨真心"说,"真心"是本体,"讨"是工夫,因而"讨真心"是本体与工夫的有机统一。他标举"讨真心"说,目的在于一方面吸纳湛甘泉、王阳明两家学说的优长,另一方面又试图克服湛、王学说尤其是阳明心学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弊病。唐枢其人其学在明代儒学发展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枢 讨真心 甘泉 王阳明
原文传递
湛甘泉“二业合一”说辨证
4
作者 戴黍 魏天翔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3,共7页
湛甘泉提出“二业合一”,立足于“随处体认天理”以解“德业”和“举业”的“支离”之弊,其说根基在“二业本一”,而有“拯溺济时”之功。并且,甘泉秉“二业合一”说投身于讲学与书院事业,具体展现为“尊德性”与“道问学”相合,重塑了... 湛甘泉提出“二业合一”,立足于“随处体认天理”以解“德业”和“举业”的“支离”之弊,其说根基在“二业本一”,而有“拯溺济时”之功。并且,甘泉秉“二业合一”说投身于讲学与书院事业,具体展现为“尊德性”与“道问学”相合,重塑了书院精神;“正风俗”与“得贤才”协同,推进了书院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泉 二业合一 支离 科举 书院
下载PDF
“贯通”或是“超越”——理解湛甘泉与王阳明“心”“气”关系的一个角度
5
作者 陈伟良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2-78,共7页
湛甘泉与王阳明皆重视“气”的概念。在将“气”与“天理”或“良知”相互联系起来的同时,都未曾失却“心学”的基本立场,这是二人的相似之处。但是,甘泉与阳明又表现出对待“心”“气”问题的不同旨趣。扼要而言,甘泉着重于心体与“气... 湛甘泉与王阳明皆重视“气”的概念。在将“气”与“天理”或“良知”相互联系起来的同时,都未曾失却“心学”的基本立场,这是二人的相似之处。但是,甘泉与阳明又表现出对待“心”“气”问题的不同旨趣。扼要而言,甘泉着重于心体与“气”的共通性原则,将万事万物容纳进“大心”的生命境域中来;阳明则致力于自身固有良知之开显,以自心之光明超越气禀的限制。“贯通”与“超越”之下,潜藏的是二人对本体与功夫理解上的诸多差异。因此,从“心”“气”的角度加以对照、审视,或许可以为理解王、湛二人的思想提供不同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通 超越 王阳明 甘泉
下载PDF
致良知与随处体认天理──王阳明与湛若水哲学之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郭晓东 《中国哲学史》 1998年第4期83-88,共6页
关键词 王阳明 “致良知” 若水 本体 《传习录》 甘泉 “理一分殊” 体认 陈白沙 人伦日用
下载PDF
王、湛的交往与论辩及其对“心”的不同理解
7
作者 张细进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2-67,94,共7页
王阳明和湛甘泉虽然同属心学阵营,却对“心”有着不同的理解,其不同处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阳明主张“心体”是“无善无恶”与“至善”的统一,而甘泉认为“心体”只能是纯粹“至善”的;其二,二人都承认“本心”的“至善”性,但是阳明... 王阳明和湛甘泉虽然同属心学阵营,却对“心”有着不同的理解,其不同处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阳明主张“心体”是“无善无恶”与“至善”的统一,而甘泉认为“心体”只能是纯粹“至善”的;其二,二人都承认“本心”的“至善”性,但是阳明主张其“至善”性来源于“本心”自身,而甘泉则主张来源于“至善”之“天理”;其三,甘泉强调“心”是“体万物而不遗”的“大心”,“心”与“物”不存在内与外的分别,阳明则强调“心”在感应过程中的主宰作用。由此三方面的不同,就导致他们在儒释道之关系和“格物”问题上有着不同的致思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甘泉 儒释道关系 格物 本心
下载PDF
欧美的阳明学 被引量:5
8
作者 陈荣捷 石川梅次郎 华国学 《外国问题研究》 1981年第3期99-107,共9页
一、阳明学研究在欧美的展开欧美的理学研究,现在仍处在萌芽时期。而且王学的研究比起朱子学的研究更为落后。远在十七世纪末朱子思想既已传往欧洲,并且影响了莱布尼兹,使他展开了其单子哲学,但是欧美人连王阳明的名子也没有听到过。一... 一、阳明学研究在欧美的展开欧美的理学研究,现在仍处在萌芽时期。而且王学的研究比起朱子学的研究更为落后。远在十七世纪末朱子思想既已传往欧洲,并且影响了莱布尼兹,使他展开了其单子哲学,但是欧美人连王阳明的名子也没有听到过。一八四四年The Chinese Repository月刊发表了《朱子理气论》一文,这是在欧美最初的关于朱子的论著。六十九年后出版了关于王学的专著,即Henke的《王阳明的生涯和哲学》。一八四九年The Chinese Repository登载了《朱子全书》中关于天地日月星辰的若干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学 王阳明 朱子学 传习录 陆象山 罗整庵 甘泉 王门 知行合一 心即理
下载PDF
湛甘泉“气化”“心学”思想探析——以《心性图说》为中心
9
作者 马寄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47-54,共8页
明代“心学”除了众所周知的阳明“良知”“心学”外,还有甘泉“气化”“心学”一系。甘泉“气化”“心学”思想集中体现于《心性图说》。在一“气”流贯的视域下,《心性图说》勾勒了万物间“生意”归之于人,人之“生意”归之于“心”,... 明代“心学”除了众所周知的阳明“良知”“心学”外,还有甘泉“气化”“心学”一系。甘泉“气化”“心学”思想集中体现于《心性图说》。在一“气”流贯的视域下,《心性图说》勾勒了万物间“生意”归之于人,人之“生意”归之于“心”,“心”之“生意”又归之于“性”,而“性”的展开便是天地间的“生意”,以“心”著“性”为这一图式之枢纽。《心性图说》还论及工夫论,甘泉以“敬”贯工夫始终,由是涵养一“心”所蕴之“生意”。由是甘泉建构了以“心”“性”论为核心,“气化”和工夫论为两翼的别具特色的“心学”体系。《心性图说》的撰成的机缘基于阳明对甘泉“心体”论的质疑,在此意义上,《心性图说》可谓是甘泉自我回护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泉 《心性图说》 “气化” “心学” 王阳明
下载PDF
甘泉心学的思想源泉——论湛甘泉与朱熹、陈白沙思想的关系
10
作者 叶智勇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73-78,共6页
宋明理学是儒家哲学发展的一座高峰,明代心学更堪称明代理学中的显学。王畿与黄宗羲等人均认为明代心学以陈白沙为开端,以王阳明为集大成。湛甘泉作为陈白沙的衣钵传人,又同为岭南心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哲学体系与陈白沙有着明显的差异... 宋明理学是儒家哲学发展的一座高峰,明代心学更堪称明代理学中的显学。王畿与黄宗羲等人均认为明代心学以陈白沙为开端,以王阳明为集大成。湛甘泉作为陈白沙的衣钵传人,又同为岭南心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哲学体系与陈白沙有着明显的差异。张君劢等认为王阳明才是陈白沙的真正传人,甚至提出湛甘泉属于程朱一系。从湛甘泉的时代背景与为学经历看,湛甘泉哲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逐渐对程朱理学扬弃,而转为心学的历程,其哲学思想中与白沙之学的不合之处,也只是在为学方法和修养论上对白沙的进一步发展,其继承的正是白沙自然、自得的为学宗旨与贵疑的为学精神。因此,从陈白沙到湛甘泉才是明代岭南心学的传承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心学 陈白沙 甘泉 为学精神
下载PDF
湛甘泉心学与实学
11
作者 刘兴邦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8-31,92,共5页
湛甘泉心学包含了丰富的实学思想,湛甘泉实学思想表现为实心与实事的合一,其实质是“治心”与“治事”合一。“治心”即“崇德”,培养人的崇高品德,使人成为有道德有理想的人。“治事”即“广业”,成就人的伟大业绩,使人成为有社会责任... 湛甘泉心学包含了丰富的实学思想,湛甘泉实学思想表现为实心与实事的合一,其实质是“治心”与“治事”合一。“治心”即“崇德”,培养人的崇高品德,使人成为有道德有理想的人。“治事”即“广业”,成就人的伟大业绩,使人成为有社会责任和历史担当的人。湛甘泉心学是做人与做事合一的实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泉 心学 实学 治心 治事
下载PDF
湛甘泉的二业合一论及其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24,共7页
明朝正德到嘉靖年间,湛甘泉(1466-1560)在构想着"内外、心事"合一的理论时,提倡了将"德业"与"举业"统一的主张。虽然他的主张受到了当时士人的支持,王门的聂豹(1487-1563)和邹守益(1491-1562)也对它表示... 明朝正德到嘉靖年间,湛甘泉(1466-1560)在构想着"内外、心事"合一的理论时,提倡了将"德业"与"举业"统一的主张。虽然他的主张受到了当时士人的支持,王门的聂豹(1487-1563)和邹守益(1491-1562)也对它表示赞同,但他们俩尝试对其理论进行修订,提到了将内外合一的立场向内一方倾斜的看法。到嘉靖后半期,蒋信(1483-1559)和胡直(1517-1585)两人都关注着内外合一状态的实践主体与客体之间紧密关系,针对内外合一的理论尝试进一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泉 二业合一论 明代思想史
下载PDF
论湛甘泉解经思想及其对大学生德育的启示
13
作者 高定骞 《华章》 2023年第6期3-5,共3页
《春秋》注心之是非,通过考查事实,以“大其心”去体贴圣人之心,否定“义例”说;《易》注心之时,通过卦爻象中的易理洗涤心中的私欲和邪念,使心中被遮蔽的天理呈露出来。基于随处体认天理这一哲学基点,湛甘泉认为经书中也有与心中同样... 《春秋》注心之是非,通过考查事实,以“大其心”去体贴圣人之心,否定“义例”说;《易》注心之时,通过卦爻象中的易理洗涤心中的私欲和邪念,使心中被遮蔽的天理呈露出来。基于随处体认天理这一哲学基点,湛甘泉认为经书中也有与心中同样的天理,通过阅读经书来警醒人心中的天理,使吾心中潜在的天理转变为现实的修养和行为。这样的德育之功夫给大学生两个方面启示:一是吾心具足天理,二是做“求放心”的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泉 天理 德育
下载PDF
湛甘泉“随处体认天理”的价值义蕴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兴邦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1-84,共4页
“随处体认天理”是湛甘泉思想体系的重要命题,突现了湛甘泉心学思想的理论特色。然而,对于这个命题,心学思想家陈白沙和王阳明却持有截然相反的态度。陈白沙说:“日用间随处体认天理,着此一鞭,何患不到古人住处也。”(《陈献章... “随处体认天理”是湛甘泉思想体系的重要命题,突现了湛甘泉心学思想的理论特色。然而,对于这个命题,心学思想家陈白沙和王阳明却持有截然相反的态度。陈白沙说:“日用间随处体认天理,着此一鞭,何患不到古人住处也。”(《陈献章集》第193页)陈白沙持肯定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泉 王阳明 《明儒学案》 陈白沙 明代心学 程朱理学 自得之学 个体性 心即理 体认
下载PDF
“静坐中养出端倪”到“随处体认天理”——陈白沙、湛甘泉心学教育理念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卓进 王建军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0-14,93,共5页
湛甘泉的心学思想承传自陈白沙,但二人的心学教育思想却存在重大分歧。在教育理论层面体现为从"静坐中养出端倪"到"随处体认天理"的演变,在实践层面体现为是否采用正规的书院式教学。这种分歧既是解决白沙心学内在... 湛甘泉的心学思想承传自陈白沙,但二人的心学教育思想却存在重大分歧。在教育理论层面体现为从"静坐中养出端倪"到"随处体认天理"的演变,在实践层面体现为是否采用正规的书院式教学。这种分歧既是解决白沙心学内在学理困境的需要,还由于二人的时代背景与主体身份已发生重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 甘泉 广东书院 心学
下载PDF
《古乐经传全书》成书始末考
16
作者 孙伟鑫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4-32,共9页
《古乐经传全书》是湛甘泉和弟子吕怀二人合著的书籍,意图重新建构亡佚已久的《乐》经。然而目前学界对其文本的形成时间和过程并未进行深入的考察,仅仅将其简单地定为嘉靖二十三年成书。通过对《古乐经传全书》的全面考察可知,其与吕... 《古乐经传全书》是湛甘泉和弟子吕怀二人合著的书籍,意图重新建构亡佚已久的《乐》经。然而目前学界对其文本的形成时间和过程并未进行深入的考察,仅仅将其简单地定为嘉靖二十三年成书。通过对《古乐经传全书》的全面考察可知,其与吕怀的《律吕古义》有密切的关系,二书之间的分合关系直至嘉靖三十三年方才完全厘清。其中的缘由来自于湛甘泉对于《乐》经的态度,即“经本度数,传明义理”,确考《古乐经传全书》的年份有助于推进对湛甘泉的经典解释学思想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乐经传全书 甘泉 乐教
下载PDF
阳明与甘泉“博约”异同析论——从工夫的面向看
17
作者 张乾礼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16,共11页
“博文约礼”是孔门立教成人的管钥之一。阳明经对以往“博约”二分、视为先后的检讨,提出“博文为约礼功夫”,初次将“博文”置于道德心体的统摄之下,规避了理的外在问题。到阳明晚年,他以“文礼一源”进一步说明“博约”作为本体、工... “博文约礼”是孔门立教成人的管钥之一。阳明经对以往“博约”二分、视为先后的检讨,提出“博文为约礼功夫”,初次将“博文”置于道德心体的统摄之下,规避了理的外在问题。到阳明晚年,他以“文礼一源”进一步说明“博约”作为本体、工夫的不同呈现,尽囊于“致良知”的矩矱之中。甘泉反对阳明“博文以约礼”的观点,认为二者是不分先后的一段两轮工夫,根本于“精一执中”的圣学心传。他批评阳明及其门人轻视“博文”工夫,疏略人的性情禀赋,其喜闻乐见的“简易”“径捷”之教法,给儒学“精一时中、博约竭才”的笃实吃紧关脉,造成了极大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甘泉 博文约礼 惟精惟一 工夫
下载PDF
王阳明生平事迹及其思想发展脉络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新民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33-37,共5页
关键词 思想发展脉络 王阳明 阳明学 生平事迹 《传习录》 龙场悟道 致良知 甘泉 钱德洪 “知行合一”
全文增补中
湛甘泉“独体”意识的形成及其历史效应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立胜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8,共8页
在慎独工夫上,湛甘泉起初接受了朱子"独知"论述,但随后即强调"独者"是"独知之理",并最终提出"独体"概念,它是"未发之中""天德""极"。"独体"概念的提... 在慎独工夫上,湛甘泉起初接受了朱子"独知"论述,但随后即强调"独者"是"独知之理",并最终提出"独体"概念,它是"未发之中""天德""极"。"独体"概念的提出不仅将对阳明学流弊的批评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对后续的心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泉 独体 独知 王阳明 刘宗周
下载PDF
“天理”与“良知”的紧张与磨合--湛若水与王阳明哲学思想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童中平 粟红英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2-124,共3页
湛甘泉与王阳明在"格物"与"格心"、"天理"与"良知"上进行了激烈论辩,并分别以"随处体认天理"与"致良知"的为学宗旨分庭抗礼,而又互相吸收与借鉴,从而促进了阳明学的不断... 湛甘泉与王阳明在"格物"与"格心"、"天理"与"良知"上进行了激烈论辩,并分别以"随处体认天理"与"致良知"的为学宗旨分庭抗礼,而又互相吸收与借鉴,从而促进了阳明学的不断修正与完善,对明代心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泉 王阳明 随处体认天理 致良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