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动态图像法的河流砂和湖滩砂粒形一粒度特征对比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德文 康艳蕊 李大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84-492,共9页
对沉积颗粒大小、形态特征的量化和解释,是沉积动力条件分析和古地理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图像法作为粒度分析的标准,长期受制于样本量小、效率低等困难。基于动态图像法的新型粒度粒形分析系统可在几分钟内获取多达n×l0^7个颗... 对沉积颗粒大小、形态特征的量化和解释,是沉积动力条件分析和古地理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图像法作为粒度分析的标准,长期受制于样本量小、效率低等困难。基于动态图像法的新型粒度粒形分析系统可在几分钟内获取多达n×l0^7个颗粒的形状和大小信息,为沉积环境重建和动力条件分析提供了新的机会。本文基于两组样品(青藏高原的湖滩砂和黄河中游的河流砂)的动态图像粒度粒形数据,定量分析和对比了湖滩与河流两种环境沉积颗粒的粒度、粒形特征及其异同。结果表明,样品组成颗粒的球度与均值粒度之间整体上存在明显的反相关,球度一粒度曲线可大致划分为斜率不等的三段:占据颗粒绝大多数的中段(C.S.)球度适中,斜率最小;细端(F.T.)球度大,斜率也大;粗端(C.T)球度小,斜率小且不稳定。结合天然沉积颗粒的形状和密度特征,本文认为这些不同斜率的段落可能源于沉积颗粒密度效应和形状效应导致的粒度分异。对比研究表明,湖滩砂与河流砂在粒形一粒度曲线形态与分段特征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两组样品在不同粒形参数(球度-长宽比-凹凸度)三角图和不同球度分段所对应颗粒体积百分比(c.T.-C.S.-F.T.)三角图中均能完全分离。这些事实表明基于动态图像分析的粒度粒形分析可望成为一种潜在的第四纪环境重建工具,在环境研究中有助于对天然沉积物物源特征以及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图像粒度分析 粒形分析 湖滩沉积 河流沉积 密度效应 形状效应
原文传递
末端扇—滨浅湖滩坝组合沉积机制与演化分布:以东濮凹陷卫城油田沙河街组四段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维禄 高思宇 +2 位作者 张翼 张金亮 韩春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40,共10页
复杂沉积环境下沉积相及其演化的准确描述可以有效地指导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过程。结合东濮凹陷卫城油田的区域沉积背景,利用岩心描述、录测井和分析测试等资料对东濮凹陷卫城油田卫81区块沙河街组四段的沉积特征与沉积相模式进行了全... 复杂沉积环境下沉积相及其演化的准确描述可以有效地指导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过程。结合东濮凹陷卫城油田的区域沉积背景,利用岩心描述、录测井和分析测试等资料对东濮凹陷卫城油田卫81区块沙河街组四段的沉积特征与沉积相模式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块地层发育末端扇—滨浅湖滩坝相过渡型沉积,沙四下段河流末端能量损失、流量波动,发育末端扇沉积,分流河道顺物源方向向河道漫溢和泥滩演化,形成扇状堆积体;随湖平面频繁大面积扩张收缩等沉积环境变化,沙四上段演化为滨浅湖滩坝沉积,滩坝砂体整体呈复合砂体连片平行于主控断层走向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扇—滨浅湖滩坝组合沉积 沉积模式 沉积演化 砂体分布 卫城油田 东濮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