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湘江祁阳段风土建筑聚落形态及空间形制特征研究——以龙溪李家大院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伍沙
《建筑遗产》
CSSCI
2021年第3期66-76,共11页
文章基于对湖南祁阳地区(即湘江祁阳段)风土建筑普查性的田野调查,以国保单位龙溪李家大院为例,分析了其聚落形态及建筑空间形制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方言中"祧屋"这一名称进行释义,并从聚落形态、院落形制、结构构架及装饰技...
文章基于对湖南祁阳地区(即湘江祁阳段)风土建筑普查性的田野调查,以国保单位龙溪李家大院为例,分析了其聚落形态及建筑空间形制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方言中"祧屋"这一名称进行释义,并从聚落形态、院落形制、结构构架及装饰技艺四个方面总结了湘江祁阳段风土建筑的基质特征。如以祧屋院为中心,居住院呈向心型两翼布置组成"祠居合一"的自生长组团,单个或多个组团形成集中式的聚落形态;"一明两暗"模式的单体建筑和"游亭"结合成"工"字或"王"字型宅院平面,及其内部虚实相生的建筑空间的院落形制;前檐廊施斗拱的穿斗或砖木混合承重结构体系;游亭作为重点装饰区域,有丰富的门窗式样以及梁架雕刻的装饰特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土建筑
祧屋
游
亭
自生长
谱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漫议苏轼寓惠时的佛老思想
被引量:
3
2
作者
陈师旅
《惠阳师专学报》
1983年第1期51-53,共3页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床止息。仰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如何得是?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两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就歇...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床止息。仰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如何得是?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两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就歇。”这是东坡在惠州贬所写的一篇题为《记游松风亭》的小品文,体现了苏轼在宦游逆境中的思想是以佛老思想为主体的。这么说,不是无根据的。小品文中的核心词,一是“解脱”,一是“就歇”。“解脱”的涵义,指甩掉精神上、物质上的所有羁系;而“就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
游
松风
亭
东坡
核心词
嘉祐
望
亭
合江楼
超然台记
人生态度
白鹤峰
赤壁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李白诗歌中“来”字用法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崔恒升
《古籍研究》
1997年第1期55-59,74,共6页
来去的'来'是动词的附类,属趋向动词,'具有动词的一部分特点,可是又有它们自己的不同于一般动词的特点'。具体说来,'来'在文言文和语体文中用得非常广泛灵活,可以用于实词,也可以用于虚词;可以单独用,也可以与...
来去的'来'是动词的附类,属趋向动词,'具有动词的一部分特点,可是又有它们自己的不同于一般动词的特点'。具体说来,'来'在文言文和语体文中用得非常广泛灵活,可以用于实词,也可以用于虚词;可以单独用,也可以与其他词结合或在一起,产生多种关系。因此熟悉'来'的用法,将会帮助我们了解这个字的源流演变情况,同时对确切了解文句的前后连贯意义,是有其一定的作用的。本文试就李白诗歌中'来'字的用法,进行剖析,不妥之处,祈方家正之。(一)来可用作趋向动词。如:《古风》八五:'天空彩云灭,地远清风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诗歌
趋向动词
源流演变
来日大难
时间副词
金陵白下
亭
留别
《蜀道难》
赠秋浦柳少府
赠从孙义兴宰铭
游
敬
亭
寄崔侍御
原文传递
试论苏轼的寓惠思想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启鹏
《惠阳师专学报》
1985年第1期14-20,共7页
苏轼晚年寓惠思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许多同志对此发表了不少有益的意见。但亦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曹思彬同志在《苏轼在海南岛时期的思想和创作》一文中写道:“诗人初到广东,思想和心情当有点波动。然而,当他看到岭南四季如春,风土人情...
苏轼晚年寓惠思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许多同志对此发表了不少有益的意见。但亦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曹思彬同志在《苏轼在海南岛时期的思想和创作》一文中写道:“诗人初到广东,思想和心情当有点波动。然而,当他看到岭南四季如春,风土人情都很好;那引人入胜的荔枝佳果,更打动诗人的心,忍不住写下了著名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也有西湖,风景幽美,诗人住下去就没有什么意见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人
渊明
东坡
北归
寓居合江楼
记
游
松风
亭
白鹤峰
首丘之望
生活道路
词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记游松风亭》谈苏轼人生理想的转变
5
作者
成千
《中国苏轼研究》
2019年第1期182-192,共11页
苏轼谪居惠州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记游松风亭》,'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勾之鱼,忽得解脱。
关键词
人生理想
松风
亭
《记
游
松风
亭
》
王安石变法
惠州西湖
原文传递
心灵的记录 独创的手法
6
作者
乔立
《天中学刊》
1986年第2期31-36,共6页
一苏轼并不是一位以游记著称的作家,和他众多的诗歌及各类散文相比,他的游记文数量实在不算多。但是,如果放在游记散文史上来考察,他却是继柳宗元之后,第一位大量创作游记的作家。游记,特别是中国古代的文学性游记,模山范水之作居多。...
一苏轼并不是一位以游记著称的作家,和他众多的诗歌及各类散文相比,他的游记文数量实在不算多。但是,如果放在游记散文史上来考察,他却是继柳宗元之后,第一位大量创作游记的作家。游记,特别是中国古代的文学性游记,模山范水之作居多。作者的感情表达,一般比较隐蔽。苏轼的游记,由于种种独创性和特殊的处理,而成为他心灵的真实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史
记
游
庐山
景物描写
记
游
松风
亭
岭海
《前赤壁赋》
人生短暂
白水山
生活阅历
客观景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该歇当歇
7
作者
杨蓉
《月读》
2015年第10期90-92,共3页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甚么时也不妨...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记游松风亭》一文,是苏东坡被贬为建昌军司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
游
松风
亭
望
亭
军司马
嘉祐
东坡先生
建昌
思无邪
乌台诗案
意谓
游
赤壁
原文传递
《东坡志林》研究三题
8
作者
何凤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89-93,共5页
《东坡志林》为宋人苏轼所撰笔记小品文集。一名“志林”、又名“东坡手译”,历代记载传本卷数不一,常见者为五卷本,乃明万历赵开美所刻。书中记载了作者从元丰到元符,即贬谪黄州到岭南放还,其间廿多年所经历之事,“其间或名臣勋业,或...
《东坡志林》为宋人苏轼所撰笔记小品文集。一名“志林”、又名“东坡手译”,历代记载传本卷数不一,常见者为五卷本,乃明万历赵开美所刻。书中记载了作者从元丰到元符,即贬谪黄州到岭南放还,其间廿多年所经历之事,“其间或名臣勋业,或治朝政教,或地里方域,或梦幻幽怪,或神仙技术,片语单词,谐谑纵浪,无不毕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志林
有为而作
片语
王播
儋耳
文章精义
人生无常
明万历
记
游
松风
亭
名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谈《东坡志林》的艺术特色
9
作者
姚学贤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50-56,共7页
苏轼是宋代散文大手笔,文学史上一向将他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诸大家相提並论,类比之为“韩潮”“柳泉”“欧澜”“苏海”。在苏轼宏富的散文著述中,议论文和篇幅较长的叙事抒情散文固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其杂文小品、随笔札记之...
苏轼是宋代散文大手笔,文学史上一向将他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诸大家相提並论,类比之为“韩潮”“柳泉”“欧澜”“苏海”。在苏轼宏富的散文著述中,议论文和篇幅较长的叙事抒情散文固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其杂文小品、随笔札记之类,也是构成“苏文如海”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袁宏道曾说:“坡公之可爱者,多其小文小说。使尽去之,而独存高文大册,岂复有坡公哉.”这个说法提醒我们,重视和研究苏轼的“小文小说”,对于全面认识苏轼的人品文风具有重要意义。《志林》是苏轼的笔记文集,即所谓“小文小说”。它成书于晚年,较为突出地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深度和创作成就。它题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特色
东坡志林
抒情散文
创作成就
文大
学史
记
游
松风
亭
刘凝之
书杨朴事
人物形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苏轼散文的语言艺术
10
作者
周慧珍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57-60,共4页
一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就是用语言来表达的造型艺术”。一切文学都是语言艺术,散文自不例外,因此散文家们(当然不仅仅是散文家)都在语言上下功夫,努力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来准确表...
一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就是用语言来表达的造型艺术”。一切文学都是语言艺术,散文自不例外,因此散文家们(当然不仅仅是散文家)都在语言上下功夫,努力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来准确表达思想内容,以发挥散文的社会作用和美感作用。苏轼是一位语言大师。他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提出过很多具体意见: 首先,祟尚自然平易,倡言“辞达”。苏轼文艺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崇尚自然平易,他的“随物赋形”、“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艺术
姿态横生
辞达
语言大师
空明
北人学没
记
游
松风
亭
东山词序
《前赤壁赋》
有为而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腰间玉具剑 意许无遗诺
11
作者
黄巧梅
无
《青岛画报》
2021年第12期82-83,共2页
"腰间玉具剑,意许无遗诺."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游敬亭寄崔侍御》,借用的是春秋时期吴公子季札献剑的典故.相传吴公子季札出使晋国时途经徐国,徐国国君想要他的宝剑而不敢明言.季札因有出使任务当时没有献给他,但在心里已经允...
"腰间玉具剑,意许无遗诺."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游敬亭寄崔侍御》,借用的是春秋时期吴公子季札献剑的典故.相传吴公子季札出使晋国时途经徐国,徐国国君想要他的宝剑而不敢明言.季札因有出使任务当时没有献给他,但在心里已经允诺.等返程时再经徐国赠剑,徐君已逝,徐国的嗣君不肯接受,他便将这吴国之宝挂在徐君基地的树上.此典故宣扬的是季札轻财重信的品格,也从侧面反映了玉具剑的贵重与稀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诗人李白
徐国
玉具剑
季札
春秋时期
游
敬
亭
寄崔侍御
徐君
典故
原文传递
忆游溪亭
12
作者
周凡
《小主人报》
2016年第7期23-23,共1页
黄昏时分,李清照独自一人在书房里写词,那枝笔时而提起,时而放下,不知如何落笔。她起身走到窗边,遥望远方,忽然想起离家不远处的那片荷花池,溪边有座浣溪亭,曾经邀三五文友去那游玩过,不知现在景色如何?
关键词
小学教育
语文
作文
《忆
游
溪
亭
》
原文传递
雨游范公亭
13
作者
王丰邦
《诗词月刊》
2016年第11期70-70,共1页
祠前古树舞流云,亭下醴泉蕴旧津。一记岳阳天地肃,壮思如雨至今淋。
关键词
中国
当代文学
诗歌
《雨
游
范公
亭
》
原文传递
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苏轼《记游松风亭》赏析
14
作者
惠军明
《新高考(高一语文、数学、英语)》
2009年第11期11-11,共1页
读苏轼的文章真是一种享受。如读此篇游记,我立即释去各种不快,精神就得异常平静,甚至与那千年前的苏子共同发出会心微笑。
关键词
苏轼
赏析
游
记
《记
游
松风
亭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湘江祁阳段风土建筑聚落形态及空间形制特征研究——以龙溪李家大院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伍沙
机构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节能减排与城乡可持续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同济大学
出处
《建筑遗产》
CSSCI
2021年第3期66-76,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38008,59108412)。
文摘
文章基于对湖南祁阳地区(即湘江祁阳段)风土建筑普查性的田野调查,以国保单位龙溪李家大院为例,分析了其聚落形态及建筑空间形制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方言中"祧屋"这一名称进行释义,并从聚落形态、院落形制、结构构架及装饰技艺四个方面总结了湘江祁阳段风土建筑的基质特征。如以祧屋院为中心,居住院呈向心型两翼布置组成"祠居合一"的自生长组团,单个或多个组团形成集中式的聚落形态;"一明两暗"模式的单体建筑和"游亭"结合成"工"字或"王"字型宅院平面,及其内部虚实相生的建筑空间的院落形制;前檐廊施斗拱的穿斗或砖木混合承重结构体系;游亭作为重点装饰区域,有丰富的门窗式样以及梁架雕刻的装饰特征等。
关键词
风土建筑
祧屋
游
亭
自生长
谱系
Keywords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tiaowu(ancestral hall)
youting(leisure pavilion)
organic formation
pedigree
分类号
TU-092.964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TU24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漫议苏轼寓惠时的佛老思想
被引量:
3
2
作者
陈师旅
出处
《惠阳师专学报》
1983年第1期51-53,共3页
文摘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床止息。仰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如何得是?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两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就歇。”这是东坡在惠州贬所写的一篇题为《记游松风亭》的小品文,体现了苏轼在宦游逆境中的思想是以佛老思想为主体的。这么说,不是无根据的。小品文中的核心词,一是“解脱”,一是“就歇”。“解脱”的涵义,指甩掉精神上、物质上的所有羁系;而“就歇”。
关键词
记
游
松风
亭
东坡
核心词
嘉祐
望
亭
合江楼
超然台记
人生态度
白鹤峰
赤壁赋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白诗歌中“来”字用法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崔恒升
机构
安徽大学古籍所
出处
《古籍研究》
1997年第1期55-59,74,共6页
文摘
来去的'来'是动词的附类,属趋向动词,'具有动词的一部分特点,可是又有它们自己的不同于一般动词的特点'。具体说来,'来'在文言文和语体文中用得非常广泛灵活,可以用于实词,也可以用于虚词;可以单独用,也可以与其他词结合或在一起,产生多种关系。因此熟悉'来'的用法,将会帮助我们了解这个字的源流演变情况,同时对确切了解文句的前后连贯意义,是有其一定的作用的。本文试就李白诗歌中'来'字的用法,进行剖析,不妥之处,祈方家正之。(一)来可用作趋向动词。如:《古风》八五:'天空彩云灭,地远清风来。'
关键词
李白诗歌
趋向动词
源流演变
来日大难
时间副词
金陵白下
亭
留别
《蜀道难》
赠秋浦柳少府
赠从孙义兴宰铭
游
敬
亭
寄崔侍御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试论苏轼的寓惠思想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启鹏
出处
《惠阳师专学报》
1985年第1期14-20,共7页
文摘
苏轼晚年寓惠思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许多同志对此发表了不少有益的意见。但亦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曹思彬同志在《苏轼在海南岛时期的思想和创作》一文中写道:“诗人初到广东,思想和心情当有点波动。然而,当他看到岭南四季如春,风土人情都很好;那引人入胜的荔枝佳果,更打动诗人的心,忍不住写下了著名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也有西湖,风景幽美,诗人住下去就没有什么意见了。
关键词
岭南人
渊明
东坡
北归
寓居合江楼
记
游
松风
亭
白鹤峰
首丘之望
生活道路
词风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记游松风亭》谈苏轼人生理想的转变
5
作者
成千
机构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中国苏轼研究》
2019年第1期182-192,共11页
文摘
苏轼谪居惠州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记游松风亭》,'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勾之鱼,忽得解脱。
关键词
人生理想
松风
亭
《记
游
松风
亭
》
王安石变法
惠州西湖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K244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心灵的记录 独创的手法
6
作者
乔立
出处
《天中学刊》
1986年第2期31-36,共6页
文摘
一苏轼并不是一位以游记著称的作家,和他众多的诗歌及各类散文相比,他的游记文数量实在不算多。但是,如果放在游记散文史上来考察,他却是继柳宗元之后,第一位大量创作游记的作家。游记,特别是中国古代的文学性游记,模山范水之作居多。作者的感情表达,一般比较隐蔽。苏轼的游记,由于种种独创性和特殊的处理,而成为他心灵的真实记录。
关键词
散文史
记
游
庐山
景物描写
记
游
松风
亭
岭海
《前赤壁赋》
人生短暂
白水山
生活阅历
客观景物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该歇当歇
7
作者
杨蓉
出处
《月读》
2015年第10期90-92,共3页
文摘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记游松风亭》一文,是苏东坡被贬为建昌军司马。
关键词
记
游
松风
亭
望
亭
军司马
嘉祐
东坡先生
建昌
思无邪
乌台诗案
意谓
游
赤壁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东坡志林》研究三题
8
作者
何凤奇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89-93,共5页
文摘
《东坡志林》为宋人苏轼所撰笔记小品文集。一名“志林”、又名“东坡手译”,历代记载传本卷数不一,常见者为五卷本,乃明万历赵开美所刻。书中记载了作者从元丰到元符,即贬谪黄州到岭南放还,其间廿多年所经历之事,“其间或名臣勋业,或治朝政教,或地里方域,或梦幻幽怪,或神仙技术,片语单词,谐谑纵浪,无不毕具。
关键词
东坡志林
有为而作
片语
王播
儋耳
文章精义
人生无常
明万历
记
游
松风
亭
名臣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谈《东坡志林》的艺术特色
9
作者
姚学贤
出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50-56,共7页
文摘
苏轼是宋代散文大手笔,文学史上一向将他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诸大家相提並论,类比之为“韩潮”“柳泉”“欧澜”“苏海”。在苏轼宏富的散文著述中,议论文和篇幅较长的叙事抒情散文固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其杂文小品、随笔札记之类,也是构成“苏文如海”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袁宏道曾说:“坡公之可爱者,多其小文小说。使尽去之,而独存高文大册,岂复有坡公哉.”这个说法提醒我们,重视和研究苏轼的“小文小说”,对于全面认识苏轼的人品文风具有重要意义。《志林》是苏轼的笔记文集,即所谓“小文小说”。它成书于晚年,较为突出地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深度和创作成就。它题材。
关键词
艺术特色
东坡志林
抒情散文
创作成就
文大
学史
记
游
松风
亭
刘凝之
书杨朴事
人物形象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苏轼散文的语言艺术
10
作者
周慧珍
机构
上海外语学院对外汉语系
出处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57-60,共4页
文摘
一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就是用语言来表达的造型艺术”。一切文学都是语言艺术,散文自不例外,因此散文家们(当然不仅仅是散文家)都在语言上下功夫,努力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来准确表达思想内容,以发挥散文的社会作用和美感作用。苏轼是一位语言大师。他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提出过很多具体意见: 首先,祟尚自然平易,倡言“辞达”。苏轼文艺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崇尚自然平易,他的“随物赋形”、“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关键词
语言艺术
姿态横生
辞达
语言大师
空明
北人学没
记
游
松风
亭
东山词序
《前赤壁赋》
有为而作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腰间玉具剑 意许无遗诺
11
作者
黄巧梅
无
机构
不详
青岛市博物馆
出处
《青岛画报》
2021年第12期82-83,共2页
文摘
"腰间玉具剑,意许无遗诺."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游敬亭寄崔侍御》,借用的是春秋时期吴公子季札献剑的典故.相传吴公子季札出使晋国时途经徐国,徐国国君想要他的宝剑而不敢明言.季札因有出使任务当时没有献给他,但在心里已经允诺.等返程时再经徐国赠剑,徐君已逝,徐国的嗣君不肯接受,他便将这吴国之宝挂在徐君基地的树上.此典故宣扬的是季札轻财重信的品格,也从侧面反映了玉具剑的贵重与稀有.
关键词
唐代诗人李白
徐国
玉具剑
季札
春秋时期
游
敬
亭
寄崔侍御
徐君
典故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忆游溪亭
12
作者
周凡
机构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黄山丈峰学校六(
出处
《小主人报》
2016年第7期23-23,共1页
文摘
黄昏时分,李清照独自一人在书房里写词,那枝笔时而提起,时而放下,不知如何落笔。她起身走到窗边,遥望远方,忽然想起离家不远处的那片荷花池,溪边有座浣溪亭,曾经邀三五文友去那游玩过,不知现在景色如何?
关键词
小学教育
语文
作文
《忆
游
溪
亭
》
分类号
G623.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雨游范公亭
13
作者
王丰邦
出处
《诗词月刊》
2016年第11期70-70,共1页
文摘
祠前古树舞流云,亭下醴泉蕴旧津。一记岳阳天地肃,壮思如雨至今淋。
关键词
中国
当代文学
诗歌
《雨
游
范公
亭
》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苏轼《记游松风亭》赏析
14
作者
惠军明
出处
《新高考(高一语文、数学、英语)》
2009年第11期11-11,共1页
文摘
读苏轼的文章真是一种享受。如读此篇游记,我立即释去各种不快,精神就得异常平静,甚至与那千年前的苏子共同发出会心微笑。
关键词
苏轼
赏析
游
记
《记
游
松风
亭
》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湘江祁阳段风土建筑聚落形态及空间形制特征研究——以龙溪李家大院为例
伍沙
《建筑遗产》
CSSCI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漫议苏轼寓惠时的佛老思想
陈师旅
《惠阳师专学报》
198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李白诗歌中“来”字用法研究
崔恒升
《古籍研究》
1997
1
原文传递
4
试论苏轼的寓惠思想
王启鹏
《惠阳师专学报》
198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记游松风亭》谈苏轼人生理想的转变
成千
《中国苏轼研究》
2019
0
原文传递
6
心灵的记录 独创的手法
乔立
《天中学刊》
198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该歇当歇
杨蓉
《月读》
2015
0
原文传递
8
《东坡志林》研究三题
何凤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试谈《东坡志林》的艺术特色
姚学贤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试论苏轼散文的语言艺术
周慧珍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腰间玉具剑 意许无遗诺
黄巧梅
无
《青岛画报》
2021
0
原文传递
12
忆游溪亭
周凡
《小主人报》
2016
0
原文传递
13
雨游范公亭
王丰邦
《诗词月刊》
2016
0
原文传递
14
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苏轼《记游松风亭》赏析
惠军明
《新高考(高一语文、数学、英语)》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