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地区MERRA-2加权平均温度模型
1
作者 谢劭峰 张继洪 +2 位作者 黄良珂 张亚博 唐友兵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6-652,共7页
针对广西地区南接热带海洋、西临云贵高原、地形起伏较大等特点,通过分析广西2014—2016年的MERRA-2再分析资料格网点高度处的加权平均温度(T_(m))及格网点垂直方向温度递减率(K)的时序变化特征,建立了每个格网点高度处的加权平均温度... 针对广西地区南接热带海洋、西临云贵高原、地形起伏较大等特点,通过分析广西2014—2016年的MERRA-2再分析资料格网点高度处的加权平均温度(T_(m))及格网点垂直方向温度递减率(K)的时序变化特征,建立了每个格网点高度处的加权平均温度模型和温度递减率模型,进而建立了广西地区MERRA-2加权平均温度模型(GXT_(m))。以2017年探空站资料计算得到的T_(m)作为参考值,对其进行精度检验,并与Bevis模型、中国东部模型、广西气象参数模型以及GPT2w-1和GPT2w-5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XT_(m)模型的平均偏差(Bias)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26和2.51 K,GXT_(m)模型的精度(RMSE)较Bevis模型、中国东部模型、GPT2w-1模型和GPT2w-5模型分别提高了32%、34%、17%和46%,与广西气象参数模型精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XT_m模型 温度递减率 MERRA-2 加权平均温度 广西
下载PDF
温度递减率对加权平均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劲宏 姚宜斌 桑吉章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9-642,共4页
引入温度递减率,和地表温度一起作为独立参数对加权平均温度进行拟合,并根据所建立的温度递减率模型,分析其对加权平均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高精度的温度递减率有利于改善加权平均温度模型拟合值的分布,使其不再与地表温度呈现简单的... 引入温度递减率,和地表温度一起作为独立参数对加权平均温度进行拟合,并根据所建立的温度递减率模型,分析其对加权平均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高精度的温度递减率有利于改善加权平均温度模型拟合值的分布,使其不再与地表温度呈现简单的线性关系,即使不同探空站的地表温度相同,它们计算的加权平均温度也不相同,从而提高GPS气象学中PWV的转换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递减率 地表温度 加权平均温度
下载PDF
华南地区温度递减率模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谢劭峰 李国弘 周志浩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3-129,共7页
为了提高加权平均温度插值模型的精度,该文利用2015—2017年华南地区15个探空站资料,研究了各探空站温度随高程增大的递减特征,基于反距离加权法建立华南地区的温度递减率模型,利用平均绝对误差、最大值、均方根误差3个指标对该模型的... 为了提高加权平均温度插值模型的精度,该文利用2015—2017年华南地区15个探空站资料,研究了各探空站温度随高程增大的递减特征,基于反距离加权法建立华南地区的温度递减率模型,利用平均绝对误差、最大值、均方根误差3个指标对该模型的内、外符合精度进行了评估,并将其应用于桂林探空站的可降水量反演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15个站点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最大值都在1 K/km以内;应用于可降水量反演时,误差最大值为0.37 mm,最小值为0.02 mm,中误差为0.17 mm,可以满足大气可降水量反演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递减率 加权平均温度 可降水量 华南
原文传递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参考标定雷达VAD资料气压高度方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朱立娟 龚建东 +1 位作者 李泽椿 陶士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0-256,共7页
针对雷达VAD资料因不包含气压高度信息而在使用中受到限制的问题,设计了VAD资料气压高度标定方案。提出了以雷达站所在地地面气象观测要素作为参考的标定方法。具体为在压高公式中引人多元大气温度递减方案,地面基础要素由雷达站配备的... 针对雷达VAD资料因不包含气压高度信息而在使用中受到限制的问题,设计了VAD资料气压高度标定方案。提出了以雷达站所在地地面气象观测要素作为参考的标定方法。具体为在压高公式中引人多元大气温度递减方案,地面基础要素由雷达站配备的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提供。针对这个方案敏感的温度垂直递减率,利用2007年全年探空资料计算得到温度垂直递减率随高度、时间、区域变化的分布,并分别进行常数温度递减率、随高度变化、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垂直递减率,以及随两者同时变化的温度垂直递减率对标定结果误差影响的敏感性分析,并与传统的气候标定方案误差进行对比。通过一年的实际观测资料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不引入观测的气候统计值标定方案,可大大缩减标定误差。尤其是随高度和时间同时调整的温度垂直递减率的地面观测要素参考标定方案的误差最小,适应VAD资料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压标定 雷达VAD 地面观测 温度递减率
下载PDF
山东省层状云系中湍流扩散系数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俊 陈文选 刘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2-25,共4页
计算了山东省不同天气系统、不同时间云中和晴空中的湍流扩散系数,主要结果为:云中3~4km高度层间的扩散系数主要在20~70m2s-1间,晴空小于30m2s-1;云中扩散系数的平均值一般随高度增加而增大,冬、夏半年各高... 计算了山东省不同天气系统、不同时间云中和晴空中的湍流扩散系数,主要结果为:云中3~4km高度层间的扩散系数主要在20~70m2s-1间,晴空小于30m2s-1;云中扩散系数的平均值一般随高度增加而增大,冬、夏半年各高度层上的K值相关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扩散系数 温度递减率 云系 湍流
下载PDF
广西非气象参数Tm模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谢劭峰 李国弘 +2 位作者 周志浩 赵云 张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6-390,共5页
通过分析广西4个探空站资料,结合GGOS Atmosphere格网Tm数据,建立随高程增大的温度递减率模型。根据温度递减率模型分别采用反距离加权法、双线性插值法、新反距离加权法和新双线性插值法计算探空站Tm,通过分析插值误差建立广西非气象参... 通过分析广西4个探空站资料,结合GGOS Atmosphere格网Tm数据,建立随高程增大的温度递减率模型。根据温度递减率模型分别采用反距离加权法、双线性插值法、新反距离加权法和新双线性插值法计算探空站Tm,通过分析插值误差建立广西非气象参数Tm模型,并与Bevis模型、中国东部模型、广西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温度递减率模型的Tm插值精度相对其他3种模型有比较明显的提升,4种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在1~2K之间;广西非气象参数Tm模型的插值精度得到进一步提高,百色站的MAE约为2K,其余站点的MAE和RMSE均在1K左右,能满足可降水量反演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递减率 非气象参数Tm模型 广西
下载PDF
2012年早春广西高架雷暴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58
7
作者 农孟松 赖珍权 +2 位作者 梁俊聪 董良淼 刘国忠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74-882,共9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对2012年早春广西高架强雷暴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冰雹伴随雷暴发生在地面锋后约1000 km,边界层为冷高压控制。850 hPa风速较小,700 hPa以上层有强急流,700~850 hPa有强的垂直风切变,500 ...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对2012年早春广西高架强雷暴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冰雹伴随雷暴发生在地面锋后约1000 km,边界层为冷高压控制。850 hPa风速较小,700 hPa以上层有强急流,700~850 hPa有强的垂直风切变,500 hPa高空冷槽东移为对流的发生提供触发条件。(2)冰雹发生在850 hPa切变线南北两侧约200 km范围,等压面锋区强度大;高空槽前正负变温使700~500 hPa垂直方向温度差大,导致层结对流不稳定性加大。当500 hPa低槽移至强锋区上空时,锋面坡度变陡,上升运动加强,不稳定性增大,使得冰胚在对流层中层增长而形成冰雹。(3)风暴追踪信息显示风暴生成高度高,在垂直方向上倾斜增长;质心均在5~6 km,风暴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向低层发展,最大反射率以及液态含水量均不大,具有明显高架雷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架雷暴 冰雹 高空冷槽 垂直温度递减率
下载PDF
东亚对流层顶逆温层各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樊雯璇 杨国彬 王卫国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20-828,共9页
利用2007年1月—2013年12月的COSMIC掩星观测的温度廓线资料,分析了东亚地区对流层顶逆温层各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东亚对流层顶逆温层(TIL)是普遍存在的现象,TIL有着一致的纬向结构,热带和温带间TIL有着显著差异,TIL各要素在... 利用2007年1月—2013年12月的COSMIC掩星观测的温度廓线资料,分析了东亚地区对流层顶逆温层各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东亚对流层顶逆温层(TIL)是普遍存在的现象,TIL有着一致的纬向结构,热带和温带间TIL有着显著差异,TIL各要素在40°N以南和以北表现出相反的季节变化特征;在热带海洋地区TIL薄而强,中高纬TIL结构表现出"对流层顶断裂"特征,在该区域内TIL更深而强度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地区 TIL TIL厚度 平均温度递减率
原文传递
云中绝热温度递减率同微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志晋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07-111,共5页
1.湿绝热温度递减率的物理假定 云中绝热温度递减率(Γ_a)过去都用湿绝热递减率(Γ_w)来近似。它的基本假定认为云中水汽在垂直运动时的凝结(包括蒸发)过程是瞬时完成的,水汽在凝结时的过饱和度(包括欠饱和度)较小,可以略去不计,即水汽... 1.湿绝热温度递减率的物理假定 云中绝热温度递减率(Γ_a)过去都用湿绝热递减率(Γ_w)来近似。它的基本假定认为云中水汽在垂直运动时的凝结(包括蒸发)过程是瞬时完成的,水汽在凝结时的过饱和度(包括欠饱和度)较小,可以略去不计,即水汽比温(Q_v)和饱和比湿(Q_s)相等。在冰晶云中也和水滴云相似,只是Q_s值分别为冰晶饱和值和水面饱和值。根据上述假定在同环境没有热量、水分交换的条件下可以写出云中气块在上升或下沉(含有云粒的气块)的温度(T)比湿(Q_s)的方程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热温度递减率 同微结构 水汽 凝结
下载PDF
2020年6月25日京津冀风雹灾害成因分析
10
作者 高振泽 王健博 +2 位作者 田野 宋广禄 徐维森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11期36-38,共3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2020年6月25日京津冀地区大范围风雹灾害。结果表明:此次风雹灾害是在深厚的蒙古气旋环境背景下产生的;高层一致的西北干冷气流叠加在低层较强的东南—西南暖湿气流形成深厚的...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2020年6月25日京津冀地区大范围风雹灾害。结果表明:此次风雹灾害是在深厚的蒙古气旋环境背景下产生的;高层一致的西北干冷气流叠加在低层较强的东南—西南暖湿气流形成深厚的垂直环流,增大了对流性不稳定能量;动量下传后中层产生较强的垂直风切变;“速冻”是冰雹产生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20℃高度层以上具有大的垂直温度递减率,远比0℃~-20℃层垂直温度递减率大;地形的抬升作用和地面辐合线是此次过程的抬升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雹灾害 蒙古气旋 对流性不稳定能量 高层大的垂直温度递减率 速冻机制
下载PDF
一次冷涡横槽型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9
11
作者 牛淑贞 张宇星 吕林宜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3年第2期1-9,共9页
利用加密探测资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资料,对2012年7月12日夜到13日凌晨发生在河南省东北部的一次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可知:此次过程为典型的东北低涡后部横槽转竖携带冷空气下摆造成,发生在弱垂直风切变和大CAPE的环境条件下... 利用加密探测资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资料,对2012年7月12日夜到13日凌晨发生在河南省东北部的一次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可知:此次过程为典型的东北低涡后部横槽转竖携带冷空气下摆造成,发生在弱垂直风切变和大CAPE的环境条件下,具有干对流特征,850 500 hPa的温差在25~30℃之间,高空冷槽叠加低层暖脊,使得CAPE从当日08时的≤1000 J/kg增大到20时的1000~3500 J/kg;郑州0 6 km和0 2 km的垂直风切变分别是6.06 m/s和2.89 m/s,属弱垂直风切变。地面中分析表明,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地面高温高湿及等温、等露点线密集区和辐合相叠加区。雷达资料分析表明:此次强对流回波自山东南部生成并向西传播影响开封地区,随后与西北和北部东南移的对流回波在新乡地区东部汇合加强,然后西移影响郑州地区;径向速度图上具有明显的辐散系统和大风区,在大风发生时段有中气旋产品出现,中气旋直径为4.50~5.00 km,大风发生前后中气旋的切变值由10×10-3s-1增大到16×10-3s-1,最大值52×10-3s-1出现在00:37,即延津大风发生时和兰考大风发生前19~44 min,为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预警提供了参考依据。SWAN产品虽有偏差,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垂直递减率 对流传播 辐散流场 临近预警
下载PDF
吉林市强对流天气分类及监测预警指标的初探
12
作者 杜冠男 李策 +2 位作者 段家月 李嘉鑫 王晓腾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8期177-179,共3页
利用地面、高空观测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ERA5再分析资料、ECMWF细网格预报产品、多普勒天气雷达、灾情直报系统数据及收集的实况资料等资料,统计2021—2023年吉林地区强对流天气,对每类天气进行分型,探究每类强对流天气... 利用地面、高空观测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ERA5再分析资料、ECMWF细网格预报产品、多普勒天气雷达、灾情直报系统数据及收集的实况资料等资料,统计2021—2023年吉林地区强对流天气,对每类天气进行分型,探究每类强对流天气的环境条件及物理量特征,并建立相应指标,以期提高吉林市短时临近预报准确率,为农业气象服务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垂直风切变 低空急流 温度垂直递减率
下载PDF
利用地形高度差对ERA5气温降尺度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乙竹 王玮 +2 位作者 黄剑钊 景坤 周坤论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2期33-38,共6页
基于ERA52m气温数据(T_(ERA)),考虑地形高度对气温的影响,结合温度垂直递减率,开展了气温降尺度研究。利用广西91个国家观测站2021年1月—12月逐小时气温数据(T_(sit))来验证该方法降尺度后气温(T_(air))精度,对比探讨降尺度效果,并讨论... 基于ERA52m气温数据(T_(ERA)),考虑地形高度对气温的影响,结合温度垂直递减率,开展了气温降尺度研究。利用广西91个国家观测站2021年1月—12月逐小时气温数据(T_(sit))来验证该方法降尺度后气温(T_(air))精度,对比探讨降尺度效果,并讨论T_(air)误差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全年T_(sit)与T_(air)有效匹配数据点的相关系数(R)为0.978,均方根误差(RMSE)为1.59℃,平均偏差(MB)为0.441℃。比T_(ERA)与T_(sit)的相关性高(R=0.974)、均方根误差小(RMSE=1.71℃)。(2)T_(air)细化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展示了很好的空间分布细节纹理,特别是海拔较高区域。(3)T_(air)误差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桂南精度高(RMSE<1.5℃,|MB|<1℃),桂东北、桂西北精度相对较低(RMSE>1.8℃,|MB|>1℃),秋季的精度(RMSE=1.54℃,MB=0.35℃)优于其他季节(RMSE>1.58℃,MB>0.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降尺度 ERA5 地形高度 温度垂直递减率
下载PDF
温度垂直递减率对飞机尾涡影响的数值模拟
14
作者 潘卫军 姜沿强 +3 位作者 张钰沁 罗玉明 王靖开 罗昊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9-826,共8页
为了更深入精确地研究航空器尾涡演变规律,保障航空器安全运行,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温度垂直递减率下A330-300飞机尾流的耗散规律进行了研究。数值模拟选择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k-ω湍流模型,通过构建5种不同温度垂直递... 为了更深入精确地研究航空器尾涡演变规律,保障航空器安全运行,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温度垂直递减率下A330-300飞机尾流的耗散规律进行了研究。数值模拟选择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k-ω湍流模型,通过构建5种不同温度垂直递减率下的温度场,并在温度场内编译A330-300飞机尾流场实现不同温度垂直递减率下的演化。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雷达探测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可靠性。计算结果表明,一般湍流强度下,不同的温度垂直递减率主要作用于尾涡衰减阶段,通过改变尾涡内外温度影响尾涡演化。温度垂直递减率越小,尾涡衰减区环量减小得越快;温度垂直递减率越大,尾涡下沉的速率越大,快速耗散后的涡核间距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飞机尾涡 尾涡演化 温度垂直递减率
下载PDF
沈阳城市化进程对大气边界层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玉彻 戴萍 +3 位作者 刘晓梅 杨洪斌 汪宏宇 邹旭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23-126,131,共5页
利用沈阳气象站2000-2010年高空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各年探空温度和风速曲线,还依据统计得到的中性层结风速廓线资料,利用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计算了下垫面的空气动力学参数,综合研究了沈阳城市化进程对大气边界层的影响。结果表明:(1... 利用沈阳气象站2000-2010年高空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各年探空温度和风速曲线,还依据统计得到的中性层结风速廓线资料,利用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计算了下垫面的空气动力学参数,综合研究了沈阳城市化进程对大气边界层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地面平均温度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但升温幅度很小;高层温度也有增加的趋势,增温幅度很小。(2)垂直温度递减率有增加的趋势,这表示城市化程度的发展对边界层的影响也是显著的。(3)由于下垫面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在不同高度上风速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的趋势。(4)摩擦速度逐年增加,对风速的消减作用逐渐增强;粗糙度逐年增高和零平面位移逐年增大,可见沈阳下垫面城市化的程度逐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 温度 温度垂直递减率 空气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雷暴云宏观特性对其电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鹏国 银燕 +1 位作者 周筠珺 肖辉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6-132,共7页
利用一维雷暴云起电放电模式,初步模拟了STEPS(夏季雷暴降水与闪电研究计划)一次雷暴个例的一些基本电学特性。模拟的电荷结构为:雷暴云上部为正电荷,下部为负电荷,即符合典型雷暴云的偶极性电场分布特征,放电层电场随时间变化规律呈锯... 利用一维雷暴云起电放电模式,初步模拟了STEPS(夏季雷暴降水与闪电研究计划)一次雷暴个例的一些基本电学特性。模拟的电荷结构为:雷暴云上部为正电荷,下部为负电荷,即符合典型雷暴云的偶极性电场分布特征,放电层电场随时间变化规律呈锯齿状分布。在此基础上,对云底高度和温度垂直递减率进行了敏感性试验,研究这两种因子对雷暴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云底高度降低时,放电高度升高,闪电频数增加,首次放电时间随之提前,即放电过程变强。温度垂直递减率增大,闪电频数降低,首次放电时间随之延后,正负电荷的分布范围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云底高度 温度垂直递减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丘陵地区地表温度垂直递减率的变化特征——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廖代强 柴闯闯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4-130,共7页
基于重庆市2008-2019年34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重庆市所有1 802个区域自动站的逐小时地表温度资料,通过线性拟合法分析丘陵地区的地表温度垂直递减率.结果表明:年、月、坡向和水体边温度垂直递减率的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 基于重庆市2008-2019年34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重庆市所有1 802个区域自动站的逐小时地表温度资料,通过线性拟合法分析丘陵地区的地表温度垂直递减率.结果表明:年、月、坡向和水体边温度垂直递减率的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平稳期,上升期,下降期;季节变化是夏季变化幅度最大,冬季最小;月变化幅度最大是7月;东坡大于北坡和西坡,南坡最小;地表温度递减率日内变化起伏较大,最大值均出现在19时,最小值出现在10时或11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地区 温度垂直递减率 变化特征
下载PDF
基于MODIS的祁连山地区陆面温度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粉玲 李京忠 刘勇 《干旱气象》 2008年第2期41-47,共7页
利用Becker—Li的算法,获取了祁连山地区不同时相的陆面温度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瞬时陆面温度的空间分布与同步气温数据的宏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多样的地形地貌和不同的下垫面地表覆盖类型,决定了其陆面温度的空间分布格局。进... 利用Becker—Li的算法,获取了祁连山地区不同时相的陆面温度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瞬时陆面温度的空间分布与同步气温数据的宏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多样的地形地貌和不同的下垫面地表覆盖类型,决定了其陆面温度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而讨论了陆面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垂直分异规律。祁连山地区区域陆面温度垂直递减率的变化范围为5.42—6.56℃/km,正北、正东、正南和正西方位上陆面温度的垂直递减率分别为6.56、5.73、5.42和5.84℃/km。其中朝向太阳方向的南、东坡梯度值最小,而背向太阳方向的西、北坡值最大。高海拔地区地表温度的垂直递减率要高于低海拔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区 陆面温度 空间分布 陆面温度垂直递减率
下载PDF
山区地表温度垂直递减率的时空分布特征——以祁连山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长伟 常晓丽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18年第3期691-698,共8页
综合运用Excel、Arcgis等软件,以37.7?N^38.4?N、99.8?E^101.4?E范围内祁连山区(黑河源头东支流域)的近地面温度数据为基础,绘制了地表温度垂直递减率在时空分布上的变化折线图,由此对祁连山区的地表温度垂直递减率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 综合运用Excel、Arcgis等软件,以37.7?N^38.4?N、99.8?E^101.4?E范围内祁连山区(黑河源头东支流域)的近地面温度数据为基础,绘制了地表温度垂直递减率在时空分布上的变化折线图,由此对祁连山区的地表温度垂直递减率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初步分析,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总体看来,地表温度垂直递减率的分布与热量条件的相关关系较为显著。空间分布上,地表温度垂直递减率全年分布规律基本与山区地形、热量条件分布情况一致,阳坡地表温度直减率明显高于阴坡;时间分布上,各个季节的地表温度垂直递减率分布各不相同,不同时相的地表温度垂直递减率也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区 地表温度垂直递减率 时空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