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54篇文章
< 1 2 1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 被引量:819
1
作者 丁一汇 戴晓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19-26,共8页
对我国近百年来温度变化的研究工作和结果作了综述。发现我国增温趋势与北半球的情况大致相似,但在具体的变化过程和幅度上又与全球变化存在明显差异。这包括:(1)我国温度出现最高的时期是在40年代,而不是80年代以后;(2)... 对我国近百年来温度变化的研究工作和结果作了综述。发现我国增温趋势与北半球的情况大致相似,但在具体的变化过程和幅度上又与全球变化存在明显差异。这包括:(1)我国温度出现最高的时期是在40年代,而不是80年代以后;(2)我国的西南地区自50年代以来一直在降温,增暖主要出现在东北、华北和西北西部地区;(3)近百年来中国温度变化出现两次突变,一次在1919年,一次在1952年。作者还讨论了城市化对温度测量的影响以及订正的方法。由于中国温度变化的幅度并未超过气候自然变率的范围,所以目前还不能确定这种变化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影响 温度变化 温度
下载PDF
中国近四十年最高最低温度变化 被引量:433
2
作者 翟盘茂 任福民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18-429,共12页
利用中国1951-1990年的实测资料,在剔除测站迁移和城市化热岛效应对气候变化趋势的可能影响之后,研究了中国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时空变化趋势特点。结果表明,最高温度在95°E以西及黄河以北地区普遍呈增温趋势,而... 利用中国1951-1990年的实测资料,在剔除测站迁移和城市化热岛效应对气候变化趋势的可能影响之后,研究了中国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时空变化趋势特点。结果表明,最高温度在95°E以西及黄河以北地区普遍呈增温趋势,而在东部黄河以南却呈降温趋势;最低温度在全国普遍呈增温趋势,在高纬度地区增暖最明显。这种变化使得日较差表现出明显的减少趋势。虽然最高、最低温度变化的准周期性规律是一致的,但它们的线性变化趋势却呈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最低温度的显著升高反映了近40a中温室效应持续加强的迹象。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温度变化 中国
下载PDF
近四十年我国气候变化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45
3
作者 陈隆勋 邵永宁 +2 位作者 张清芬 任阵海 田广生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64-174,共11页
本文对近四十年来我国的气候变化作了一个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众所周知的全球增暖在我国只反映在东北、华北和西北西部地区;大约35°N 以南,南岭以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是变冷区,变冷中心在四川、陕南和滇北;在全球温室效应下,高低... 本文对近四十年来我国的气候变化作了一个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众所周知的全球增暖在我国只反映在东北、华北和西北西部地区;大约35°N 以南,南岭以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是变冷区,变冷中心在四川、陕南和滇北;在全球温室效应下,高低纬变湿和中纬变干,而我国则大部分地区变干,华北和西北变干更明显。我国气候变化特点和全球增暖趋势有许多不一致,这一点值得引起我国气候学家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全球增暖 气候学家 年平均气温 气温变化 内蒙古东部 全球温室效应 滇北 陕西南部 温度变化
下载PDF
近44年南京温度变化的特征及其可能原因的分析 被引量:120
4
作者 唐国利 丁一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6-68,共13页
利用1957-2000年的气候观测资料,研究南京的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和平均日较差及炎热日和寒冷日的变化趋势和特点,并分析可能的原因;以滁县和溧阳为对比城市站,分析了三种不同类型城市温度变化的异同。结果表明,... 利用1957-2000年的气候观测资料,研究南京的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和平均日较差及炎热日和寒冷日的变化趋势和特点,并分析可能的原因;以滁县和溧阳为对比城市站,分析了三种不同类型城市温度变化的异同。结果表明,近44年来南京平均温度显著上升,其中冬季增暖幅度最大,但夏季呈变凉趋势。与全国平均温度相比,线性变化趋势大体相似,但也存在一定差别。最高温度趋势与平均温度一致,夏季降温更为明显;最低温度除夏季外增暖都非常显著,表明气候变暖在最低温度上表现更加明显;年和各季日较差均明显减小;炎热日和寒冷日趋于减少,其开始和结束时间较以前有明显提前。大气环流系统的变异和调整可能是温度显著升高的直接原因。同样,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天气增多、云量增加、日照时间减少以及伴随的温度下降可能也与环流系统的调整有关。南京与滁县、溧阳的温度差值分别为减小趋势或趋势变化不明显。三种类型城市增暖幅度的相对大小存在着年代际差异。由于不同类型城市间温度变化差异的复杂特点及其所反映出的城市化影响的复杂性,在研究温度变化和考虑城市化的影响时,不仅要考虑大城市,还应该充分注意中、小城市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城市 温度变化 长江
下载PDF
祁连山中部过去近千年温度变化的树轮记录 被引量:105
5
作者 刘晓宏 秦大河 +2 位作者 邵雪梅 陈拓 任贾文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9-95,共7页
对采自祁连山中部的树木年轮样品交叉定年后,建立了树轮宽度标准指数序列.通过树轮标准年表与附近气象站观测数据的相关分析表明,在森林上限,树木生长主要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年轮宽指数序列中主要包含温度变化的气候信息,对树轮生长影响... 对采自祁连山中部的树木年轮样品交叉定年后,建立了树轮宽度标准指数序列.通过树轮标准年表与附近气象站观测数据的相关分析表明,在森林上限,树木生长主要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年轮宽指数序列中主要包含温度变化的气候信息,对树轮生长影响最大的气候因子为前一年12月-当年4月平均温度.祁连圆柏轮宽标准指数序列反映的温度变化很好地表现了小冰期降温特征及20世纪的全球气温持续变暖趋势.与祁连山敦德冰芯δ18O所反映温度变化比较说明,冰芯和树轮所记录的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轮宽序列表现出的冷暖特征与北半球温度变化存在较好的一致性,表明祁连山地区气候变化不仅受区域条件的影响,而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中部 温度变化 树轮记录 树轮宽指数 气候学
原文传递
猪粪堆肥腐熟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08
6
作者 吴银宝 汪植三 +5 位作者 廖新 刘胜安 梁敏 吴启堂 黄焕忠 周立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9-193,共5页
摘要:通过2次室外中型堆肥试验,研究了在相同水分条件(68.8%),不同调理剂、不同碳氮比(C/N)、不同通气方式和不同添加剂对猪粪堆肥进程的影响,及各种指标在堆肥进程中的变化趋势,并提出了猪粪堆肥的腐熟指标。研究表明,固相C/N、NH+4-N... 摘要:通过2次室外中型堆肥试验,研究了在相同水分条件(68.8%),不同调理剂、不同碳氮比(C/N)、不同通气方式和不同添加剂对猪粪堆肥进程的影响,及各种指标在堆肥进程中的变化趋势,并提出了猪粪堆肥的腐熟指标。研究表明,固相C/N、NH+4-N含量、种子发芽率是较好地反映猪粪堆肥腐熟进程的生化指标,当固相C/N降至20∶1以下、NH+4-N含量小于20mg·kg-1、种子发芽率>70%时,可判定堆肥已腐熟。依据上述指标,并结合粪便无害化指标,可判定本研究中除第一次堆肥第一组、第二次堆肥第七组外,其余各组在第30~35d时已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堆肥 腐熟指标 物理性状 温度变化
下载PDF
广州市城区公园对周边环境的降温效应 被引量:105
7
作者 苏泳娴 黄光庆 +1 位作者 陈修治 陈水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4905-4918,共14页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的人造建筑物取代了自然地表,极大的改变了城市的热环境,加速了城市的"热岛效应",给人类的身体健康、生活环境带来许多危害。以公园为主体的城市绿地通过植被的光合作用、蒸腾以及蒸散作用降低温度...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的人造建筑物取代了自然地表,极大的改变了城市的热环境,加速了城市的"热岛效应",给人类的身体健康、生活环境带来许多危害。以公园为主体的城市绿地通过植被的光合作用、蒸腾以及蒸散作用降低温度、增加湿度,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选取广州市城区17个公园作为研究对象,使用TM遥感影像反演公园周边温度,分析了公园周边温度的分布情况。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公园周边温度与公园边界点温度的温差随着其远离公园边界距离的增大而增加,且增长趋势逐渐减缓,近似于一条过原点的三次多项式;公园的平均降温范围与公园绿地面积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拟合曲线近似于一种对数形式增加;水体面积比例较大的公园,比同等条件下水体面积较小的公园降温效果好;而长宽比较大(≥2)的公园,即使公园面积较小,降温效果也较明显。首次对广州市城区公园周边温度分布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对像广州这样的大城市生态规划尤其是公园规划设计具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也可为世界其他类似地区、城市进行公园规划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热岛效应 城市公园 温度变化 降温影响范围
下载PDF
北京城市化进程与热岛强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8
8
作者 林学椿 于淑秋 唐国利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82-886,共5页
利用北京市统计局编的《北京50年——统计资料》中的三类城市发展指数:人口、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总额、房屋竣工面积和住房竣工面积及北京地区20个站近40年年平均气温资料,研究了北京城市发展指数与城市热岛效应变化之... 利用北京市统计局编的《北京50年——统计资料》中的三类城市发展指数:人口、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总额、房屋竣工面积和住房竣工面积及北京地区20个站近40年年平均气温资料,研究了北京城市发展指数与城市热岛效应变化之间的关系,认为:(1)北京城市发展指数,在改革开放前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北京城市发展指数增长率比改革开放前成几十倍乃至百倍的增长;(2)近40年,北京市郊区的增温率为0.04℃/10a,城市中心区的增温率为0.35℃/ 10a,而热岛强度的增温率为0.31℃/10 a.城市热岛强度(或市中心区)的增温率是城市郊区的8倍(9倍);(3)热岛强度的增温率在改革开放前为0.001℃/10 a;改革开放后跃变升为0.2286℃/10a. 它与城市发展指数的变化颇为一致,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超过了0.1%信度.说明北京城市人类活动引起的增温己经超过了自然因素引起的增温,能改变城市中的温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 发展指数 改革开放 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热岛强度 投资总额 城市中心区 统计资料 基本建设 气温资料 北京地区 城市郊区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 相关系数 温度变化 北京市 40年 增温 50年 统计局 年平均 增长率 面积
下载PDF
红原泥炭纤维素氧同位素指示的距今6ka温度变化 被引量:79
9
作者 徐海 洪业汤 +3 位作者 林庆华 洪冰 姜洪波 朱泳煊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5期1181-1186,共6页
红原泥炭氧同位素指示的距今6ka温度变化,其总体趋势与金川温度变化及敦德温度变化一致,与格陵兰冰芯记录的温度变化趋势也相似。具体的气候事件具有明显的全球一致性,距今6ka温度变化存在两个明显的“转折点”:即距今4ka左右气温由低... 红原泥炭氧同位素指示的距今6ka温度变化,其总体趋势与金川温度变化及敦德温度变化一致,与格陵兰冰芯记录的温度变化趋势也相似。具体的气候事件具有明显的全球一致性,距今6ka温度变化存在两个明显的“转折点”:即距今4ka左右气温由低温变为高温,距今1.5ka左右气温由高温变为低温。功率谱分析发现红原泥炭氧同位素序列包含1220~1087,752,444,325,213,127~123,88和79a这样的周期。分析表明红原地区气候驱动因子可能主要是太阳活动,同时海洋活动信号也通过海气耦合传递给季风,再由季风携带到红原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氧同位素 距今6ka 温度变化 泥炭 红原地区 气候变化 气候驱动模式
原文传递
北半球春季植被NDVI对温度变化响应的区域差异 被引量:71
10
作者 龚道溢 史培军 何学兆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5-514,共10页
利用1982年到2000年的探路者NDVI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分析方法,研究北半球春季NDVI对温度变化响应的空间差异。前7对模态对总的协方差平方和的解释率高达91%以上,反映出NDVI和气温的相关性非常高。第一对模态解释率达42.6%,显示北个... 利用1982年到2000年的探路者NDVI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分析方法,研究北半球春季NDVI对温度变化响应的空间差异。前7对模态对总的协方差平方和的解释率高达91%以上,反映出NDVI和气温的相关性非常高。第一对模态解释率达42.6%,显示北个球最显著的NDVI响应中心在西西伯利亚。其次是北美大陆,中心在其中东部。第三对及以后的模态反映的是次一级的空间特征。分析表明这些NDVI-温度的耦合模态受大尺度的大气环流系统的显著影响。9个重要的大气环流指标能解释整个北半球NDVI方差的55.6%,其中对欧洲、北美东南部、北美西北部、亚洲高纬以及东亚地区的影响最突出。因此,研究未来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区域特征时,必须要考虑到这些环流系统的可能变化及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温度变化 NDVI 气候变化 空间差异 大气环流 北半球 春季
下载PDF
48年来广东省不同区域的温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73
11
作者 黄珍珠 秦鹏 +1 位作者 胡娅敏 曾雅靖 《广东气象》 2008年第3期1-3,共3页
根据全省86个气象站1960~2007年的温度资料,研究了48年来广东省北部、中部、东南部和西南部4个区域的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个区域的年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976和1984年,最高值为1998年,增温速率南部沿海高... 根据全省86个气象站1960~2007年的温度资料,研究了48年来广东省北部、中部、东南部和西南部4个区域的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个区域的年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976和1984年,最高值为1998年,增温速率南部沿海高于内陆,东南部为0.026℃/年,西南部0.023℃/年,中部0.021℃/年,北部0.012℃/年。各区域年平均气温20世纪60、70和80年代变化不大,90年代升高最明显。从季节分布看,各区域增温速率冬季最为明显,为0.025~0.035℃/年,秋季次之,为0.012—0.031℃/年,冬、秋增温速率均通过了95%的显著性检验;春季为0.011~0.019℃/年,夏季最小,为0.001—0.019℃/年,春、夏增温速率大多没有通过95%的显著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不同区域 温度变化 广东
下载PDF
城市化对北京平均气温的影响 被引量:57
12
作者 陈沈斌 潘莉卿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7-36,共10页
本文利用北京(观象台)及周围几个气象台站月平均气温资料,滑动平均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再进行倾向性分析,探讨了北京城市化对年平均气温的影响,估算对北京(观象台)气温记录的影响约为0.21℃/33a。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热岛 气温 温度变化
下载PDF
青藏高原近600年的温度变化 被引量:66
13
作者 冯松 姚檀栋 +2 位作者 江灏 康兴成 汤懋苍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5-108,共4页
利用 1983年 7月~ 1990年 12月ISCCP卫星反演的地表温度资料 ,将高原的温度变化分为三个区。在每一区找 1~ 2个温度变化的代用资料 (冰芯、树轮 ) ,将近 6 0 0a的资料进行标准化处理 ,然后按面积加权 ,得到了大体可代表整个高原的平... 利用 1983年 7月~ 1990年 12月ISCCP卫星反演的地表温度资料 ,将高原的温度变化分为三个区。在每一区找 1~ 2个温度变化的代用资料 (冰芯、树轮 ) ,将近 6 0 0a的资料进行标准化处理 ,然后按面积加权 ,得到了大体可代表整个高原的平均温度变化序列 ,发现 6 0 0a来高原上曾出现过三次冷期和暖期 ,最冷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变化 冰芯 树轮 青藏高原 百年尺度 卫星资料
下载PDF
过去2000年冷暖变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暖期 被引量:70
14
作者 葛全胜 刘健 +4 位作者 方修琦 杨保 郝志新 邵雪梅 郑景云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9-592,共14页
根据近年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分析了北半球与中国过去2000年冷暖变化的阶段性,辨识了百年尺度暖期的起讫年代及其与20世纪温暖程度的差别。结果表明:(1)最近新建的多数北半球温度变化序列显示公元1-270年温暖;271-840年冷暖相间,但总体... 根据近年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分析了北半球与中国过去2000年冷暖变化的阶段性,辨识了百年尺度暖期的起讫年代及其与20世纪温暖程度的差别。结果表明:(1)最近新建的多数北半球温度变化序列显示公元1-270年温暖;271-840年冷暖相间,但总体偏冷;841-1290年温暖;1291-1910年寒冷;1911年以后再次转为温暖;这些冷暖阶段虽分别与Lamb指出的罗马暖期(约公元前1世纪-4世纪中期)、黑暗时代冷期(约4世纪末-10世纪前期)、中世纪暖期(约10世纪中期-13世纪末)、小冰期(约15-19世纪)以及20世纪增暖大致对应,但各阶段的起讫时间与Lamb确定的时段存在一定差别。(2)尽管过去2000年冷暖变化过程及其变幅大小在中国境内各个区域间并不完全一致,但从全国平均看,中国与北半球百年尺度的冷暖波动阶段基本一致,仅起讫年代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公元1-200年、551-760年、941-1300年及20世纪气候相对温暖,其他时段则相对寒冷。(3)多数序列显示中世纪期间北半球的温暖程度至少与20世纪相当。中国941-1300年间的最暖百年和最暖30年(暖峰)的温度也略高于20世纪,551-760年间的最暖百年与20世纪基本相当,但1-200年间最暖百年的温暖程度则较20世纪略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去2000年 北半球 中国 温度变化 百年际暖期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中东部过去2485年以来温度变化的树轮记录 被引量:68
15
作者 刘禹 安芷生 +5 位作者 Hans W. Linderholm Deliang Chen 宋慧明 蔡秋芳 孙军艳 田华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6-176,共11页
通过青藏高原东北部现生活树与墓葬古木相衔接,利用树轮宽度重建了这一地区过去2485a以来的年均温度变化序列.这个温度序列所揭示的气候历史表明序列中有4个时期的温度高于或接近1970~2000AD的平均温度.348~413AD出现过一次快速的由... 通过青藏高原东北部现生活树与墓葬古木相衔接,利用树轮宽度重建了这一地区过去2485a以来的年均温度变化序列.这个温度序列所揭示的气候历史表明序列中有4个时期的温度高于或接近1970~2000AD的平均温度.348~413AD出现过一次快速的由寒冷到温暖的气候突变事件,文中称之为"东晋事件".计算表明,高原中东部长时间尺度温度变化不仅反映了中国中北地区,同时也响应了北半球的温度变化.在过去2485a里,中国绝大部分朝代的灭亡都与该温度序列的低温时期相对应.此外,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温度记录相比较,高原中东部在1950年代之后升温幅度更高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中东部 树轮 温度变化 朝代变迁
原文传递
利用树轮重建秦岭地区历史时期初春温度变化 被引量:57
16
作者 刘洪滨 邵雪梅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79-884,共6页
采用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利用秦岭地区树轮长年表资料重建秦岭地区历史时期初春温度,表明各气象站点重建序列与器测序列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重建序列与实测记录的相关系数最高可达0.7以上,其他站的相关系数取值也均接近或超过0.6... 采用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利用秦岭地区树轮长年表资料重建秦岭地区历史时期初春温度,表明各气象站点重建序列与器测序列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重建序列与实测记录的相关系数最高可达0.7以上,其他站的相关系数取值也均接近或超过0.6,说明重建序列能较好地反映秦岭地区的初春温度变化.对重建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近300年来秦岭地区的初春温度变化存在明显的冷暖时段:1715~1740年、1773~1804年和1893~1958年三个时段的初春温度相对较高,持续时间分别为26年、32年和66年;而1741~1772年、1805~1892年、1959~1992年三个时段的初春温度相对较低,持续时间分别为32年、88年和34年,在整体上具有升温快速降温缓慢的特征.重建结果的变化趋势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极为一致.但是在20世纪后期,无论是在重建序列还是在器测序列中至少到1992年均未反映出明显的增温趋势.秦岭西部地区初春季节变冷与增暖的幅度均大于秦岭中东部地区.此外,秦岭地区初春温度变化具有100年左右、50~60年、7~8年以及2~3年等准周期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轮 秦岭地区 历史时期 初春温度 温度变化 年轮气候学 准周期变化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的特点与趋势 被引量:51
17
作者 徐海量 叶茂 +1 位作者 宋郁东 魏军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7-494,共8页
通过时间序列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山区1961 ̄2002年的降水和温度变化,源流干流水分的消耗,并对这些指标进行了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结果显示:塔里木河源流山区降水和温度均有增加,但是降水增加的趋势在琢=0.05水平上不显著,温度升高的... 通过时间序列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山区1961 ̄2002年的降水和温度变化,源流干流水分的消耗,并对这些指标进行了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结果显示:塔里木河源流山区降水和温度均有增加,但是降水增加的趋势在琢=0.05水平上不显著,温度升高的趋势显著;塔里木河流域几个源流水量增加,特别是在1994 ̄2002年,年平均径流量比多年平均增加了25.163×108m3/a,而上游三源流补给干流水量只增加0.9985×108m3/a,塔里木河干流沿程各站的径流量呈现显著的线性递减趋势,表明连续十年的丰水期并没有改变干流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如果三源流来水以正常年份计算(1957 ̄2003年平均来水量),塔里木河干流来水量每年只有22.57×108m3,那样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将更令人担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流域 水资源变化 趋势 塔里木河干流 2002年 特点 时间序列分析 生态环境恶化 年平均 温度变化 相关检验 温度升高 生态安全 流水量 来水量 源流 降水 流量比 径流量 丰水期 山区 上游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能源需求的影响 被引量:56
18
作者 陈峪 黄朝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B11期11-19,共9页
通过计算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暖区)采暖起止日期、采暖度日、采暖长度及其变率等要素,分析这些要素的变化特点;建立冬季平均气温与采暖度日变率之间的相关方程,探讨当温度变化不同幅度情况下对采暖需求的影响;分析气候的异常变化... 通过计算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暖区)采暖起止日期、采暖度日、采暖长度及其变率等要素,分析这些要素的变化特点;建立冬季平均气温与采暖度日变率之间的相关方程,探讨当温度变化不同幅度情况下对采暖需求的影响;分析气候的异常变化对整个采暖区及采暖区各地采暖需求变化的影响。建立温度变化对采暖耗能影响的关系模式;进行以采暖长度变率替代采暖耗能变化的尝试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能源需求 影响模式 温度变化 采暖
下载PDF
中国华北地区近40年物候春季变化 被引量:55
19
作者 韩超 郑景云 葛全胜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7年第2期113-117,共5页
根据华北地区7个观测站物候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1963-1996年及北京1963-2005年物候春季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的物候春季有明显提早来临的趋势,而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本地区近40 a来冬春季气温的明显上升... 根据华北地区7个观测站物候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1963-1996年及北京1963-2005年物候春季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的物候春季有明显提早来临的趋势,而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本地区近40 a来冬春季气温的明显上升。其中1963-1996年间华北地区1-3月及4月的平均气温分别上升了2.3℃与1.7℃,物候春季起止日期分别提前了9d和4d,因而使得春季长度也延长了5d;北京1963-2003年间1-3月及4月的平均气温分别上升了3.5℃与2.6℃,物候春季的起止日期分别提前了11d和10d,但春季长度没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物候春季 温度变化
下载PDF
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看人类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适应 被引量:49
20
作者 方修琦 盛静芬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3-217,共5页
1951年以来 ,黑龙江省呈明显的变暖趋势 ,1980年代以来增温尤其明显 ,是全国变暖最显著的地区。对比发现 ,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增减的阶段性变化与温度变化阶段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 ,但水稻种植面积变化略滞后于温度变化。1980年代中... 1951年以来 ,黑龙江省呈明显的变暖趋势 ,1980年代以来增温尤其明显 ,是全国变暖最显著的地区。对比发现 ,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增减的阶段性变化与温度变化阶段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 ,但水稻种植面积变化略滞后于温度变化。1980年代中期以来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显著增加 ,特别是北部地区种植面积的显著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变化 响应滞后 黑龙江省 水稻种植面积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