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镧对H13钢表面渗铌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谭慎路 张越 +2 位作者 张孟九 谢爱军 商剑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8-104,共7页
采用固体粉末包埋法和添加镧的渗铌剂在H13钢表面制备了碳化铌渗层,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稀土镧对渗层组织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La含量(0%~5%)条件下,H13钢表面渗层主要由NbC组成;适量L... 采用固体粉末包埋法和添加镧的渗铌剂在H13钢表面制备了碳化铌渗层,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稀土镧对渗层组织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La含量(0%~5%)条件下,H13钢表面渗层主要由NbC组成;适量La的加入有利于提高渗层的致密性、硬度及摩擦学性能;随着La含量的增加,渗层显微硬度先增大后减小;当La含量为3%时,渗层组织均匀致密,厚度达7~9μm,硬度较高(1669 HV0.2)。在相应的摩擦条件下,随着La含量的增加,渗层平均摩擦因数先降低后升高,稀土La含量为3%时渗层的耐磨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 组织 摩擦磨损性能
原文传递
渗铌层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严茂芳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8-30,共3页
采用45~#、T10A等四种钢经固体渗铌处理,通过金相、X射线衍射分析和硬度测量对其渗层动力学影响因素、金相形貌和物相、硬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碳钢能获得较高的硬度,若碳量较低需进行碳铌共渗或先渗碳再渗铌才能获得较高的硬度... 采用45~#、T10A等四种钢经固体渗铌处理,通过金相、X射线衍射分析和硬度测量对其渗层动力学影响因素、金相形貌和物相、硬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碳钢能获得较高的硬度,若碳量较低需进行碳铌共渗或先渗碳再渗铌才能获得较高的硬度。渗铌层是由NbC-Nb_2C和NbFe组成的比合物层。推荐的渗铌可用1050℃×4~6h,催渗剂用CaCl_2,渗层厚度可达0.03~0.05mm。铝热法渗铌的铝量在氧化铌量的15~2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相组织 结构 硬度
下载PDF
温度对40Cr13钢等离子表面渗铌层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尤凯 刘小萍 +2 位作者 陈凯 王文波 贺志勇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8-74,共7页
为提高马氏体不锈钢的耐蚀和耐磨性能,选择40Cr13不锈钢为基材、纯铌板为靶材,采用双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在不锈钢表面制备合金化层.用SEM、GDOES、XRD等方法分析渗铌温度对铌合金层组织、成分、相组成、表面形貌及硬度的影响,并对渗... 为提高马氏体不锈钢的耐蚀和耐磨性能,选择40Cr13不锈钢为基材、纯铌板为靶材,采用双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在不锈钢表面制备合金化层.用SEM、GDOES、XRD等方法分析渗铌温度对铌合金层组织、成分、相组成、表面形貌及硬度的影响,并对渗层形成机制及表面硬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900~1 000℃形成的铌合金层组织均匀致密,合金层主要由Nb2C、Nb C、Fe2Nb、Cr2Nb及铌组成;合金层表面粗糙度随渗铌温度的提高而增加;合金层厚度随渗铌温度改变发生不同变化规律,950℃渗铌形成的渗层约13μm,900和1 000℃渗铌后合金层厚度均为7μm左右;不同温度渗铌后试样的表面硬度与基体相比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 000℃渗铌后试样表面硬度高达约985 HV0.025,900℃渗铌后约758 HV0.025,而950℃渗铌后表面硬度最低,约698 HV0.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表面合金化 马氏体不锈钢 显微组织 碳化物 硬度
下载PDF
球墨铸铁表面渗铌层制备及组织性能的研究
4
作者 陈秀云 张越 +1 位作者 于松江 张盛杰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期31-34,共4页
对球墨铸铁表面渗铌层的制备工艺、渗层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固体渗铌的方法,在不同加热温度相同保温时间下制备渗铌层;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扫描电镜等对制备的渗铌层进行组织观察与性能分析。研究表明加热温度为93... 对球墨铸铁表面渗铌层的制备工艺、渗层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固体渗铌的方法,在不同加热温度相同保温时间下制备渗铌层;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扫描电镜等对制备的渗铌层进行组织观察与性能分析。研究表明加热温度为930℃、保温5 h时渗铌层均匀平整,与基体紧密结合,厚度达到最大14μm,显微硬度达到2400 HV0.2;渗铌层主要是由NbC和α-Fe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墨铸铁 显微组织 硬度
下载PDF
碳-铌复合渗20CrNiMo钢的耐磨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从善海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1-64,共4页
采用显微镜、电子探针和XRD分析铌铁含量、稀土含量和温度对碳-铌复合渗的20CrN iMo钢组织、成分和相结构的影响,并与碳-硼复合渗的20CrN iMo钢耐磨性进行对比试验。XRD结果表明,碳-铌复合渗的20CrN iMo钢渗铌层中除铌碳化物相,还有Ce、... 采用显微镜、电子探针和XRD分析铌铁含量、稀土含量和温度对碳-铌复合渗的20CrN iMo钢组织、成分和相结构的影响,并与碳-硼复合渗的20CrN iMo钢耐磨性进行对比试验。XRD结果表明,碳-铌复合渗的20CrN iMo钢渗铌层中除铌碳化物相,还有Ce、Y及YC2等相;电子探针表明在渗铌层中含有7.35wt%-7.61wt%的Fe。耐磨性能测试表明,碳-铌复合渗的20CrN iMo钢的耐磨性是碳-硼复合渗钢的1.6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复合 深度 耐磨性
原文传递
双辉技术渗铌对Ti-6Al-4V合金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文波 徐重 +2 位作者 贺志勇 王振霞 张平则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69-873,共5页
采用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Ti-6Al-4V表面形成均匀致密连续的渗铌合金层。将未渗铌和渗铌的Ti-6Al-4V试样分别在700℃,800℃,900℃进行100h的高温氧化实验,采用XRD,SEM及EDX对试样在900℃氧化100h后的氧化层的相组成、截面形貌及成分... 采用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Ti-6Al-4V表面形成均匀致密连续的渗铌合金层。将未渗铌和渗铌的Ti-6Al-4V试样分别在700℃,800℃,900℃进行100h的高温氧化实验,采用XRD,SEM及EDX对试样在900℃氧化100h后的氧化层的相组成、截面形貌及成分分布进行分析,初步探讨Ti-6Al-4V表面渗铌后的抗氧化性能及氧化机理。结果表明:渗铌后的Ti-6Al-4V合金氧化速率常数降低了1个数量级,氧化激活能提高,抗氧化性能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辉等离子金属 TI-6AL-4V 合金 抗高温氧化
下载PDF
0Cr18Ni9钢表面等离子铌合金化及改性层抗晶间腐蚀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谢燕翔 刘俊 +1 位作者 王振霞 贺志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73,77,共4页
采用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0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形成厚22μm、均匀致密连续的渗铌合金层。用不锈钢10%草酸侵蚀试验方法对未渗铌和渗铌的0Cr18Ni9不锈钢试样的抗晶间腐蚀性能进行了对比;采用XRD对试样的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0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形成厚22μm、均匀致密连续的渗铌合金层。用不锈钢10%草酸侵蚀试验方法对未渗铌和渗铌的0Cr18Ni9不锈钢试样的抗晶间腐蚀性能进行了对比;采用XRD对试样的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未渗铌0Cr18Ni9不锈钢呈现三类的沟状晶间腐蚀,而渗铌处理后的0Cr18Ni9不锈钢几乎没有发生晶间腐蚀;渗铌处理后的试样中形成了铌的碳化物NbC和Nb6C5,因此减少了Cr23C6的形成,提高了0Cr18Ni9的耐晶间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双辉等离子金属 合金 晶间腐蚀
下载PDF
0Cr18Ni9不锈钢表面等离子铌合金化层的组织结构 被引量:3
8
作者 谢燕翔 王振霞 贺志勇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20,共3页
采用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0Cr18N i9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形成厚度为22μm均匀致密连续的渗铌合金层。采用图像分析仪、辉光放电光谱仪、XRD衍射仪对合金化层的显微组织、厚度、成分以及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测量。结果表明,在合金化层中铌含... 采用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0Cr18N i9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形成厚度为22μm均匀致密连续的渗铌合金层。采用图像分析仪、辉光放电光谱仪、XRD衍射仪对合金化层的显微组织、厚度、成分以及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测量。结果表明,在合金化层中铌含量最高达52wt%,合金化层主要由铌的碳化物NbC、Nb6C5和金属间化合物Cr2Nb、Fe2Nb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合金 组织结构
原文传递
0Cr18Ni9钢表面等离子铌合金化层的显微组织和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谢燕翔 王振霞 +1 位作者 刘俊 贺志勇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1-64,共4页
采用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0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制备出厚度为22μm均匀致密的渗铌合金化层;分析了合金化层的成分、显微组织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铌合金化层主要由铌的碳化物(NbC、Nb6C5)和金属间化合物(Cr2Nb、Fe2Nb)组成... 采用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0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制备出厚度为22μm均匀致密的渗铌合金化层;分析了合金化层的成分、显微组织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铌合金化层主要由铌的碳化物(NbC、Nb6C5)和金属间化合物(Cr2Nb、Fe2Nb)组成,表面硬度较基体提高一倍左右,达到614 HV0.025;合金化层的摩擦因数(8.05×10-2)与基体的(7.97×10-2)基本相同;基体和合金化层均以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为主要磨损形式,合金化层的磨损率较基体的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合金化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