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变化与黑潮的关系 被引量:24
1
作者 范江涛 陈新军 +3 位作者 曹杰 田思泉 钱卫国 刘必林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8-384,共7页
柔鱼是北太平洋海域的重要经济头足类,黑潮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柔鱼渔场形成及其空间分布。利用1998-2007年黑潮分布类型,结合同期8-10月我国鱿钓渔船生产数据,分析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变化与黑潮分布的关系。在25°~40°N、125°... 柔鱼是北太平洋海域的重要经济头足类,黑潮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柔鱼渔场形成及其空间分布。利用1998-2007年黑潮分布类型,结合同期8-10月我国鱿钓渔船生产数据,分析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变化与黑潮分布的关系。在25°~40°N、125°~150°E海域内,以空间分布率经纬度5°×5°为一个空间单元,共分A(140°~145°E、35°~40°N)、B(145°~150°E、35°~40°N)、C(135°~140°E、30°~35°N)、D(140°~145°E、30°~35°N)和E(145°~150°E、30°~35°N)5个区,将黑潮分布类型分为大弯曲型、小弯曲型和平直型3种。利用渔场重心的纬度向变化作为柔鱼渔场变动的指标。研究认为,A区黑潮分布特征对柔鱼渔场重心纬度影响最大,其次为B区和C区,而其它区影响则不明显。A区出现黑潮大弯曲型时,柔鱼渔场重心明显偏北且概率高;小弯曲型或平直型时,柔鱼渔场重心明显偏南。研究认为,黑潮流轴的走向影响着柔鱼渔场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黑潮 北太平洋 渔场变化
下载PDF
秘鲁近海秘鲁鳀渔场变化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陈芃 陈新军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1-621,共11页
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是栖息于南美洲秘鲁和智利沿岸的小型中上层鱼类,掌握其渔场变化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有利于渔场的开发。根据2005-2014年秘鲁近海秘鲁鳀的渔获数据,结合卫星遥感获得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 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是栖息于南美洲秘鲁和智利沿岸的小型中上层鱼类,掌握其渔场变化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有利于渔场的开发。根据2005-2014年秘鲁近海秘鲁鳀的渔获数据,结合卫星遥感获得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表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SSH)和叶绿素a浓度(chlorophyll-a,Chl.a)等环境数据,探讨两个捕捞渔季秘鲁鳀(第一渔季:4-7月;第二渔季11-次年1月)渔场变化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月份秘鲁鳀渔场的适宜海洋环境因子范围不同:第一渔季的渔场SST和适宜SST范围随着月份变低,在第二渔季的渔场SST和适宜SST范围随着月份变高;两个捕捞渔季渔场的适宜SSH均为29~41 cm;第一渔季渔场适宜Chl.a范围随着月份变低,第二渔季渔场适宜Chl.a范围随着月份变高。通过经验累积分布函数检验,海洋环境因子在大多数月份的适宜范围可表征秘鲁近海秘鲁鳀中心渔场的指标。研究表明,要进一步了解秘鲁鳀渔场变化还需注意其资源丰度年间变动及其与海洋环境变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鲁鳀 东南太平洋 渔场变化 海洋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2006年北太平洋柔鱼作业渔场时空变化及其与表温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陆化杰 陈新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93-97,共5页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广泛分布在北太平洋,20世纪70年代初首先由日本鱿钓船开发,我国大陆于1993年开始利用该资源,1994年进行较大规模地商业性生产。目前北太平洋鱿钓渔业已成为我国远洋渔业的支柱。据估计,历史上北太平洋柔...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广泛分布在北太平洋,20世纪70年代初首先由日本鱿钓船开发,我国大陆于1993年开始利用该资源,1994年进行较大规模地商业性生产。目前北太平洋鱿钓渔业已成为我国远洋渔业的支柱。据估计,历史上北太平洋柔鱼的最高渔获量为30×10^4t以上,研究北太平洋柔鱼渔场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有利于柔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资源的保护。国内外学者如陈新军、刘洪生、Akihiko Yastu等、村田守等对西北太平洋海域柔鱼渔场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根据2006年5~11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的生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作业渔场时空变化 表温 北太平洋 K-S检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