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帝内经》清阳理论与鼻渊病机相关性的探讨 被引量:16
1
作者 肖伊 赵吉平 +6 位作者 刘真 张亚力 刘建华 闫占峰 矫璐璐 刘思溟 李洵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86-989,共4页
五官七窍位于头面,通过经络与脏腑相连,表里相应。官窍的生理功能,有赖于清阳之气的上注,温煦濡养。清阳之气包括了起温煦作用的卫气和有濡润之功的津液。卫气生发于肾,取资于脾,源出于肺,其输布,有赖于肺的宣降,肝的升发,脾的升降功能... 五官七窍位于头面,通过经络与脏腑相连,表里相应。官窍的生理功能,有赖于清阳之气的上注,温煦濡养。清阳之气包括了起温煦作用的卫气和有濡润之功的津液。卫气生发于肾,取资于脾,源出于肺,其输布,有赖于肺的宣降,肝的升发,脾的升降功能。津液来源于脾胃,为水谷化生,其输布有赖于肺的宣发、脾的升降、肾的气化功能。清阳之气输布的通路是少阳三焦,三焦之膜,为肝所主,属于肝系。清阳之气的正常输布,需要2个条件:脏腑功能正常;三焦之道通畅。鼻居面中,属阳中之阳位,为血脉多聚之处,清阳之气流行交会之所,喜清润而恶燥浊,故鼻为清气道,有清虚之性。鼻渊的病位在窦窍,症状特点为"浊涕下不止",病机为脾胃失调、肺失宣降或肝胆郁滞,致清阳不升,窦窍失养,浊阴之邪乘虚而入,充塞窦窍而成,治疗当以调理脏腑功能,疏通三焦之道,升清降浊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窍 清阳之气 黄帝内经 清阳理论 鼻渊病机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清阳理论指导治疗椎管性脑脊液循环不良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安 叶劲 李笑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22期18-21,共4页
目的:探索清阳理论指导治疗椎管性脑脊液循环不良的用药规律。方法:选择2018-2020年于湖北省中医院骨伤科门诊就诊的治疗有效的病例79例,用Excel软件对处方数据进行初步清洗,建立频率分布表和矩阵数据库,并运用SPSS Modeler 18.0、SPSS ... 目的:探索清阳理论指导治疗椎管性脑脊液循环不良的用药规律。方法:选择2018-2020年于湖北省中医院骨伤科门诊就诊的治疗有效的病例79例,用Excel软件对处方数据进行初步清洗,建立频率分布表和矩阵数据库,并运用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79首,包含中药99味。使用频率最多的中药分别是桂枝、白术、黄芩、柴胡、山茱萸等;所有药物中,以补气药使用频率最高,药物性味以甘温(平)为主,药物归经以肝、脾、肺、肾最为常见,并得到4个聚类及强关联药对。结论:清阳理论使用具有清轻之性的药物温阳益气,佐以补益肝肾、疏肝健脾之品,调理脏腑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阳理论 椎管性脑脊液循环不良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阳气大论之清阳论
3
作者 林家坤 《江西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2028-2032,共5页
本章节摘录《阳气大论》35-38节内容,分别叙述了中医的清阳理论、纯阳观念,并讲述了扶阳学派重在扶助阳气的核心思想,接着探讨了人体辉光现象与阳气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清阳理论 纯阳观念 扶阳学派 阳气与人体辉光
下载PDF
朱镇华基于清阳清窍理论治疗鼻窦炎经验 被引量:4
4
作者 马壮壮 齐同飞 +2 位作者 黄钧伟 杨伟丽 朱镇华 《湖南中医杂志》 2022年第7期52-54,69,共4页
介绍朱镇华教授基于清阳清窍理论治疗鼻窦炎的经验。朱教授认为鼻窦炎的基本病机可归纳为清阳不升、窦窍失荣、浊阴不降、窦窍滞邪,其虚证多责之于肺脾,实证多责之于肝胆。治疗以升清降浊为基本治法,主张以升清为纲、降浊为要,升降相应... 介绍朱镇华教授基于清阳清窍理论治疗鼻窦炎的经验。朱教授认为鼻窦炎的基本病机可归纳为清阳不升、窦窍失荣、浊阴不降、窦窍滞邪,其虚证多责之于肺脾,实证多责之于肝胆。治疗以升清降浊为基本治法,主张以升清为纲、降浊为要,升降相应则窦窍邪去得养。结合清阳清窍理论,在参苓白术散原方的基础上以党参代人参,加辛夷、白芷、石菖蒲、桂枝以益气升阳、利湿化浊,治疗鼻渊之虚证,尤其是肺脾气虚、湿聚窦窍证,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清阳清窍理论 名医经验 朱镇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