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热散瘀方联合九华膏治疗溃疡性直肠炎30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易其星 文小军 陈礼平 《河南中医》 2017年第10期1817-1819,共3页
目的:观察清热散瘀方联合九华膏治疗溃疡性直肠炎(ulcerative rectitis,U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溃疡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清热散瘀方联合九华膏直肠灌注治疗,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溶液直肠灌注治疗... 目的:观察清热散瘀方联合九华膏治疗溃疡性直肠炎(ulcerative rectitis,U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溃疡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清热散瘀方联合九华膏直肠灌注治疗,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溶液直肠灌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Baron评分及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Sutherland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Baron评分及Sutherland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散瘀方联合九华膏直肠灌注治疗UR能缓解主要症状,控制直肠黏膜病变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直肠炎 清热 九华膏 直肠灌注
下载PDF
清热散瘀方辅助治疗痰结血瘀型甲状腺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俊林 胡彦辉 耿良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6期243-245,共3页
目的:观察清热散瘀方辅助治疗痰结血瘀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痰结血瘀型甲状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内科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清热散瘀方治疗。观察2组治疗... 目的:观察清热散瘀方辅助治疗痰结血瘀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痰结血瘀型甲状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内科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清热散瘀方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血象及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Tg、TgAb水平下降程度均比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象及肝肾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6.67%,对照组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清热散瘀方治疗痰结血瘀型甲状腺癌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促进造血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痰结血 清热 肿瘤标记物 肝肾功能 血象
原文传递
清热散瘀方对角膜碱烧伤的修复干预研究
3
作者 李海武 郭海科 +3 位作者 刘梅莹 金梅 孔淑娟 董小文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03Z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清热散瘀方对角膜碱烧伤急性修复期的修复干预效果,为临床角膜碱烧伤急性修复期的治疗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角膜碱烧伤后24h内在我院就诊的门诊或住院Ⅱ度和Ⅲ度角膜碱... 目的:探讨清热散瘀方对角膜碱烧伤急性修复期的修复干预效果,为临床角膜碱烧伤急性修复期的治疗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角膜碱烧伤后24h内在我院就诊的门诊或住院Ⅱ度和Ⅲ度角膜碱烧伤患者55例(60眼),在两周修复期内进行随访观察研究,观察项目包括眼刺激症状消失时间、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最佳矫正视力、临床疗效。应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眼刺激症状的消失时间、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最佳矫正视力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碱烧伤后两周的临床疗效进行,检验分析。结果:1.眼刺激症状消失时间:Ⅱ度碱烧伤:对照组(4.65±1.18)d,治疗组(3.25±0.7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3,P=0.00);Ⅲ度碱烧伤:对照组(10.15±1.04)d,治疗组(6.45±1.2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5。P=0.00)。2.角膜上皮修复时间:U度碱烧伤:对照组(5.1±1.52)d,治疗组(3.70±1.1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6,P=0.002);111度碱烧伤:对照组(10.15±1.04)d,治疗组(6.45±1.2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25,P=0.00)。3.碱烧伤后两周最佳矫正视力:Ⅱ度碱烧伤:对照组(0.90±0.11),治疗组(0.96±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P=0.12);III度碱烧伤:对照组(0.80±0.16),治疗组(0.91±0.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25)。4.临床疗效:Ⅱ度碱烧伤: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例;治疗组:显效2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26,P=0.31);III度碱烧伤: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1例;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63,P=0.018)。结论:应用清热散瘀方中西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 角膜碱烧伤 修复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柏氏清热散瘀方对肛裂术后创面血管生成及VE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陶一秋 杜佳琦 +1 位作者 张冬梅 张雅明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观察柏氏清热散瘀方对肛裂术后创面血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行括约肌切开术治疗的肛裂10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高锰酸钾液熏洗治疗,观察组给予柏氏清热散瘀方熏洗治疗,比... 目的观察柏氏清热散瘀方对肛裂术后创面血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行括约肌切开术治疗的肛裂10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高锰酸钾液熏洗治疗,观察组给予柏氏清热散瘀方熏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VAS)评分、创面愈合率、毛细血管数量、VEGF水平、创面愈合时间和出血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d、术后14d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d和术后14d患者创面愈合率、毛细血管数量和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和出血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柏氏清热散瘀方能显著减轻肛裂术后患者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新血管生成,提高创面组织VEGF表达水平,加速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裂术后 柏氏清热 创面愈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柏氏清热散瘀方熏洗对Ⅱ期肛裂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疼痛的影响
5
作者 陶一秋 沈菲菲 +2 位作者 杜佳琦 张冬梅 王昱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柏氏清热散瘀方熏洗对Ⅱ期肛裂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Ⅱ期肛裂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与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给予柏氏清热散瘀方熏洗干预,对照组给予高锰酸钾液熏洗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 目的观察柏氏清热散瘀方熏洗对Ⅱ期肛裂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Ⅱ期肛裂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与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给予柏氏清热散瘀方熏洗干预,对照组给予高锰酸钾液熏洗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出血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新生毛细血管数量、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及中国人生活质量普适量表(QOL)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脓肿、便秘、出血各项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出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多于对照组,EGF水平及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柏氏清热散瘀方熏洗加速Ⅱ期肛裂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减轻创面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裂 柏氏清热 视觉模拟评分
原文传递
柏氏清热散瘀方对肛瘘术后镇痛作用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夏泽华 张雅明 《医学综述》 2020年第2期391-394,402,共5页
目的 探讨柏氏清热散瘀方在肛瘘术后镇痛中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柏氏肛肠科就诊的肛瘘手术后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痔疾洗液熏... 目的 探讨柏氏清热散瘀方在肛瘘术后镇痛中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柏氏肛肠科就诊的肛瘘手术后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痔疾洗液熏洗治疗,观察组采用柏氏清热散瘀方熏洗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 d、7 d、14 d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创面愈合情况,住院时间及术后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 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2%(50/52)比82.7%(43/52)](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逐渐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得更为显著,两组组间、时点间和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90.6±2.2)%比(82.0±3.7)%]( P <0.05),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15.2±3.2) d比(20.1±4.6) d,(10.1±2.7) d比(13.8±2.6) d]( P < 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精神健康、情感智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活力、总体健康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柏氏清热散瘀方用于肛瘘术后镇痛近期疗效良好,能减轻术后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柏氏清热 中药熏洗 疼痛 创面愈合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柏氏清热散瘀方对低位肛瘘术后促愈合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沈菲菲 张雅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S1期133-135,共3页
目的观察柏氏清热散瘀方对低位肛瘘术后促愈合作用。方法将70例低位湿热下注型肛瘘行肛瘘切除或肛瘘切开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予柏氏清热散瘀方换药,对照组予龙珠软膏换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 目的观察柏氏清热散瘀方对低位肛瘘术后促愈合作用。方法将70例低位湿热下注型肛瘘行肛瘘切除或肛瘘切开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予柏氏清热散瘀方换药,对照组予龙珠软膏换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并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创面局部症状(疼痛、肿胀)。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1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两组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疼痛积分均较本组术后第1天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术后第7天肿胀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3)治疗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柏氏清热散瘀方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改善肛瘘术后创面肿胀、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肛瘘术后 柏氏清热 龙珠软膏 肉芽生长 创面愈合
下载PDF
清热散瘀解毒方治疗癌性发热(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孟溪 宋琳 +1 位作者 吴侠 樊静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第9期1705-1707,共3页
目的观察清热散瘀解毒方治疗癌性发热(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癌性发热(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予清热散瘀解毒方,对照1组予血府逐瘀汤,对照2组予消炎痛。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结果 (1)治疗组短期及总体退热疗效优... 目的观察清热散瘀解毒方治疗癌性发热(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癌性发热(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予清热散瘀解毒方,对照1组予血府逐瘀汤,对照2组予消炎痛。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结果 (1)治疗组短期及总体退热疗效优于其他两组(P<0.05)。(2)治疗组、对照1组治疗后的卡氏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且两组治疗后卡氏评分的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对照组2治疗前后的卡氏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清热散瘀解毒方治疗癌性发热(血瘀证)可有效降低患者体温,缓解患者发热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 癌性发热(血证) 中医药临床
下载PDF
清热散瘀解毒方对发热大鼠血清TNF-α、IL-1β、COX-2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孟溪 廖敏 +2 位作者 宋琳 张红 闾艳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第7期1108-1110,共3页
目的观察清热散瘀解毒方对2,4-二硝基苯酚诱导大鼠发热模型造模后2 h体温以及血清中TNF-α、IL-1β、COX-2等内生性致热原含量变化,探讨清热散瘀解毒方治疗癌性发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空白组6只,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各1... 目的观察清热散瘀解毒方对2,4-二硝基苯酚诱导大鼠发热模型造模后2 h体温以及血清中TNF-α、IL-1β、COX-2等内生性致热原含量变化,探讨清热散瘀解毒方治疗癌性发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空白组6只,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各12只。在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大鼠皮下注射2,4-二硝基苯酚造成非感染性发热模型。造模后立即给各组大鼠分别灌药:空白组、模型组灌入生理盐水,中药组、西药组分别予清热散瘀解毒方水煎液与萘普生。灌药后观察和比较各组大鼠造模2 h后体温及血清中TNF-α、IL-1β、COX-2含量变化。结果中药组、西药组造模2 h后体温低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西药组血清中TNF-α、IL-1β、COX-2的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清热散瘀解毒方能降低2,4-二硝基苯酚诱导大鼠发热模型的体温,其作用机制与降低发热大鼠模型血清中TNF-α、IL-1β、COX-2含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 癌性发热 作用机制 TNF-Α IL-1Β COX-2
下载PDF
茵陈蒿汤加减结合中药面膜治疗肠胃湿热型痤疮31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翠月 高征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2-63,共2页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减结合中药面膜治疗肠胃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采用茵陈蒿汤加减内服,结合清热散瘀面膜方外用。对照组内服丹参酮胶囊,加外涂0.3%维胺酯维E乳膏。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5%,...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减结合中药面膜治疗肠胃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采用茵陈蒿汤加减内服,结合清热散瘀面膜方外用。对照组内服丹参酮胶囊,加外涂0.3%维胺酯维E乳膏。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5%,对照组89.7%;2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平均疗效指数治疗组(51.7±17.7),对照组(43.3±10.9),治疗组大于对照组(P<0.05),故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茵陈蒿汤加减结合中药面膜治疗肠胃湿热型痤疮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肠胃湿热型 中医疗法 茵陈蒿汤 外治法 清热面膜
原文传递
清热散瘀解毒方治疗癌性发热(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扬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3期169-170,共2页
目的研究清热散瘀解毒方治疗癌性发热(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自身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清热散瘀解毒方。对比治疗体温降低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及... 目的研究清热散瘀解毒方治疗癌性发热(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自身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清热散瘀解毒方。对比治疗体温降低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及发热症状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体温降低时间(1.42±0.52)d短于对照组(3.06±0.55)d,生活质量评分(37.51±1.45)分高于对照组(31.36±1.64)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发热症状复发率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癌性发热(血瘀证)治疗中采用清热散瘀解毒方可准确缩短退热时间,对其生活质量提供保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 癌性发热(血证) 退热时间 生活质量评分
下载PDF
清热散瘀解毒方对EP性发热大鼠血清、下丘脑组织中cAM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祖金 樊静 +3 位作者 陈孟溪 彭燕芬 徐晓丹 肖光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305-307,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清热散瘀解毒方对EP性发热大鼠c AMP的影响,探讨该方的退热机理。方法: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大鼠分为清热散瘀解毒方组(12只)、萘普生药物组(12只)、模型组(12只),每组注射2,4-二硝基苯酚进行小鼠非感染发热造模,然后分别灌... 目的:通过观察清热散瘀解毒方对EP性发热大鼠c AMP的影响,探讨该方的退热机理。方法: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大鼠分为清热散瘀解毒方组(12只)、萘普生药物组(12只)、模型组(12只),每组注射2,4-二硝基苯酚进行小鼠非感染发热造模,然后分别灌入中药、西药、生理盐水(模型组和空白组)。2 h后测定体温及血清中c AMP的含量,比较分析不同药物对EP性发热大鼠体温的影响以及c AMP含量的变化。结果:中药组和西药组灌药2 h后,体温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西药组血清和下丘脑c AMP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清热散瘀解毒方能降低EP性发热大鼠体温,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下调机体血清和下丘脑组织中c AMP含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 EP性发热 作用机理 环磷酸腺苷
下载PDF
清热散瘀解毒方治疗癌性发热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新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第10期91-92,共2页
目的:观察清热散瘀解毒方治疗癌性发热(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癌性发热(血瘀证)患者98例作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应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应用中医清热散瘀解毒方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近远期退热疗... 目的:观察清热散瘀解毒方治疗癌性发热(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癌性发热(血瘀证)患者98例作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应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应用中医清热散瘀解毒方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近远期退热疗效、患者治疗前后体力状态变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1)研究组患者近期发热控制率是95.92%,同对照组近期发热控制率81.63%相比较高(P<0.05);(2)研究组远期退热总有效率是91.84%,高于对照组的远期退热总有效率75.51%(P<0.05);(3)治疗前,两组的卡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升高,但仅研究组治疗前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其治疗后的卡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散瘀解毒方治疗癌性发热(血瘀证)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体力状态,近、远期退热功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发热 卡氏评分 清热解毒
下载PDF
清热凉血散瘀方治疗血热型寻常性银屑病186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葛丹丹 丁光超 周朝霞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第12期888-888,共1页
血热型寻常性银屑病是临床常见证型,且往往症状较严重。本文观察自拟清热凉血散瘀方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关键词 清热凉血 寻常性银屑病 血热型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