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2DINV在江西清江盆地常规电测深数据反演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刘迁 陈建国 张焱孙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416-2427,共12页
自20世纪60年代起,清江盆地开展了大量常规电测深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历史电测深数据开展二次开发以精细化揭示盆地构造是近年地矿工作的重点.为此,本文尝试利用业界成熟的高密度电法反演软件Res2dinv来开展精细化... 自20世纪60年代起,清江盆地开展了大量常规电测深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历史电测深数据开展二次开发以精细化揭示盆地构造是近年地矿工作的重点.为此,本文尝试利用业界成熟的高密度电法反演软件Res2dinv来开展精细化反演工作,系统分析了其数据格式与常规电测深数据的异同,研究了常规电测深数据格式转换方法,并对研究区1:20万、1:5万对称四极电测深数据进行了格式转换.通过高密度电法反演软件Res2dinv,对清江盆地不同比例尺的电测深数据进行二维剖面反演及地质解译.结合研究区部分钻孔资料,推测形成于印支—燕山期的临江洋湖凹陷、南部断陷带区内尚可能保存有一定厚度的二迭系地层.根据油气评价的生、储、盖条件可知,中央坳陷带内的临江洋湖凹陷、太平街凹陷依然具有良好的海相生油条件,中新生界地层埋深较大、盖层较厚,临江洋湖深凹陷附近的次级构造如游村、兰溪街隆起、敬礼村构造则可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具有一定的找油气前景,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法 RES2DINV 对称四极电测深 清江盆地 二维反演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清江盆地长时间尺度区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
2
作者 万智巍 张成浩 +1 位作者 李秀娟 张智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43-46,共4页
利用1930—2010年江西省鄱阳湖流域清江盆地土地利用数据,结合碳排放系数和STIRPAT模型,探讨了该时间段研究区碳排放的变化过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30—2010年净碳排放量从43 312.9 t增长至87 412.3 t。碳源由46 331.0 t增长至97 81... 利用1930—2010年江西省鄱阳湖流域清江盆地土地利用数据,结合碳排放系数和STIRPAT模型,探讨了该时间段研究区碳排放的变化过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30—2010年净碳排放量从43 312.9 t增长至87 412.3 t。碳源由46 331.0 t增长至97 816.2 t;碳汇则由3 018.1 t变化为10 403.9 t。回归分析显示,1930—2010年碳汇的占比总体上处于增加趋势。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的变化不明显,林地和建设用地变化较大。STIRPAT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耕地和建设用地是清江盆地1930—2010年土地利用碳排放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耕地和建设用地每增加1%,会分别导致碳排放增加5.250%和0.6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效应 长时间尺度 清江盆地 GIS
下载PDF
江西清江盆地商代诸遗存兴起 背景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宏飞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8-137,共10页
具有二里岗文化背景的“吴城集团”在“白家庄期崩溃”后进入清江盆地并逐渐地方化。“牛城集团”是随后兴起于赣江东岸的另一政治实体,在器用选择上与“吴城集团”差异显著。“牛城集团”的出现受到了安徽江淮、皖南地区商文化的影响,... 具有二里岗文化背景的“吴城集团”在“白家庄期崩溃”后进入清江盆地并逐渐地方化。“牛城集团”是随后兴起于赣江东岸的另一政治实体,在器用选择上与“吴城集团”差异显著。“牛城集团”的出现受到了安徽江淮、皖南地区商文化的影响,并通过南北交通线受到了来自商文化的持续影响,至少持续至殷墟文化第二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江盆地 吴城文化 商文化 江淮地区
原文传递
江西清江盆地临江组非海相腹足类化石及时代讨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吴乃琴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751-765,831-832,共15页
一、概述华南地区始新世陆相地层发育,腹足类化石极其丰富,搞清其分布、性质、组合特点及古生态对了解整个华南地区中、新生代区域地质发展、构造运动、沉积环境的演替以及寻找沉积矿产等都有很大意义。笔者对江西清江盆地临江组进行了... 一、概述华南地区始新世陆相地层发育,腹足类化石极其丰富,搞清其分布、性质、组合特点及古生态对了解整个华南地区中、新生代区域地质发展、构造运动、沉积环境的演替以及寻找沉积矿产等都有很大意义。笔者对江西清江盆地临江组进行了生物地层和岩石学的工作。初步描述了腹足类化石24属、29种,其中包括1新属、7新种。按照腹足类化石产出层位和分布规律,初步建立了1个腹足类组合和3个亚组合,根据腹足类动物群的性质和组合特点,进行了一些生物地层的对比工作。综合介形类、轮藻、孢粉、鱼、植物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足类化石 临江组 清江盆地 时代
下载PDF
清江盆地考古刍议
5
作者 唐锦琼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130,共10页
清江盆地是江西最早开始考古工作的区域,是一处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先秦时期有着相对完备的文化发展序列。清江盆地广阔的区域和四方汇聚的态势是清江盆地文化发展的地理基础。清江盆地考古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关键词 清江盆地 先秦 考古学文化 地理基础
原文传递
江西清江盆地古人类遗址分布与环境关系分析
6
作者 贾玉连 郭耀强 +2 位作者 万智巍 李姮莹 章鸣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7,共7页
小尺度上的古人类遗址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背景的研究对深入了解人类文明发展与环境的耦合关系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江西清江盆地新石器晚期至先秦时期古人类遗址的空间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讨论了遗址点的空间分布与密度,... 小尺度上的古人类遗址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背景的研究对深入了解人类文明发展与环境的耦合关系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江西清江盆地新石器晚期至先秦时期古人类遗址的空间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讨论了遗址点的空间分布与密度,遗址与地貌类型、海拔高程、坡度、坡向、河流以及盐矿资源分布等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古人类遗址在聚落选址时对平原地貌、中低海拔高程和坡度、水文条件等因子有着较强的倾向性。在清江盆地范围内对地面的坡向没有显著的倾向性。另外,盐矿资源等特殊因子也对该地区的古人类遗址分布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江盆地 全新世晚期 遗址 空间分析
原文传递
江西清江盆地岩盐矿床泥质岩的分类及其特征分析
7
作者 杨吉根 《江西地质》 1993年第2期115-120,共6页
关键词 江西 清江盆地 岩盐矿床 泥质岩分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