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20篇文章
< 1 2 2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碎无以立通:简论以碎片为基础的史学 被引量:55
1
作者 罗志田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18,共9页
近年所谓史学碎片化的感叹,多受外国影响②,却也有本土的渊源。贺昌群在1934年就感慨:清末民初《国粹学报》和《中国学报》上的文章,“大多仍能巍然保持着它的价值”,不过只是一种碎片化的价值,“在一门学问或一个问题中,只见零... 近年所谓史学碎片化的感叹,多受外国影响②,却也有本土的渊源。贺昌群在1934年就感慨:清末民初《国粹学报》和《中国学报》上的文章,“大多仍能巍然保持着它的价值”,不过只是一种碎片化的价值,“在一门学问或一个问题中,只见零篇断目,如三五小星在夜天闪烁”;表现出中国“整个学术的内容,步调太不整齐,缺少连锁性,很难寻出一贯的文化线索来”。这些“论文中新旧方法与观点的不同,显出绝大的矛盾”。他承认矛盾是不可免的,却仍想要“求得一个矛盾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 《国粹学报》 简论 1934年 清末民初 碎片化 连锁性 文化线
原文传递
关于晚清市民社会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39
2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22-136,共15页
关于晚清市民社会研究的思考朱英一、拓展近代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历史研究》在1996年第1期发表的一组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论文,所论述的具体内容虽然并非同一个问题,却都涉及中国近代史不同时期社会与国家的发展演变及其相互关系... 关于晚清市民社会研究的思考朱英一、拓展近代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历史研究》在1996年第1期发表的一组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论文,所论述的具体内容虽然并非同一个问题,却都涉及中国近代史不同时期社会与国家的发展演变及其相互关系这一新的研究课题。这里所说的社会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公共领域 清政府 近代中国 清末民初 长江上游地区 晚清时期 地方自治 发展演变 互动关系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传播业的民间化与社会变迁 被引量:42
3
作者 桑兵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53-76,共24页
大众传播媒介的发达,是近代社会变迁的重要动力和指标。经验材料表明,没有教育、通讯、交通和大众传媒的普及发展,经济增长不能直接作用于政治变革。清末民初,中国的大众传播业迅速发展,并呈现出鲜明的民间化态势。作为经济与政治的中... 大众传播媒介的发达,是近代社会变迁的重要动力和指标。经验材料表明,没有教育、通讯、交通和大众传媒的普及发展,经济增长不能直接作用于政治变革。清末民初,中国的大众传播业迅速发展,并呈现出鲜明的民间化态势。作为经济与政治的中介环节,这不仅促成政体形式由帝制向共和剧变,而且引起整个社会结构的连锁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社会变迁 民间化 传播业 政治变革 近代社会 大众传媒 大众传播媒介 经济增长 社会结构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新名词新概念的“现代性”问题——兼论“思想现代性”与现代性“社会”概念的中国认同 被引量:42
4
作者 黄兴涛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8-136,共9页
本文从把握“现代性”的内涵出发,提出了所谓“思想现代性”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清末民初大量涌现的新名词、新概念的“现代性”历史特征和“现代思想平台”之功能;并从考察一些特殊的新名词新概念的词汇构成特点与价值认同的角度,... 本文从把握“现代性”的内涵出发,提出了所谓“思想现代性”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清末民初大量涌现的新名词、新概念的“现代性”历史特征和“现代思想平台”之功能;并从考察一些特殊的新名词新概念的词汇构成特点与价值认同的角度,具体揭示了传统与现代之间复杂的历史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清末民初 新概念 新名词 “社会” 中国 传统与现代 基础分析 现代思想 历史特征 价值认同 构成特点 历史关系 词汇
原文传递
清末士大夫留学日本热透视——论法政大学中国留学生速成科 被引量:31
5
作者 贺跃夫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1-62,共22页
清末的留日热潮使一批有传统功名的士大夫亦卷入其中。1904—1908年日本法政大学专为中国学生开办的“法政速成科”,即曾吸纳了相当一部分留日的清朝士大夫。五年之间,该大学开办了五期速成班。先后进入该校的中国留学生合计达1885人,毕... 清末的留日热潮使一批有传统功名的士大夫亦卷入其中。1904—1908年日本法政大学专为中国学生开办的“法政速成科”,即曾吸纳了相当一部分留日的清朝士大夫。五年之间,该大学开办了五期速成班。先后进入该校的中国留学生合计达1885人,毕业1215人,仅次于宏文学院、经纬学堂,是当时吸纳中国留日学生最多的学校之一。而且,因进入该校速成科的学生,不少是具有较高地位的士大夫,因而他们毕业回国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士大夫 中国留学生 法政大学 留学日本 中国留日学生 留日热潮 宏文学院 清末民初 中国学生 热透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赣闽边地区土地租佃制度与农村社会经济 被引量:30
6
作者 温锐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4-75,共12页
在清末民初 ,赣闽边地区农村的租佃制度与华北、苏南、关中等地的租佃制度相比 ,具有租佃土地多、公田多、分成租多、土地流转快等特点 ;该地区普遍的租佃制与边区地处三边商品流通、商品经济发展、农业比较效益、农户家庭经营的选择和... 在清末民初 ,赣闽边地区农村的租佃制度与华北、苏南、关中等地的租佃制度相比 ,具有租佃土地多、公田多、分成租多、土地流转快等特点 ;该地区普遍的租佃制与边区地处三边商品流通、商品经济发展、农业比较效益、农户家庭经营的选择和政府无暇顾及社区公共事业的现状相联系 ,与当时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村生产要素流通体制相适应 ,是农村社会的经济选择 ,对边区农村社会经济有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赣闽边地区 土地租佃制度 农村社会经济 农业经济史 中国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在华基督教医疗卫生事业及其专业化 被引量:22
7
作者 田涛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69-185,共17页
清末民初在华基督教医疗卫生事业及其专业化田涛在基督教早期历史上,施医散药以引人入教是一种常见的布道方式。进入19世纪,当基督教伴随资本主义殖民势力扩张传入中国时,传教士们继承了这一手段。自1835年始,其医药事业不断... 清末民初在华基督教医疗卫生事业及其专业化田涛在基督教早期历史上,施医散药以引人入教是一种常见的布道方式。进入19世纪,当基督教伴随资本主义殖民势力扩张传入中国时,传教士们继承了这一手段。自1835年始,其医药事业不断扩大,成为在华基督教仅次于布道和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传教士 医疗卫生事业 教会医疗事业 教会医院 医学教育 清末民初 博医会 专业化 医疗工作 传教事业
原文传递
飘忽的法治——清末民初中国的变法思想与法治 被引量:26
8
作者 夏勇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9,共19页
这是一篇匠心独具、用心良苦、文心可鉴 ,严肃认真、科学负责的厚实之作。说匠心独具 ,是因为它与时下许多法治的呼啸与宣教不同 ,试图从更深的层面和更有覆盖面的纬度阐释中国法治的历史文化基础 ,指出了中国固有变法思想与近现代法治... 这是一篇匠心独具、用心良苦、文心可鉴 ,严肃认真、科学负责的厚实之作。说匠心独具 ,是因为它与时下许多法治的呼啸与宣教不同 ,试图从更深的层面和更有覆盖面的纬度阐释中国法治的历史文化基础 ,指出了中国固有变法思想与近现代法治内涵的差异与关联 ,其华夷之辨说和变法法治之辨说 ,其法治之原理与“中体西用”之新说 ,其变道之治与守道之治的论说 ,颇见功底见地 ,品位与深度独到。说用心良苦 ,是说它既阐明了实现法治的大势与必然 ,但也发现了追寻法治的困顿与艰难 ;既要突破传统 ,又要顾看国情 ;既要追求理想 ,又要面对现实 ,并试图从历史的经验和文化的传统中探究症结所在 ,并发现一条在我们这里切实可行的新的体用结合的法治路径。说文心可鉴 ,是说它始终透露出文化人那种对民生国运的深切关怀和责任心 ,传承着自古以来中国士子文人心系天下安危国家盛衰的思想脉络。说它严肃认真 ,科学负责 ,是说它虽然大胆立论 ,但却思考缜密 ,史料充分 ,每每小心求证 ,一一论从史出。其主旨不在理想如何 ,而在如何理想 ;不在动之以情 ,而在晓之以理 ;不在夸夸其谈 ,而在切实可行。与时下许多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高谈阔论相比 ,显然意趣不同 ,赫然在更高境界。忧思关怀中国之命运 ,欲知中国法治何以飘忽 ,要想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法思想 清末民初 历史文化基础 “中体西用” 中国法治 法治内涵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覆盖面 近现代 理想 责任心 文化人 用心 文心 负责 科学 辨说 发现 传统 可行 关怀 大势 症结 盛衰 忧思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乡村精英离乡的“新学”教育原因 被引量:22
9
作者 郝锦花 王先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45-150,共6页
近代以前 ,中国社会以传统的“旧学”教育一统天下。 190 5年科举制度废除 ,标志着“新学”教育制度在中国最终确立。新式学校的迅猛增加 ,“新学”教育机会的拓宽 ,以及失去往日旧学教育内在社会整合机制的“新学”教育体制 ,为绅士阶... 近代以前 ,中国社会以传统的“旧学”教育一统天下。 190 5年科举制度废除 ,标志着“新学”教育制度在中国最终确立。新式学校的迅猛增加 ,“新学”教育机会的拓宽 ,以及失去往日旧学教育内在社会整合机制的“新学”教育体制 ,为绅士阶层提供了社会流动资源。与此同时 ,近代“新学”教育体制在学堂地域分布、各专业学堂比例、主要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始终疏离于乡村社会 ,从而进一步加速了乡村精英离乡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乡村精英 "新学"教育 乡村社会
下载PDF
私塾与学堂:清末民初教育的二元结构 被引量:14
10
作者 贾国静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7-105,共9页
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呈现一种新旧并存的二元格局 ,因新式小学堂与私塾在新旧教育体系中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故这一格局在初等教育领域里的表现尤为明显。清末民初 ,私塾仍占有相当比例 ,非学堂所能取而代之。学堂取代私... 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呈现一种新旧并存的二元格局 ,因新式小学堂与私塾在新旧教育体系中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故这一格局在初等教育领域里的表现尤为明显。清末民初 ,私塾仍占有相当比例 ,非学堂所能取而代之。学堂取代私塾虽是大势所趋 ,但私塾顽强的社会适应性与学堂教育的不成熟使二者既存在冲突与竞争 ,又存在互补与传承 ,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塾 清末民初 教育 二元结构 教育史 中国 学堂教育
下载PDF
清末民初“乌托邦”文学综论 被引量:26
11
作者 耿传明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6-190,共15页
近现代中国"乌托邦"文学的兴盛期,是从1900年"庚子之变"后开始,到民国初年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告一段落。它的出现不只是与近代中国所遭遇的巨大挫折有关,更是出于中国人走出传统而寻找人类文明"新大陆"... 近现代中国"乌托邦"文学的兴盛期,是从1900年"庚子之变"后开始,到民国初年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告一段落。它的出现不只是与近代中国所遭遇的巨大挫折有关,更是出于中国人走出传统而寻找人类文明"新大陆"的渴望。"乌托邦"以其内容的性质及其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远景式、中景式和近景式三种类型。"乌托邦"及泛化的"乌托邦"精神、心态改变了中国文学的固有基因,使得文学史上以遗传性占主导地位的文学,转换成以变异性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文学从语言到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彻底的改观,而在这种变化的背后则是现代人的知识、情感、意志的全面解放和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乌托邦文学 新文明 第三种现实 文学政治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小说与报刊业之关系探略 被引量:20
12
作者 郭浩帆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5-50,共6页
清末民初是中国新闻事业开始发达的时代,与此同时,近代化报刊也逐渐成为当时小说的主要载体和传播媒介。清末民初的小说与报刊业始终保持着密切而微妙复杂的关系。在清末,小说与新闻业呈同步发展的态势;而到民初,与新闻界长期遭受打击... 清末民初是中国新闻事业开始发达的时代,与此同时,近代化报刊也逐渐成为当时小说的主要载体和传播媒介。清末民初的小说与报刊业始终保持着密切而微妙复杂的关系。在清末,小说与新闻业呈同步发展的态势;而到民初,与新闻界长期遭受打击和镇压的命运相反,小说事业却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兴盛时期。清末民初的小说有80%登载在报刊上,民初的登载率又远高于清末。除小说专门杂志外,文艺报刊和报纸副刊以及一些综合性报刊也大量登载小说。其中,小说产量与小说杂志数量的走势基本吻合,这说明小说杂志始终是小说和小说理论发表的最主要阵地。以小说杂志为代表的近代报刊业的兴盛促成了中国小说传播方式的变革,并成为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主要载体和推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小说 报刊业 小说杂志 传播媒介
下载PDF
清末民初商会的商事仲裁制度建设 被引量:24
13
作者 虞和平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5-95,共11页
商会这一现代性的商人组织在1904年出现以后,对近代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产生于清末民初的现代性商事仲裁制度,是商会所带来的重要影响之一,这一制度的形成,经过了无专职机构,到商会自设专职机构,再到依法设立... 商会这一现代性的商人组织在1904年出现以后,对近代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产生于清末民初的现代性商事仲裁制度,是商会所带来的重要影响之一,这一制度的形成,经过了无专职机构,到商会自设专职机构,再到依法设立专职机构的三个阶段,不仅使商事仲裁制度从自由化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使商会的商事仲裁效力和权威性逐渐提高,而且反映了商会与政府的互动关系,以及清末民初中国司法制度的现代性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商会 商事仲裁制度 商事裁判所 商事公断处 司法制度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1898~1919)儿童文学翻译鸟瞰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丽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03-106,共4页
清末民初,是文学翻译发端和大盛的时期,以中国人作为主体的儿童文学的翻译也肇始于此。目前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中国是处于边缘的位置,尤其是清末民初这一阶段,缺乏比较宏观的研究。
关键词 儿童文学 发端 文学翻译 清末民初 国是 边缘 时期 翻译研究 位置 宏观
下载PDF
“恋爱”之发生与现代文学观念变迁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杨联芬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8-180,208,共23页
借助翻译,"恋爱"一词在20世纪初进入现代汉语,使"男女之情"在方式、体验、意义与评价上,因新的命名而发生改变,并进入公共话语,成为中国新伦理建构的突破口,产生了从晚清到"五四"一系列新道德命题及与之... 借助翻译,"恋爱"一词在20世纪初进入现代汉语,使"男女之情"在方式、体验、意义与评价上,因新的命名而发生改变,并进入公共话语,成为中国新伦理建构的突破口,产生了从晚清到"五四"一系列新道德命题及与之相应的新文学作品。晚清倡导的"自由结婚",确立了婚姻以恋爱为前提、以当事人自决为主导的现代意识,并开创了文明结婚新风尚。民初,"恋爱"一词在本土化过程中一度污名化,导致专写恋爱的言情小说普遍规避此词;但哀情小说对爱情精神品质的普遍推崇,却为五四时期"恋爱神圣"的出场奠定了基础。西方理论影响下建构的五四时期恋爱理论,有"恋爱自由"与"自由恋爱"的细微差异,体现了新文化共同体内部意识形态的分歧。五四恋爱文学在空间意象和恋爱描写上的开拓与创新,解构了压抑个人自由的家长权威,颠覆了传统道德,也开拓了文学的表现领域。但对个人自由的单纯追求,也导致五四浪漫文学存在情感泛滥、表现肤浅的弱点,未能将"恋爱"的体验与表现引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爱 清末民初 新道德 新文学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北京地区的社会变迁与慈善组织的转型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娟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6-104,共9页
北京地区的传统慈善组织在清末民初发生重大变化:数量上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趋势;救助功能方面普遍地由施养向教养转化;操作管理方式逐渐走上联合统一的道路。这些变化与北京地区在近代所具有的典型社会特征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一定程度上... 北京地区的传统慈善组织在清末民初发生重大变化:数量上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趋势;救助功能方面普遍地由施养向教养转化;操作管理方式逐渐走上联合统一的道路。这些变化与北京地区在近代所具有的典型社会特征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一定程度上本文是对慈善事业研究的一种区域性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北京地区 慈善事业 近代转型
下载PDF
狂飙中的拜伦之歌——以梁启超、苏曼殊、鲁迅为中心探讨清末民初文人的拜伦观 被引量:23
17
作者 余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5-28,共14页
关键词 苏曼殊 梁启超 鲁迅 《摩罗诗力说》 清末民初 《哀希腊》 孤独者 国家主义 自由主义 勃兰兑斯
下载PDF
清末民初对外国短篇小说的译介(1898-1919)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德超 邓静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0-46,共7页
目前对清末民初阶段的翻译研究,除极少数之外,几乎都是以翻译外国长篇小说为其主要的讨论对象,而忽略了对当时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翻译短篇小说的探讨。为填补这一空白,本文对清末民初之际(1898-1919)所译介的域外短篇小说作了一全面... 目前对清末民初阶段的翻译研究,除极少数之外,几乎都是以翻译外国长篇小说为其主要的讨论对象,而忽略了对当时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翻译短篇小说的探讨。为填补这一空白,本文对清末民初之际(1898-1919)所译介的域外短篇小说作了一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包括考察当时的译者、翻译数量、所译介作者等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解释短篇小说翻译高潮出现的原因和归纳出当时短篇小说翻译的特点。本文认为,上述研究有助于我们分析当时社会对西方短篇小说的态度和接受,重新勾画出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发展轨迹,并了解其在后期成为小说艺术发展主要动力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篇小说 翻译特点 清末民初 译者 翻译数量
原文传递
《翻译与创作》:钩沉百年文学翻译的启示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杜争鸣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翻译 清末民初 书名 选文 马君武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城市的“公共休闲”与“公共时间”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李长莉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2-89,共8页
城市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是市民生活城市化、社会化、公共化的自然要求和必然结果,是市民生活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民间社团、学会活动及公众集会、演说、演出等公共活动提供了条件。这一时期群众性的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剧烈频繁的... 城市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是市民生活城市化、社会化、公共化的自然要求和必然结果,是市民生活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民间社团、学会活动及公众集会、演说、演出等公共活动提供了条件。这一时期群众性的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剧烈频繁的壮观局面,使人们思想交流和互动空前频繁,形成日益趋同的思想变革节奏和价值取向,成为清末民初政治鼎革的社会文化基础。这是近代公民社会公共领域所形成的社会文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公共休闲 公共时间 社会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