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作为文化行动的公共交往——对清末学堂学生的生活史考察(1900—1911)
被引量:
1
1
作者
陶阳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0年第1期1-56,共56页
本文通过交往理性和惯习形成的理论视角,在描述清末学堂学生公共交往生活的议题以及交往主体网络形成和言语行动机制的基础上,考察清末学堂公共交往与现代知识分子身份转型以及"五四"文化革新之间的历史关联。研究发现,清末...
本文通过交往理性和惯习形成的理论视角,在描述清末学堂学生公共交往生活的议题以及交往主体网络形成和言语行动机制的基础上,考察清末学堂公共交往与现代知识分子身份转型以及"五四"文化革新之间的历史关联。研究发现,清末学堂内的公共事务协商、时政议论以及知识情感交流客观上成了更大范围内公共行动的"练习"和"模拟",而在主体网络以及言语行动结构上,公共交往理性行动则与地缘惯习、学缘、意识形态、阶层这样的私人生活因素以及公开/非公开的策略行动镶嵌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讲,清末学堂学生的公共交往行动成为"五四"时期中国社会"公共性"转变高潮的"前奏",从而具有了一种文化革新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学堂
学生
公共交往
主体网络
行动结构
原文传递
题名
作为文化行动的公共交往——对清末学堂学生的生活史考察(1900—1911)
被引量:
1
1
作者
陶阳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0年第1期1-56,共56页
文摘
本文通过交往理性和惯习形成的理论视角,在描述清末学堂学生公共交往生活的议题以及交往主体网络形成和言语行动机制的基础上,考察清末学堂公共交往与现代知识分子身份转型以及"五四"文化革新之间的历史关联。研究发现,清末学堂内的公共事务协商、时政议论以及知识情感交流客观上成了更大范围内公共行动的"练习"和"模拟",而在主体网络以及言语行动结构上,公共交往理性行动则与地缘惯习、学缘、意识形态、阶层这样的私人生活因素以及公开/非公开的策略行动镶嵌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讲,清末学堂学生的公共交往行动成为"五四"时期中国社会"公共性"转变高潮的"前奏",从而具有了一种文化革新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清末
学堂
学生
公共交往
主体网络
行动结构
Keywords
students in the school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public communication
subject network
action structure
分类号
G529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作为文化行动的公共交往——对清末学堂学生的生活史考察(1900—1911)
陶阳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0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