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揆中”与荀子“礼义之中”——对儒家“中道”传统的再省思
被引量:
3
1
作者
向净卿
《邯郸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63-72,共10页
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提出要以"揆中法常"的原则来实现祥、义、德、音、仁、圣、智、利、信等九种"法度"。《三寿》是继《保训》之后,又一重现儒家"中道观念"的出土文献,既重视"礼义之中"&...
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提出要以"揆中法常"的原则来实现祥、义、德、音、仁、圣、智、利、信等九种"法度"。《三寿》是继《保训》之后,又一重现儒家"中道观念"的出土文献,既重视"礼义之中""刑罚之中""政令之中",还重视"仁义之中",具有仁礼一体的思想。《三寿》仁学是政治化的,而不是心性化的,这是与荀子"仁学"相似的地方,但《三寿》中仁礼的关系还没有像孔子和荀子那样的有机联系。《三寿》或为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文献。其关于"礼义化民"的思想,为荀子继承并理论化、系统化。这也再次证明荀子"礼义"系统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三寿》、《保训》弥补了孔子和荀子之间关于"礼义之中"思想传承的缺环。儒家外王的"中道"思想,自西周以来就已经成熟,周秦之间,传承有绪。而今天谈全面继承和发展儒学,必然要认真面对以荀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学的外王"中道"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
简
《
殷
高宗
问
于
三
寿
》
“揆中”
荀子“礼义之中”
儒家“中道”传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揆中”与荀子“礼义之中”——对儒家“中道”传统的再省思
被引量:
3
1
作者
向净卿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出处
《邯郸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63-72,共10页
文摘
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提出要以"揆中法常"的原则来实现祥、义、德、音、仁、圣、智、利、信等九种"法度"。《三寿》是继《保训》之后,又一重现儒家"中道观念"的出土文献,既重视"礼义之中""刑罚之中""政令之中",还重视"仁义之中",具有仁礼一体的思想。《三寿》仁学是政治化的,而不是心性化的,这是与荀子"仁学"相似的地方,但《三寿》中仁礼的关系还没有像孔子和荀子那样的有机联系。《三寿》或为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文献。其关于"礼义化民"的思想,为荀子继承并理论化、系统化。这也再次证明荀子"礼义"系统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三寿》、《保训》弥补了孔子和荀子之间关于"礼义之中"思想传承的缺环。儒家外王的"中道"思想,自西周以来就已经成熟,周秦之间,传承有绪。而今天谈全面继承和发展儒学,必然要认真面对以荀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学的外王"中道"思想。
关键词
清华
简
《
殷
高宗
问
于
三
寿
》
“揆中”
荀子“礼义之中”
儒家“中道”传统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揆中”与荀子“礼义之中”——对儒家“中道”传统的再省思
向净卿
《邯郸学院学报》
201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