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初诗坛对明代诗学的反思 被引量:24
1
作者 蒋寅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8-120,共13页
清初诗学是在对明代诗学的深刻反思中逐步确立起自己的理论目标和话语系统的。清初诗家对明代诗歌的反思集中在摹拟作风、门户之见和应酬习气三个方面,同时将批评的矛头集中在历下和竟陵两派。正是在对明代诗学流弊的清算中,清代诗学展... 清初诗学是在对明代诗学的深刻反思中逐步确立起自己的理论目标和话语系统的。清初诗家对明代诗歌的反思集中在摹拟作风、门户之见和应酬习气三个方面,同时将批评的矛头集中在历下和竟陵两派。正是在对明代诗学流弊的清算中,清代诗学展开了自己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诗学 明代诗学 反思
原文传递
论清初“诗史”理论的发展与实践
2
作者 焦舟怡 《东方娱乐周刊》 2024年第7期0141-0143,共3页
明清易代,“诗史”理论再次兴起。清初“诗史” 理论较前代发展出新的内涵,其主张“以诗补史”“以诗正 史”“以心为史”等,注重诗歌的史学价值。清初“诗史” 理论在实践过程中,催生出一批以载史为己任的诗歌与诗歌 选集、别集等。这... 明清易代,“诗史”理论再次兴起。清初“诗史” 理论较前代发展出新的内涵,其主张“以诗补史”“以诗正 史”“以心为史”等,注重诗歌的史学价值。清初“诗史” 理论在实践过程中,催生出一批以载史为己任的诗歌与诗歌 选集、别集等。这种变化表现为更丰富的题材和更多样的艺 术创作手法。在清初“诗史”理论的影响下,清初诗学实现 了对晚明空疏诗学的反拨,推动清初诗歌形成理性、质实的 创作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史 清初诗学 以诗补史
下载PDF
邓汉仪诗史观及其诗学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卓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3-137,共5页
邓汉仪认为诗歌应“追国雅而绍诗史”,所以他重视记载时变过程,反映一代兴亡之感,关注民生、民瘼的作品。这既是对传统诗学“诗史”观的继承,又是对国雅本质的回归。邓汉仪还以鲜明的历史意识为诗歌选本张目,借助诗歌总集《诗观》的编纂... 邓汉仪认为诗歌应“追国雅而绍诗史”,所以他重视记载时变过程,反映一代兴亡之感,关注民生、民瘼的作品。这既是对传统诗学“诗史”观的继承,又是对国雅本质的回归。邓汉仪还以鲜明的历史意识为诗歌选本张目,借助诗歌总集《诗观》的编纂,以求“成一代之伟观”,使选本具有诗歌发展史的意义,这是对诗史观的发展。作为康熙前期诗坛旗手,其诗史观对矫正清初世俗诗风,使诗歌创作回归现实主义传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汉仪 《诗观》 “诗史”观 清初诗学
下载PDF
赵执信与清初诗学之终结 被引量:3
4
作者 蒋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94,共6页
赵执信诗学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王渔洋的批评,二是《声调谱》的诗歌格律研究。其中既有独到的理论贡献,也充斥着偏见和武断之辞。但无论从那个角度看,他都是清初诗学和乾隆诗学之间的一座桥梁,引发了乾隆诗学对神韵论的反思和... 赵执信诗学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王渔洋的批评,二是《声调谱》的诗歌格律研究。其中既有独到的理论贡献,也充斥着偏见和武断之辞。但无论从那个角度看,他都是清初诗学和乾隆诗学之间的一座桥梁,引发了乾隆诗学对神韵论的反思和深入钻研诗歌声律的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执信 清初诗学 终结 声调谱
下载PDF
清初诗学概念、命题阐释——读王夫之、贺贻孙诗论札记
5
作者 王英志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4-49,共6页
清代诗学是中国古典诗学的宝库。清代诗学家之众多与诗学理论之丰富皆超越历代。其诗学理论既继承了前代的精华,又结合当代创作实践加以创造,从而使古典诗学的传统得以发展。诗学理论的基础是诗学概念、命题。清代诗学理论高度发展的重... 清代诗学是中国古典诗学的宝库。清代诗学家之众多与诗学理论之丰富皆超越历代。其诗学理论既继承了前代的精华,又结合当代创作实践加以创造,从而使古典诗学的传统得以发展。诗学理论的基础是诗学概念、命题。清代诗学理论高度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出现了许多富于美学价值的崭新诗学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理论 清代诗学 清初诗学 中国古典诗学 诗论 创作实践 论诗 理论高度 审美境界 札记
下载PDF
清初扬州诗学思想略论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泽琴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83-88,共6页
清初,扬州诗人孙枝蔚、汪懋麟、吴绮、吴嘉纪、冒襄、雷士俊等以其特有的人格精神和有力的诗学实践,构建了以学问为前提、以性情为根柢、以自具面目为旨归的诗学思想,在当时空疏不学、拟古而伪、尊唐黜宋的风气之下,独树一帜,卓荦不凡。
关键词 清初诗学 扬州 学问 性情
下载PDF
清代韩诗经典化进程中被遮蔽的一环——清初诗学语境下汪森的韩诗研究及其意义
7
作者 丁俊丽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96-103,共8页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初汪森《韩柳诗合集》是韩愈、柳宗元诗集合批本,批点韩诗尤为细致,是较早的韩诗批点单行本。在清初诗坛重建儒家诗教、重性情、求真诗的诗学语境下,汪森肯定韩诗上承李、杜,下启宋风的地位,从文本刊刻及评点入手,力...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初汪森《韩柳诗合集》是韩愈、柳宗元诗集合批本,批点韩诗尤为细致,是较早的韩诗批点单行本。在清初诗坛重建儒家诗教、重性情、求真诗的诗学语境下,汪森肯定韩诗上承李、杜,下启宋风的地位,从文本刊刻及评点入手,力推韩诗,全面解析韩诗风格,探析韩诗内在价值,揭示了韩诗在古典诗学史上的地位,是清代韩诗经典化历程中的一环。但一直以来此本甚少被关注,其在韩诗经典化进程中的作用未被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诗学 平易晓畅 含蓄蕴藉 性情 韩诗经典化
下载PDF
《王渔洋事迹征略》商订和献疑 被引量:1
8
作者 陆林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83-188,共6页
王士是清初文坛的领袖级人物 ,《王渔洋事迹征略》是有关其事迹迄今为止最有分量的专著。然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 ,亦存在一些与交游、唱和、评论等文学活动的考订系年密切相关的失误之处 。
关键词 王士ZHEN 《王渔洋事迹征略》 清初诗学 史实研究
下载PDF
论清初诗学的嬗变
9
作者 江增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69,共5页
清初诗学一方面逐渐从明末的"拟古"与"性灵"中嬗变为儒家诗学政教精神的复归。这种复归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注重诗歌的怨刺功能,明显具有抗清、经世的意图;二、尊崇"温柔敦厚"、"主文而谲谏"... 清初诗学一方面逐渐从明末的"拟古"与"性灵"中嬗变为儒家诗学政教精神的复归。这种复归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注重诗歌的怨刺功能,明显具有抗清、经世的意图;二、尊崇"温柔敦厚"、"主文而谲谏"的儒家诗学政教功能,诉求安定与巩固统治现状之目的;另一方面是对"七子"、"公安""竞陵"诗学重新审视与反思,诗风转变为关注现实,重"情"的抒发,再而趋于"神韵"说;伴随着这一进程,宋诗学便悄然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诗学 儒家诗学 宋诗兴起 中国 文学研究
下载PDF
清初诗学语境下朱彝尊韩诗评点初探
10
作者 丁俊丽 鲜敏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6-11,共6页
清初诗人批驳明代诗歌空疏肤浅、标立门户之见等弊病,建构清代诗学理论。清初诗坛重振儒家诗教,扩充师法对象,强调诗歌性情与学问兼具,呈现出清诗发展的新面貌。作为清初诗坛的重要诗人,朱彝尊诗学思想与创作实践有机统一,契合清初诗学... 清初诗人批驳明代诗歌空疏肤浅、标立门户之见等弊病,建构清代诗学理论。清初诗坛重振儒家诗教,扩充师法对象,强调诗歌性情与学问兼具,呈现出清诗发展的新面貌。作为清初诗坛的重要诗人,朱彝尊诗学思想与创作实践有机统一,契合清初诗学观念。其评点韩诗亦深受清初诗学思想影响,注重溯源韩诗与先唐诗歌的承继关系,善于解析韩诗的平淡雅致之格,深入挖掘韩诗之真性情,在韩诗研究中极具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诗学 朱彝尊 韩诗评点 平淡雅致 性情
下载PDF
高士奇诗学思想研究——以《唐三体诗》与《续唐三体诗》为例
11
作者 郭苏夏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32-36,64,共6页
以《唐三体诗》与《续唐三体诗》为研究对象,充分提炼了高士奇的诗学思想,并结合清初的诗学思潮公正评价了其真正定位。《唐三体诗》原本是南宋周弼所编的唐诗选本,后南宋释圆至为其作注、方回为其作序并刊行。清康熙年间,高士奇大量删... 以《唐三体诗》与《续唐三体诗》为研究对象,充分提炼了高士奇的诗学思想,并结合清初的诗学思潮公正评价了其真正定位。《唐三体诗》原本是南宋周弼所编的唐诗选本,后南宋释圆至为其作注、方回为其作序并刊行。清康熙年间,高士奇大量删改了圆至注本,并再选唐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和五言排律为《续唐三体诗》,以示自己“尊古体”的诗学观点。高士奇对《唐三体诗》的删改和续编集中体现了他三个诗学思想:以魏晋诗风为评价标准、主学古与主性情相结合以及对奇崛变化诗风的偏爱。总的来说,在清初的诗学背景下,他的诗学思想具有较强的过渡性兼矛盾性特征,充分体现了清人对前代诗学的“整合式集成”,其最大价值则体现为对诗学艺术视野的扩大,这些都决定了高士奇是研究清初诗学思想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士奇 《唐三体诗》 《续唐三体诗》 清初诗学
下载PDF
查慎行诗学浅议
12
作者 陈宇舟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58-63,共6页
论清初诗歌,不能忽视的是宋诗派的兴起与壮大。此股诗风由虞山钱谦益一派引导而起,至查慎行的出现,标志着宋诗派在创作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查慎行以诗歌创作见长,在诗学理论方面则缺少系统的表述,观点多散见于其诗文集及诗歌评论作... 论清初诗歌,不能忽视的是宋诗派的兴起与壮大。此股诗风由虞山钱谦益一派引导而起,至查慎行的出现,标志着宋诗派在创作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查慎行以诗歌创作见长,在诗学理论方面则缺少系统的表述,观点多散见于其诗文集及诗歌评论作品中。但是,从这些有限的材料中,亦不难发掘查氏有代表性的诗学观念。他能在诗坛纷纭聚讼、争立门户的状况下,坚持唐宋兼宗、性情为先的诗学观念,与其乡邦的诗学氛围及师辈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慎行 清初诗学 宋诗派 唐宋兼宗
下载PDF
汪森诗学思想与创作实践的有机统一
13
作者 丁俊丽 杨梓艺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59-66,共8页
清初经世之学复兴,诗坛重振儒家诗教,扩充师法对象,倡导“真诗”。在此诗学背景下,汪森亦明确提出自己的诗学观,强调诗歌的现实功用;作诗论诗无门户之见,贵在诗之性情;倡导创作能自树立,去雕琢,追求自然淡雅之风。在创作实践与诗歌评论... 清初经世之学复兴,诗坛重振儒家诗教,扩充师法对象,倡导“真诗”。在此诗学背景下,汪森亦明确提出自己的诗学观,强调诗歌的现实功用;作诗论诗无门户之见,贵在诗之性情;倡导创作能自树立,去雕琢,追求自然淡雅之风。在创作实践与诗歌评论中,汪森始终贯穿自己的诗学思想,实现诗学理论与创作实践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森 现实功用 性情 能自树立 清初诗学
下载PDF
上海图书馆未著录书徐振芳《徐太拙诗稿》清抄本
14
作者 邬国平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7-20,共4页
徐振芳是明清之际诗人,著有《徐太拙诗稿》。上海图书馆存有该诗集清抄本一部,它被作为另一种线装书的衬纸幸运地保存下来。此书既不同于邓之诚先生旧藏、被误著录为清抄本的同名诗稿,也不同于民国刻本《徐太拙先生遗集》,收录于此清抄... 徐振芳是明清之际诗人,著有《徐太拙诗稿》。上海图书馆存有该诗集清抄本一部,它被作为另一种线装书的衬纸幸运地保存下来。此书既不同于邓之诚先生旧藏、被误著录为清抄本的同名诗稿,也不同于民国刻本《徐太拙先生遗集》,收录于此清抄本的某些作品经过一定修改,可作校勘之用。徐振芳文章存世甚少,他为范良诗集所撰《幽草轩诗序》是一篇有特色的诗论,有助于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当时的诗风发生转化,故于此文一并加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振芳 《徐太拙诗稿》清抄本 上海图书馆未著录书 清初诗学
下载PDF
清初诗学思想与程朱理学
15
作者 代亮 《社会科学文摘》 2019年第10期108-110,共3页
中国古代文学以及文学批评的发展,与时代思想学术主潮密不可分。自魏晋下迄唐宋元明,几乎概莫能外。清初诗学与其时的思想学术亦存在深刻关联,迄今为止,论者对经世致用学风以及朴学之于诗歌创作及批评的影响关注较多,取得的成绩也较为... 中国古代文学以及文学批评的发展,与时代思想学术主潮密不可分。自魏晋下迄唐宋元明,几乎概莫能外。清初诗学与其时的思想学术亦存在深刻关联,迄今为止,论者对经世致用学风以及朴学之于诗歌创作及批评的影响关注较多,取得的成绩也较为可观。不过,就清初思想学术的主要流别而论,"理学仍是主流学术流派……理学群体及于中国"。广义的理学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而在清初士林反思心学流弊的背景下,前者则跃居为主流中的主流。晚清李慈铭所说的"国初宋学极盛",不仅明确道出了心性思辨之学在清初盛极一时的事实,还暗示出程朱学说高不可攀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清初诗学 思想学术 程朱理学 文学批评 李慈铭 陆王心学 主潮
原文传递
《诗法初津》作者叶弘勋小考——金圣叹交游考证一例
16
作者 陆林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47,共3页
《诗法初津》作者叶弘勋为吴县东山人,非吴江震泽人,而自署"震泽"所指为太湖。其为晚明苏州府学诸生,师从葛一龙学诗,与其二子御夏、三子昭夏为友。入清弃儒冠,顺治末年居吴门,与金圣叹有论诗之举,并在其《诗法初津》引述了... 《诗法初津》作者叶弘勋为吴县东山人,非吴江震泽人,而自署"震泽"所指为太湖。其为晚明苏州府学诸生,师从葛一龙学诗,与其二子御夏、三子昭夏为友。入清弃儒冠,顺治末年居吴门,与金圣叹有论诗之举,并在其《诗法初津》引述了圣叹有关杜诗的评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法初津》 叶弘勋 金圣叹 清初诗学
原文传递
《渔洋诗则》的真相与文献价值──与刘永平先生商榷
17
作者 蒋寅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37-42,共6页
《渔洋诗则》的真相与文献价值──与刘永平先生商榷蒋寅王渔洋幼承家学,长接启、祯故老游,崛起于顺治间,主盟康熙诗坛五十年;兼性喜揄扬济辈、奖掖后进,天下望之如龙门,歙然归向。其论诗之书,家习户诵,门生弟子几遍天下。渔洋... 《渔洋诗则》的真相与文献价值──与刘永平先生商榷蒋寅王渔洋幼承家学,长接启、祯故老游,崛起于顺治间,主盟康熙诗坛五十年;兼性喜揄扬济辈、奖掖后进,天下望之如龙门,歙然归向。其论诗之书,家习户诵,门生弟子几遍天下。渔洋身后,诗学著述由门人黄叔琳等陆续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调谱》 文献价值 刘永平 通行本 《乐府诗集》 赵执信 诗律学 冯班 七言古诗 清初诗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