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44—1948年间河北地区雹灾的时空特征分布及分析
1
作者 刘浩 魏军 +2 位作者 陈莎 解文娟 赵亮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54-59,共6页
分析了清、民国时期(1644—1948年)河北地区的雹灾记载,研究了雹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该时期河北地区雹灾频发,年频次呈振荡趋势,清朝前期和清朝后期至民国中期为雹灾易发期。雹灾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轻度雹灾发生概率大,中... 分析了清、民国时期(1644—1948年)河北地区的雹灾记载,研究了雹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该时期河北地区雹灾频发,年频次呈振荡趋势,清朝前期和清朝后期至民国中期为雹灾易发期。雹灾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轻度雹灾发生概率大,中度和重度雹灾发生的概率相近。山区和平原更易发生雹灾,其中太行山脉、燕山山脉和冀中南平原是雹灾多发区。河北大部分地区均有雹灾记录,为遭受雹灾较为严重的省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河北地区 冰雹灾害 时空 1644—1948年
下载PDF
东汉五铢钱的分期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徐承泰 范江欧美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0-70,共11页
关键词 五铢钱 分期研究 东汉 民国时期 50年代 20世纪 代前期 学术界
原文传递
清至民国时期中国茶叶海外市场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陶德臣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41,共9页
清至民国时期,中国茶叶海外市场遍及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地,其中欧美市场最为重要;就国别来看,荷兰、英国、俄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及澳洲、北非则是这一时期中国茶叶最重要的海外承销市场。与此同时,在这一时期的不同阶段... 清至民国时期,中国茶叶海外市场遍及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地,其中欧美市场最为重要;就国别来看,荷兰、英国、俄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及澳洲、北非则是这一时期中国茶叶最重要的海外承销市场。与此同时,在这一时期的不同阶段,上述各国茶叶市场的地位和份量呈现出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中国茶叶 海外市场
下载PDF
清至民国时期云南地震及灾后赈济 被引量:9
4
作者 肖雄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124,共4页
云南自古以来为地震多发区。对清至民国时期云南地震(M≥4.7)进行历史性的考察,细致分析地震次数与地理分布,可知云南地震地理分布广,发生频率高,地震强度大,给云南民众造成严重的损失与危害。对此损失与危害,地方政府与民间相应采取多... 云南自古以来为地震多发区。对清至民国时期云南地震(M≥4.7)进行历史性的考察,细致分析地震次数与地理分布,可知云南地震地理分布广,发生频率高,地震强度大,给云南民众造成严重的损失与危害。对此损失与危害,地方政府与民间相应采取多种赈济措施,以减轻地震灾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云南地震 损失与危害 赈济措施
下载PDF
清至民国时期山东震灾的初步数量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赵兰亮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2年第1期100-107,共8页
清至民国时期是山东强震多发期 ,本文在主要统计了这一时期山东震灾数量基础上 ,与同期水旱灾害作了比较分析 ,认为震灾虽然数量较少 ,但其社会危害性不容忽视。同时 。
关键词 山东 数量分析 震灾危害函数 地震 民国时期
下载PDF
清至民国时期贵州野菜的辨别、加工与价值探析
6
作者 邹潇逸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4-29,共6页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地理环境的复杂多变造就了丰富多样的野菜种类。各族人民常根据野菜的外形、生长季节等因素来辨别其可食用性。因野菜中多年生植物较多,且季节性强,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有不同类型的野菜可供采摘,即使是在出产量少的季...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地理环境的复杂多变造就了丰富多样的野菜种类。各族人民常根据野菜的外形、生长季节等因素来辨别其可食用性。因野菜中多年生植物较多,且季节性强,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有不同类型的野菜可供采摘,即使是在出产量少的季节,亦有加工储存之野菜可供食用,以至于在20世纪80年代前,贵州黔东南、黔南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仍常年不种家蔬,专以野菜为食。野菜除充饥外,还具有药用、营养、饲用、观赏等价值。因此,充分认识贵州野菜的资源优势,对贵州山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贵州野菜 辨别 加工 价值
清至民国时期太湖县清明会会产及其功能——以朱氏所藏契约文书为主要资料
7
作者 梁诸英 张碧林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1-88,共8页
清至民国时期,安庆地区民间契约有一些涉及清明会的文献,颇具研究价值。在安庆市太湖县天华镇大山村所发现的契约文书中,有清明会账簿、清明会抄契及该家族的族谱,涉及清明会的渊源、会产类型、会产来源及功能等内容。清明会会产主要可... 清至民国时期,安庆地区民间契约有一些涉及清明会的文献,颇具研究价值。在安庆市太湖县天华镇大山村所发现的契约文书中,有清明会账簿、清明会抄契及该家族的族谱,涉及清明会的渊源、会产类型、会产来源及功能等内容。清明会会产主要可分为会田、会山,来源渠道主要是资金购买、族人捐赠、经营流转等方式。会产的筹措和经营,使清明会得以稳定发挥其祭祀功能、教化功能及社会治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明会 安庆地区 宗族
下载PDF
清至民国时期印江白皮纸生产与纸文化传承
8
作者 邹潇逸 严奇岩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7-92,共6页
中国手工造纸历史悠久。印江合水地区的造纸技术是中国传统手工造纸技术的缩影,所产白皮纸质地优良,具有抗拉力强、不易腐、耐摩擦、质地柔韧等特点。清代是印江纸业的上升期,白皮纸不仅是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用纸,还被政府纳用,做“贡... 中国手工造纸历史悠久。印江合水地区的造纸技术是中国传统手工造纸技术的缩影,所产白皮纸质地优良,具有抗拉力强、不易腐、耐摩擦、质地柔韧等特点。清代是印江纸业的上升期,白皮纸不仅是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用纸,还被政府纳用,做“贡纸”与贵州乡试用纸。至民国时期,印江白皮纸的发展达到顶峰,所产白皮纸远销湖南、四川、南京等地,经济效益的提高带动了当地人民的造纸积极性,亦推动了印江纸伞、焰火架、书法文化等地方文化的发展,是民间文化谱系的生动体现,对当地文化及经济发展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手工造纸 印江白皮纸 纸文化
下载PDF
清季民国川西北汉商经营与区域社会——以杂谷脑市镇为中心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19,共6页
以清乾隆17年(1752年)杂谷土司改土归屯为标志性事件,川西北杂谷脑河流域的政治经济体系发生了重大转化。伴随王朝势力的推进,内地汉人商贾得以进入该族群边缘区域。从杂谷脑市镇的汉商类型、经营活动、汉商会馆与地方社会互动等情形,... 以清乾隆17年(1752年)杂谷土司改土归屯为标志性事件,川西北杂谷脑河流域的政治经济体系发生了重大转化。伴随王朝势力的推进,内地汉人商贾得以进入该族群边缘区域。从杂谷脑市镇的汉商类型、经营活动、汉商会馆与地方社会互动等情形,可以窥视川西北族群边缘区域在清季民国时期的历史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川西北 杂谷脑市镇 汉商
原文传递
朱提堂狼器考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小平 魏然 《考古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5-380,共16页
目次一纪地类朱提堂狼器二与周边地域性铜器的比较三无纪地类器的辨识四总体特征及其源头五衰落原因清至民国时期,朱提堂狼器已受学术界关注,端方、冯云鹏、容庚等都对其铭文和纹饰进行了著录[1]。新中国成立之后,陈直、汪宁生、孙太初... 目次一纪地类朱提堂狼器二与周边地域性铜器的比较三无纪地类器的辨识四总体特征及其源头五衰落原因清至民国时期,朱提堂狼器已受学术界关注,端方、冯云鹏、容庚等都对其铭文和纹饰进行了著录[1]。新中国成立之后,陈直、汪宁生、孙太初、方国瑜、徐正考等根据铭文就朱提堂狼器的制作时间、地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2]。这些研究无疑为初步认识朱提堂狼器奠定了基础。但是作为汉代最为重要的铜器作坊之一,朱提堂狼不可能仅生产具铭的洗等几种器类,每件器物也不可能都有题铭或纹饰。如何完整认识朱提堂狼器,其文化特征、源头和衰亡原因尚需进一步探索。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公布的材料,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考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云鹏 民国时期 方国瑜 容庚 衰落原因 衰亡原因 汪宁生 总体特征
原文传递
抢救中国最珍贵的地籍档案——浙江省金华市档案馆“婺州鱼鳞图册”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作纪实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义敏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2-44,共3页
鱼鳞图册是官府为登记土地产权和征收赋税而编制的土地簿册,是我国现存最珍贵的地籍档案。由于历经战火和时代变迁,很多鱼鳞图册档案已遗失。幸运的是,浙江作为鱼鳞图册的首创地和样板地,仍遗存了大量明代至民国时期的鱼鳞图册,尤以婺州... 鱼鳞图册是官府为登记土地产权和征收赋税而编制的土地簿册,是我国现存最珍贵的地籍档案。由于历经战火和时代变迁,很多鱼鳞图册档案已遗失。幸运的是,浙江作为鱼鳞图册的首创地和样板地,仍遗存了大量明代至民国时期的鱼鳞图册,尤以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市)鱼鳞图册为代表。金华市至今保存了两大宗鱼鳞图册,一大宗即为金华市档案馆所藏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汤溪县鱼鳞图册(436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鱼鳞图册 浙江省金华市 土地产权 保护与开发 汤溪县 地籍档案 时代变迁
下载PDF
清至民国时期贵州桐油产销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蕊纯 张应强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3-168,共6页
清代中后期我国油桐种植业得到空前发展,贵州作为中国重要的桐油产地,有着自己特有的桐树培植及桐油榨取技术。到了民国时期,桐油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出口物资。抗战爆发后,贵州更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了中国桐油集散的核心地区。因... 清代中后期我国油桐种植业得到空前发展,贵州作为中国重要的桐油产地,有着自己特有的桐树培植及桐油榨取技术。到了民国时期,桐油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出口物资。抗战爆发后,贵州更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了中国桐油集散的核心地区。因此通过梳理桐油这一特殊物产在贵州的历史演变可以呈现出贵州在区域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理及贸易地位,借此拓展出研究区域变迁的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民国时期 桐油 产销
原文传递
清至民国时期贵州食蕨的灾荒文化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汤欣瑀 严奇岩 《安顺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1-96,共6页
贵州崎岖多山、阴雨连绵的自然环境为蕨提供生长条件,境内民族的采食体系与相对落后的经济情况为蕨提供食用条件。清至民国时期,贵州灾荒的特性与蕨的救荒特性、象征意义相契合,故蕨在贵州的救荒成效显著,具有典型性。因此引申出民众以... 贵州崎岖多山、阴雨连绵的自然环境为蕨提供生长条件,境内民族的采食体系与相对落后的经济情况为蕨提供食用条件。清至民国时期,贵州灾荒的特性与蕨的救荒特性、象征意义相契合,故蕨在贵州的救荒成效显著,具有典型性。因此引申出民众以蕨为指代的饥馑记忆,衍生出以蕨为指代的灾荒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贵州 灾荒文化
下载PDF
论清至民国时期西南地区乡土志的时代特色 被引量:2
14
作者 邹涛 卢华语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6-221,共6页
西南地区虽地处偏远,但乡土志编撰仍不可能脱离时代前进的步伐,故清至民国时期本区乡土志也富有鲜明时代特色:如御辱雪耻、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观念鲜明;放眼世界、对外开放的进步思想突出;学习先进科学文化和政治、经济管理经验、追赶... 西南地区虽地处偏远,但乡土志编撰仍不可能脱离时代前进的步伐,故清至民国时期本区乡土志也富有鲜明时代特色:如御辱雪耻、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观念鲜明;放眼世界、对外开放的进步思想突出;学习先进科学文化和政治、经济管理经验、追赶世界发展进程的近代化内容丰富;注重实地调查、讲求实学的务实之风浓郁;凝聚民族精神、团结民众御敌抗战的战时危机感强烈等。清至民国时期西南地区乡土志对研究近代西南地区的历史发展和近代化进程非常重要,颇具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西南地区 乡土志 时代特色
原文传递
地方志所见清至民国时期贵州的饮食习俗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增煜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1-13,17,共4页
贵州地处西南一隅,自古地理位置奇殊,饮食文化和饮食习俗独具特色。清至民国时期的贵州地方志中蕴含着关于饮食风俗和饮食文化的丰富史料。无论是岁时的习俗,还是礼仪的风俗中,甚至于少数民族的饮食方面,贵州饮食文化和饮食习俗均呈现... 贵州地处西南一隅,自古地理位置奇殊,饮食文化和饮食习俗独具特色。清至民国时期的贵州地方志中蕴含着关于饮食风俗和饮食文化的丰富史料。无论是岁时的习俗,还是礼仪的风俗中,甚至于少数民族的饮食方面,贵州饮食文化和饮食习俗均呈现出自己的特点。总之,清至民国时期的贵州饮食习俗是西南饮食文化的代表性体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贵州 饮食习俗 少数民族
下载PDF
清至民国时期江西地区的荞麦种植 被引量:2
16
作者 关力维 《农业考古》 2020年第3期48-53,共6页
荞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救荒作物。清至民国时期,江西地区的荞麦种植有着深刻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在增加江西地区粮食产量、丰富饮食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清至民国时期的江西地区诸多方志所载资料为基础,对清... 荞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救荒作物。清至民国时期,江西地区的荞麦种植有着深刻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在增加江西地区粮食产量、丰富饮食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清至民国时期的江西地区诸多方志所载资料为基础,对清至民国时期江西地区荞麦种植的发展状况、动力与影响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江西地区 荞麦种植
下载PDF
近十年清至民国时期新疆自然灾害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阿利亚·艾尼瓦尔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6-153,共8页
与其他省区相比,新疆自然灾害史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力量比较薄弱,研究范围和视野多有局限,研究成果也不多。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频发,党和政府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高度重视,学界对此领域投以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清至民国时期... 与其他省区相比,新疆自然灾害史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力量比较薄弱,研究范围和视野多有局限,研究成果也不多。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频发,党和政府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高度重视,学界对此领域投以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清至民国时期新疆自然灾害研究更是有了较快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民国时期 全球气候变化 研究成果 防灾减灾救灾 研究综述 近十年 党和政府
原文传递
推进京味文化走出去的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晓莉 《前线》 2013年第4期45-47,共3页
京味文化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在北京形成的一种文化,是宫廷文化、缙绅文化和庶民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精彩纷呈的京味文化,极具北京地方特色,在民间音乐、文学、舞蹈、美术、传统戏剧、曲艺、民间杂技与竞技、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 京味文化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在北京形成的一种文化,是宫廷文化、缙绅文化和庶民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精彩纷呈的京味文化,极具北京地方特色,在民间音乐、文学、舞蹈、美术、传统戏剧、曲艺、民间杂技与竞技、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中都有所体现。它融合了满、汉、蒙、藏等多民族文化精粹,体现了多元、包容、发展的文化特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重大的历史传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味文化 走出去 民国时期 民间音乐 传统戏剧 多民族文化 宫廷文化 地方特色
下载PDF
明、清、民国时期黄河上游地区备荒赈灾考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永红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6期116-120,共5页
明、清、民国时期,黄河上游地区自然灾害较多,对社会稳定形成威胁。各级政府沿袭前代做法,较重视储粮备荒、减免赋役,同时,还采取措施进行赈济,本文对赈济灾荒过程中的勘报灾情、临灾赈济、恤政机构、以工代赈等措施及其演变作了探讨。... 明、清、民国时期,黄河上游地区自然灾害较多,对社会稳定形成威胁。各级政府沿袭前代做法,较重视储粮备荒、减免赋役,同时,还采取措施进行赈济,本文对赈济灾荒过程中的勘报灾情、临灾赈济、恤政机构、以工代赈等措施及其演变作了探讨。那时虽有备荒赈灾制度,但遇灾歉后百姓流离失所、卖儿鬻女、吃草根树皮咽观音土甚至"人相食"的事例仍多有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民国时期 黄河上游地区 赈济灾荒
下载PDF
清至民国清水江流域林权纠纷解决机制变迁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钊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39,共5页
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由产权利益、价值和界址不清引发的林权纠纷大量增加。国家对清水江流域的控制逐渐加强,林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汉文化的浸润也促进了林权纠纷解决机制的嬗变。和解、调处、神判、鸣官并存,习惯法、林业契约和碑... 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由产权利益、价值和界址不清引发的林权纠纷大量增加。国家对清水江流域的控制逐渐加强,林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汉文化的浸润也促进了林权纠纷解决机制的嬗变。和解、调处、神判、鸣官并存,习惯法、林业契约和碑刻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威慑力,注重合意的民间解纷程序逐步让位于带强制性的国家解纷程序。国家正式的纠纷解决机制和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在长期的竞争和融合中不断进步,有利于清水江流域和谐、稳定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水江流域 林权纠纷 解决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