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氯乙烯材料表面白色念珠菌-表皮葡萄球菌混合生物膜结构观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颖 王小燕 +5 位作者 赵光强 雷玉洁 叶联华 黄秋博 段万石 黄云超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9-614,共6页
目的建立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材料表面白色念珠菌-表皮葡萄球菌混合生物膜体外模型,观察混合生物膜的形成与微观结构。方法取表皮葡萄球菌(ATCC35984)与白色念珠菌(ATCC10231),分别制备浓度为1×106 CFU/m L的悬液并... 目的建立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材料表面白色念珠菌-表皮葡萄球菌混合生物膜体外模型,观察混合生物膜的形成与微观结构。方法取表皮葡萄球菌(ATCC35984)与白色念珠菌(ATCC10231),分别制备浓度为1×106 CFU/m L的悬液并混合后,与直径0.5 cm PVC膜在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ryptic soy broth,TSB)培养基中共培养形成混合生物膜(实验组)。培养2、6、12、24、48、72 h时取PVC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生物膜厚度、单位视野菌落数,并于48 h时测量生物膜内活菌百分比、三维重建PVC膜表面生物膜图像;扫描电镜观察各时间点混合生物膜结构。以单纯PVC膜置于TSB培养基中培养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PVC材料表面无病原菌黏附。实验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示,培养6 h时可见菌落及生物膜形成,随时间延长均逐渐增加,24 h时菌落达高峰,48 h时生物膜厚度达峰值。实验组PVC膜表面菌落数比较,2、6、24 h间以及2、6 h与48、72 h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48、72 h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膜厚度除48、72 h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48 h时,混合生物膜外层活菌百分比明显高于内层及中间层(P<0.05)。三维重建显示混合生物膜表面凹凸不平,突起部分活菌数量较多。扫描电镜观察示,实验组随培养时间增加,PVC膜表面白色念珠菌由孢子状逐渐伸长出现假丝状及菌丝状,表皮葡萄球菌黏附于白色念珠菌周围,逐渐形成复杂的多层次网状混合生物膜。结论白色念珠菌-葡萄球菌混合培养可在PVC材料表面形成结构复杂的混合生物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与三维图像重建技术的结合是研究混合生物膜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白色念珠菌 表皮葡萄球菌 混合生物膜
原文传递
肿瘤病人肠外营养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段万石 黄云超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19,共4页
随着肿瘤病人肠外营养(PN)和中心静脉导管的广泛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已成为临床令人棘手的常见院内感染。在PN输注过程中,PN液在中心静脉导管周围形成高糖和高脂微环境,有利于病原菌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表面黏附、生长和扩散,... 随着肿瘤病人肠外营养(PN)和中心静脉导管的广泛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已成为临床令人棘手的常见院内感染。在PN输注过程中,PN液在中心静脉导管周围形成高糖和高脂微环境,有利于病原菌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表面黏附、生长和扩散,形成由一种或多种病原菌组成的细菌生物膜。一旦细菌生物膜形成,膜内的病原菌可抵御抗菌药物及机体免疫细胞的杀伤,造成细菌或真菌反复感染,危及病人生命。以下综述PN的应用、肿瘤病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特点、混合生物膜及其研究方法等,以期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混合生物膜感染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胃肠外营养 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 生物膜 混合生物膜 免疫荧光杂交技术 肠外营养液
下载PDF
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在表皮葡萄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混合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小燕 陈颖 +5 位作者 黄云超 周友全 赵光强 叶联华 雷玉洁 汤琦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胞间黏附素A(intercellular adhesion A,ica A)基因、纤维蛋白原结合蛋白(fibrinogen binding protein,fbe)基因、聚集相关蛋白(accumulation-associated protein,aap)基因在表皮葡萄球菌和... 目的探讨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胞间黏附素A(intercellular adhesion A,ica A)基因、纤维蛋白原结合蛋白(fibrinogen binding protein,fbe)基因、聚集相关蛋白(accumulation-associated protein,aap)基因在表皮葡萄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混合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3组,用表皮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35984(表葡组)及白假丝酵母菌标准株ATCC10231(白念组)分别培养及混合培养(混合组),建立表皮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及二者混合生长的体外生物膜模型。于培养2、4、6、8、12、24、48、72 h,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二甲氧唑黄[(2,3 bis(2-methoxy-4-nitro-5-sulfophenyl)5〔(phenylamino)Carbonyl〕2H-tetrazolium hydroxide assay,XTT]比色法评价生物膜体外生长动力学;24、72 h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膜超微结构。荧光定量PCR分析培养72 h表葡组及混合组ica A、fbe、aap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结晶紫染色法生物膜半定量检测示,混合组和表葡组均在培养12 h生物膜明显增厚,72 h混合组超过表葡组,组间比较除72 h外,其余各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念组12 h出现生物膜的生长,在整个培养周期白念组生物膜厚度均低于混合组(P<0.05)。XTT比色法生长动力学检测示,混合组整体生长速度快于白念组,且48 h后超过表葡组;混合组与表葡组除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组培养2、4 h时A值低于白念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后各时间点A值均显著高于白念组(P<0.05)。扫描电镜观察示,随培养时间延长各组均形成结构复杂、成熟的生物膜。培养72 h荧光定量PCR检测示,与表葡组相比,混合组fbe、ica A、aap基因表达量分别增高1.93、1.52、1.46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皮葡萄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混合生长能形成比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白假丝酵母菌 混合生物膜 胞间黏附素基因A 纤维蛋白原结合蛋白基因 聚集相关蛋白基因
原文传递
白色念珠菌与常见细菌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向柄全 黄云超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84-388,共5页
白色念珠菌是人体中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其院内感染常常伴有细菌的混合感染.各种细菌与白色念珠菌间可能存在协同、竞争、偏益等关系,并以不同方式损伤宿主组织.混合感染将影响各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生化关系及生物膜构成,进而改变病原微生... 白色念珠菌是人体中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其院内感染常常伴有细菌的混合感染.各种细菌与白色念珠菌间可能存在协同、竞争、偏益等关系,并以不同方式损伤宿主组织.混合感染将影响各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生化关系及生物膜构成,进而改变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及其对宿主免疫的抵抗力和毒力等,使得混合感染较单一感染更难治愈.白色念珠菌与细菌混合感染的高发生率及高死亡率是临床医生面对的严峻问题.了解白色念珠菌与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对混合感染的临床诊治意义重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链球菌、乳酸杆菌与白色念珠菌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细菌 混合生物膜 感染
原文传递
白色假丝酵母菌与细菌混合生物膜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高媛 刘萍 +2 位作者 陈旭 李岩 孙淑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98-2000,共3页
生物膜(BF)是微生物生长过程中为适应生存坏境而吸附于惰性或活性材料表面形成的一种与浮游细胞(planktonic cell)相对应的生长方式,由微生物和自身分泌的胞外基质组成。研究表明,人体中80%的感染涉及到BF的形成;根据美国国家卫生... 生物膜(BF)是微生物生长过程中为适应生存坏境而吸附于惰性或活性材料表面形成的一种与浮游细胞(planktonic cell)相对应的生长方式,由微生物和自身分泌的胞外基质组成。研究表明,人体中80%的感染涉及到BF的形成;根据美国国家卫生协会和疾病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假丝酵母菌 细菌 混合生物膜 感染 耐药性
原文传递
联合用药对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生物膜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萍 候应龙 孙淑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0-175,共6页
目的:混合生物膜(biofilm,BF)感染发生率较前增高,联合用药是解决BF相关耐药的途径之一。通过筛选不同药物组合抗混合BF的作用,寻找有效药物组合,并探讨钙调节剂对联合用药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棋盘法筛选抗菌药物万古霉素、米诺环素... 目的:混合生物膜(biofilm,BF)感染发生率较前增高,联合用药是解决BF相关耐药的途径之一。通过筛选不同药物组合抗混合BF的作用,寻找有效药物组合,并探讨钙调节剂对联合用药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棋盘法筛选抗菌药物万古霉素、米诺环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磷霉素和阿奇霉素与氟康唑合用抗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BF的作用,并观察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及钙离子络合剂对联合用药效果的影响。结果:米诺环素与氟康唑合用具有良好抗混合BF的作用,优于药物单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贝尼地平、钙离子络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可以增强米诺环素与氟康唑联用的抗BF作用效果。结论:成熟的混合BF耐药性增强,联合用药可产生协同抗混合BF作用;扰乱细胞内钙平衡可增强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氟康唑 混合生物膜 钙调节剂
原文传递
单宁酸联合氟康唑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念珠菌混合生物膜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俞容 徐娇君 俞北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6-620,共5页
目的分析单宁酸联合氟康唑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念珠菌混合生物膜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临床分离的3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别命名为SA1,SA2和SA3;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单宁酸单独或联合氟康唑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目的分析单宁酸联合氟康唑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念珠菌混合生物膜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临床分离的3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别命名为SA1,SA2和SA3;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单宁酸单独或联合氟康唑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念珠菌DAY185混合菌群生长能力的影响,进一步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对混合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单宁酸联合氟康唑对混合生物膜结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白念珠菌DAY185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ALS1、ALS3和RBT1)和SA1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icaA、sarA和cidA)的表达量变化。结果单宁酸可以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念珠菌混合菌群的生长能力和混合生物膜形成能力,当联合氟康唑时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单宁酸联合氟康唑可以明显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白念珠菌菌丝上的黏附;qRT-PCR结果表明:单宁酸联合氟康唑主要可以降低混合生物膜中白念珠菌ALS3基因(P<0.05)和金黄色葡萄球菌icaA和sarA基因(P<0.05)的表达量。结论单宁酸联合氟康唑可以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念珠菌混合生物膜的形成,其机制主要通过降低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相关基因ALS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相关基因icaA和sarA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念珠菌 混合生物膜 单宁酸 氟康唑
下载PDF
真菌密度感应分子 Farnesol 在表皮葡萄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混合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小燕 杨堃 +5 位作者 黄云超 郭凤丽 陈颖 雷玉洁 汤琦 刘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3-158,共6页
目的探讨真菌密度感应分子Farnesol在表皮葡萄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混合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表皮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35984及白假丝酵母菌标准株ATCC10231混合培养建立体外生物膜模型,加入Farnesol或不加入Farnesol分为Farnesol处... 目的探讨真菌密度感应分子Farnesol在表皮葡萄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混合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表皮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35984及白假丝酵母菌标准株ATCC10231混合培养建立体外生物膜模型,加入Farnesol或不加入Farnesol分为Farnesol处理组和对照组,孵育2、4、6、8、12、24、48、72、96h时用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二甲氧唑黄(XTT)比色法评价生物膜的体外生长动力学;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物膜超微结构;荧光定量PCR分析各组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结晶紫染色法生物膜半定量检测显示,12、24hFarnesol处理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TT比色法生长动力学检测显示,Farnesol处理组在4、48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对照组混合生物膜结构较Farnesol处理组致密复杂。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培养6hFarnesol处理组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icaA、fbe、aap基因及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als3、hwp1、efg1基因的表达下调;培养24hFarnesol处理组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aap基因及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als3、hwp1、efg1基因的表达下调。结论在真菌密度感应分子Farnesol的干预下,对照组形成的混合生物膜较Farnesol处理组结构更为致密及复杂,这种结构的改变可能与Farnesol处理组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als3、hwp1、efg1基因的表达下调相关性更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白假丝酵母菌 混合生物膜 密度感应
下载PDF
表皮葡萄球菌胞间黏附素基因操纵子对细菌与真菌混合生物膜相关炎症作用影响的体内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国婧 万子琳 +5 位作者 王小燕 黄云超 周友全 陈颖 雷玉洁 乔丽梅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28-1335,共8页
目的探讨表皮葡萄球菌胞间黏附素基因(intercellular adhesion,ica)操纵子对气管导管材料表面表皮葡萄球菌与白假丝酵母菌混合生物膜相关炎症作用影响的体内研究。方法取表皮葡萄球菌标准株RP62A(ica操纵子阳性,阳性组)、ATCC12228(ica... 目的探讨表皮葡萄球菌胞间黏附素基因(intercellular adhesion,ica)操纵子对气管导管材料表面表皮葡萄球菌与白假丝酵母菌混合生物膜相关炎症作用影响的体内研究。方法取表皮葡萄球菌标准株RP62A(ica操纵子阳性,阳性组)、ATCC12228(ica操纵子阴性,阴性组)制备浓度为1×10^(6)CFU/mL的菌液,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白假丝酵母菌标准株ATCC10231菌液按照1∶1比例制备成混合培养菌液后,与气管导管材料片孵育24 h,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混合生物膜形成情况。取4~6月龄新西兰兔30只分为两组(n=15),分别于气管旁植入孵育24 h的阳性组及阴性组气管导管材料。于术前及术后1、3、7 d测量两组兔体质量。术后1、3、7 d,采用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浆中IL-1β、IL-6、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水平;术后7 d,扫描电镜观察取出的气管导管材料片表面混合生物膜形成情况,HE染色观察材料周围组织炎症浸润情况,平板菌落计数法观察心脏、肺、肝脏、肾脏细菌感染情况。结果扫描电镜观察示体外孵育24 h后阳性组可见明显混合生物膜结构,阴性组未见混合生物膜形成。体内实验显示两组术前及术后1、3、7 d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组相比,阳性组术后1 d IL-1β及MCP-1水平,术后3、7 d IL-1β、MCP-1、IL-6、TNF-α水平均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示阳性组可见大量表皮葡萄球菌残留以及混合生物膜结构,阴性组见极少量表皮葡萄球菌残留,未见混合生物膜结构。HE染色示两组材料周围组织均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其中阳性组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较阴性组严重。两组心脏、肝脏细菌感染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肺、肾脏细菌感染数量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 ica操纵子在表皮葡萄球菌与白假丝酵母菌混合感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为中心的感染 胞间黏附素基因操纵子 表皮葡萄球菌 白假丝酵母菌 混合生物膜
原文传递
影响念珠菌混合生物膜形成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倩倩 邵菁 +2 位作者 吴大强 汪天明 汪长中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3期202-206,共5页
生物膜的形成是病原微生物重要的耐药机制之一,真菌感染一般与两种或两种以上真菌所形成的混合生物膜有关。念珠菌属是临床极为重要且研究较多的一类条件性致病真菌,已有较多证据显示念珠菌混合生物膜在真菌感染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本文... 生物膜的形成是病原微生物重要的耐药机制之一,真菌感染一般与两种或两种以上真菌所形成的混合生物膜有关。念珠菌属是临床极为重要且研究较多的一类条件性致病真菌,已有较多证据显示念珠菌混合生物膜在真菌感染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影响念珠菌属混合生物膜形成的因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非白念珠菌 混合生物膜 耐药 真菌感染
下载PDF
白花丹素联合氟康唑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色念珠菌混合生物膜的作用机制研究
11
作者 金美珠 郭辉 《中国药师》 CAS 2022年第6期962-965,共4页
目的:分析白花丹素单独或者联合氟康唑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色念珠菌混合生物膜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临床分离的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以及2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白花丹素或... 目的:分析白花丹素单独或者联合氟康唑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色念珠菌混合生物膜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临床分离的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以及2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白花丹素或联合氟康唑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色念珠菌混合菌群生长能力变化;菌落计数法测定白花丹素或联合氟康唑作用前后生物膜形成能力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白花丹素存在与不存在条件下与白色念珠菌DAY185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ALS1、ALS3和RBT1)以及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icaA、sarA和cidA)的表达量。结果:白花丹素可以明显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色念珠菌混合菌群的生长能力,吸光度(A_(600))值可降至1.5,当与氟康唑联合使用时效果更佳,A_(600)值可下降至1.0;生物膜形成能力试验显示白花丹素可以明显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色念珠菌混合生物膜的形成能力约2-2.5个数量级(P<0.01);qRT-PCR结果表明:白花丹素主要可以降低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相关的黏附基因ALS3约3倍(P<0.05)以及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sarA约4倍(P<0.05)的表达量。结论:白花丹素可以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色念珠菌混合生物膜的能力,其机制主要通过降低白色念珠菌菌丝形成的相关基因ALS3以及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sarA的表达,当联合氟康唑时效果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色念珠菌 混合生物膜 白花丹素 氟康唑
下载PDF
MTAD协同次氯酸钠对根管内生物膜杀菌效果的体外实验
12
作者 孙德刚 孙科 吴迪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275-278,共4页
目的比较MTAD协同不同浓度的NaOCl对根管生物膜的体外实验的杀菌效果。方法自临床选择15例患有慢性根尖周病患者根管进行细菌采样,用于培养混合细菌生物膜。140个根尖样本分为7组分别使用5.25%NaOCl、2.5%NaOCl、1%NaOCl/MTAD、2.5%NaOC... 目的比较MTAD协同不同浓度的NaOCl对根管生物膜的体外实验的杀菌效果。方法自临床选择15例患有慢性根尖周病患者根管进行细菌采样,用于培养混合细菌生物膜。140个根尖样本分为7组分别使用5.25%NaOCl、2.5%NaOCl、1%NaOCl/MTAD、2.5%NaOCl/MTAD以及MTAD,PBS溶液处理15min。结果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5.25%NaOCl和MTAD/2.5%NaOCl,MTAD/1%NaOCl能够破坏和去除生物膜,2.5%NaOCl,1%NaOCl可以破坏生物膜,但是依然有细菌生长,MTAD无法完全破坏生物膜。5.25%NaOCl以及MTAD/2.5%NaOCl处理后无细菌生长,且处理后根管内生物膜无法形成再感染。结论 MTAD协同2.5%NaOCl能够达到高浓度NaOCl相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生物膜 根管冲洗液 MTAD 次氯酸钠
原文传递
真菌密度感应分子对羟基苯乙醇在白色假丝酵母菌与表皮葡萄球菌混合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研究
13
作者 王小燕 汤琦 +5 位作者 黄云超 赵光强 周友全 杨堃 叶联华 陈颖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4321-4324,共4页
目的研究真菌密度感应分子对羟基苯乙醇(Tyrosol)在白色假丝酵母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混合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为临床生物材料相关混合微生物感染的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5月将表皮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 35984及白色假丝酵母菌标准株A... 目的研究真菌密度感应分子对羟基苯乙醇(Tyrosol)在白色假丝酵母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混合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为临床生物材料相关混合微生物感染的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5月将表皮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 35984及白色假丝酵母菌标准株ATCC 10231混合培养,建立体外生物膜模型,按照是否用Tyrosol处理混合生物膜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于孵育2、4、6、8、12、24、48、72、96h,用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二甲氧唑黄(XTT)比色法评价生物膜体外生长动力学;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物膜超微结构;荧光定量PCR分析两组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结晶紫染色法生物膜半定量检测示培养2、4、6h处理组生物膜厚度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TT法生长动力学检测示培养12、72h处理组生长动力学大于对照组,12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培养72h,处理组及对照组混合生物膜结构中可见大量表皮葡萄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孢子、菌丝密集生长形成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混合生物膜;荧光定量PCR结果示,处理组在培养6、24h时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icaA、fbe、aap基因表达上调,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相关als3、hwp1、efg1基因表达下调。结论在真菌密度感应分子Tyrosol的干预下,处理组形成更厚的混合生物膜,可能与该组中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icaA、fbe、aap基因的表达上调相关性更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白色假丝酵母菌 混合生物膜 对羟基苯乙醇
原文传递
1,2-二羟基蒽醌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念珠菌混合生物膜的作用研究
14
作者 张永臣 虞玲 +1 位作者 黄菁 陈飞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分析1,2-二羟基蒽醌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念珠菌混合生物膜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临床分离鉴定的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以及2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利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1,2-二羟基蒽醌作用... 目的分析1,2-二羟基蒽醌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念珠菌混合生物膜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临床分离鉴定的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以及2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利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1,2-二羟基蒽醌作用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念珠菌DAY185混合菌群生长能力变化,并进一步采用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测定1,2-二羟基蒽醌作用前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念珠菌DAY185单独生长时以及混合生物膜形成能力差异。结果1,2-二羟基蒽醌可以明显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念珠菌DAY185混合菌群的生长能力;静态生物膜实验显示1,2-二羟基蒽醌可以明显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念珠菌DAY185混合生物膜的形成能力,其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白念珠菌DAY185的生物膜形成能力。结论1,2-二羟基蒽醌可以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念珠菌混合生物膜形成的能力,其机制主要通过降低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的相关基因ALS3和RBT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念珠菌 混合生物膜 1 2-二羟基蒽醌
下载PDF
生物膜形成与发展二维动态模拟(英文)
15
作者 李天成 李鑫钢 朱慎林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2期50-54,共5页
生物膜微观结构与形态特征直接影响废水生物处理效果。混合微生物可在适宜载体表面形成各种各样的生物膜,且其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采用差分-离散复合法动态模拟二维区域上的基质传递、生物膜形成与发展过程,并探讨生物质生长时... 生物膜微观结构与形态特征直接影响废水生物处理效果。混合微生物可在适宜载体表面形成各种各样的生物膜,且其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采用差分-离散复合法动态模拟二维区域上的基质传递、生物膜形成与发展过程,并探讨生物质生长时间与初始接种数等对生物膜结构与形态造成的影响。与传统生物膜模型不同之处在于其结构特性包括孔隙率、厚度和密度等都是模型输出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生物生物膜 微观结构 形态特征 动态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