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危害性与犯罪概念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乐雪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0-82,共3页
社会危害性是不是犯罪的本质特征,有没有必要继续在犯罪概念中继续存在下去,受到许多学者的质疑。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社会危害性仍是犯罪的本质特征,认为从犯罪概念的历史发展和其功能上考察,社会危害性必须在犯罪概念中加以规定。
关键词 中国 刑法 社会危害性 犯罪概念 本质特征 形式犯罪 混合犯罪 实质犯罪
下载PDF
犯罪概念的理性思考——以刑法的谦抑性与刑事一体化为视角
2
作者 张鑫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67,共4页
犯罪概念作为构建刑法学大厦的理论基石,具有基础性和重要性的研究价值。它多被分类为形式概念、实质概念与混合概念,我国刑法第13条的规定属于混合概念。但这种分类具有一定的缺陷性,而采用双层犯罪概念更具有合理性。此外,不应仅停留... 犯罪概念作为构建刑法学大厦的理论基石,具有基础性和重要性的研究价值。它多被分类为形式概念、实质概念与混合概念,我国刑法第13条的规定属于混合概念。但这种分类具有一定的缺陷性,而采用双层犯罪概念更具有合理性。此外,不应仅停留在犯罪概念本身,需要更进一步阐述实质犯罪概念在立法层面与形式犯罪概念在司法层面各自蕴涵的内容,以期指导立法和司法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犯罪 实质犯罪 混合犯罪 双层犯罪 刑法的谦抑性 刑事一体化
原文传递
滥用职权罪客观要件的教义学解读——兼论故意·过失的混合犯罪类型 被引量:25
3
作者 劳东燕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74,共19页
滥用职权罪保护的是双重法益:职务行为的公正性是基础性法益,公共性权益则作为衍生性的法益。从职务行为的公正性出发,滥用职权行为具有四种表现形式。《刑法》第397条第2款中的“徇私舞弊”,乃是作为加重的不法行为类型而存在,其中“... 滥用职权罪保护的是双重法益:职务行为的公正性是基础性法益,公共性权益则作为衍生性的法益。从职务行为的公正性出发,滥用职权行为具有四种表现形式。《刑法》第397条第2款中的“徇私舞弊”,乃是作为加重的不法行为类型而存在,其中“徇私”属于主观的动机要素,“舞弊”属于客观的行为要素,二者共同表征不法程度的加重。滥用职权罪中的重大损失,是滥用职权行为所蕴含危险的现实化,其体系地位类似于过失犯中的结果要素。滥用职权罪中结果归责的认定,并不以行为人对重大损失的出现具有因果性的支配为必要,在作为的情形中,只要求行为对重大损失的出现贡献了一定的作用力。鉴于滥用职权罪在不法与罪责的构造上具有特殊性,有必要发展一种故意过失的混合犯罪类型的理论,以解决因立法修改而造成的总则与分则之间的错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法益 滥用职权行为 徇私舞弊 重大损失 故意过失的混合犯罪类型
原文传递
选择性罪名适用的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林维 王充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选择性罪名 混合犯罪构成 销售假药罪 行为方式 构成要件 行为人 复行为犯 罪数形态 定罪量刑 吸收犯
原文传递
犯罪概念二元论之提倡——基于比较法的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郭世杰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6-49,共4页
由于对犯罪概念的研究视角和侧重点不同,导致了犯罪概念的纷繁复杂。形式的犯罪概念过于关注刑法的技术性特征,而忽略了其实质性内涵——正义;实质的犯罪概念则没有涉及量的规定,不具有区分罪与非罪的功能,且容易导致当权者的滥用;混合... 由于对犯罪概念的研究视角和侧重点不同,导致了犯罪概念的纷繁复杂。形式的犯罪概念过于关注刑法的技术性特征,而忽略了其实质性内涵——正义;实质的犯罪概念则没有涉及量的规定,不具有区分罪与非罪的功能,且容易导致当权者的滥用;混合的犯罪概念存在着逻辑缺陷,并且违背了形式合理性处于优位的价值冲突准则。应从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上来考察犯罪概念,犯罪是"违反刑法的,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犯罪概念 实质犯罪概念 混合犯罪概念 二元犯罪概念
下载PDF
对现行犯罪概念的反思——兼论混合犯罪概念之提倡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俊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7-157,共11页
对犯罪概念的界定一直都是刑法学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性理论问题。长期以来,在犯罪成立的认定上,实质犯罪概念的观点和形式犯罪概念的观点存在着相持不下的争论。无论实质犯罪概念还是形式犯罪概念,固然各有优点,但都有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片... 对犯罪概念的界定一直都是刑法学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性理论问题。长期以来,在犯罪成立的认定上,实质犯罪概念的观点和形式犯罪概念的观点存在着相持不下的争论。无论实质犯罪概念还是形式犯罪概念,固然各有优点,但都有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片面性和狭隘性。为了平息两者间的对立和争议,应当积极提倡兼采实质与形式的混合犯罪概念。经过对《刑法》第13条的分析,目前通说所主张的现行犯罪概念属于混合犯罪概念的定论应予否定,实际上其仍属于实质犯罪概念,与真正的、纯粹的混合犯罪概念存有差别。基于此,应当对现行犯罪概念进行反思,并明确混合犯罪概念乃是未来科学界定犯罪概念的应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质犯罪概念 形式犯罪概念 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混合犯罪概念
下载PDF
欧洲大陆国家的实质犯罪概念与俄中实质犯罪概念之不同
7
作者 孙倩 赵晓耕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48-52,共5页
形式犯罪概念与实质犯罪概念的争论,只是在苏联刑法典中规定实质犯罪概念后出现的。欧洲大陆国家也有关于实质犯罪概念的论述,并提出立法层面与司法层面双重结构的犯罪概念,但并没有在刑法典中规定实质的犯罪概念,这是欧洲大陆国家实质... 形式犯罪概念与实质犯罪概念的争论,只是在苏联刑法典中规定实质犯罪概念后出现的。欧洲大陆国家也有关于实质犯罪概念的论述,并提出立法层面与司法层面双重结构的犯罪概念,但并没有在刑法典中规定实质的犯罪概念,这是欧洲大陆国家实质犯罪概念与俄中实质犯罪概念的本质不同。俄中实质犯罪概念是法定犯罪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犯罪概念 法定概念 实质犯罪概念 混合犯罪概念 双层结构犯罪概念
下载PDF
欧洲大陆国家的实质犯罪概念与俄中实质犯罪概念之不同
8
作者 孙倩 赵晓耕 《金陵法律评论》 2014年第1期257-263,共7页
形式犯罪概念与实质犯罪概念的争论,只是在苏联刑法典中规定实质犯罪概念后出现的。欧洲大陆国家也有关于实质犯罪概念的论述,并提出立法层面与司法层面双重结构的犯罪概念,但并没有在刑法典中规定实质的犯罪概念,这是欧洲大陆国家实质... 形式犯罪概念与实质犯罪概念的争论,只是在苏联刑法典中规定实质犯罪概念后出现的。欧洲大陆国家也有关于实质犯罪概念的论述,并提出立法层面与司法层面双重结构的犯罪概念,但并没有在刑法典中规定实质的犯罪概念,这是欧洲大陆国家实质犯罪概念与俄中实质犯罪概念的本质不同。俄中实质犯罪概念是法定犯罪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犯罪概念 法定概念 实质犯罪概念 混合犯罪概念 双层结构 犯罪概念
下载PDF
我国大陆地区犯罪参与体系的归属研究
9
作者 兰迪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87-91,共5页
以德日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刑法理论通常将世界各国家、地区有关共同犯罪的立法体例区分为单一正犯体系和正犯与共犯区分体系。将我国大陆地区的共同犯罪立法模式与典型的单一正犯体系和区分参与体系进行细致比较,可以认为大陆地区的立法... 以德日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刑法理论通常将世界各国家、地区有关共同犯罪的立法体例区分为单一正犯体系和正犯与共犯区分体系。将我国大陆地区的共同犯罪立法模式与典型的单一正犯体系和区分参与体系进行细致比较,可以认为大陆地区的立法模式兼具两种犯罪参与体系的特征,实为混合的犯罪参与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正犯体系 二元犯罪参与体系 混合犯罪参与体系 比较
下载PDF
批判与超越:俄罗斯刑法混合犯罪概念
10
作者 龙长海 哈尔玛托娃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18-124,共7页
俄罗斯刑法学界对混合犯罪概念的批判,是从犯罪的实质特征入手的,并认为危害不大的行为,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在对混合犯罪概念进行批评的同时,还对形式的犯罪概念进行了高度赞美。尽管在起草俄罗斯新刑法典(草案)时,对到底是坚持混合的犯... 俄罗斯刑法学界对混合犯罪概念的批判,是从犯罪的实质特征入手的,并认为危害不大的行为,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在对混合犯罪概念进行批评的同时,还对形式的犯罪概念进行了高度赞美。尽管在起草俄罗斯新刑法典(草案)时,对到底是坚持混合的犯罪概念,还是向形式的犯罪概念回归,产生了严重分歧,但1996年俄罗斯刑法典坚持了混合的犯罪概念,并实现了对苏俄时期刑法犯罪概念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犯罪概念 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危害不大的行为 刑事类推
下载PDF
故意·过失混合犯罪类型之提倡
11
作者 李昱 《法大研究生》 2020年第2期349-375,共27页
刑法分则中存在着诸如滥用职权罪、丢失枪支不报罪、违法发放贷款罪等罪过形式难以确定的罪名。既有理论中"客观超过要素理论""罪量要素理论""复合罪过理论""并存罪过理论""主要罪过理论&... 刑法分则中存在着诸如滥用职权罪、丢失枪支不报罪、违法发放贷款罪等罪过形式难以确定的罪名。既有理论中"客观超过要素理论""罪量要素理论""复合罪过理论""并存罪过理论""主要罪过理论"以及"故意的要素分析模式"尽管能够部分解决罪过形式认定问题,但因只单纯调整故意的认识范围而忽视了对故意犯和过失犯特殊不法构造的关注。应当在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二分法之外发展"故意·过失混合犯罪类型"。故意·过失混合犯罪类型在因果类型上属于"引起型因果";在罪过形式上对实行行为是故意而对结果的现实化仅为过失。因果类型的特殊性使得故意·过失混合犯罪类型一般不具有未完成形态,其法定刑设置相较于故意结果犯而言也较为轻缓。承认"故意·过失混合犯罪类型"有助于促使刑事立法和司法从救济转向预防、从结果本位转向行为本位,也能为刑法学术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滥用职权罪 故意·过失混合犯罪类型 客观超过要素 主要罪过 不法类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