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混合材掺量的理论计算方法与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潘钢华 孙伟 丁大钧 《工业建筑》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31-35,共5页
应用密实堆积模型、Powers模型、CaO-SiO2-HsO系统三元相图分析分别对混合材效应与活性混合材掺量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活性混合材掺量受混合材颗粒与水泥颗粒的平均粒径比、水固比、超塑化剂的质量、水泥的水化程度、水泥的化学... 应用密实堆积模型、Powers模型、CaO-SiO2-HsO系统三元相图分析分别对混合材效应与活性混合材掺量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活性混合材掺量受混合材颗粒与水泥颗粒的平均粒径比、水固比、超塑化剂的质量、水泥的水化程度、水泥的化学组成、混合材的品质和粒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理论计算值的范围是15%~30%,而实际情况总是低于这个范围,这主要是因为减水剂的减水效果不佳和在常温养护下水泥的水化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混合材 混合材效应 掺量 高性能混凝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