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活性混合材掺量的理论计算方法与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潘钢华
孙伟
丁大钧
《工业建筑》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31-35,共5页
应用密实堆积模型、Powers模型、CaO-SiO2-HsO系统三元相图分析分别对混合材效应与活性混合材掺量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活性混合材掺量受混合材颗粒与水泥颗粒的平均粒径比、水固比、超塑化剂的质量、水泥的水化程度、水泥的化学...
应用密实堆积模型、Powers模型、CaO-SiO2-HsO系统三元相图分析分别对混合材效应与活性混合材掺量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活性混合材掺量受混合材颗粒与水泥颗粒的平均粒径比、水固比、超塑化剂的质量、水泥的水化程度、水泥的化学组成、混合材的品质和粒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理论计算值的范围是15%~30%,而实际情况总是低于这个范围,这主要是因为减水剂的减水效果不佳和在常温养护下水泥的水化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混合材
混合材
效应
掺量
高性能混凝
全文增补中
题名
活性混合材掺量的理论计算方法与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潘钢华
孙伟
丁大钧
机构
东南大学
出处
《工业建筑》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31-35,共5页
文摘
应用密实堆积模型、Powers模型、CaO-SiO2-HsO系统三元相图分析分别对混合材效应与活性混合材掺量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活性混合材掺量受混合材颗粒与水泥颗粒的平均粒径比、水固比、超塑化剂的质量、水泥的水化程度、水泥的化学组成、混合材的品质和粒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理论计算值的范围是15%~30%,而实际情况总是低于这个范围,这主要是因为减水剂的减水效果不佳和在常温养护下水泥的水化程度较低。
关键词
混凝土
混合材
混合材
效应
掺量
高性能混凝
Keywords
active addition in concrete addition effect amount of addition
分类号
TU528.041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全文增补中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活性混合材掺量的理论计算方法与分析
潘钢华
孙伟
丁大钧
《工业建筑》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
7
全文增补中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