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地球中水的分布和循环 被引量:20
1
作者 夏群科 杨晓志 +2 位作者 郝艳涛 盛英明 李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23,共14页
深部地球中的主要物相(橄榄石、辉石、石榴石等及其高压相变产物)是理想化学式中不含H的“名义上无水矿物”,以缺陷形式存在于它们结构中的OH/H2O(统称为结构水)的发现是近二十年来地球科学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从天然样品的观察和高... 深部地球中的主要物相(橄榄石、辉石、石榴石等及其高压相变产物)是理想化学式中不含H的“名义上无水矿物”,以缺陷形式存在于它们结构中的OH/H2O(统称为结构水)的发现是近二十年来地球科学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从天然样品的观察和高温高压实验结果来看,深部地球矿物中普遍含有结构水,其总量可能远远超过了水圈。水在深部地球不同层圈中的分布可能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不均一性。在板块俯冲过程中,即使温压条件超过了含水矿物的稳定范围,名义上的无水矿物(如石榴石、辉石等)也可以携带大量的水(质量分数至少数百10-6)进入深部地球,构成了壳幔之间水循环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义上无水矿物 深部地球
下载PDF
第一性原理计算约束宏观地质现象的微观机制
2
作者 高子越 邱昆峰 +5 位作者 罗炳程 刘鑫 龙政宇 于皓丞 张靖源 邓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72-1996,共25页
微观尺度物理化学机制随着时间推移和空间尺度放大,逐步累积形成在地球系统中能够被直观观测到的大规模地质过程。揭示地质作用过程中隐藏在宏观表象下的微观机制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计算能力的提高和计算方法的... 微观尺度物理化学机制随着时间推移和空间尺度放大,逐步累积形成在地球系统中能够被直观观测到的大规模地质过程。揭示地质作用过程中隐藏在宏观表象下的微观机制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计算能力的提高和计算方法的进步,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理论计算方法——第一性原理计算,以精度高、效率高、应用灵活且所得结果可以媲美实验等优势,为构建宏观与微观之间的桥梁提供了一个有力途径。本文归纳总结了第一性原理计算的基本原理,梳理了使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在研究宏观地质现象的微观机制领域取得的新认识,侧重论述了第一性原理计算在研究矿物物理化学性质、深部熔体性质、同位素分馏机理、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第一性原理计算在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发展趋势,为微观机制的计算模拟研究提供帮助。第一性原理计算的发展和应用,增强了人们对地球系统微观机制的理解,为未来地球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计算 晶格振动频率计算 分子动力学模拟 深部地球 矿物结构 流/熔体
下载PDF
地壳厚度对中国金矿床空间分布规律的制约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平平 成秋明 武国朋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9-490,共12页
圈定成矿远景区并进行矿产勘查,是新一轮找矿突破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大数据和深部地球的背景下,文章根据金矿床空间分布对所在的地壳厚度和地表高程进行了空间连接和相关统计分析,并初步圈定了金矿床的成矿远景区。研究结果表明,地壳厚... 圈定成矿远景区并进行矿产勘查,是新一轮找矿突破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大数据和深部地球的背景下,文章根据金矿床空间分布对所在的地壳厚度和地表高程进行了空间连接和相关统计分析,并初步圈定了金矿床的成矿远景区。研究结果表明,地壳厚度为 35 km 和高程为 200 m 左右的区域,是金矿床产出的有利区域,并且金矿床的地壳厚度极值和频率呈现分形关系,为金矿床靶区的预测,提供了基本的非线性深部矿产资源预测数学模型;根据金矿床和地壳厚度、高程等的关系,对金矿床的优势成矿远景区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松嫩盆地周边,济南-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沿线及周边,是金矿床产出的有利远景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地壳厚度 深部地球 大数据 金矿床 远景区
下载PDF
云南地区强震分布的深部地球介质背景 被引量:45
4
作者 苏有锦 刘祖荫 +2 位作者 蔡民军 张俊伟 李忠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13-322,共10页
应用云南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电性结构和热结构等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研究结果,讨论了云南地区大地震发生的深部地球介质构造背景.结果表明,上地壳高速区、壳内低速区或高导层、上地幔局部上隆、高热活动、深大断裂等深部介质构造... 应用云南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电性结构和热结构等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研究结果,讨论了云南地区大地震发生的深部地球介质构造背景.结果表明,上地壳高速区、壳内低速区或高导层、上地幔局部上隆、高热活动、深大断裂等深部介质构造背景的存在,与云南地区大地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6,7级大震不是在任何地方都会发生,而是发生在一些具有某种深部介质构造背景的地区.5级及其以下地震的活动无显著的介质构造背景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地区 强震活动 深部地球介质 地震成因
下载PDF
西藏高原南北向裂谷研究意义 被引量:30
5
作者 贺日政 高锐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1期35-43,共9页
强烈遭受南北向挤压下的西藏高原上却发育了大量的正在活动着的东西向伸展构造 ,即裂谷系 .特别是在挤压力最为集中的喜马拉雅碰撞弧的前方 ,拉萨地体内发育了大规模、有规律排列的近南北向裂谷系 .目前 ,在拉萨地体内 ,开展了大量的地... 强烈遭受南北向挤压下的西藏高原上却发育了大量的正在活动着的东西向伸展构造 ,即裂谷系 .特别是在挤压力最为集中的喜马拉雅碰撞弧的前方 ,拉萨地体内发育了大规模、有规律排列的近南北向裂谷系 .目前 ,在拉萨地体内 ,开展了大量的地球物理探测和地质研究工作 ,如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 ,INDETPH ,中法合作项目等 .鉴于当时的认识和科学研究目标 ,这些成果并没有把所有的裂谷系所发育的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去研究 .因此 ,裂谷系的深部过程及其原由还是知之甚少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 ,从整个岩石圈流变学结构去研究藏南近南北向裂谷系将有助于去认识其产生这些裂谷系的深部动力学过程 ,进而能够更好地去认识西藏高原隆升的地球动力学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南北向裂谷系 深部地球物理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缘带构造扩张的深部地球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26
6
作者 张健 汪集旸 《中国科学(D辑)》 CSCD 2000年第6期561-567,共7页
利用地热学和重力学,计算和分析了南海北部陆缘带岩石圈热结构及流变特征。研究表明,南海北部陆缘带岩石圈存在分层变形的物理条件,上地壳温度比下地壳温度低150-300℃,而粘滞系数比下地壳高2-3个数量级,说明上壳脆性程度较高,... 利用地热学和重力学,计算和分析了南海北部陆缘带岩石圈热结构及流变特征。研究表明,南海北部陆缘带岩石圈存在分层变形的物理条件,上地壳温度比下地壳温度低150-300℃,而粘滞系数比下地壳高2-3个数量级,说明上壳脆性程度较高,下地壳塑性程度较高,陆缘带岩石圈之下地幔总体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动,带动北部大陆边缘向洋扩张、离散和断裂解体,在向洋离散过程中,由于上地壳温度低、粘滞性大,下地壳温度、粘滞性小,形成低粘滞通道,在新生代构造扩张活动中,岩石圈内出现分层变形,扩张的陆缘发生差异性块断运动、形成陆缘地堑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陆缘带 流变结构 地壳分层变形 岩石圈 构造扩张 深部地球动力学 热结构 地壳温度
原文传递
华北克拉通板内拉张性岩浆作用与三个超大陆裂解及深部地球动力学 被引量:26
7
作者 阎国翰 蔡剑辉 +5 位作者 任康绪 何国琦 牟保磊 许保良 李凤棠 杨斌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1-174,共14页
对华北克拉通碱性岩等板内拉张背景岩浆岩进行了大量的同位素年代学及空间分布的研究,并结合前人的有关研究成果得出:华北克拉通板内拉张性岩浆作用主要集中在3个时段,即古元古代末—中元古代早期(1850~1600Ma)新元古代中–晚期(900~6... 对华北克拉通碱性岩等板内拉张背景岩浆岩进行了大量的同位素年代学及空间分布的研究,并结合前人的有关研究成果得出:华北克拉通板内拉张性岩浆作用主要集中在3个时段,即古元古代末—中元古代早期(1850~1600Ma)新元古代中–晚期(900~600Ma)、和古生代末—新生代(250Ma~现今)。这3个时段的拉张性岩浆作用,由老到新依次称之为第一拉张作用阶段、第二拉张作用阶段和第三拉张作用阶段岩浆作用,3个阶段拉张性岩浆作用出现的频率强度和空间分布的广度均有明显差别。第三阶段拉张性岩浆作用出现的频率强度最大,空间分布也最广;第一阶段拉张性岩浆作用次之;而第二阶段拉张性岩浆作用出现的频率强度最弱,并且空间分布也很局限。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三个阶段拉张性岩浆作用在时间上分别与哥伦比亚(Columbia)、罗迪尼亚(Rodinia)及潘基亚(Pangaea)三个超级大陆的拉张裂解时间基本一致。这可能说明华北克拉通对三个超级大陆的拉张裂解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对于导致超级大陆拉张裂解的深部地质过程地球动力学,一般认为是超级热地幔柱活动。推测华北克拉通距导致三个超级大陆拉张裂解的超级热地幔柱活动中心,在第三拉张阶段时可能最近,第一拉张阶段时也较近,但在第二拉张阶段时相对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内拉张性岩浆作用 超大陆拉张裂解 深部地球动力学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青藏高原深部地球物理探测70年 被引量:18
8
作者 滕吉文 杨顶辉 +7 位作者 田小波 徐涛 陈赟 白志明 梁晓峰 张晰 吴晶 刘有山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46-1564,共19页
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规模最大、时代最新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几十个百万年以来高原隆升、喜马拉雅山系崛起是地球演化史上最为壮观的构造事件之一.青藏高原壳幔结构和深部过程备受国内外地球科学家关注.近七十年来的地球物理研究与... 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规模最大、时代最新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几十个百万年以来高原隆升、喜马拉雅山系崛起是地球演化史上最为壮观的构造事件之一.青藏高原壳幔结构和深部过程备受国内外地球科学家关注.近七十年来的地球物理研究与探索表明:(1)青藏高原地壳巨厚,岩石圈较薄;(2)壳内存在软弱层,但厚度和联通性有限;(3)高原下地壳及Moho面广泛发育叠瓦状反射特征,存在明显的脆性变形;(4)喜马拉雅和拉萨块体南部存在双Moho现象/迹象;(5)印度大陆岩石圈向高原下方俯冲的形态存在显著的东西向差异;(6)高原主体上地幔各向异性以NEE向为主;(7)青藏高原布格重力异常四周高、中间低,异常场边界与地形梯度变化密切相关;(8)高原内部磁异常较弱,周边地区较强,其分界与区域构造边界基本一致;(9)青藏高原水热活动强烈,大地热流值高,主要来自加厚地壳的贡献.但是,有关青藏高原深部过程,诸如是否存在中/下地壳流、印度与欧亚大陆岩石圈的俯冲模式等重大科学问题目前仍存在争议.青藏高原地球物理和动力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以科学问题为导向,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在关键区域组织实施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可望在地学领域取得创新与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陆-陆碰撞 深部地球物理探测 壳幔结构 大陆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中国岩石层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椿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82-109,共28页
总结近50年来中国岩石层结构研究的主要成果在全面回顾我国在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和用天然地震资料进行岩石层结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论述在大陆岩石层结构和地球动力学、强烈地震发生的深部构造环境以及与国民经济有关的深部构造问题等方... 总结近50年来中国岩石层结构研究的主要成果在全面回顾我国在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和用天然地震资料进行岩石层结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论述在大陆岩石层结构和地球动力学、强烈地震发生的深部构造环境以及与国民经济有关的深部构造问题等方面的新进展最后,提出这一领域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层结构 深部地球物理探测 地学大断面 地震层析成像 地球动力学
下载PDF
赣江断裂带的特征及其与郯庐断裂带的关系 被引量:15
10
作者 崔学军 陈祥云 +2 位作者 楼法生 赵赣 罗小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39-340,共2页
关键词 赣江断裂带 郯庐断裂带 深部地球物理 运动学 演化
下载PDF
Delphi与Surfer的接口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唐建光 赵连锋 郑圻森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70-374,共5页
利用Delphi与Surfer接口技术进行编程,既可以发挥Delphi数据库功能强大、开发效率高等优点,又充分利用了Surfer卓越的网格化和绘图能力。在深部地球物理数据可视化实现中采用这一技术,简化了数据处理流程,缩短了软件开发周期,取得了良... 利用Delphi与Surfer接口技术进行编程,既可以发挥Delphi数据库功能强大、开发效率高等优点,又充分利用了Surfer卓越的网格化和绘图能力。在深部地球物理数据可视化实现中采用这一技术,简化了数据处理流程,缩短了软件开发周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口技术 DELPHI SURFER 面向对象 深部地球物理 数据可视化 数据处理
下载PDF
南海西北部与红河地区地球物理场及其地壳深部结构特征 被引量:11
12
作者 江为为 宋海斌 胥颐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0-48,共9页
分析了南海西北部与红河地区地球物理场特征 ,计算了研究区重、磁资料的一阶小波细节变换、四阶小波逼近变换。根据重力场资料以及南海北部盆地钻井取样的测试结果 ,同时参考在研究区进行的地震勘探结果 ,对研究区的地壳结构进行了反演... 分析了南海西北部与红河地区地球物理场特征 ,计算了研究区重、磁资料的一阶小波细节变换、四阶小波逼近变换。根据重力场资料以及南海北部盆地钻井取样的测试结果 ,同时参考在研究区进行的地震勘探结果 ,对研究区的地壳结构进行了反演计算。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地壳结构较为复杂 ,地壳厚度在 1 7— 38km之间 ,总的趋势由陆向洋地壳厚度逐渐减薄 ,反映出该区域地壳具有陆壳、过渡壳的性质 ,同时存在上地幔隆起区及凹陷区。用地震层析成像结果与重力资料计算出的地壳分布趋势进行了对比验证。根据地幔对流结果探讨了研究区深部地球动力学特征及其与深部地壳结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红河地区 地壳深部结构 地球物理场 重力场资料 地震勘探 地幔对流 深部地球动力学
下载PDF
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数据库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高锐 黄立言 +9 位作者 骆团结 吴仲煜 李英康 魏文博 管烨 韩湘君 金旭 李秋生 史大年 张季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81-485,共5页
国土资源部 (原地质矿产部 )“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数据共享与对比研究”项目组在 1998~ 2 0 0 0年期间取得如下主要进展 :①调研了数据分布和保存状态 ,抢救、收集分散的数据 (约 4 0 5 65km) ,按入库技术规定进行了整理 ,汇总入库。所... 国土资源部 (原地质矿产部 )“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数据共享与对比研究”项目组在 1998~ 2 0 0 0年期间取得如下主要进展 :①调研了数据分布和保存状态 ,抢救、收集分散的数据 (约 4 0 5 65km) ,按入库技术规定进行了整理 ,汇总入库。所收集的数据约占应收集数据的 92 % ;②制定了 7个专业方法数据入库技术规定 ;③建立了 7个专业方法数据标准格式 ,初步实现了规范化和标准化技术研究 ,为抢救、收集分散在各单位和个人的数据并入库提供了技术准备 ;④实现了数据载体及数据格式转换及不同载体间的转换与传递 ,使用刻盘技术将数据保存在光盘上 ;⑤引进先进的系统软件 ,研制与建立了 7个专业数据子库管理软件系统、数据共享和光盘库系统和总库管理系统。编写了各数据子库使用指南、管理员手册、数据字典、数据统一编码 ,研究中开发应用了GIS、MAPGIS等先进软件、将专业方法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结合 ,实现数据快速存储 ,多功能查询 ;⑥探索研究了数据共享原则和办法 ,提出了可行方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地球物理探测 数据库 数据共享
下载PDF
西羌塘第三纪钠质基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0
14
作者 邓万明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B12期43-54,共12页
西羌塘地区火山岩在时、空及地球化学性质上存在规律性变化:即从第三纪早期的富钠熔岩(始新世)向中期的中性钾质熔岩(晚中新世)到最晚期的酸性次火山岩(上新世以后),同时有Sr,Pb同位素的递增和Nd同位素递减的趋势.富钠质基性火山岩出现... 西羌塘地区火山岩在时、空及地球化学性质上存在规律性变化:即从第三纪早期的富钠熔岩(始新世)向中期的中性钾质熔岩(晚中新世)到最晚期的酸性次火山岩(上新世以后),同时有Sr,Pb同位素的递增和Nd同位素递减的趋势.富钠质基性火山岩出现的重要性表示了高原隆起前岩石圈的深部变化和源区的差异,反映了岩石圈深部地质过程的不同特征.隆起前的富钠熔岩为陆下软流圈原始地慢部分熔融,可能与板内地幔柱的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富钠质火山岩 地球化学模式 深部地球动力学 西羌塘 第三纪 年代学 同位素
原文传递
中国东部含金矽卡岩矿床分布规律与深部地球物理背景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彭聪 赵一鸣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15-420,共6页
在收集整理中国大陆上十几条地学断面、数十条地震剖面、大地电磁剖面、地壳上地幔剪切波资料的基础上,对含金矽卡岩矿床的深部地球物理背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作者认为岩石圈剪切带是控制含金矽卡岩矿床的最主要的深部地球物理背景条... 在收集整理中国大陆上十几条地学断面、数十条地震剖面、大地电磁剖面、地壳上地幔剪切波资料的基础上,对含金矽卡岩矿床的深部地球物理背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作者认为岩石圈剪切带是控制含金矽卡岩矿床的最主要的深部地球物理背景条件。壳内低速高导层因与地幔流体分布有关,同样对含金矽卡岩矿床有控制作用、大( 深) 断裂带的交汇部位控制着与矿有关的中酸性侵入岩浆,可以利用这些因素的共同制约作用进一步圈定含金矽卡岩矿床和铜伴生金矽卡岩矿床分布的远景预测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金 矽卡岩矿床 分布规律 深部地球物理 金矿床
下载PDF
地热资源与地震活动共生深部驱动机制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16
作者 韩江涛 牛璞 +4 位作者 刘立家 吴懿豪 辛中华 李卓阳 贾晓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50-1968,共19页
地球内部地质过程及其相互作用不仅控制了全球地质格局的形成演化,也控制着地热资源的形成和地震活动的发生。本文通过系统调研及归纳总结,系统讨论地热资源与地震活动的共生深部驱动机制。首先,总结了全球高温地热带及大型/超大型地震... 地球内部地质过程及其相互作用不仅控制了全球地质格局的形成演化,也控制着地热资源的形成和地震活动的发生。本文通过系统调研及归纳总结,系统讨论地热资源与地震活动的共生深部驱动机制。首先,总结了全球高温地热带及大型/超大型地震带的形成背景,大多数高温地热与大型地震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重合性,形成于活跃的板块边缘,而板内常形成中—低温地热且周缘伴随地震活动;其次,总结了地热资源及地震活动共生的深部驱动要素,发现流体及断裂构造在热能和地震的释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地热资源与地震活动深部主要的控制要素;再次,总结了地热资源与地震活动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成果,表明大地电磁等方法可揭示地热与地震形成的同源关系与因果关系,地热与地震源于深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最后,对地热资源与地震活动的共生深部驱动机制研究方法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地震活动 共生机制 深部控热要素 深部地球物理
下载PDF
南秦岭杨家坝多金属矿区中的碳酸岩岩相学及成矿地球化学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显凡 朱赖民 +4 位作者 赵甫峰 卢秋霞 蔡飞跃 蔡永文 宋祥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16-1224,共9页
秦岭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区带之一。研究发现,南秦岭杨家坝多金属矿区中元古界碧口群火山沉积岩系中原以为所夹的"白云岩"在产状上具侵入接触关系,并且从岩相学、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论证,确认其为源自地幔的碳酸岩;... 秦岭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区带之一。研究发现,南秦岭杨家坝多金属矿区中元古界碧口群火山沉积岩系中原以为所夹的"白云岩"在产状上具侵入接触关系,并且从岩相学、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论证,确认其为源自地幔的碳酸岩;岩石总体表现为明显富集轻稀土、大离子亲石元素,尤以Sr、Ba相对富集,而过渡元素,尤以Ti、Cr、Ni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则表现为矿化蚀变较之弱蚀变和无蚀变相对富集,这与岩相学研究伴随硅化和硫化物蚀变而发育多金属矿化,以及同位素系列研究表现强烈相似于EMⅡ型富集地幔背景,并具碳酸岩与碳酸盐岩的过渡特征形成呼应,暗示矿区碳酸岩及相关矿化的形成,可能与秦岭造山带从中元古代到中新生代发生同生成矿,或构造体制转换并伴随后造山期强烈陆内造山作用导致的壳幔叠加改造密切相关,是重大深部地质事件的标志。碳酸岩的发现和确认,为论证本区深部地质地球化学动力学事件和过程,以及壳幔混染对成矿的贡献提供了新的岩石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杨家坝多金属矿区 碳酸岩 壳慢叠加成矿 深部地球化学动力学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深部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绪本 高原 +1 位作者 王志 余嘉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30-2037,共8页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青藏高原深部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领域的研究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地球物理学报》以青藏高原为专辑,集中在2017年6期刊发36篇文章,涵盖了青藏高原深部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方面的一批最新...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青藏高原深部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领域的研究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地球物理学报》以青藏高原为专辑,集中在2017年6期刊发36篇文章,涵盖了青藏高原深部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方面的一批最新研究成果.这些工作涉及地震特性与大陆动力学、壳幔结构与地震各向异性、深部电性结构及密度结构等研究方向.本文将从这几个研究方向简要介绍收入本专辑论文的研究工作,分享青藏高原深部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深部地球物理 大陆动力学 壳幔结构 各向异性
下载PDF
河南省嵩县九仗沟-东湾金矿区深部地球物理特征与找矿预测
19
作者 程华 李水平 +5 位作者 白德胜 曹杰 孙进 谢彦军 荆鹏 宋永利 《矿产勘查》 2024年第4期600-611,共12页
深部金属矿探测是目前资源勘查的重要课题和方向,地球物理方法探测深度大、分辨率高,是深部金属矿探测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河南省嵩县九仗沟—东湾矿区处于熊耳山—外方山矿集区内的蛮峪—店房金矿带之北段,目前九仗沟—东湾矿区已发现... 深部金属矿探测是目前资源勘查的重要课题和方向,地球物理方法探测深度大、分辨率高,是深部金属矿探测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河南省嵩县九仗沟—东湾矿区处于熊耳山—外方山矿集区内的蛮峪—店房金矿带之北段,目前九仗沟—东湾矿区已发现的金矿床主要为500 m以浅深度,深部(500~2000 m)找矿勘查工作基本为空白。为了查明九仗沟—东湾矿区深、边部成矿潜力,实现接替资源找矿突破,在九仗沟—东湾矿区主矿段南北两端延伸方向上,布设EH-4双源大地电磁测深和大功率激电测深剖面。以九仗沟—东湾金矿床为背景,在分析地质背景、岩石物理性质基础上,综合区域重磁资料、物探剖面反演结果,分析各物探方法异常特征,厘清了研究区内与金矿有关的F1构造破碎蚀变带深部空间分布特征等信息,揭示了研究区内深部F1构造带附近的中低电阻、高极化区为找矿有利部位,根据此特征在500~2000 m深度范围内确定了4个深部预测找矿靶区,为下一步找矿勘查提供了相关依据。研究方法和成果为区域上开展同类型金矿床的深部找矿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地球物理探测 断裂构造 找矿预测 九仗沟—东湾矿区 河南省
下载PDF
晕-源对比暨油气化探基础原理研究思考 被引量:5
20
作者 龚维琪 姚俊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8-176,共9页
在松辽梨树、鄂尔多斯、川西、苏北天长、塔北雅克拉等地区,应用色谱-质谱(GC -MS)、紫外吸收光谱(UV)、全扫描荧光(TSF)等方法对浅表微迹烃(小于1 0 -6)进行了测定,证实地下油气源确实存在垂向微运移,并在其上方形成分散场(晕)的晕-源... 在松辽梨树、鄂尔多斯、川西、苏北天长、塔北雅克拉等地区,应用色谱-质谱(GC -MS)、紫外吸收光谱(UV)、全扫描荧光(TSF)等方法对浅表微迹烃(小于1 0 -6)进行了测定,证实地下油气源确实存在垂向微运移,并在其上方形成分散场(晕)的晕-源关系,即使是深逾5 0 0 0m具严密盖层的油气藏也不例外。针对目前油气化探基础原理研究比较薄弱的状况,对油气化探基础原理的研究,应从深部地球化学场的观测入手,结合精细的地震地质资料追溯烃类微渗漏的形迹脉络,印证不同的机理假设;同时,还应重视地下油气微渗漏的动态观测,加强组构地球化学场及其异常成因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源对比 油气化探 基础原理 异常形成机理 深部地球化学场 组构异常 模拟实验 微运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