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腮腺深部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特点 被引量:2
1
作者 肖光裕 唐文杰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1989年第1期30-30,34,共2页
腮腺腺源性肿瘤大部分发生在腺体浅部面神经的浅面,此类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已为人所熟知。位于面神经深面的为腮腺深部组织,有时发生于该部的肿瘤,可绕过下颌枝后缘向咽旁间隙及颅底部扩展,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咽部肿块,在诊断和治疗上比... 腮腺腺源性肿瘤大部分发生在腺体浅部面神经的浅面,此类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已为人所熟知。位于面神经深面的为腮腺深部组织,有时发生于该部的肿瘤,可绕过下颌枝后缘向咽旁间隙及颅底部扩展,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咽部肿块,在诊断和治疗上比较困难。现结合我科125例腮腺腺源性肿瘤中4例发生在咽旁间隙的腮腺深部肿瘤作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深部 肿瘤 诊断
原文传递
36例神经内镜手术的麻醉处理
2
作者 谭宗池 《广西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428-429,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内镜手术 麻醉处理 颅内疾病 经内镜治疗 神经外科 创伤处理 治疗质量 麻醉管理 深部
下载PDF
反复深部位清洁灌肠佐治小儿急性痢疾
3
作者 周建国 叶玲春 +1 位作者 张秋丽 王洪波 《宁夏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2期746-747,共2页
56 例痢疾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反复深部位清洁灌肠,其退热时间,中毒症状,肉眼脓血便消失时间及便检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示深部位清洁灌肠治疗小儿疾疾可起到促进痢疾恢复的作用。
关键词 急性痢疾 清洁灌肠 深部 儿童 辅助疗法
下载PDF
深部位钢丝置入的方法
4
作者 孙明举 李垂启 +4 位作者 高赛明 王艳辉 鲁春华 张晔 孙宏彦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81-581,共1页
将钢丝置入深部骨组织时,可先用克氏针在骨组织上钻孔(图1),然后将带丝线的缝合针略预直,用持针器夹住针尖部将针尾顺钻好的孔道推进至丝线露出(图2),注意缝合针的针尖部不穿进孔道。用止血钳牵出丝线,夹进折弯的钢丝(图3)... 将钢丝置入深部骨组织时,可先用克氏针在骨组织上钻孔(图1),然后将带丝线的缝合针略预直,用持针器夹住针尖部将针尾顺钻好的孔道推进至丝线露出(图2),注意缝合针的针尖部不穿进孔道。用止血钳牵出丝线,夹进折弯的钢丝(图3),原路拔出缝合针,牵引尾线,钢丝随之而出(图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 钢丝 置入 缝合针 骨组织 克氏针 丝线 持针器
原文传递
淋巴结人体健康的“烽火台”
5
作者 一鸣 《江苏卫生保健(今日保健)》 2014年第6期31-31,共1页
淋巴结是一种圆形或椭圆形的组织,人体约有600~700个淋巴结,分布在全身浅表部位或深部位.表浅淋巴结呈组群分布,每5-6个淋巴结形成一个组群,表浅淋巴结很小,直径约2~2.5毫米.质地柔软.表面光滑可移动,无触痛,一般不易触及... 淋巴结是一种圆形或椭圆形的组织,人体约有600~700个淋巴结,分布在全身浅表部位或深部位.表浅淋巴结呈组群分布,每5-6个淋巴结形成一个组群,表浅淋巴结很小,直径约2~2.5毫米.质地柔软.表面光滑可移动,无触痛,一般不易触及,深部淋巴结更是摸不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浅淋巴结 人体健康 表面光滑 椭圆形 深部
下载PDF
止血方法有几种?各有何适用范围?
6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6-276,共1页
止血方法有四种 1.加压包扎法:适用于毛细血管出血和静脉出血时。一般用无菌纱布覆盖创口,再用绷带包扎即可止血,屈肢加压包扎适用于四肢出血。 2.填塞止血:较深部位出血时,单纯加压包扎往往不能奏效,需用无菌纱布填塞于创口... 止血方法有四种 1.加压包扎法:适用于毛细血管出血和静脉出血时。一般用无菌纱布覆盖创口,再用绷带包扎即可止血,屈肢加压包扎适用于四肢出血。 2.填塞止血:较深部位出血时,单纯加压包扎往往不能奏效,需用无菌纱布填塞于创口内,再加压包扎,如腹股沟、腋窝部创伤出血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方法 加压包扎法 静脉出血 无菌纱布 毛细血管 填塞止血 纱布填塞 深部
下载PDF
980nm半导体激光治疗阴茎血管瘤的临床疗效
7
作者 邢丽梅 顾瑛 +3 位作者 邱海霞 张佳莹 曾晶 黄乃艳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259-259,共1页
目的:观察980 nm半导体激光治疗阴茎血管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阴茎血管瘤患者15例,年龄20-45岁。术前病灶区拍照,常规消毒,沿阴茎根部局部注入2%利多卡因,在2点和11点方向稍深部位及系带下方多点局部麻醉。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治疗 临床疗效 血管瘤 阴茎 常规消毒 利多卡因 局部麻醉 深部
原文传递
影像学脊柱脂肪指数对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深部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王静杰 于超 +3 位作者 张贺庆 丁岩 魏晓东 王磊升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4期621-625,共5页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脊柱脂肪指数(SAI)对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深部手术部位感染(DSS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发生DSSI的31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3∶1比例抽取同期在该院行腰椎后路...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脊柱脂肪指数(SAI)对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深部手术部位感染(DSS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发生DSSI的31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3∶1比例抽取同期在该院行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无DSSI的9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腰椎中矢状位T2加权MRI图像上测量患者皮下脂肪厚度和SAI值,观察两组患者皮下脂肪厚度和SAI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平衡其他临床资料后,观察SAI与DSSI的关系。结果研究组皮下脂肪厚度和SA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糖尿病、ASA分级、术前类固醇、术前免疫抑制剂、非手术部位感染史、手术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AI≥0.45、年龄≥75岁、ASA分级>2级、术后引流时间>3 d、手术节段>2节段是DSSI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SAI是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DSSI的风险因素,可用于术前手术患者的风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内固定术 深部手术部感染 脊柱脂肪指数 核磁共振 风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