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深水盆地群分布格局与油气特征 被引量:75
1
作者 张功成 米立军 +2 位作者 屈红军 冯杨伟 范玉海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9-378,共10页
全球深水盆地呈"两横两竖"格局分布。"两竖"是指近南北走向的滨大西洋深水盆地群和滨西太平洋深水盆地群:前者包括巴西东部陆缘深水区7大盆地、墨西哥湾深水盆地、西非陆缘深水区11个盆地、挪威中部陆架以及北海盆... 全球深水盆地呈"两横两竖"格局分布。"两竖"是指近南北走向的滨大西洋深水盆地群和滨西太平洋深水盆地群:前者包括巴西东部陆缘深水区7大盆地、墨西哥湾深水盆地、西非陆缘深水区11个盆地、挪威中部陆架以及北海盆地等;后者主要包括日本海盆地、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吉普斯兰盆地等。"两横"是指近东西走向的新特提斯构造域深水盆地群与环北极深水盆地群:前者包括澳大利亚西北陆架深水区4大盆地、孟加拉湾、阿拉伯湾等;后者包括巴伦支海盆地、喀拉海盆地、拉普捷夫海盆地等。深水盆地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俯冲边缘、陆—陆碰撞边缘、弧—陆碰撞边缘、转换边缘、大陆裂谷等威尔逊板块旋回的所有阶段,但以被动大陆边缘为主。滨大西洋与特提斯构造域盆地群分别受中生代以来地球东西向伸展与南北向聚敛双重因素控制。全球已发现深水油、气呈"一横一竖"分布格局,油主要分布在南北走向的滨大西洋深水盆地群,天然气主要分布在近东西走向的新特提斯构造域盆地群,二者分别受"南湖北海南北向断陷群"与"东西向海陆过渡断陷群"影响。全球深水油气勘探存在4个新领域,包括盐下和超深水区等深层新领域,以及环北极深水盆地群和滨西太平洋深水盆地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盆地 两竖两横 大西洋 新特提斯构造域 新领域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deepwater basins 被引量:50
2
作者 ZHU WeiLin ZHONG Kai +2 位作者 LI YouChuan XU Qiang FANG DianYo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2012年第24期3121-3129,共9页
Although the huge potential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deepwater basins has been proven by a series of discoveries that followed the exploration breakthrough of well LW 3-1-1, recent drilling and other studies ha... Although the huge potential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deepwater basins has been proven by a series of discoveries that followed the exploration breakthrough of well LW 3-1-1, recent drilling and other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uniqueness and complicated nature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of the deepwater basins there. Based on a review of previous work and the latest exploration activities and studie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critical controls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in the deepwater basins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 terrestrial-marine transitional coal-bearing source rock is proposed to be the primary source rock for the deepwater basins. A marine source rock, which was first identified as contributing to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n this region, probably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eep-and ultra-deep water basins south to the Pearl River Mouth and Qingdongnan basins. The shelf margin delta depositional systems in the Baiyun Sag, sourced from the Pearl River, are currently primary exploration targets in the deepwater part of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whereas the western Red River delta-ic-submarine fan depositional systems, initially proven by drilling, are the possible major exploration reservoirs in the Qing-dongnan deepwater areas. Current deepwater exploration targets at the large-sized structural traps and deep and ultra-deep areas in the south of the Pearl River Mouth and Qingdongnan basins will be the future exploration focus. Deepwater exploration activities and relevant fundamental studies, supporting and promoting each other,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national energy supply of China, the basic regional studie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dvancements in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of related deepwater industries, and will safeguard national sovereignty and territorial integ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盆地 勘探潜力 中国南海 油气成藏 三角洲沉积体系 珠江口盆地 煤系烃源岩 勘探目标
原文传递
南海北部深水区烃源岩形成和分布研究 被引量:47
3
作者 李友川 米立军 +2 位作者 张功成 傅宁 孙玉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70-979,共10页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与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烃源岩存在明显差异,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以中生界裂陷期湖相和坳陷期海相烃源岩为主,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生低等生物。南海北部深水区裂陷期可能发育第三系湖相烃源岩,但油气源分析结果表明...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与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烃源岩存在明显差异,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以中生界裂陷期湖相和坳陷期海相烃源岩为主,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生低等生物。南海北部深水区裂陷期可能发育第三系湖相烃源岩,但油气源分析结果表明,第三系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为本区主力烃源岩。南海北部深水区煤系烃源岩和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生高等植物,河流—三角洲体系是控制陆生高等植物生长和有机质富集的重要因素,海相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存在由陆向海降低的趋势。南海北部深水区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主要分布于盆地或凹陷周缘,以煤系烃源岩为主,部分为海相烃源岩,但盆地或凹陷沉积中心主要为有机质丰度相对较低的海相烃源岩,烃源岩条件较盆地或凹陷周缘地区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深水盆地 海相烃源岩 煤系烃源岩 形成和分布
下载PDF
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石炭纪至二叠纪层序地层格架及三级海平面变化的全球对比 被引量:34
4
作者 梅冥相 马永生 +3 位作者 邓军 初汉民 刘智荣 张海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3-24,共12页
属于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的滇黔桂盆地,自加里东运动之后,泥盆纪开始拉开,整个晚古生代延续发展.受同生断裂的控制,在深水盆地中发育大小不等的孤立碳酸盐台地,因而在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形成特殊的'台-盆-丘-槽'的古地理格局.... 属于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的滇黔桂盆地,自加里东运动之后,泥盆纪开始拉开,整个晚古生代延续发展.受同生断裂的控制,在深水盆地中发育大小不等的孤立碳酸盐台地,因而在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形成特殊的'台-盆-丘-槽'的古地理格局.对不同古地理背景下的典型剖面进行三级层序划分并对其进行空间追索和对比,在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的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中可以识别出12个三级层序,相当于晚古生代25个三级沉积层序(2~5 Ma;SQ1至SQ25)中的SQ14至SQ25;以地层记录中的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为基本要素,可以建立研究区石炭系和二叠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层序地层格架反映了三级层序的基本特征: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和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研究区的石炭系和二叠系,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在连陆台地上发育3套煤系地层,它们分别组成石炭纪三级层序SQ15、跨系的三级层序SQ19的HST以及二叠纪吴家坪期的三级层序SQ24;而且在连陆台地边缘和孤立台地上,于阳新世的茅口亚世以及乐平世的长兴期发育海绵生物礁,海绵生物礁分别构成了以下二叠系三级层序即阳新世的SQ22和SQ23以及长兴期的SQ25.3套煤系地层和两套海绵生物礁的发育,使研究区的石炭系和二叠系形成了一个与欧美地区完全不同的层序地层序列.在研究区石炭系和二叠系所识别出的12个三级层序中,石炭纪-二叠纪船山世地层可以划分出6个三级层序.这种划分与Busch等对北美相同层位的划分相似,也就是说该6个三级层序的形成时限大于10 Ma;较长的形成时限可能反映了形成在联合古陆汇聚时期即全球构造相对稳定时期三级海平面变化的一个特性.因此,研究区的石炭系和二叠系所识别和划分出的12个三级层序,其数量比Ross和Ross(1985)对欧美地区石炭系和二叠系所划分出的50多个三级层序要少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三级层序 石炭系 层序地层格架 海平面变化 二叠纪 石炭纪 生物礁 深水盆地 碳酸盐岩地层
下载PDF
泥盆纪-石炭纪右江盆地结构与岩相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23
5
作者 陈洪德 张锦泉 刘文均 《广西地质》 1994年第2期15-23,共9页
右江泥盆纪─石炭纪沉积盆地是伴随着古特提斯洋的打开,在杨子古陆南部被动大陆边缘上逐渐发育形成的裂谷型盆地。在同沉积断裂活动的强烈影响下,形成以北西向为主,北东向次之的次级深水盆地与台地相间展布的岩相-构造格局。由于区... 右江泥盆纪─石炭纪沉积盆地是伴随着古特提斯洋的打开,在杨子古陆南部被动大陆边缘上逐渐发育形成的裂谷型盆地。在同沉积断裂活动的强烈影响下,形成以北西向为主,北东向次之的次级深水盆地与台地相间展布的岩相-构造格局。由于区域应力场和同沉积活动断裂带延伸方向的差异,使北西向次级深水盆地呈张裂性质的地堑式和半地堑式盆地,而北东向次级深水盆地则大都具走滑盆地特征。泥盆纪的岩相古地理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裂陷阶段、被动陆缘裂谷作用阶段和沉积充填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泥盆纪 右江盆地 石炭纪 区域应力场 深水盆地 被动大陆边缘 演化 发育 三个阶段
全文增补中
世界深水油气勘探形势分析及对我国深水油气勘探的启示 被引量:29
6
作者 吕福亮 贺训云 +2 位作者 武金云 孙国忠 王根海 《海洋石油》 CAS 2007年第3期41-45,共5页
为了了解及借鉴世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技术、经验,从而对我国正在开展的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有所启示,对当前世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形势、面临问题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广泛调研,并进行了较深入分析。全球深水海域油气资源丰富,已成为当前热... 为了了解及借鉴世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技术、经验,从而对我国正在开展的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有所启示,对当前世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形势、面临问题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广泛调研,并进行了较深入分析。全球深水海域油气资源丰富,已成为当前热门的油气勘探领域。深水油气产量及所占比重不断增长,全球深水油气产量从1996年的不足2×108bbl油当量增长到2005年的14×108bbl油当量,全球深水油气产量占海洋油气总产量的比重分别由2004年的10%和7%,将增长至2015年的25%和12%。与此同时,随着深水油气勘探的逐渐深入,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难题,如油藏规模越来越小、油藏流体越来越复杂、作业海域环境越来越恶劣以及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分辨率3D地震技术、4C/4D地震技术、大位移水平井及分支井技术、智能完井技术、各种深水作业平台以及越来越智能化的海底生产系统等,正日益广泛应用于深水油气的勘探开发中。全球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形势表明,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虽然面临各种难题与挑战,但因其丰厚的投资回报以及相关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其在世界各深水海域得以迅猛推进,尤其在大西洋两侧的西非沿岸、巴西近海和墨西哥湾深水区,并不断取得重大发现,成为全球油气储量增长的重要一极。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深水盆地具有与大西洋两侧盆地群类似的被动大陆边缘背景,亦应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最新的荔湾3-1-1井取得的重大发现亦证实了此点。南海南部周边国家在南部深水区已取得的众多油气发现亦表明我国南海南部深水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因此,应加快勘探开发的步伐,充分利用深水区丰富的油气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油气 深水勘探 油气勘探 深水盆地 南海深水
下载PDF
南大西洋深水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及含油气系统 被引量:32
7
作者 袁圣强 吴时国 +1 位作者 马玉波 付彦辉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16-221,共6页
南大西洋两岸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是当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区域,其构造沉积作用及含油气条件受控于大西洋的裂开、持续扩张漂移和气候、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大西洋边缘盆地的构造演化可以分为前裂谷期、裂谷期、过渡期和漂移期(漂移... 南大西洋两岸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是当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区域,其构造沉积作用及含油气条件受控于大西洋的裂开、持续扩张漂移和气候、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大西洋边缘盆地的构造演化可以分为前裂谷期、裂谷期、过渡期和漂移期(漂移期又可分为海侵和海退2个时期);裂谷期发育陆相河流—湖泊—三角洲相沉积体系,过渡期发育阿普第期蒸发盐岩系,漂移期发育海相碳酸盐岩和深水碎屑岩沉积体系。以阿普第期蒸发盐岩系为界,南大西洋深水盆地发育盐下和盐上2套含油气系统,盐下层油气系统烃源岩为湖相泥(页)岩,储层为河流—三角洲相及滨岸相砂岩,盖层为阿普第期蒸发盐岩;盐上层油气系统的主力烃源岩主要是上白垩统海相泥(页)岩,储层以浊积砂岩储层为主,盖层为各个时期发育的泥(页)岩。南大西洋盆地张裂过程的差异性控制了层序发育、蒸发盐岩的分布和含油气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 深水盆地 构造沉积演化 张裂作用 含油气系统
下载PDF
Rifting proces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syn-rift stage prolongation in the deepwater bas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27
8
作者 DONG DongDong WU ShiGuo +1 位作者 ZHANG GongCheng YUAN ShengQi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8年第23期3715-3725,共11页
Based on the latest seismic and geological data, tectonic subsidence of three seismic lines in the deepwater area of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PRMB),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 is calculated. The result shows ... Based on the latest seismic and geological data, tectonic subsidence of three seismic lines in the deepwater area of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PRMB),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 is calcula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ifting process of study area is different from the typical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basin. Although the seafloor spreading of SCS initiated at 32 Ma,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rate does not decrease but increases instead, and then decreases at about 23 Ma,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rifting continued after the onset of seafloor spreading until about 23 Ma. The formation thickness exhibits the same phenomenon, that is the syn-rift stage prolonged and the post-rift thermal subsidence delaye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are supposed to be three: (1) the lithospheric rigidity of the northern SCS is weak and its ductility is relatively strong, which delayed the strain relaxation resulting from the seafloor spreading; (2) the differential layered independent extension of the lithosphere may be one reason for the delay of post-rift stage; and (3) the southward transition of SCS spreading ridge during 24 to 21 Ma and the corresponding acceleration of seafloor spreading rate then triggered the initiation of large-scale thermal subsidence in the study area at about 23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中国海 深水盆地 构造沉降 裂谷作用
原文传递
深水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 被引量:26
9
作者 陈建文 《海洋地质动态》 2003年第8期38-41,59,共4页
全球海域深水区已成为油气增长的新领域。根据国内外深水油气勘探概况和我国深水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认为 ,我国海域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潮汕坳陷及台西南盆地深水区、南海西南海域深水区和冲绳海槽盆地是我国海域... 全球海域深水区已成为油气增长的新领域。根据国内外深水油气勘探概况和我国深水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认为 ,我国海域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潮汕坳陷及台西南盆地深水区、南海西南海域深水区和冲绳海槽盆地是我国海域深水盆地油气勘探的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深水盆地 坳陷 油气地质条件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第四纪块体搬运体系的地震特征 被引量:26
10
作者 王大伟 吴时国 +2 位作者 董冬冬 姚根顺 曹全斌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74,共6页
第四纪以来,琼东南盆地的陆坡区域广泛发育深水块体搬运体系。深水块体搬运体系是广泛发生在外陆架/上陆坡的一种沉积物搬运机制,包括滑动、滑塌和碎屑流等重力流作用过程。利用深水3D地震资料,提取振幅和相干数据,通过地震剖面、构造... 第四纪以来,琼东南盆地的陆坡区域广泛发育深水块体搬运体系。深水块体搬运体系是广泛发生在外陆架/上陆坡的一种沉积物搬运机制,包括滑动、滑塌和碎屑流等重力流作用过程。利用深水3D地震资料,提取振幅和相干数据,通过地震剖面、构造图和时间切片分析,揭示块体搬运体系具有丘状外形、波状反射结构、弱振幅和连续性差的地震特征,内部整体比较杂乱,主体发育褶皱,趾部发育逆冲断层,具有塑性流体特征。结合南海构造背景分析,认为研究区第四纪沉积速率高并位于地震多发带,构成了块体搬运体系的形成条件和触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盆地 外陆架/上陆坡 块体搬运体系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右江盆地深水沉积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田景春 陈洪德 +2 位作者 彭军 覃建雄 侯中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10-214,共5页
以右江地区泥盆—三叠纪深水盆地相地层为研究对象 ,①详细讨论了深水浊流沉积的层序划分及特征 ,结果表明浊流沉积的层序界面特征明显 ,主要表现为界面不规则 ,LST期砂岩底面具大量侵蚀充填构造及塑性流动变形构造等 ,层序的体系域构... 以右江地区泥盆—三叠纪深水盆地相地层为研究对象 ,①详细讨论了深水浊流沉积的层序划分及特征 ,结果表明浊流沉积的层序界面特征明显 ,主要表现为界面不规则 ,LST期砂岩底面具大量侵蚀充填构造及塑性流动变形构造等 ,层序的体系域构成与浊积扇演化关系密切 ,即从低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的演化浊积扇经历了进积→退积→加积→进积演化过程 ;②详细讨论了深水硅泥质沉积的层序划分及特征 ,即可根据硅质岩、泥质岩 (包括粉砂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盆地 浊流沉积 硅泥质沉积 层序地层
下载PDF
世界深水勘探特点及中国深水勘探现状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陈春峰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6期835-837,811,共4页
深水勘探具有5大特点,即盆地类型以被动陆缘盆地为主,勘探区带以有油气发现浅水油气区的延伸深水区为主,圈闭类型以大型构造为主,储层以第三系深水扇体类型的高孔高渗储层为主,油气类型以油为主。我国目前的深水勘探区域主要分布于南海... 深水勘探具有5大特点,即盆地类型以被动陆缘盆地为主,勘探区带以有油气发现浅水油气区的延伸深水区为主,圈闭类型以大型构造为主,储层以第三系深水扇体类型的高孔高渗储层为主,油气类型以油为主。我国目前的深水勘探区域主要分布于南海海域,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南海西部海域、南海东部海域、南海南部海域。南海西部深水区圈闭条件较好,总体上属相对较高风险区。南海东部深水区与南海西部深水区条件基本相似,因此,从近期来看,该区的勘探条件同样不很成熟;但从长远来看,该区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南海南部深水区与南海北部深水区条件差别较大,从近期来看,该区的勘探条件较为成熟,勘探潜力大。但随着世界深水勘探的成熟,对地质风险的承受能力增强,南海北部深水区将成为可勘探的油气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盆地 油气勘探 勘探潜力 盆地类型 南海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沉积-构造的差异性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18
13
作者 吕宝凤 袁亚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1-447,共7页
南海北部深水区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台西南盆地等新生代被动陆缘盆地,这些盆地经历了大致相当的从裂陷到坳陷的构造演化史,但在张裂活动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沉积-构造的差异性。构造沉降特征分析显示:在同一构造... 南海北部深水区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台西南盆地等新生代被动陆缘盆地,这些盆地经历了大致相当的从裂陷到坳陷的构造演化史,但在张裂活动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沉积-构造的差异性。构造沉降特征分析显示:在同一构造带上自西向东有盆地主要构造沉降发生的时段逐步变晚的趋势;在不同构造带上自北向南有盆地主要构造沉降发生的时段逐步变晚的趋势。这种沉积-构造的差异性对烃源岩的发育类型、分布及生储盖组合等方面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表现为:裂谷期构造沉降幅度大的盆地,陆相烃源岩发育,以陆生陆储陆盖型成藏组合为主;裂后期构造沉降幅度大的盆地,海相烃源岩发育规模较大,海生海储海盖型成藏组合及混生海储海盖型生储盖组合所占分量逐渐增多。推测渐新统湖相-湖沼相及海陆过渡相源岩和中新统海相烃源岩应是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的主要来源,陆生海储海盖型、海生海储海盖型及混生海储海盖型生储盖组合应是深水区基本生储盖组合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深水盆地 沉积-构造差异 生储盖组合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浅水流的地球物理特性及识别 被引量:17
14
作者 吴时国 孙运宝 +3 位作者 王秀娟 赵强 刘峰 董冬冬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81-1690,共10页
浅水流(Shallow Water Flow,SWF)是深水环境海底浅部地层中超压的砂体流动,是对深水钻井最具破坏力的一种地质灾害,严重制约深水油气开发.为有效预测和防治浅水流,需要对浅水流地球物理特性进行研究,并在研究区内加以识别.本文借鉴国外... 浅水流(Shallow Water Flow,SWF)是深水环境海底浅部地层中超压的砂体流动,是对深水钻井最具破坏力的一种地质灾害,严重制约深水油气开发.为有效预测和防治浅水流,需要对浅水流地球物理特性进行研究,并在研究区内加以识别.本文借鉴国外主要深水盆地对浅水流问题的研究经验,对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潜在浅水流区域采取以属性判定、超压分析为主,振幅识别为辅的方法进行预测.精细层序地层学解释发现,南海北部深水盆地存在上新世以来的古珠江深水水道沉积体系和第四纪水道,这些水道砂体疏松未固结、孔隙度大、有效应力低、几乎表现出流体特性.基于遗传算法的混合反演方法发现,研究区存在典型的AVO响应,横波速度极低,低频特征明显,振幅强度弱,连续性较好,存在极性反转,高泊白松比和高纵横波速度比.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坡具备浅水流发生的潜在条件,深水水道发育区为潜在的浅水流危险区,浅水流具有独特的地震响应特征,泊松比高达0.49,纵横波速度比约为3.5~9或更高,SWF层位对地震属性的敏感度V_P/V_S>AVO响应>泊松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流 深水盆地 深水水道体系 白云凹陷
下载PDF
深水盆地中多边形断层的几何特征与形成机制探讨 被引量:15
15
作者 吴时国 孙启良 董冬冬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231-240,共10页
多边形断层是指一种在平面上呈多边形具有微小断距的张性断层系。自1994年被提出以来,已有十余年的研究历史,并在世界50多个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中被识别出来。研究多边形断层需要高精度的3D地震资料。我们根据琼东南盆地3D地震资料并利用... 多边形断层是指一种在平面上呈多边形具有微小断距的张性断层系。自1994年被提出以来,已有十余年的研究历史,并在世界50多个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中被识别出来。研究多边形断层需要高精度的3D地震资料。我们根据琼东南盆地3D地震资料并利用相干切片技术,首次在琼东南盆地南部发现了多边形断层,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多边形断层的成因机制是前期多边形断层研究的重点,许多学者认为深水沉积物早期压实脱水体积收缩形成的;也有学者认为重力扩展控制断裂的发育。岩石物性、成岩作用及构造应力是影响多边形断层发育的重要因素。多边形断层对深水盆地的油气储集体的性质和分布;以及油气、天然气水合物的运移和聚集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边形断层 脱水体积收缩 重力扩展 水道砂岩 深水盆地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的裂陷过程及裂陷期延迟机制探讨 被引量:14
16
作者 董冬冬 吴时国 +1 位作者 张功成 袁圣强 《科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2342-2351,共10页
依据最新地震地质资料利用回剥法计算了南海北部深水区3条测线的构造沉降量。结果显示研究区不同于典型的被动陆缘盆地,虽然南海于32Ma开始扩张,但陆缘盆地的构造沉降速率此时没有减小反而增大,23Ma左右才显著减小,暗示裂陷作用一... 依据最新地震地质资料利用回剥法计算了南海北部深水区3条测线的构造沉降量。结果显示研究区不同于典型的被动陆缘盆地,虽然南海于32Ma开始扩张,但陆缘盆地的构造沉降速率此时没有减小反而增大,23Ma左右才显著减小,暗示裂陷作用一直持续到约23Ma才结束,地层厚度资料同样反映出这一现象,即裂陷期出现了延迟,热沉降开始时间滞后。认为形成该现象的机制可能有3个:(1)南海北部陆缘的岩石圈强度很弱,塑性相对较强,对南海扩张造成的应变衰减反应延迟;(2)岩石圈分层独立伸展的差异性可能也是导致裂后热沉降滞后的原因;(3)南海扩张脊在24-21Ma之间的向南跃迁及对应的海底扩张增速事件进一步诱发了研究区23Ma左右大规模裂后热沉降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深水盆地 构造沉降 裂陷作用 破裂不整合
原文传递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成因机制与油气资源效应 被引量:15
17
作者 何家雄 李福元 +1 位作者 王后金 赵斌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3期1-11,共11页
南海北部陆缘深水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等多种资源分布及资源潜力与其深部地壳岩石圈结构构造特征,尤其是地壳浅表层沉积盆地类型及成盆机制等存在时空耦合配置关系及成因联系,亦是目前油气及水合物地质勘探研究调查部门和学术界重点关注... 南海北部陆缘深水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等多种资源分布及资源潜力与其深部地壳岩石圈结构构造特征,尤其是地壳浅表层沉积盆地类型及成盆机制等存在时空耦合配置关系及成因联系,亦是目前油气及水合物地质勘探研究调查部门和学术界重点关注领域。基于海洋地质调查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和油气勘探开发成果,综合分析了南海北部陆缘深部岩石圈地壳结构构造特征,借鉴陆缘伸展地壳拆离薄化新模式的理念,阐明深部地壳结构构造特征与深水盆地的时空耦合配置关系,进而揭示了深水盆地成因及其与深水油气及水合物成藏等的成因联系及资源效应;预测陆坡-洋陆过渡带深水及超深水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与勘探前景优于陆架浅水盆地,且水合物资源潜力巨大,是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与油气储量接替的重要战略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盆地 岩石圈深部结构 成盆机制分析 沉积充填特点 油气资源效应 南海北部
下载PDF
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进展及启示 被引量:13
18
作者 牛华伟 郑军 曾广东 《海洋石油》 CAS 2012年第4期1-6,共6页
分析总结了世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现状和深水油气资源分布特征、我国深水领域油气勘探进展以及南海北部陆坡区、南海西南海域以及东海冲绳海槽盆地的深水油气资源前景。经过近100年的发展,浅海油气勘探开发高峰期已经过去,新增储量和产... 分析总结了世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现状和深水油气资源分布特征、我国深水领域油气勘探进展以及南海北部陆坡区、南海西南海域以及东海冲绳海槽盆地的深水油气资源前景。经过近100年的发展,浅海油气勘探开发高峰期已经过去,新增储量和产量逐渐向深水转移。世界上深水油气盆地主要为滨大西洋深水盆地群、滨西太平洋深水盆地群、新特提斯构造域深水盆地群和环北极深水盆地群,各深水盆地群油气勘探程度和成果差别很大。我国的深水区资源丰富,潜力很大,然而由于技术、资金等原因,勘探程度很低。但近几年来,我国无论是深水的油气发现,或是深水勘探装备和技术,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加快深水油气勘探的步伐,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油气 勘探开发 深水盆地 能源安全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缘深水盆地多边形断层几何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端新 吴时国 +1 位作者 王志君 孙启良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0-616,共7页
基于高分辨3D地震资料研究得出,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深水区的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琼东南盆地华光凹陷、长昌凹陷和北礁凸起中新统普遍发育了延伸长度短、间距小、断距小、倾角大、受层序边界控制、平面呈多边形特征的小型伸展正断层,即多... 基于高分辨3D地震资料研究得出,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深水区的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琼东南盆地华光凹陷、长昌凹陷和北礁凸起中新统普遍发育了延伸长度短、间距小、断距小、倾角大、受层序边界控制、平面呈多边形特征的小型伸展正断层,即多边形断层。借助区域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盆地构造和沉积演化、ODP钻井和深水油气井资料,探讨了南海北部多边形断层的形成机理。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和琼东南盆地华光凹陷多边形断层发育在海泛面对应的密集段上下,其形成受早期成岩过程中的压实脱水、黏土矿物相变脱水和生烃增压作用影响,可用超压泥岩水压破裂模型解释。琼东南盆地长昌凹陷和北礁凸起受复杂构造和沉积环境影响,多边形断层具有一定的定向性,地层岩性也较为复杂,除了受早期成岩过程中的压实脱水、水压破裂作用影响外,还受构造应力和重力扩展作用的叠加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边形断层 深水盆地 水压破裂 重力扩展 南海
下载PDF
云南罗平生物群埋藏环境初步研究:来自沉积构造的证据 被引量:11
20
作者 白建科 张启跃 +4 位作者 尹福光 谢韬 周长勇 吕涛 冯静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2-767,共6页
罗平生物群产于云南省罗平县大凹子村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中,是以海生鱼类为主,还伴生有海生爬行类、棘皮类、双壳以及植物化石。产化石层位以灰黑色薄层泥晶灰岩为主,水平纹层、波状层理、同生变形构造(滑塌构造、包卷层理)、正粒序、... 罗平生物群产于云南省罗平县大凹子村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中,是以海生鱼类为主,还伴生有海生爬行类、棘皮类、双壳以及植物化石。产化石层位以灰黑色薄层泥晶灰岩为主,水平纹层、波状层理、同生变形构造(滑塌构造、包卷层理)、正粒序、虫迹等沉积构造发育。对这些沉积构造进行研究来探讨罗平生物群的沉积与埋藏环境,结果表明:罗平生物群沉积环境为碳酸盐台地内部具远端变陡坡折的浅海深水盆地,水体相对较深,处于间隙性缺氧状态,有效地阻止了生物化石的腐烂分解;远端变陡缓坡部分发育的同沉积变形构造指示了环境的突发性变化,引发了生物的大量死亡并被迅速埋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平生物群 沉积构造 远端变陡缓坡 深水盆地 埋藏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