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垄耕作技术对粮食生产和环境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韦本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5期60-61,64,共3页
介绍了粉垄技术的技术特点、科学实用性、应用效果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实际意义,以期在全国推广应用,最大化友好利用土壤养分、水分、氧气和光能等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有效助力粮食、环境安全和国民健康。
关键词 粉垄 生态环境 旋耕 改善
下载PDF
深旋耕秸秆还田对内陆盐碱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效应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学平 刘萍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3-135,共3页
为了解深旋耕结合小麦秸秆还田的措施对内陆盐碱地改土增产的效果,以夏玉米浚单20为材料,研究旋耕平播条件下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养分以及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培肥措施下耕层(0~20 cm)土壤碱解氮含量比20~40 cm土层... 为了解深旋耕结合小麦秸秆还田的措施对内陆盐碱地改土增产的效果,以夏玉米浚单20为材料,研究旋耕平播条件下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养分以及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培肥措施下耕层(0~20 cm)土壤碱解氮含量比20~40 cm土层高33.3%~54.0%。土壤速效钾的变化规律和土壤碱解氮相似,其中处理NPK+生+J(3层)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为120 mg/kg。深耕秸秆还田后土壤速效磷仍然偏低,低于临界值20 mg/kg,表明该盐碱地土壤磷素缺乏。处理NP+J(3层)耕层的有机质含量最高为45.8 g/kg,20~4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增加也较明显;与对照处理NPK相比,其他4个处理有机质含量增加幅度为37%~128%。夏玉米籽粒产量以使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产量最高,为9 337.5 kg/hm2,比最低产量的处理高38.1%,比不使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NPK+J(3层)高9.3%。从各生育期夏玉米干物质累积量来看,处理NPK+生+J(3层)的干物质累积量最高。以上结果表明,深旋耕秸秆还田并施用生物肥最能大幅度提高盐碱地土壤肥力和夏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耕 内陆盐碱地 秸秆还田 土壤肥力
下载PDF
深旋耕配施有机肥对盐碱地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麻仲花 刘吉利 +3 位作者 吴娜 杨永森 胡永琪 者永清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9-491,共13页
采用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耕作方式(A1传统翻耕、A2深旋耕)和有机肥水平(B1:0kg·hm^(-2)、B2:7500kg·hm^(-2)、B3:15000kg·hm^(-2)、B4:22500kg·hm^(-2))对玉米根际盐碱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并对... 采用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耕作方式(A1传统翻耕、A2深旋耕)和有机肥水平(B1:0kg·hm^(-2)、B2:7500kg·hm^(-2)、B3:15000kg·hm^(-2)、B4:22500kg·hm^(-2))对玉米根际盐碱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并对其功能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1)深旋耕和增施有机肥两因素交互效应显著提高了土壤Observed指数、Chao1指数、ACE指数及香浓指数(P<0.05)。(2)玉米根际细菌群落主要由变形菌门(37.4%~54.4%)、酸杆菌门(8.6%~12.9%)、放线菌门(5.2%~13.3%)等31个门及497个属的细菌组成,细菌群落分析表明不同耕作方式间细菌群落结构较为相似,各有机肥施用水平间丰度表现出差异性。(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值与ACE指数、Observed指数及Chao1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56,P=0.004);蔗糖酶(IA)活性与ACE指数、Observed指数及Chao1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52,P=0.01)。冗余分析发现,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及pH值是影响玉米农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4)深旋耕配施有机肥明显提高了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其他氨基酸代谢、聚糖生物合成与代谢、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等玉米农田根际土壤细菌信号转导功能基因丰度,以A2B3处理下土壤细菌各功能基因丰度均最高。本研究中,深翻耕和有机肥施用量为15000kg·hm^(-2)处理,对改善玉米农田的细菌多样性和功能最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耕 有机肥 盐碱地 细菌群落结构 玉米
下载PDF
Discussion of Fenlong Cultivation Supporting Food and Environment Safety and Broadening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Space 被引量:3
4
作者 韦本辉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2期467-470,480,共5页
A new high-efficiency farming method of global significance, Fenlong tech- nique capable of making soil fertile, increasing yield and improving ecological envi- ronment was introduced; and the Fenlong technique could ... A new high-efficiency farming method of global significance, Fenlong tech- nique capable of making soil fertile, increasing yield and improving ecological envi- ronment was introduced; and the Fenlong technique could deeply plough and scarify soil with a depth up to 30-50 cm, which is deeper than the depth of tractor tillage, solving the problem of difficulties in deeply ploughing and scarifying soil and keeping soil loose for muttiple seasons. The application to 20 crops in 18 provinces proved that yield could be increased by 10%-30% without increase in chemical fertilizer, quality could be improved by more than 5%, and water storage could be increased by 100%; yield could be increased for multiple seasons sustainably, and the yield of dry-land crops increased by 32.57%-38.2% from the second year to the fourth year; the net benefits of rice increased by 21.82% averagely from the first season to the sixth season; and the usage amoun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decreased by 0.35-4.29 kg per 100 kg produced gra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illage, with an decrease amplitude of 10.81%-30.99%. It was discussed that the Fenlong technique could maximize friendly permanently-sustainable unit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including soil nutrients, water, oxygen and light energy, and has good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multiple fields. It was put forward that if it is popularized in 0.67x108 hm2, pro- ductivity of farmland could be newly increased by 0.1-0.13×10^8 hm2, 5.0 ×10^6 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could be saved, the' storage of agricultural water could be in- creased by 3.0×10^10 m3, and increased food could feed 2,0-3.0×10^8 peo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rotary tillage Fertilizing soil increasing yield and retaining water Increasing yield by 10%-30% Increasing storage of water precipitation by 100% Fenlong cultivation technique
下载PDF
葛种植旋耕起垄机的研制 被引量:2
5
作者 付捷 冯艳 +1 位作者 稂晓嘉 吴鹏辉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8-90,163,共4页
葛种植起垄作业是葛种植生产的关键环节,起垄高度需要达到50cm以上,现有旋耕起垄机起垄高度均达不到要求。为此,在国内现有旋耕起垄机技术的基础上,设计研制了集深旋耕与高起垄作业于一体的葛种植旋耕起垄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具... 葛种植起垄作业是葛种植生产的关键环节,起垄高度需要达到50cm以上,现有旋耕起垄机起垄高度均达不到要求。为此,在国内现有旋耕起垄机技术的基础上,设计研制了集深旋耕与高起垄作业于一体的葛种植旋耕起垄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具有结构合理、工作平稳、生产效率高及作业成本低等优点,能够满足葛种植深旋耕高起垄作业要求,适合于广大葛种植专业户、合作社及农业企业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种植 旋耕起垄机 高起垄 旋耕
下载PDF
怀远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与经验总结 被引量:2
6
作者 舒正刚 《农机科技推广》 2021年第11期40-42,47,共4页
在实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项目中,主要采用了规范软盘育秧技术、机械化深旋耕技术、机械化插秧技术、配套的大田管理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和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有效运用,各生产环节达到了示范项目技术要求,顺... 在实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项目中,主要采用了规范软盘育秧技术、机械化深旋耕技术、机械化插秧技术、配套的大田管理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和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有效运用,各生产环节达到了示范项目技术要求,顺利完成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项目工作,项目示范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示范项目 大田管理技术 机械化插秧技术 机械化联合收获 经验总结 有效运用 旋耕
下载PDF
棚用深耕耕整机的研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闻佟麟 王遵义 胡启恩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35-37,共3页
对棚用深耕旋耕机的功能和实际使用进行了研究、设计和制作 .改机链传动壳体的一部分须伸入土层 ,研制者把整个耕深分为两部分 ,分别有犁体和深松犁体来完成链传动壳体正下方泥土的松碎任务 ,从而解决了链壳受泥土反力造成的整个旋耕部... 对棚用深耕旋耕机的功能和实际使用进行了研究、设计和制作 .改机链传动壳体的一部分须伸入土层 ,研制者把整个耕深分为两部分 ,分别有犁体和深松犁体来完成链传动壳体正下方泥土的松碎任务 ,从而解决了链壳受泥土反力造成的整个旋耕部件上抬的问题 .为了实现深耕无级可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耕 耕整机 设计 大棚 旋耕 前犁体犁壁
下载PDF
深旋耕土壤高速气雾消毒联合作业机研制与试验
8
作者 高建民 艾安君 +1 位作者 刘兴达 张伯钊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6-423,共8页
为了克服土壤中病菌影响农作物生长,提出一种将土壤深旋耕和土壤消毒的联合作业方法,并研发制造了实物样机.对本机传动系统进行设计,利用锥齿轮换向传动,7个圆柱直齿轮与水平夹角成15°人字形布置;其次对消毒结构设计,将药管从中空... 为了克服土壤中病菌影响农作物生长,提出一种将土壤深旋耕和土壤消毒的联合作业方法,并研发制造了实物样机.对本机传动系统进行设计,利用锥齿轮换向传动,7个圆柱直齿轮与水平夹角成15°人字形布置;其次对消毒结构设计,将药管从中空刀轴上方接入,通过刀轴旋转将药液扩散至土壤深层,同时设有表面喷药杆用于土壤表面施药;针对深旋耕功耗和牵引阻力大的问题,选用混合型因素、混合型水平均匀设计表U8(8^(2)×4^(2))和LS⁃DYNA对立式旋耕单刀辊切土过程进行虚拟仿真试验,刀辊的转速从100 r·min^(-1)依次按间隔100 r·min^(-1)取8个值,其运动速度从0.1 m·s^(-1)依次按间隔0.1 m·s^(-1)取8个值.刀片的形状分别为曲线形、矩形、三角形和弯扭状,旋耕刀排列方式为4对相邻两刀片螺旋角成90°、60°两种以及3对相邻两刀片螺旋角成90°、60°两种共4个水平.虚拟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选用曲线形旋耕刀,排列方式采用3对旋耕刀且同一螺旋线上相邻两刀片螺旋角为90°的排列方式时,刀辊的切土扭矩最小,此时刀辊的运动速度对扭矩影响很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样机最大耕深达到320 mm,耕深稳定性系数为94.484%,消毒均匀度为92.554%,而传统人工表面施药均匀度仅为72.546%,因此采用该样机可较好地实现土壤深耕和消毒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作业机 旋耕 土壤消毒 均匀试验 虚拟仿真
下载PDF
一种平台式耕作播种施肥作业装置
9
作者 汪剑辉 张瑞宏 金亦富 《农业装备技术》 2015年第4期16-18,共3页
一种平台式耕作播种施肥作业装置是在同一平台上根据不同的农艺要求加装不同的机具,可实现不同的功能。使用该复式平台一次性作业最多能完成深松、深旋耕、施肥、播种、筑畦、镇压6种作业工序。
关键词 旋耕 施肥 播种 筑畦 镇压复式作业平台
下载PDF
我国旋耕机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李理 霍春明 《现代化农业》 2004年第10期37-38,共2页
在描述了我国旋耕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目前旋耕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在与国外旋耕机技术比较的前提下 ,提出了我国今后旋耕机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旋耕 中国 大功率拖拉机 技术参数 联合作业机 全幅旋耕 需求量
下载PDF
大耕深旋耕刀的制造工艺及其耐磨性 被引量:13
11
作者 袁晓明 王宏宇 +2 位作者 赵玉凤 缪宏 张瑞宏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7,共5页
针对大耕深(耕深大于20cm)旋耕刀表硬心韧的性能要求,提出对旋耕刀"表面渗铬—淬火—中温回火处理"的制造新工艺(简称渗铬热处理工艺),考察了采用该工艺所制旋耕刀的室温干摩擦磨损行为,并与传统制造工艺(整体淬火—低温回火... 针对大耕深(耕深大于20cm)旋耕刀表硬心韧的性能要求,提出对旋耕刀"表面渗铬—淬火—中温回火处理"的制造新工艺(简称渗铬热处理工艺),考察了采用该工艺所制旋耕刀的室温干摩擦磨损行为,并与传统制造工艺(整体淬火—低温回火)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渗铬热处理工艺制造的旋耕刀具有典型的表硬心韧组织结构,其表层为高硬度的渗铬层,心部为高抗弯强度和韧性的回火屈氏体;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经渗铬热处理后试样的摩擦系数降低,相对磨损率仅为经传统工艺处理后试样的0.408,可较好地满足稻麦两熟作业区大耕深旋耕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耕旋耕 渗铬热处理 制备工艺 耐磨性
下载PDF
垂直深旋耕对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和烤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邓永晟 张敏 +9 位作者 李伟 刘勇军 彭曙光 田峰 张仲文 章程 江智敏 陈金 粟戈璇 邓小华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0-36,共7页
为明确垂直深旋耕改良植烟土壤和促进烤烟生长的应用效果,以传统耕作方式为对照,研究了垂直深旋耕对植烟土壤理化性状、烤烟根系和地上部分生长、干物质积累、经济性状和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垂直深旋耕可提高10~40 cm耕层土... 为明确垂直深旋耕改良植烟土壤和促进烤烟生长的应用效果,以传统耕作方式为对照,研究了垂直深旋耕对植烟土壤理化性状、烤烟根系和地上部分生长、干物质积累、经济性状和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垂直深旋耕可提高10~40 cm耕层土壤pH 0.14~0.16,有利于提高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效果;②垂直深旋耕可降低土壤容重0.11~0.12 g/cm^3,提高土壤孔隙度4.66~6.81百分点,增加土壤有机质1.5~1.93 g/kg,提高烤烟大田中后期土壤氮、钾的有效性;③垂直深旋耕可促进烤烟根系发育,有利大田中后期烤烟地上部分生长;④垂直深旋耕有利于烟叶的干物质、氮、磷、钾的积累,传统耕作方式有利于烟茎的干物质、氮、磷、钾的积累和烟叶烟碱的积累;⑤垂直深旋耕可提高烟叶产量14.42%和产值12.42%及烟叶钾含量。垂直深旋耕可加深土壤耕层,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增加改良剂施用效果,促进烤烟生长,提高烤烟种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垂直旋耕 植烟土壤 烤烟生长 烤烟产质量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绪成 马一凡 +4 位作者 王红丽 侯慧芝 于显枫 方彦杰 汤瑛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603-3611,共9页
为明确新型耕作技术——立式深旋耕作对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水分含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6和2017年设置立式深旋耕作40 cm(VRT)、深松40 cm(SS)、旋耕15 cm(TT)和免耕(ZT)4种耕作方式,测定0—30... 为明确新型耕作技术——立式深旋耕作对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水分含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6和2017年设置立式深旋耕作40 cm(VRT)、深松40 cm(SS)、旋耕15 cm(TT)和免耕(ZT)4种耕作方式,测定0—3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地上生物量、叶面积指数(LAI)和SPAD、产量等指标,计算阶段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结果表明,VRT在2017年播前0—4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分别较SS、TT、ZT增加了7.7、8.6、6.6 mm,在0—100 cm土层增加了18.2、22.8、20.2 mm,均达到显著差异。VRT显著促进干旱年的花前耗水和平水年的花后耗水,提高玉米地上生物量、LAI和SPAD,其中地上生物量较SS、TT、ZT分别增加了14.7%—18.3%、12.7%—18.8%和22.8%—29.1%。基于较为优势的植株生长,VRT籽粒产量较SS、TT和ZT分别增加了12.0%—13.0%、13.7%—33.6%、24.0%—47.4%。因此,虽然VRT提高了玉米耗水,并与ZT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导致收获后土壤贮水量低于其他三种耕作方式,但2017年播前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耕作处理;尽管0—3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较SS、TT和ZT下降了11.4、14.8、20.5 mm,但它们之间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VRT能够同时促进玉米耗水和降水入渗,维持土壤水分平衡,是一种有效的抗旱增墒耕作方法,可在半干旱区玉米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立式旋耕 玉米 阶段耗水 产量
下载PDF
垂直深旋耕配施有机碳肥对植烟土壤pH和物理性状及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明刚 向剑明 +7 位作者 刘勇军 张黎明 吴晶晶 杨红武 菅攀锋 田峰 粟戈璇 邓小华 《作物研究》 2020年第4期349-353,共5页
为探索垂直深旋耕与施用有机碳肥改良植烟土壤的效果,研究了垂直深旋耕配施有机碳肥对酸性植烟土壤pH、物理性状及主要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垂直深旋耕可提高全耕作层土壤pH,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2)垂直深旋耕配施有机碳肥... 为探索垂直深旋耕与施用有机碳肥改良植烟土壤的效果,研究了垂直深旋耕配施有机碳肥对酸性植烟土壤pH、物理性状及主要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垂直深旋耕可提高全耕作层土壤pH,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2)垂直深旋耕配施有机碳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植烟土壤氮、磷、钾的有效性;(3)以垂直深旋耕结合2次施用有机碳肥改良酸性土壤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烟土壤 垂直旋耕 有机碳肥 pH 物理特性 养分
下载PDF
垂直深旋耕下有机物料改良酸性土壤及烤烟产质量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晓伟 张轲 +4 位作者 倪明 赵新梅 张云芬 李枝武 杨树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期52-60,共9页
为探明深旋耕配施有机物料改良烤烟根际土壤酸化特性和调控烤烟生长、产质量的效应。以烤烟品种‘NC102’为材料,在云南省石林县酸性红壤上,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耕作方式(垂直深旋耕和传统耕作)和施有机改土物料(不施改土物料、酸... 为探明深旋耕配施有机物料改良烤烟根际土壤酸化特性和调控烤烟生长、产质量的效应。以烤烟品种‘NC102’为材料,在云南省石林县酸性红壤上,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耕作方式(垂直深旋耕和传统耕作)和施有机改土物料(不施改土物料、酸性有机肥、碱性有机肥和生物质炭)及其互作对烤烟根际土壤理化特性、烟株根系和植株生长形态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烟土壤理化特性主要受耕作方式、有机改土物料及二者互作的影响,其中垂直深旋耕配施有机肥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及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水溶性氯含量,尤其施碱性有机肥、生物质炭更有利于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性酸总量、土壤交换性氢(H+)和交换性铝(Al3+),提升土壤硅铝率、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增强酸性土壤调酸效果。烤烟根冠形态及烟叶产量、产值性状主要受深旋耕和碱性改土物料的影响。耕作方式、有机改土物料及其互作对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影响较大,其中施碱性有机肥、生物质炭主要影响总糖、还原糖、钾及水溶性氯;垂直深旋耕显著影响烟叶6项常规化学指标。因此,在云南酸性土壤山地烟区,采用垂直深旋耕结合施碱性有机肥、生物质炭,可较好地协同改良土壤酸度及提升土壤肥力,促进烤烟地上和地下部生长,形成良好根冠关系,提高烟叶产量和产值,改善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有机物料 垂直旋耕 土壤酸化 品质
下载PDF
旱地立式深旋耕方式下有机肥替代对饲用玉米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方彦杰 张绪成 +5 位作者 于显枫 侯慧芝 王红丽 马一凡 张国平 雷康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58-1969,共12页
研究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立式深旋耕方式下饲用玉米合理有效的施肥模式,为提高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2017—2019年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设单施化肥(all of fertilizer, F)、有机肥替代50%化肥(50%of fertilizer+50%of organic fer... 研究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立式深旋耕方式下饲用玉米合理有效的施肥模式,为提高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2017—2019年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设单施化肥(all of fertilizer, F)、有机肥替代50%化肥(50%of fertilizer+50%of organic fertilizer, FOF)、全部有机肥(all of organic fertilizer, OF) 3种施肥模式,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饲用玉米耗水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0~300 cm各土层土壤贮水消耗与生育期耗水、降水量及降水分布密切相关。在干旱年份, FOF和OF较F增加了花期0~3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11.9%和11.7%,显著消耗了花前0~6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 0~300 cm土层土壤总耗水量FOF较OF和F增加1.4%和10.3%,花前耗水量较F降低13.0%、较OF增加0.3%,花后耗水量分别增加20.7%和23.9%。丰水年2018年FOF和OF较F提高花前耗水量13.5%和31.6%,降低花后耗水量21.9%和36.1%, 2019年FOF较F和OF增加花前耗水量9.7%和11.9%,较F降低花后耗水量8.1%,且不同施肥模式对0~3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消耗均有影响。0~300 cm土层土壤耗水量在干旱年份FOF高于F,但无显著性差异,在两丰水年均低于F。FOF较F和OF增加成熟期干物质量4.1%~10.4%、2.7%~11.5%,增加籽粒产量3.8%~9.4%、10.1%~12.0%,增加生物量5.6%~8.9%、3.1%~15.5%,提高籽粒水分利用效率7.9%~11.1%、1.5%~14.6%。可见,有机肥替代50%化肥模式能够优化土壤的水分特性,增加土壤耗水有效性,提高产量和WUE,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农业区饲用玉米增产增效的有效肥料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旋耕 有机肥替代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饲用玉米
下载PDF
垂直深旋耕配施改土物料改良酸性土壤并提高烟草种植效益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邓小华 邓永晟 +7 位作者 刘勇军 彭德元 王振华 符昌武 章程 胡庆辉 陈金 李源环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4-73,共10页
为实现酸性土壤改良与土壤培肥同步、表层土与表下层土壤改良同步的目的,运用垂直深旋耕与无机、有机、生物等多物料综合协同改良酸性土壤,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试验设垂直深旋耕和传统耕作方式,以及石灰、石灰+绿肥、石灰+绿肥+酸性生... 为实现酸性土壤改良与土壤培肥同步、表层土与表下层土壤改良同步的目的,运用垂直深旋耕与无机、有机、生物等多物料综合协同改良酸性土壤,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试验设垂直深旋耕和传统耕作方式,以及石灰、石灰+绿肥、石灰+绿肥+酸性生物有机肥、石灰+绿肥+碱性生物有机肥等改土物料组合,研究了耕作方式和改土物料及其互作对植烟土壤理化特性及烤烟根系生长、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化学成分的影响。土壤理化特性受耕作方式和改土物料的影响,也受其互作的影响;垂直深旋耕可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和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提高改土物料调酸效果;石灰与绿肥、生物有机肥配施更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特性、提高土壤pH和养分含量,施用碱性生物有机肥较酸性有机肥更有利于提高土壤pH。烤烟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及经济性状主要受耕作方式的影响,烟叶化学成分主要受改土物料的影响;垂直深旋耕结合石灰、绿肥、生物有机肥改良酸性土壤,有利烤烟根系生长,改善烤烟农艺性状,提高烤烟产量和产值,协调烟叶化学成分。在山地烟区,采用垂直深旋耕结合无机、有机、生物等多物料综合协同改良酸性植烟土壤,可同步实现表层土壤酸度改良与肥力提升,还可同步实现表层与表下层酸性土壤改良,提高烤烟种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旋耕 改土物料 酸性土壤改良 烟草产量和质量
下载PDF
山地酸性土壤耕层重构的理化性状及酶活性动态变化 被引量:6
18
作者 邓小华 何铭钰 +8 位作者 陈金 彭曙光 刘勇军 王振华 彭德元 符昌武 邓永晟 粟戈璇 夏振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23,共7页
为揭示垂直深旋耕配施石灰、绿肥、生物有机肥重构酸性土壤耕层的效果,以湘西山地酸性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耕层重构后植烟土壤的pH、物理性状、主要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酸性土壤耕层重构后,随烤烟生育进程发展,p... 为揭示垂直深旋耕配施石灰、绿肥、生物有机肥重构酸性土壤耕层的效果,以湘西山地酸性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耕层重构后植烟土壤的pH、物理性状、主要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酸性土壤耕层重构后,随烤烟生育进程发展,pH快速升高后缓慢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孔隙度先升高后略有下降,有机质提高后呈波动变化,碱解氮快速升高后缓慢下降,有效磷快速升高后呈下降趋势,速效钾快速升高后下降再缓慢提升,蔗糖酶、脲酶先升高后下降并趋于稳定。(2)酸性土壤耕层重构可降低土壤容重,提高pH、孔隙度、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以及蔗糖酶和脲酶活性。至烤烟移栽后120 d,容重降低7.32%~8.45%,pH、孔隙度、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提高0.78~1.04、8.17%~9.23%、16.89%~27.72%、13.39%~18.81%、69.83%~245.17%和47.05%~100.91%,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分别提高53.19~163.53和0.76~1.24 mg/(g·d)。(3)垂直深旋耕+石灰+绿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效果最好,其次是垂直深旋耕+石灰+绿肥处理。因此,采用垂直深旋耕结合施用石灰、绿肥、生物有机肥等重构酸性土壤耕层,可实现土壤酸度改良与培肥同步、表层与表下层土壤酸度改良同步的改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旋耕 石灰 绿肥 生物有机肥 耕层重构
下载PDF
立式深旋耕作对西北半干旱区马铃薯水肥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绪成 马一凡 +3 位作者 于显枫 侯慧芝 王红丽 方彦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1-203,共13页
【目的】立式深旋耕作能提高土壤供水能力和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有利于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方法】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于2016—2018年布设马铃薯定位试验,设计立式深旋耕作40 cm(VRT)、深松40 cm(SS)和旋耕15 cm(TT)3个处理。在... 【目的】立式深旋耕作能提高土壤供水能力和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有利于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方法】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于2016—2018年布设马铃薯定位试验,设计立式深旋耕作40 cm(VRT)、深松40 cm(SS)和旋耕15 cm(TT)3个处理。在马铃薯播期、盛花期和收获期测定土壤含水量、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开花期测定了马铃薯叶面积指数和叶片SPAD值,成熟期调查马铃薯产量。计算马铃薯阶段水分养分消耗量,养分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VRT耕作方式提高了马铃薯播前0—120 cm土层的含水量和0—40 cm土层的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与SS和TT耕作方式相比,VRT提高了3年的花前平均耗水量,提高了干旱年(2016)的花后耗水量,但平水年(2017)和丰水年(2018)的花后耗水量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VRT耕作方式干旱年碱解氮消耗量在花前花后较SS和TT耕作方式分别增加了38.7、22.9 kg/hm^(2)和25.9、12.9 kg/hm^(2);平水年碱解氮消耗量在花前花后较SS和TT耕作方式分别增加了17.2、0.4 kg/hm^(2)和21.2、6.3 kg/hm^(2),丰水年相应地增加了13.6、4.1 kg/hm^(2)和26.8、2.8 kg/hm^(2);VRT较SS和TT耕作方式增加了有效磷和速效钾的花前花后消耗量。VRT耕作方式叶面积指数(LAI)显著高于SS和TT处理,产量在2016、2017和2018年分别较SS和TT耕作方式增加了156.8%和47.8%、24.8%和41.0%、19.6%和27.5%,VRT耕作方式土壤水分利用率和速效氮磷钾利用效率高于SS和TT,并在干旱和平水年达显著差异。【结论】与深松和旋耕相比,立式深旋耕作可以提高马铃薯播前0—120 cm土层的贮水量,进而提高0—40 cm土层中的有效态氮和磷含量,特别是在花前阶段;较好的水肥供应促进了马铃薯的生长(较高的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有利于马铃薯开花后的生长,最终获得较高的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立式深旋耕作还优化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旋耕 养分利用效率 水分利用效率 马铃薯 产量 西北黄土高原
下载PDF
深旋耕改土增密保苗技术研究
20
作者 韩宝刚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4年第1期74-75,78,共3页
长期采用表层耕作方式(10~15 cm)耕地容易导致土壤耕层变浅而形成明显的犁底层,降低土壤保墒、保肥能力,进而影响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为此,2023年在阜蒙县开展深旋耕改土增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3500株/667 m^(2)、深旋耕30~35... 长期采用表层耕作方式(10~15 cm)耕地容易导致土壤耕层变浅而形成明显的犁底层,降低土壤保墒、保肥能力,进而影响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为此,2023年在阜蒙县开展深旋耕改土增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3500株/667 m^(2)、深旋耕30~35 cm、增施有机肥的技术模式,可增加土壤耕层厚度、优化土壤结构和产量构成,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辽西地区适宜的种植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耕改土增密保苗技术 玉米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