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非遗纪录片的叙事体系——以淮河流域非遗纪录片为例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李鹏飞
-
机构
阜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2021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数字非遗背景下淮河流域非遗文化空间的生产与传播研究”(SK2021A0392)。
-
文摘
为探究非遗纪录片的叙事体系,文章以淮河流域非遗题材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以框架理论为基本方法,展开对叙事主题、叙事结构和叙事话语的分析。研究发现:作为高层次框架的叙事主题有传承、灾难、乡愁和交融;中层次框架同时使用时间性叙事和空间性叙事的结构,更多采用人物驱动的手法,叙述视角上重呈现、轻讲述;低层次框架中,视觉和听觉元素构建了富有生活气息、时代感和地域特色的叙事话语。中国非遗题材纪录片已经形成具有民族性、当代性、国际性和强大传播力的叙事体系,趋于形成将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影响力的有效路径。
-
关键词
框架理论
叙事体系
淮河流域非遗
非遗纪录片
-
Keywords
framework theory
narrative system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Huai River Basi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ocumentary
-
分类号
J95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非遗展示的空间叙事——以淮河流域非遗展馆为例
- 2
-
-
作者
李鹏飞
-
机构
阜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8,共8页
-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2021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数字非遗背景下淮河流域非遗文化空间的生产与传播研究”(SK2021A0392)。
-
文摘
淮河流域非遗展示的空间正处于从传统博物馆向非遗文化市集变迁的过程之中,设计理念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型,展示设计由“阐释性展示+展演+活动”向叙事性展示转变。静态叙事空间、时间线性和缀合式团块叙事结构、全知性叙事视角在淮河非遗主题展示设计中仍然常见,而互动式叙事空间、沉浸式叙事空间、数字叙事空间、交互式叙事结构、第一人称视角和角色代入视角已成为趋势。当下的淮河流域非遗展示应在叙事主题、叙事结构和叙事视角上持续创新,打造故事驱动型展示的精品,这样才能更好地唤醒非遗蕴含的淮河文化记忆、传承淮河文化精神。
-
关键词
淮河流域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非遗展示
叙事空间
-
Keyword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Huaihe River Basi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useum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display
narrativespace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