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5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戏曲文化的空间扩散及其文化区演变——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为例 被引量:39
1
作者 吴康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27-1438,共12页
基于文化地理学理论,运用传统定性与定量互补的研究方法,以淮剧为例进行了分析。首先,淮剧的传播和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二阶段以扩展扩散为主,第三阶段以迁移扩散为主,第四阶段主要体现出传染扩散的效应;淮剧扩散的空间结构表... 基于文化地理学理论,运用传统定性与定量互补的研究方法,以淮剧为例进行了分析。首先,淮剧的传播和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二阶段以扩展扩散为主,第三阶段以迁移扩散为主,第四阶段主要体现出传染扩散的效应;淮剧扩散的空间结构表现为由文化源地沿着多条交通线扩散,并逐渐形成了苏北和上海的双中心结构。其次,基于现有的研究提出了淮剧空间扩散模型,揭示了灾变事件导致的大规模移民是扩散的主要因素。第三,以县、区为基本空间单元,将淮剧文化区划分为核心区、外围区和过渡区,总结出淮剧文化区存在着南、北两大文化亚区和北亚区内又分化出东、中、西三片子文化亚区的空间分异特征。最后,通过选取典型年份下专业淮剧团的数量变化来考察淮剧文化区的演变轨迹,发现核心文化区十分稳定地集中在盐城和淮安两市,外围区和过渡区呈现先扩张后收缩的空间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剧 文化扩散 文化区 戏曲地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沪
原文传递
重建中的中国戏剧——“传统戏剧现代化”与“地方戏剧都市化” 被引量:31
2
作者 罗怀臻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8,共5页
由魏明伦先生发起的“当代戏剧之命运”的研讨,经过一年有余的充分论争,在佛山降下帷幕。作为讨论的延续,罗怀臻扯起重建中国戏剧的大旗,如果说魏明伦等戏剧同仁是为戏剧命运“切脉”的话,那么罗怀臻就是为重振戏剧“开方” 。 这里我... 由魏明伦先生发起的“当代戏剧之命运”的研讨,经过一年有余的充分论争,在佛山降下帷幕。作为讨论的延续,罗怀臻扯起重建中国戏剧的大旗,如果说魏明伦等戏剧同仁是为戏剧命运“切脉”的话,那么罗怀臻就是为重振戏剧“开方” 。 这里我们刊发罗怀臻的文章,把“方子”摆在世人面前,大家共议其是非得失,以期对戏剧的发展提出更多建设性的可操作的办法 在中国快速实施现代化和都市化的进程中,戏剧也面临着转型,戏剧与时代同行,戏剧的命运永远是一个揪扯戏剧人心,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欢迎戏剧同仁继续参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戏剧艺术 “传统戏剧现代化” “地方戏剧都市化” 戏剧理论 戏剧改革 淮剧
原文传递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淮剧文化 被引量:16
3
作者 孙晓东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8-142,共5页
淮剧是江苏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之一,非常鲜明地体现出苏北地域文化特色。但现有研究少有从区域文化层面充分认识淮剧在形成、发展与传承中积淀与凸显的文化特质,也尚未有论者真正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体认淮剧的精神价值与文化记忆... 淮剧是江苏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之一,非常鲜明地体现出苏北地域文化特色。但现有研究少有从区域文化层面充分认识淮剧在形成、发展与传承中积淀与凸显的文化特质,也尚未有论者真正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体认淮剧的精神价值与文化记忆价值。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把淮剧当成一种地方戏剧艺术样式来欣赏和研究,还应该关注其蕴含的族群认知、价值观念、思辨精神等因素,并由此探究影响淮剧艺术特质的形成原因,充分认识淮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戏曲史及文化史上的地位,确认其对苏北文化研究及相关地域文化研究的典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传承 苏北文化
原文传递
淮剧的发生及其文化背景——淮剧文化考察之一 被引量:11
4
作者 丁和根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8-43,共6页
淮剧经过长期的孕育,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于盐阜和两淮地区。这一带落后的交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较保守与相对封闭的文化心态,以及缺乏有影响的文人群体和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曾制约它向更高的艺术审美形态演进。然而由于... 淮剧经过长期的孕育,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于盐阜和两淮地区。这一带落后的交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较保守与相对封闭的文化心态,以及缺乏有影响的文人群体和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曾制约它向更高的艺术审美形态演进。然而由于它历史包袱较轻,因此一旦上述不利条件得到改变,它可以大量吸收外来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戏曲 淮剧 地域文化
下载PDF
发展淮剧多元并存的良好态势 被引量:8
5
作者 张铨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34,共4页
本文分别解析了“都市新淮剧”和“乡村淮剧”的基本艺术特征和戏曲音乐的发展变革。并进一步肯定了“都市新淮剧”与“乡村淮剧”是同一层面上的两个不同侧面,是两个个性鲜明的艺术形态,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都应集中探索最能揭示淮剧本... 本文分别解析了“都市新淮剧”和“乡村淮剧”的基本艺术特征和戏曲音乐的发展变革。并进一步肯定了“都市新淮剧”与“乡村淮剧”是同一层面上的两个不同侧面,是两个个性鲜明的艺术形态,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都应集中探索最能揭示淮剧本质的表演、音乐特征,使淮剧在多元并存的发展过程中,实现新的腾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剧 都市新淮剧 乡村淮剧 音乐
下载PDF
淮剧“两个中心”分布格局及其成因 被引量:5
6
作者 吴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4-19,共6页
本文从考察淮剧的地域分布现状出发,揭示出其"两个中心"的地域分布格局——苏北淮剧中心和上海淮剧中心,再从历史关系、传播变异以及空间环境等方面探讨"两个中心"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 淮剧 苏北淮剧 上海淮剧
下载PDF
淮剧的“东西路”与“南北派” 被引量:7
7
作者 邓小秋 《艺术百家》 1988年第2期114-117,共4页
淮剧,由于活动地域的不同,艺术风格的差异,竞妍争艳,绚丽多姿,遂有“东西路”与“南北派”之说。 “东西路”的形式及其艺术特点 淮剧,自早期的 “门叹词”、“香火戏”起始,逐渐发展成以演“三小戏”为主的“三可子”,再受徽剧、京剧... 淮剧,由于活动地域的不同,艺术风格的差异,竞妍争艳,绚丽多姿,遂有“东西路”与“南北派”之说。 “东西路”的形式及其艺术特点 淮剧,自早期的 “门叹词”、“香火戏”起始,逐渐发展成以演“三小戏”为主的“三可子”,再受徽剧、京剧的影响,丰富提高为初具规模的“江淮小戏”。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剧 艺术风格 艺术特点 香火戏 徽剧 京剧 叹词 艺人 演员 舞台语言
下载PDF
论淮剧艺术的综合性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朱诗宇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13,共2页
淮剧是江苏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以往对淮剧的研究多集中在语言、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而对其综合性特征关注不够。研究发现:淮剧具有鲜明的起源综合性、影响要素综合性、剧目内容综合性、地域空间综合性等特征,这一研究结论对拓展... 淮剧是江苏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以往对淮剧的研究多集中在语言、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而对其综合性特征关注不够。研究发现:淮剧具有鲜明的起源综合性、影响要素综合性、剧目内容综合性、地域空间综合性等特征,这一研究结论对拓展地方戏剧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剧 起源 影响要素 剧目内容 地域空间 综合性
原文传递
论淮剧陈派唱腔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6
9
作者 张铨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4-68,共5页
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陈德林唱腔的艺术特色 :一、重点人物形象的塑造 :二、意在声腔旋律的新美 ;三力在曲体结构的拓展。正是这三方面的成功 ,成就了淮剧中的陈派唱腔。
关键词 陈德林 淮剧 创造
下载PDF
淮剧的艺术特色及喜剧性创作思考
10
作者 郭璐 《剧影月报》 2024年第1期42-43,共2页
关于淮剧最早的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距今已有二百余年,前身包括盐淮地区农民劳动和娱乐时所唱田歌与民歌基础上发展出的门叹词,以及童子做会基础上衍生出的香火戏。咏叹词与香火戏最终演变成盐淮小戏,而盐淮小戏正是淮剧的雏形。后续徽... 关于淮剧最早的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距今已有二百余年,前身包括盐淮地区农民劳动和娱乐时所唱田歌与民歌基础上发展出的门叹词,以及童子做会基础上衍生出的香火戏。咏叹词与香火戏最终演变成盐淮小戏,而盐淮小戏正是淮剧的雏形。后续徽剧传入盐淮地区,其成熟的曲调与表演形式为淮剧的发展提供养分,淮剧正是在徽剧的融入与带动下完成了体系化的戏剧演变。到了清光绪年间,盐淮地区由于受灾严重,大批淮剧艺人逃荒到上海等地卖艺求生,并在此时接受了来自京剧的养分,完成在演出形式、唱腔、音乐、剧目等方面的推陈出新,淮剧自此完成了向成熟地方剧种的蜕变,成为一种全新的戏曲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火戏 演出形式 地方剧种 淮剧 徽剧 喜剧性 小戏 光绪年间
下载PDF
淮剧乐队的组成与伴奏研究
11
作者 潘鑫鑫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2期44-46,共3页
淮剧是江苏地区世代相传的传统戏剧,它是我国地方戏的典型代表之一,诞生于长江下游以北的苏北地区,因此又叫作“江淮戏”。新中国成立后,民间说唱音乐逐渐开始流行,为淮剧的普及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的鉴赏能力... 淮剧是江苏地区世代相传的传统戏剧,它是我国地方戏的典型代表之一,诞生于长江下游以北的苏北地区,因此又叫作“江淮戏”。新中国成立后,民间说唱音乐逐渐开始流行,为淮剧的普及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的鉴赏能力不断提升,对淮剧伴奏的效果也愈加重视,淮剧乐队由过去的3人、5人、7人逐渐增至15人左右,亦会根据演出要求加至20人以上。随着淮剧乐队人数的增加、编制的扩充,在保证伴奏水平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提升淮剧艺术的感染力和音乐的质感,是每一位从业人员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剧 乐队组成 伴奏技巧 传统艺术
下载PDF
论淮剧文化品格的缺失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晓东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5-17,共3页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淮剧正面临生存发展困境,我们不应将此仅仅归咎于市场经济等外部原因冲击,淮剧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文化内驱力不足,悲剧品格的缺失及民间生存等文化品格的缺失也是其发展掣肘的原因。淮剧只有从自身去审视其遭遇...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淮剧正面临生存发展困境,我们不应将此仅仅归咎于市场经济等外部原因冲击,淮剧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文化内驱力不足,悲剧品格的缺失及民间生存等文化品格的缺失也是其发展掣肘的原因。淮剧只有从自身去审视其遭遇的深层原因,正视其文化品格的缺失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会使淮剧振兴的口号不致于沦落为空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淮剧 文化品格 缺失
下载PDF
简析新版淮剧《赵五娘》导演创作
13
作者 张磊 《中国京剧》 2024年第1期96-99,共4页
高则诚所作《琵琶记》为传奇中的经典之作,在戏曲史中占据重要地位。自《琵琶记》问世以来即备受关注,文人墨客对其有不少评价,伶工艺人亦多次搬演。吕天成言其“勿亚于北剧之《西厢》,且压乎南声之《拜月》”1,魏良辅言其“自为曲祖,... 高则诚所作《琵琶记》为传奇中的经典之作,在戏曲史中占据重要地位。自《琵琶记》问世以来即备受关注,文人墨客对其有不少评价,伶工艺人亦多次搬演。吕天成言其“勿亚于北剧之《西厢》,且压乎南声之《拜月》”1,魏良辅言其“自为曲祖,词意高古,音韵精绝”2。仅明清时期,全本流传的《琵琶记》版本多达42种,收有《琵琶记》折子戏和选曲的选本又有29种,另有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调腔等诸多地方戏改编本流传于世,其受欢迎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及至今日,犹有黄仕忠、俞为民等学者致力于《琵琶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记》 魏良辅 川剧高腔 受欢迎程度 地方戏 淮剧 改编本 戏曲史
原文传递
现代淮剧《小镇》:寻找戏曲与电视的契合点
14
作者 姚战 《视听界》 2024年第1期108-110,共3页
本文以大型现代淮剧《小镇》为例,探寻戏曲与电视的契合点,探讨电视导演工作的创新路径。在电视上表现传统戏曲,一方面要凸显电视节目的观赏性,另一方面要体现戏曲的独特艺术魅力。
关键词 电视 戏曲 淮剧 《小镇》 导演
下载PDF
从《赵五娘》看淮剧“陈派澄腔”之特色
15
作者 魏锦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59,共2页
2023年10月,由淮剧名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陈澄主演的淮剧《赵五娘》亮相江苏紫金文化艺术节。12月,收获了“全国首批新时代中国戏剧领军人才”称号的陈澄再次以《赵五娘》参加江苏省戏曲名作高校巡演。从紫金文化艺术节到高校巡演... 2023年10月,由淮剧名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陈澄主演的淮剧《赵五娘》亮相江苏紫金文化艺术节。12月,收获了“全国首批新时代中国戏剧领军人才”称号的陈澄再次以《赵五娘》参加江苏省戏曲名作高校巡演。从紫金文化艺术节到高校巡演,《赵五娘》每场演出皆座无虚席,受到新老戏迷的交口称赞。许多青年观众因《赵五娘》的演出、因陈澄的表演而爱上了淮剧甚至爱上了戏曲,成了忠实的“CC粉”“新戏迷”。陈澄有“淮剧公主”之誉,她的唱腔有“陈派澄腔”之称,通过她在《赵五娘》中的唱腔和表演,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淮剧剧种审美特征、流派传承特征与她的个人风格特征的统一交融。对于当代青年而言,“陈派澄腔”所代表的正是根植于传统的中国戏曲的本体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剧梅花奖 《赵五娘》 文化艺术节 淮剧 陈派 中国戏曲 领军人才 审美特征
原文传递
论盐阜地方戏对淮剧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邓小秋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4,9,共5页
淮剧是具有盐淮、盐阜地区鲜明地域特色的地方剧种,在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深受盐阜地区地方戏的影响,以盐阜地区地方戏"香火戏"为发端,广泛吸收了诸如"梆子戏"、"老徽班"、"苏北京戏"、&qu... 淮剧是具有盐淮、盐阜地区鲜明地域特色的地方剧种,在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深受盐阜地区地方戏的影响,以盐阜地区地方戏"香火戏"为发端,广泛吸收了诸如"梆子戏"、"老徽班"、"苏北京戏"、"门叹词"、"三可子"、"江北小戏"、"南淮海"、"江淮戏"等地方戏的精华,博采众长,进而发展成为今日享誉全国的著名地方戏剧"淮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阜地区 地方戏 淮剧 发展 影响
下载PDF
技艺融合,谱写生命的四季——评杂技剧《四季江淮》
17
作者 王慧 《杂技与魔术》 2024年第1期27-28,共2页
杂技剧《四季江淮》由江苏省杂技团出品,作为2023紫金文化艺术节展演剧目,它以精彩而丰富的杂技语言,生动诠释了江淮地区的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该剧聚焦湿地保护和生态保护,以江淮地区的四季景观为背景,以“春耕”“夏耘”“秋收”“... 杂技剧《四季江淮》由江苏省杂技团出品,作为2023紫金文化艺术节展演剧目,它以精彩而丰富的杂技语言,生动诠释了江淮地区的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该剧聚焦湿地保护和生态保护,以江淮地区的四季景观为背景,以“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铺展情节,并巧妙融入14首与时令物候相契合的唐宋诗词,在场景转换中运用淮剧道白,将杂技与舞蹈、诗歌有机融合,充分展示了建湖杂技的特色与魅力,呈现了江淮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技剧 文化艺术节 唐宋诗词 自然风光 人文魅力 生态保护 淮剧 江淮地区
下载PDF
媒介融合视域下淮剧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径
18
作者 于琇伟 《文化产业》 2024年第17期148-150,共3页
淮剧是盐城地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淮剧进行产业化开发,有助于淮剧文化得到保护与传承。现探究当前淮剧产业化发展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借助媒介融合手段推动淮剧产业化发展,从而更好地提升淮剧的文化影响力。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淮剧 文化影响力 媒介融合 盐城地区 产业化 保护与传承 新路径
下载PDF
淮剧传承发展的时代境遇、现实困境及其应对策略
19
作者 徐宁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0,共3页
源于明清时期的淮剧是上海市和江苏省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之一。2008年,淮剧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地方各级政府在文旅融合、数字化赋能、立法保障等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 源于明清时期的淮剧是上海市和江苏省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之一。2008年,淮剧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地方各级政府在文旅融合、数字化赋能、立法保障等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和有效性措施,为其适应新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条件里,如何在保持淮剧传统形态和文化内涵的前提下,充分激活其蕴含的文化基因,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既保持淮剧非遗的传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剧种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美学精神 艺术创造力 淮剧 价值融合 文旅融合 应对策略
原文传递
论淮剧[淮调]的发展嬗变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铨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17-121,共5页
淮剧为原淮安属地所共有的地方戏曲剧种。昔日的盐阜、两淮均属淮安。[淮调]起源于淮安,后传入盐阜,再传至上海。[淮调]源于香火戏中的童子调,同时也采用了本土的一些民间音乐素材作为声腔新的元素加以补充,从而发生了深刻的内在变化。... 淮剧为原淮安属地所共有的地方戏曲剧种。昔日的盐阜、两淮均属淮安。[淮调]起源于淮安,后传入盐阜,再传至上海。[淮调]源于香火戏中的童子调,同时也采用了本土的一些民间音乐素材作为声腔新的元素加以补充,从而发生了深刻的内在变化。[淮调]始终是淮剧剧种音乐的主流声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剧 淮调 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