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跃进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藻丘灰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29
1
作者 孙岩 沈安江 +1 位作者 徐洋 林年添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69,共9页
柴达木盆地跃进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 (E3 2 )为一套碳酸盐岩与泥岩互层或夹层的地层。研究揭示这套碳酸盐岩形成于滨浅湖环境 ,岩石类型有陆屑泥晶灰岩、藻团块灰岩、藻泥晶灰岩、颗粒灰岩、藻纹层灰岩及藻叠层灰岩。其中 ,藻纹层灰岩及... 柴达木盆地跃进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 (E3 2 )为一套碳酸盐岩与泥岩互层或夹层的地层。研究揭示这套碳酸盐岩形成于滨浅湖环境 ,岩石类型有陆屑泥晶灰岩、藻团块灰岩、藻泥晶灰岩、颗粒灰岩、藻纹层灰岩及藻叠层灰岩。其中 ,藻纹层灰岩及藻叠层灰岩 (藻丘 )储集物性极佳并含油 ,混合水白云化及大气淡水淋溶是该套储层形成的主要原因。特大孔 +(微 )细喉组合、大孔 +(微 )细喉组合是主要的孔喉组合类型。自然电位高负值、视电阻率极高值、过井地震剖面强反射特征是追踪这套含油藻丘灰岩时空展布的重要依据。上述研究成果对跃进地区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均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跃进地区 含油藻丘灰岩 混合水白云化 淡水淋溶 孔喉组合
下载PDF
花土沟油田下油砂山组-上干柴沟组藻灰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振城 孙建孟 +2 位作者 马建海 霍玉雁 苏远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3-706,712,共5页
花土沟油田下油砂山组 -上干柴沟组藻灰岩储层主要有藻纹层灰岩、藻泥晶灰岩、亮晶鲕粒灰岩、亮晶介屑灰岩、亮晶藻团粒灰岩和陆屑泥晶灰岩等 ,其中前两类的储层物性较好。藻灰岩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沉积环境的稳定性、早期淋溶和晚期胶结 ... 花土沟油田下油砂山组 -上干柴沟组藻灰岩储层主要有藻纹层灰岩、藻泥晶灰岩、亮晶鲕粒灰岩、亮晶介屑灰岩、亮晶藻团粒灰岩和陆屑泥晶灰岩等 ,其中前两类的储层物性较好。藻灰岩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沉积环境的稳定性、早期淋溶和晚期胶结 -充填作用的控制。藻灰岩储层在测井曲线上显示出较高的自然伽马值 ,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强反射特征。利用这些特征可以进行藻灰岩储层的横向展布分析。经几口井的试油 ,藻灰岩储层都有油气显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土沟油田 藻灰岩 淡水淋溶 次生溶孔 横向展布
下载PDF
咸淡水交替淋溶下土壤盐分运移试验 被引量:11
3
作者 吕烨 杨培岭 +2 位作者 管孝艳 李江华 游艳丽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0-93,共4页
为确定咸淡水交替灌溉后土壤盐分的运移规律,采用2 g/L,4 g/L两种矿化度的咸水分别与淡水连续、交替淋溶室内土柱,初步研究了咸淡水交替淋溶下土壤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咸淡水交替淋溶下土壤表层盐分逐渐下移,两个试验处理的... 为确定咸淡水交替灌溉后土壤盐分的运移规律,采用2 g/L,4 g/L两种矿化度的咸水分别与淡水连续、交替淋溶室内土柱,初步研究了咸淡水交替淋溶下土壤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咸淡水交替淋溶下土壤表层盐分逐渐下移,两个试验处理的土柱都出现积盐情况,且4g/L时的积盐量大于2 g/L时的积盐量,土壤溶液中Na+,Ca2+的分布与EC值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此条件下盐分的增加没有引起土壤的碱化,灌水结束后,两个试验处理的土壤溶液EC值都小于4 dS/m,在作物耐盐的范围内,可推广应用到大田咸淡水交替灌溉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交替淋溶 土壤盐分运移 土壤碱化 咸水灌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