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远处转移途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马骏 何臻一 +1 位作者 李攀(综述) 王彤敏(审校)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24期3813-3817,共5页
转移是癌细胞从原发病灶向周围组织和远处器官扩散的过程,远处转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解恶性肿瘤的侵扰、转移发生机制,对遏制肿瘤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肿瘤远处转移主要经淋巴管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途径,最终导致癌细胞在远... 转移是癌细胞从原发病灶向周围组织和远处器官扩散的过程,远处转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解恶性肿瘤的侵扰、转移发生机制,对遏制肿瘤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肿瘤远处转移主要经淋巴管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途径,最终导致癌细胞在远处器官的侵袭和增殖。传统观点认为,来源于上皮组织的癌细胞首先会转移至引流区淋巴结,经淋巴管系统扩散导致远处转移。然而近年实验结果和临床数据提示,来源于上皮组织的结直肠癌存在不经过淋巴结转移而导致远处转移这一重要途径。本文就结直肠癌远处转移途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远处转移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血管 血行转移 综述
下载PDF
淋巴结血管内T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向阳 龚西騟 +3 位作者 孟刚 陈向红 江燕 余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淋巴瘤 (IV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 1例腹股沟淋巴结IVL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男性 31岁 ,不明原因高热伴消瘦 5 0天 ,右腹股沟直径 1cm淋巴结 1枚 ,B超示肝脏轻度增大 ,血LDH... 目的 探讨血管内淋巴瘤 (IV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 1例腹股沟淋巴结IVL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男性 31岁 ,不明原因高热伴消瘦 5 0天 ,右腹股沟直径 1cm淋巴结 1枚 ,B超示肝脏轻度增大 ,血LDH明显升高伴ESR及转氨酶轻度升高 ,外周血WBC 3 3× 10 7/L ,骨髓像、多种病原及各肿瘤相关抗原检测均无异常。病理活检 :腹股沟淋巴结大部分破坏 ,代之以大量扩张的中小血管 ,腔内充满大量异型淋巴样细胞 ,局部伴管壁、管周浸润并累及结外脂肪组织。瘤细胞免疫表型CD4 5、CD4 5RO、CD3阳性 ,CK、CD6 8、CD79α、CD2 0均阴性 ,血管壁及内皮细胞CD31、CD34阳性。行CHOP化疗后症状缓解 ,现仍在随访中。结论 IVL是一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好发于中枢神经系统及皮肤 ,其他部位少见 ,绝大数为B细胞型 ,T型罕见 ,以浅表淋巴结活检确诊者尚无报道。临床表现有一定提示性 ,确诊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部分病例对化疗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血管 T细胞淋巴 文献复习 非霍奇金淋巴 B淋巴细胞
下载PDF
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一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廖晓耘 齐焕然 回允中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7-158,共2页
关键词 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 病理 诊断 治疗 少见肿瘤
原文传递
罕见原发性淋巴结血管瘤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萍 孟利民 栗洪师 《空军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70-71,共2页
原发性淋巴结血管瘤是极罕见的良性血管肿瘤,经常发生在淋巴结内的实体,依据临床和B超等辅诊检查,结合病例表现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避免误诊为其他恶性淋巴结肿瘤。笔者辅助临床医生及时诊断,成功治愈1例原发性淋巴结血管瘤。1病例资料... 原发性淋巴结血管瘤是极罕见的良性血管肿瘤,经常发生在淋巴结内的实体,依据临床和B超等辅诊检查,结合病例表现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避免误诊为其他恶性淋巴结肿瘤。笔者辅助临床医生及时诊断,成功治愈1例原发性淋巴结血管瘤。1病例资料女,38岁,因右侧腋下无痛性渐增性肿物包块入院。体查:右侧腋下可扪及一大小约1.2 cm×1.0 cm肿物,质中度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无压痛,活动度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淋巴结血管 病例分析
下载PDF
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1例
5
作者 徐磊 樊炜静 柳国斌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510-512,共3页
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angiomyomatous hamartoma oflymphnode,AHL)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罕见疾病[1],其临床表现多为腹股沟区的单个或多个淋巴结肿大,多数患者无不适症状,少数患者可有疼痛感或患肢麻木感。AHL在世界范围内也十分少见,目... 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angiomyomatous hamartoma oflymphnode,AHL)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罕见疾病[1],其临床表现多为腹股沟区的单个或多个淋巴结肿大,多数患者无不适症状,少数患者可有疼痛感或患肢麻木感。AHL在世界范围内也十分少见,目前全球仅报道了100余例AHL患者[2]。2021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1例AHL患者,下肢表现为水肿、水疱,伴有溃破及疼痛,多次住院治疗后未能改善,病情反复,之后经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 中西医结合 复原通络方
下载PDF
亚砷酸钠暴露对SVEC4-10细胞Nrf2信号通路的影响
6
作者 夏应驰 吕航 +3 位作者 刘志远 刘翠杰 王惠惠 皮静波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NaAsO2)暴露对小鼠淋巴结血管内皮细胞系SVEC4-10细胞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分别以不同剂量NaAsO2[0(对照)、2、5、10、20、50、100、150μmol/L]处理SVEC4-10...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NaAsO2)暴露对小鼠淋巴结血管内皮细胞系SVEC4-10细胞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分别以不同剂量NaAsO2[0(对照)、2、5、10、20、50、100、150μmol/L]处理SVEC4-10细胞24 h,四唑化合物(MTS)法检测细胞活性。时间-效应关系研究分别以5μmol/L NaAsO2处理SVEC4-10细胞0(对照)、2、6、12 h。剂量-效应关系研究分别以0(对照)、2、5、10μmol/L NaAsO2处理SVEC4-10细胞6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Nrf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Nrf2、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单位(Gclc)、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修饰亚单位(Gclm)、醌氧化还原酶1(Nqo1)、金属硫蛋白1(Mt1)mRNA水平。采用SVEC4-10细胞建立Nrf2基因稳转沉默(Nrf2-KD)细胞,分别以0(对照)、10、20μmol/L NaAsO2处理干扰对照(scramble,SCR)细胞和Nrf2-KD细胞16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MTS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2、5、10、20、50、100、150μmol/L NaAsO2处理组细胞活性分别为(100.00±19.53)%、(98.18±9.85)%、(96.09±30.04)%、(90.64±8.74)%、(59.75±12.09)%、(35.43±8.58)%、(26.35±5.89)%、(17.54±4.48)%,不同剂量组间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30,P<0.05);且20、50、100、150μmol/L NaAsO2处理组细胞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时间-效应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2、6、12 h处理组组间Nrf2、Gclc、Gclm、Nqo1、Mt1 mR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69、85.28、90.82、80.46、758.60,P均<0.05);随着砷暴露时间的延长,Nrf2、Gclc、Gclm、Mt1 mRNA水平先上升后下降,Nqo1 mRNA水平不断上升;其中,Nrf2 mRNA水平在2 h达到峰值,Gclc、Gclm、Mt1 mRNA水平在6 h达到峰值,Nqo1 mRNA水平在12 h达到峰值。剂量-效应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2、5、10μmol/L NaAsO2处理组组间Nrf2、Gclc、Gclm、Nqo1、Mt1 mR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39、72.26、30.41、397.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盐类 淋巴结血管内皮细胞系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原文传递
淋巴结血管肌瘤样错构瘤临床病理分析
7
作者 史连国 李宝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32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3例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鉴别诊断讨论。结果组织学显示淋巴结边缘部分淋巴组织残存,由束状排列的平滑肌混合排列而成... 目的探讨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3例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鉴别诊断讨论。结果组织学显示淋巴结边缘部分淋巴组织残存,由束状排列的平滑肌混合排列而成,其内见大小不等大血管不规则分布,散在脂肪组织。免疫组化显示平滑肌细胞SMA、desmin阳性,HMB45均阴性。结论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罕见,主要累及腹股沟淋巴结,需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可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血管肌瘤样错构瘤 临床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外周血Angiopoietin-2 mRNA定量表达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少平 方春华 +1 位作者 胡亚华 董卫国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3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检测早期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mRNA的定量表达,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62例早期胃癌患者术前和30位健康者外周血Ang-2 mRNA的表达量,以淋巴结组织HE染色和C... 目的检测早期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mRNA的定量表达,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62例早期胃癌患者术前和30位健康者外周血Ang-2 mRNA的表达量,以淋巴结组织HE染色和CK20表达检测评价淋巴结转移状态。分析术前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与早期胃癌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关系。结果早期胃癌组术前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76±3.15 vs 0.35±0.22,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胃癌组和淋巴结微转移阳性组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分别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胃癌组和淋巴结微转移阴性组(6.84±1.38 vs 3.10±2.21,P<0.01);(4.33±2.16vs 2.82±1.78,P<0.05)。术前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与早期胃癌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浸涧深度均相关(P<0.01),而与肿瘤组织类型无关。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外周血Ang-2 mRNA的高表达量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微转移呈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是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术前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可能成为评价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有价值的临床预测指标,有助于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淋巴结转移血管生成素-2mRNA
原文传递
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维柘 董苏荣 田为中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4年第1期47-47,共1页
患者男,63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肿块4年余入院。4年来患者自觉肿块体积较前增大,间断I生疼痛不适,无右下肢麻木及活动异常。腹股沟超声检查提示:右侧腹股沟皮下肌肉层内见5.1cm×1.7cm×3.1cm大小的低回声肿块,境界欠... 患者男,63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肿块4年余入院。4年来患者自觉肿块体积较前增大,间断I生疼痛不适,无右下肢麻木及活动异常。腹股沟超声检查提示:右侧腹股沟皮下肌肉层内见5.1cm×1.7cm×3.1cm大小的低回声肿块,境界欠清,分布不均,CDFI示内部血流,结果提示:右侧腹股沟皮下肌肉层实质性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 腹股沟肿块 实质性肿块 疼痛不适 下肢麻木 超声检查 CDFI 肌肉层
原文传递
颈部Castleman病一例
10
作者 姚金顺 朱有志 +1 位作者 张峰 潘仲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94-494,共1页
关键词 颈部CASTLEMAN病 淋巴结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症 CT 影像学检查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原发性淋巴结血管瘤1例
11
作者 郑文建 岳晖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821-821,共1页
关键词 淋巴结血管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腹膜巨大淋巴结血管滤泡性增生1例
12
作者 张志忠 《黑龙江医学》 2003年第8期638-638,共1页
关键词 腹膜巨大淋巴结血管滤泡性增生 病例 诊断 治疗 注意事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