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水网箱养殖鲈鱼淋巴囊肿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薛良义 王国良 +1 位作者 徐兴林 李明云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4-57,共4页
在 1996年调查的基础上 ,首次报道了浙江海水网箱养殖鲈鱼淋巴囊肿病的发病情况 :发病季节在 6~ 8月 ,1龄鱼苗发病率 70 %,死亡率 30 %。电镜观察表明 ,体表和鳍上的疣状物主要由淋巴囊肿细胞组成 ,细胞内充满虹彩病毒颗粒。肝细胞和... 在 1996年调查的基础上 ,首次报道了浙江海水网箱养殖鲈鱼淋巴囊肿病的发病情况 :发病季节在 6~ 8月 ,1龄鱼苗发病率 70 %,死亡率 30 %。电镜观察表明 ,体表和鳍上的疣状物主要由淋巴囊肿细胞组成 ,细胞内充满虹彩病毒颗粒。肝细胞和肠上皮细胞内没有发现病毒颗粒 ,但溶酶体数量增多 ,肝细胞结构有部分损伤。本文还描述了虹彩病毒在肥大细胞内的增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鱼 淋巴肿瘤 电镜观察 海水网箱养殖
下载PDF
VHL综合征 被引量:14
2
作者 金讯波 王刚刚 +1 位作者 王正 夏庆华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期48-53,55,共7页
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MIM编号193300)是由VHL肿瘤抑制基因种系突变引起的以视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和腹部多发良恶性肿瘤及囊肿(如肾透明细胞癌、嗜铬细胞瘤、神经内分泌瘤、内淋巴囊肿瘤、肾脏和胰腺多发囊肿等)为... 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MIM编号193300)是由VHL肿瘤抑制基因种系突变引起的以视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和腹部多发良恶性肿瘤及囊肿(如肾透明细胞癌、嗜铬细胞瘤、神经内分泌瘤、内淋巴囊肿瘤、肾脏和胰腺多发囊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显著的表型变异及年龄依赖性的外显率[1]。本文简要回顾了VHL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母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 肾透明细胞癌 淋巴肿瘤 肿瘤抑制基因 遗传学特征 良恶性肿瘤 胰腺肿瘤 视网膜血管瘤 肾细胞癌
下载PDF
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唐庆贺 李向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 探讨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 3例内淋巴囊肿瘤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PAS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加重感音神经性聋、耳鸣、眩晕、颅神经受累等症状。... 目的 探讨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 3例内淋巴囊肿瘤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PAS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加重感音神经性聋、耳鸣、眩晕、颅神经受累等症状。镜下瘤组织呈乳头状囊性腺样结构 ,其内可见粉染蛋白样物质。部分瘤细胞的胞质透明 ,核的形态及大小相近 ,异型性较少见。肿瘤间质为大量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及透明变性的胶原纤维 ,可见出血、噬含铁血黄素细胞、异物巨细胞及胆固醇结晶。免疫表型 :CK、NSE阳性 ,GFAP、S 10 0蛋白、EMA、CgA、TG、Syn阴性。 结论 内淋巴囊肿瘤是罕见的肿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肿瘤 诊断 病理组织学 免疫组织化学 ELST 临床资料
下载PDF
内淋巴囊肿瘤的影像学表现(附两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2
4
作者 岳云龙 陈孝柏 金延方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69-871,共3页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内淋巴囊肿瘤的CT、MRI及DSA表现。结果内淋巴囊肿瘤CT表现以岩骨后缘中部为中心的蜂窝状或虫蚀状骨质破坏。MRT1WI上可见片状高信号区及血管流空信号。DSA显示...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内淋巴囊肿瘤的CT、MRI及DSA表现。结果内淋巴囊肿瘤CT表现以岩骨后缘中部为中心的蜂窝状或虫蚀状骨质破坏。MRT1WI上可见片状高信号区及血管流空信号。DSA显示肿瘤血供丰富,主要由颈外动脉的分支供血,小脑前下动脉参与部分血供。结论内淋巴囊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其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内淋巴囊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7
5
作者 耿悦 沙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提高对该罕见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内淋巴囊肿瘤的CT平扫、MRI平扫+增强图像,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内淋巴囊肿...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提高对该罕见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内淋巴囊肿瘤的CT平扫、MRI平扫+增强图像,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内淋巴囊肿瘤呈中心位于颞骨岩部中后缘(即内淋巴囊解剖部位所在)血供丰富的浅分叶状软组织肿块,伴邻近骨质"蜂窝状"溶骨性破坏。CT表现:肿块内部见较多细针状高密度骨样结构,后缘见不规则薄层钙化缘。MRI表现:肿块T1WI、T2WI均呈混杂信号,边缘见短T1、长T2高信号影,较大肿瘤伴血管流空征,动态增强曲线呈速升缓降型。结论:内淋巴囊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其发生部位有助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内淋巴囊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徐新运 陈锦 王益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ELST)的病理形态特点、组织发生、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罕见肿瘤的认识。方法对1例ELST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结果肿瘤大多数区域呈乳头状囊状结构,乳...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ELST)的病理形态特点、组织发生、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罕见肿瘤的认识。方法对1例ELST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结果肿瘤大多数区域呈乳头状囊状结构,乳头状结构被覆无纤毛的单层立方-柱状上皮;部分区域呈腺样并呈囊性扩张,其内可见粉染的胶样物质,类似甲状腺滤泡内胶质。免疫组化示瘤细胞EMA、NSE、vimentin、VEGF、CK5/6和CK8/18(+)。结论 ELST较为罕见,临床及病理均易与其他肿瘤混淆,需要常规病理结合免疫组化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内淋巴囊肿瘤二例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明山 张宏伟 +4 位作者 夏雷 曲彦明 王浩然 宋咏梅 于春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1-634,共4页
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sactumors,ELSTs)是发生于内耳的肿瘤,患者多就诊于耳鼻喉科。北京三博脑科医院手术治疗2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淋巴肿瘤 耳鼻喉科 手术治疗 脑科医院
原文传递
内淋巴囊肿瘤临床、影像、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程乐 戴艳红 徐新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6期1043-1045,共3页
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是一种来源于内淋巴囊或内淋巴管的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低、发展慢、症状缺乏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而且尽管其恶性程度较低,但因其位于侧颅底,病变部位深在,紧邻重要神经... 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是一种来源于内淋巴囊或内淋巴管的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低、发展慢、症状缺乏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而且尽管其恶性程度较低,但因其位于侧颅底,病变部位深在,紧邻重要神经、血管及后颅窝,手术难度较大,术中易出血,术后并发症较多、较重。本文回顾分析1例ELST并复习文献对其临床、影像、病理形态学特点等做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肿瘤 影像诊断 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CT联合MRI对颞骨内淋巴囊肿瘤的诊断价值与病理对照研究
9
作者 袁逍 贺延莉 +5 位作者 李玮 李燕燕 刘楠 赵海燕 鲍花 马冯慧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6期4-6,共3页
目的为提高对颞骨内淋巴囊肿瘤该罕见疾病的正确诊断率,分析其CT及MRI影像特征和病理基础。方法对7例颞骨内淋巴囊肿瘤的影像学特征、病理变化及鉴别诊断要点进行归纳整理。结果颞骨内淋巴囊肿瘤在影像上表现为血供丰富的分叶状肿块,呈... 目的为提高对颞骨内淋巴囊肿瘤该罕见疾病的正确诊断率,分析其CT及MRI影像特征和病理基础。方法对7例颞骨内淋巴囊肿瘤的影像学特征、病理变化及鉴别诊断要点进行归纳整理。结果颞骨内淋巴囊肿瘤在影像上表现为血供丰富的分叶状肿块,呈膨胀性生长,病变中心位于颞骨岩部中后缘。影像特征:CT平扫示7例肿瘤均呈分叶状改变,周围骨质呈虫蚀样破坏,病变位于颞骨岩部靠近后缘,瘤内可见“沙粒状”高密度影,部分病变边缘可见弧形高密度硬化边。MRI示3例肿瘤T_(2)WI呈高信影,其内信号混杂可见斑片状短T_(2)信号影,并可见粗细不均条状和带状双低信号影;3例肿瘤在T_(1)WI上可见高信号影,其内信号混杂;1例肿瘤呈等信号,病变边缘可见T_(1)WI高信号影,6例肿瘤在DWI扩散不受限呈低信号影。增强扫描6例肿瘤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在MRI上双高信号影DWI仍为高信号、双低信号影增强扫描明显强化为其特征性改变。病理特征:肿瘤内成分混杂,肿瘤间质血管丰富,表面覆以乳头状、柱状上皮,局部可见胶质样基质、陈旧性出血等。免疫组化示Vimentin和CK阳性有定性价值。结论CT、MRI结合病例对照研究,反映了颞骨内淋巴囊肿瘤影像特征及病理基础,为临床降低误诊率、术前评价及预后评估提供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肿瘤 CT MRI 病理学
下载PDF
复发性内淋巴囊肿瘤1例报道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军 朱培培 +2 位作者 刘惠敏 余宏宇 马小梅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年第6期454-456,共3页
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ur,ELST)又称为Heffner瘤(Hefner tumour)、内淋巴囊源性低级别腺癌(low grade adenocarcinoma of endolymphatic sac origin,LGAES),是内淋巴囊源性非转移性腺癌,生长缓慢,广泛侵犯岩骨,是... 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ur,ELST)又称为Heffner瘤(Hefner tumour)、内淋巴囊源性低级别腺癌(low grade adenocarcinoma of endolymphatic sac origin,LGAES),是内淋巴囊源性非转移性腺癌,生长缓慢,广泛侵犯岩骨,是成人的一种罕见肿瘤,且缺乏特异性临床和影像学等特征,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复杂,极易误诊为其他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以右耳流脓为首发表现的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1例
11
作者 王畅 金雪梅 金光玉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88-490,共3页
目的探讨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右耳流脓为首发症状的VHL综合征病人的CT、MRI表现。结果病人有多器官、多系统受累。耳乳突CT平扫示右侧颞骨岩部及... 目的探讨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右耳流脓为首发症状的VHL综合征病人的CT、MRI表现。结果病人有多器官、多系统受累。耳乳突CT平扫示右侧颞骨岩部及乳突软组织影及弥漫骨质破坏,MRI平扫及增强示T1WI混杂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性显著强化;CT平扫示左眼环及玻璃体钙化,眼球内见不规则软组织影,MRI增强示病灶局部显著强化。颈椎MRI平扫及增强示延髓背侧囊实性占位,实性部分呈圆盘状明显强化,伴颈髓变性及空洞。腹部增强CT示右肾占位强化不均,双肾上腺及胰腺结节呈明显强化。结论VHL综合征可以耳部症状为首发表现,当发现耳部病变同时伴其他部位病变时,应考虑该病的可能。CT及MRI结合有助于对VHL综合征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肿瘤 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合并希—林病(von Hippel-Lindau disease)的内淋巴囊肿瘤 被引量:4
12
作者 凃波 刘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5-408,共4页
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s.ELST)是临床上非常少见的一种疾病,合并希一林病(vvon Hippel—Lindau disease)的内淋巴囊肿瘤更为罕见。1895年,德国眼科医生von Hippel首先发现了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具有家族特性;
关键词 HIPPEL 淋巴肿瘤 LINDAU 血管母细胞瘤 眼科医生 sac 视网膜 先发现
下载PDF
内淋巴囊肿瘤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伟 戴春富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6期499-501,505,共4页
内淋巴囊肿瘤(ELST)较为罕见,主要与VHL基因突变相关,VHL基因主要通过依赖缺氧诱导因子途径引起VHL病。单独的VHL突变不足以导致肿瘤发生,VHL基因突变需要同样位于3号染色体短臂上的相关抑癌基因(PBRM1、SETD2、BAP1)的协同作用,才能最... 内淋巴囊肿瘤(ELST)较为罕见,主要与VHL基因突变相关,VHL基因主要通过依赖缺氧诱导因子途径引起VHL病。单独的VHL突变不足以导致肿瘤发生,VHL基因突变需要同样位于3号染色体短臂上的相关抑癌基因(PBRM1、SETD2、BAP1)的协同作用,才能最终导致肿瘤发生。散发性ELST中,第一外显子的突变最为常见,VHL病相关性ELST中,第三外显子的突变最为常见。ELST最常见的突变形式是截短突变。靶向治疗研究主要集中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缺氧诱导因子(HIF)通路、mTOR通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通路,抑制肿瘤生长和血管形成。全基因测序、单细胞测序等新技术的应用,也必将为更加全面地解释ELST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提供分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肿瘤 VHL基因 缺氧诱导因子
下载PDF
Von Hippel-Lindau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军 乔秀媛 +1 位作者 陈建勇 卜博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66-168,共3页
Von Hippel- Lindau(VHL)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发病率为(2.50~2.80)/10 万,此病可有遗传因素及家族史,涉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诊断困难.本病中有家族病史者可占4%~20% .Von Hippel- Lindau病患者可发生多系统... Von Hippel- Lindau(VHL)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发病率为(2.50~2.80)/10 万,此病可有遗传因素及家族史,涉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诊断困难.本病中有家族病史者可占4%~20% .Von Hippel- Lindau病患者可发生多系统的良性和恶性肿瘤,其主要临床表现及各自在von Hippel-Lindau 病患者中出现的比例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60%~80% )、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50%~60% )、内淋巴囊肿瘤(2%~11% )、肾细胞癌和(或)肾囊肿(30% ~60% )、嗜铬细胞瘤(11%~24% )、胰腺囊肿和肿瘤(60%~80% )、附睾囊腺瘤(20%~54% )以及阔韧带囊腺瘤(发病率不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DAU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 肿瘤综合征 淋巴肿瘤 临床表现 嗜铬细胞瘤 遗传因素
下载PDF
内淋巴囊肿瘤临床病理及影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杰 陈薇 +2 位作者 石怀银 张肖 于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7-450,共4页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影像特征、诊断要点及肿瘤的预后情况。方法对7例内淋巴囊肿瘤病例进行临床、影像及病理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肿瘤预后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加重感音神经性耳...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影像特征、诊断要点及肿瘤的预后情况。方法对7例内淋巴囊肿瘤病例进行临床、影像及病理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肿瘤预后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加重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眩晕、脑神经受累等。CT检查可见以岩骨后缘中部为中心的蜂窝状或虫蚀状骨质破坏。MRI检查可见不增强的T1WI及T2MI上所有肿瘤的边缘显示高信号密度,肿瘤实质显示低信号密度,并可见血管流空信号。镜下瘤组织主要呈乳头状结构,局部可见腺样及囊性结构,部分腺腔及囊腔内可见粉染胶样物质,肿瘤细胞为圆形或立方形,部分瘤细胞的胞质透明,核的形态及大小比较一致,异型性不明显。肿瘤间质血管较丰富,且胶原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可见出血、噬含铁血黄素细胞、异物巨细胞及胆固醇结晶,部分病例出现骨质破坏及坏死。免疫表型:CK、NSE阳性,部分病例CD56、S-100蛋白阳性,GFAP、TTF-1、CgA、TG、Syn均阴性。7例患者中,1例肿瘤局部切除后行放射治疗,另1例第1次手术后两年复发,其余患者均未见复发、转移。结论内淋巴囊肿瘤较罕见,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法诊断和鉴别诊断,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肿瘤 腺癌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免疫组化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内淋巴囊肿瘤四例临床病理观察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3
16
作者 傅海燕 王家耀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553-1556,共4页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罕见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7-29-2013-11-07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4例ELS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用EnVision二步...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罕见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7-29-2013-11-07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4例ELS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用EnVision二步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4例患者年龄分别为27、40、58和60岁,中位年龄49岁,男女之比为1∶3。主要临床症状是听力下降,并伴有耳鸣、耳聋及面瘫等。影像学显示,肿瘤位于颞骨岩部或桥小脑角,并周围骨质破坏。组织学改变,肿瘤呈乳头状及腺样结构,乳头具有纤维血管轴心,表面被覆单层立方-柱状上皮,胞质嗜酸或透明。部分区域呈囊性扩张,内含粉染的胶样物质,类似甲状腺滤泡。间质中血管丰富。免疫表型示,CK、CK8/18、EMA和Vimentin阳性,其中1例GFAP阳性,2例CK5/6及CD56阳性,CgA、Syn、TTF-1、TG、S-100和NSE阴性。Ki-67指数约为1%。4例均已行手术完整切除,随访至2014-02-07无复发。结论 ELST是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组织形态温和,但常呈侵袭性生长,临床及病理易与其他肿瘤混淆,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据病理组织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并结合临床影像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肿瘤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听力下降伴口眼歪斜 被引量:3
17
作者 申卫东 苏钰 +5 位作者 刘军 候昭晖 韩维举 戴朴 韩东一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5-129,共5页
【简要病史】患者罗女士,18岁,未婚。因“左耳听力下降四年余,耳痛、流脓伴面瘫两月”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耳听力下降并逐渐加重,不伴耳鸣、头痛、头晕,未予治疗。2月前出现左耳疼痛伴流脓,当地医院按“中耳炎”给予抗生... 【简要病史】患者罗女士,18岁,未婚。因“左耳听力下降四年余,耳痛、流脓伴面瘫两月”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耳听力下降并逐渐加重,不伴耳鸣、头痛、头晕,未予治疗。2月前出现左耳疼痛伴流脓,当地医院按“中耳炎”给予抗生素口服、输液及外耳道滴药等治疗,左耳流脓好转,但出现口眼歪斜,为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门诊以“颞骨占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肿瘤 希林病 VHL基因 低分化腺癌 颞骨肿物 血管母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
下载PDF
内淋巴囊肿瘤2例临床病理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蔚 陈晓东 +1 位作者 王伟民 杜渭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40-1343,共4页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的临床及病理形态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提高对其认识。方法收集2例分别被误诊为脉络丛乳头状瘤及生乳头状汗腺瘤的ELST的临床资料,重新切片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2例均...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的临床及病理形态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提高对其认识。方法收集2例分别被误诊为脉络丛乳头状瘤及生乳头状汗腺瘤的ELST的临床资料,重新切片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2例均为男性,以进展性耳聋,外耳道流血或流脓为主要症状。影像学提示颞骨岩部囊实性占位并周围骨质破坏。病理形态特征:肿瘤呈弥漫囊性乳头状结构,乳头表面被覆单层立方或高柱状上皮细胞,轴心为纤维血管组织;部分区域乳头间纤维间质中见腺体结构并囊性扩张,腺腔内可见均质红染的胶样物质。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及胆固醇结晶。免疫组化结果示2例病变肿瘤细胞均表达CK、EMA、CK7、CK19、NSE、CD56和vimentin;其中1例S-100阳性;而GFAP、TTF-1、CEA、TG、Galectin-3、CD10、Syn及CgA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低。结论 ELST为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均易与其他肿瘤混淆。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依据,同时需结合患者特殊发病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肿瘤 乳头状瘤 汗腺瘤 误诊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内淋巴囊肿瘤的影像表现和病理特征(附6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笑一 张代辉 +4 位作者 梁阔鹏 郭宇 张琳琳 李星亮 杨志宏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9年第5期358-363,共6页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的CT、MRI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例经手术证实的内淋巴囊肿瘤CT、MRI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影像特征:CT平扫示6例肿瘤以颞骨岩部后缘中部为中心软组织密度影,周围骨质呈地图样或虫噬状破...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的CT、MRI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例经手术证实的内淋巴囊肿瘤CT、MRI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影像特征:CT平扫示6例肿瘤以颞骨岩部后缘中部为中心软组织密度影,周围骨质呈地图样或虫噬状破坏,肿瘤内部有粗刺样或斑块状高密度影,边缘有弧形硬化边。MRI示6例肿瘤T2WI呈以高信号为主混杂信号,5例肿瘤T1WI呈以高和稍高为主混杂信号,1例肿瘤呈以等信号为主混杂信号,且T1WI高信号多呈外周分布,6例肿瘤DWI呈低信号和略低信号。增强扫描示6例肿瘤病变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理特点:肿瘤实质瘤细胞呈乳头状或腺管样分布,表面被覆单层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肿瘤间质血管成分丰富,局部含甲状腺胶质样基质。免疫组化示CK阳性。结论内淋巴囊肿瘤有特定的发病部位、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特征,CT及MRI能够对其术前诊治提供丰富的影像依据,对评价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内淋巴囊肿瘤复发病例1例报道 被引量:2
20
作者 温丽君 史晓兰 +4 位作者 周莉 王敏 左淑英 秦东瑞 马广贞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916-917,共2页
内淋巴囊肿瘤(the 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是一种好发于成年人的低级别腺癌,又称heffner瘤、内淋巴囊源性低级别腺癌等[1],源于内淋巴囊或内淋巴管,发生于外胚层。因其较为少见,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病理医生对其形态学认识不足... 内淋巴囊肿瘤(the 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是一种好发于成年人的低级别腺癌,又称heffner瘤、内淋巴囊源性低级别腺癌等[1],源于内淋巴囊或内淋巴管,发生于外胚层。因其较为少见,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病理医生对其形态学认识不足容易误诊,本文对一例复发ELST进行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肿瘤 病理学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