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PPU和PP333对杂交稻3个淀粉合成酶活性和米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唐湘如 谭中文 +1 位作者 李之林 余铁桥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46,共3页
在抽穗期和抽穗期后 12d对两系杂交水稻培杂青珍喷施CPPU[N - (2 -氯 - 4-吡啶基 ) -N’ -苯基脲 ]和PP333(多效唑 )溶液。结果发现 ,CPPU和PP333能提高籽粒的可溶性淀粉合成酶 (SSS)、结合性淀粉合成酶 (GBSS)和淀粉分支酶 (SBE)活性 ... 在抽穗期和抽穗期后 12d对两系杂交水稻培杂青珍喷施CPPU[N - (2 -氯 - 4-吡啶基 ) -N’ -苯基脲 ]和PP333(多效唑 )溶液。结果发现 ,CPPU和PP333能提高籽粒的可溶性淀粉合成酶 (SSS)、结合性淀粉合成酶 (GBSS)和淀粉分支酶 (SBE)活性 ,其增加幅度以SSS和SBE明显高于GBSS ,而GBSS活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 ,能提高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胶稠度 ,而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 ,有利于改良米质。其中 ,以抽穗期用质量浓度为 10mg L的PP333溶液喷 6 0ml m2 +抽穗期后 12d用质量浓度为 2mg L的CPPU溶液喷施75ml m2 的处理对促进S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CPUU PP333 淀粉合成酶活性 米质
下载PDF
灌水量对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和相关酶活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褚鹏飞 于振文 +2 位作者 王小燕 武同华 王西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4-333,共10页
在2004—2005年和2005—2006年小麦生长季,设置不同的灌水时期和灌水量处理,研究了小麦籽粒产量、籽粒淀粉含量、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全生育期不灌水条件下,籽粒中的可溶性淀粉合酶(SSS)和淀粉粒结合态淀粉合酶... 在2004—2005年和2005—2006年小麦生长季,设置不同的灌水时期和灌水量处理,研究了小麦籽粒产量、籽粒淀粉含量、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全生育期不灌水条件下,籽粒中的可溶性淀粉合酶(SSS)和淀粉粒结合态淀粉合酶(GBSS)活性在灌浆初期显著升高,在灌浆中后期显著降低,同时灌浆后期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亦显著降低。拔节期和开花期每次灌水60mm有利于小麦在灌浆中后期保持较高的SSS和GBSS活性,提高灌浆后期籽粒中的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灌水量进一步增加时,灌浆中后期的SSS活性显著降低,GBSS活性升高,灌浆后期的支链淀粉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升高。在两个生长季中拔节期和开花期每次灌水60mm处理的土壤贮水消耗量较高,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和籽粒产量较高。在此基础上增加灌水量时,开花至成熟阶段0~6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显著升高,土壤贮水消耗量降低,籽粒产量无显著变化,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灌水量 淀粉含量 淀粉合成酶活性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花后阴雨对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汪敏 王邵宇 +6 位作者 吴佳佳 许开放 汪涛 何启方 邢肖丽 姚文政 张文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6-85,共10页
针对长江中下游小麦开花期常遇连阴雨导致减产的现象,研究阴雨寡照对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旨在为该地区小麦抗逆稳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选用长江中下游小麦主栽品种‘扬麦18’(受渍迟钝型)和‘皖麦52’(受渍敏感型)为试... 针对长江中下游小麦开花期常遇连阴雨导致减产的现象,研究阴雨寡照对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旨在为该地区小麦抗逆稳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选用长江中下游小麦主栽品种‘扬麦18’(受渍迟钝型)和‘皖麦52’(受渍敏感型)为试验材料,在小麦开花后设置7 d、11 d和15 d的渍水遮阴处理,研究渍水遮阴对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及淀粉、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渍水遮阴处理后,小麦籽粒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在灌浆前期(花后10~15d)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随着灌浆进程的推进,渍水遮阴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增大。灌浆中期(花后20 d)小麦籽粒中AGPase和SSS活性达到峰值时,渍水遮阴处理11 d、15 d的‘扬麦18’和‘皖麦52’籽粒中AGPase活性分别较对照下降1%、10%和11%、24%,SSS活性则下降5%、11%和9%、32%,且渍水遮阴处理11 d和15 d的小麦籽粒中SSS和GBSS活性在灌浆后期显著低于对照。用Logistic方程分别拟合籽粒淀粉和干物质的积累,花后渍水遮阴处理缩短了籽粒灌浆缓增期,降低了小麦籽粒灌浆的平均速率、淀粉积累的最大速率及平均速率,减少了籽粒淀粉和干物质的积累量。同时,渍水遮阴处理降低了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使产量显著下降。随着渍水遮阴处理时间的延长,小麦籽粒中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下降幅度越大。迟钝型品种‘扬麦18’各指标的下降幅度均小于敏感型品种‘皖麦52’。小麦开花后渍水遮阴处理降低了籽粒中AGPase、SSS和GBSS活性,不利于籽粒淀粉合成及干物质的积累,导致产量下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渍水 遮阴 淀粉合成酶活性 灌浆特征 淀粉积累特性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花后不同时期高温处理下小麦籽粒的淀粉合成及相关酶基因表达 被引量:10
4
作者 谭彩霞 封超年 +3 位作者 郭文善 朱新开 李春燕 彭永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11-1316,共6页
为探讨弱筋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对花后高温的响应机制,以弱筋小麦扬麦15为试验材料,研究花后不同时期35℃高温处理对籽粒淀粉积累、淀粉合成酶(AGPase、GBSS、SSS、SBE)活性以及淀粉合成酶基因(AGPase1、GBSSI、SSSIII、SBEI)表达的影响。... 为探讨弱筋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对花后高温的响应机制,以弱筋小麦扬麦15为试验材料,研究花后不同时期35℃高温处理对籽粒淀粉积累、淀粉合成酶(AGPase、GBSS、SSS、SBE)活性以及淀粉合成酶基因(AGPase1、GBSSI、SSSIII、SBEI)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花后不同时期经35℃高温处理后,其籽粒淀粉积累量、淀粉合成酶活性以及淀粉合成酶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各处理下降的幅度均表现为:花后5~7d>花后10~12d>花后15~17d>花后20~22d>花后25~27d,且花后5~7d高温处理下降的幅度最大。4种淀粉合成酶基因中,GBSSI和GBSS对温度最为钝感,SSSIII和SSS对温度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花后高温 淀粉积累 淀粉合成酶活性 淀粉合成酶基因表达
下载PDF
花后不同时期高温对春小麦淀粉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孙立影 苏玮 +3 位作者 吴宏亮 李昱 王雪 康建宏 《农业科学研究》 2015年第1期54-60,共7页
以宁夏灌区主栽品种宁春4号和宁春47号为材料,研究花后不同时期高温对春小麦淀粉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高温处理使籽粒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处理间比较,高温处理越早支链淀粉含量在后期降低越快,而... 以宁夏灌区主栽品种宁春4号和宁春47号为材料,研究花后不同时期高温对春小麦淀粉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高温处理使籽粒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处理间比较,高温处理越早支链淀粉含量在后期降低越快,而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不显著.不同品种间比较,宁春47号受高温胁迫的影响较大,不同品种间籽粒淀粉酶活性变化趋势与淀粉积累趋势基本一致,花后高温处理后籽粒中的ADPG焦磷酸化酶(AGP)、UDPG焦磷酸化酶(UG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及淀粉合成关键酶(SBE)酶活性下降7%∽13%,但AGP、UGP与SSS受高温影响相对较大.花后高温出现越早,对春小麦淀粉形成关键酶和淀粉的含量影响越大,导致灌浆不足,千粒质量降低,产量下降.采取相应栽培技术缓解花后高温危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宁夏春小麦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高温 淀粉 淀粉合成酶活性
下载PDF
大小粒型藜麦籽粒表型、灌浆特性及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差异分析
6
作者 陶小所 姚晓华 姚有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2-369,共8页
【目的】籽粒大小是影响藜麦产量、商品性和加工特性的重要因素,考察灌浆期大小粒型藜麦籽粒表型、灌浆特性和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差异,可为大粒型藜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千粒重大于5.0 g和小于3.0 g的藜麦材料各2份,在... 【目的】籽粒大小是影响藜麦产量、商品性和加工特性的重要因素,考察灌浆期大小粒型藜麦籽粒表型、灌浆特性和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差异,可为大粒型藜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千粒重大于5.0 g和小于3.0 g的藜麦材料各2份,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种质资源创新试验基地进行田间试验,比较自灌浆期始7 d、14 d、21 d和28 d籽粒表型、灌浆特性和淀粉合成酶活性等在大小粒型藜麦间的差异。【结果】(1)大小粒型藜麦籽粒面积、周长、直径、粒长、粒宽表型性状随着生育时期均极显著增大,且粒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以籽粒面积和周长差异最大,大粒型藜麦分别显著高于小粒型藜麦9.12%~11.54%和21.49~23.92%。(2)灌浆期间大粒型藜麦百粒干质量始终显著高于同期小粒型藜麦,平均增幅在21.23%~31.04%;大小粒型藜麦灌浆速率随生育期均先上升后下降,均符合“慢—快—慢”的变化规律,但达到峰值时间和峰高明显不同,大粒型峰值出现早而高,小粒型则低而迟。(3)淀粉分支酶(SBE)、蔗糖合成酶(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ADPG焦磷酸化酶(AGP)在大小粒型藜麦籽粒灌浆期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SBE和SS活性表现为小粒型藜麦强于大粒型藜麦,而SSS和AGP活性则表现为大粒型藜麦强于小粒型藜麦。【结论】藜麦籽粒灌浆期间4种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差异,致使淀粉合成积累量和灌浆速率峰值的不同,进而形成籽粒表型性状的差异,而SSS和AGPase是影响藜麦籽粒大小形成的关键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籽粒大小 籽粒表型 灌浆特性 淀粉合成酶活性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东北寒区春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淀粉合成的影响
7
作者 戴明 冯鹏羽 +2 位作者 郭海滨 魏雅冬 贾森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109,共9页
以绥玉23为试验材料,基于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掺混,进行2年田间试验,设置4个氮肥水平:不施氮肥(N0)、玉米生产控制最低施氮量120 kg/hm^(2)(N1)、推荐最佳施氮量180 kg/hm^(2)(N2)、寒区常规施氮量240 kg/hm^(2)(N3),2种施用方式:一次性... 以绥玉23为试验材料,基于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掺混,进行2年田间试验,设置4个氮肥水平:不施氮肥(N0)、玉米生产控制最低施氮量120 kg/hm^(2)(N1)、推荐最佳施氮量180 kg/hm^(2)(N2)、寒区常规施氮量240 kg/hm^(2)(N3),2种施用方式:一次性基施(F1)和常规分施(F2)。探索不同氮肥运筹对寒地玉米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为东北寒区玉米施氮策略及降本增效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影响寒区春玉米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与利用、淀粉合成。与不施氮肥或较低氮水平处理相比,在较高的氮水平处理(N2、N3)下,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吸收量、灌浆阶段的有效氮含量、淀粉合成相关酶(AGPase、GBSS、SSS)活性及淀粉积累速率更高,但F1处理与F2处理差异较小,整体而言,N3F2处理与N2F1处理相当,且均具有较大值。N3F2处理下玉米植株氮积累量、籽粒氮积累量、营养器官氮转运量、花后氮同化量以及产量较高,然而其氮素转运效率、氮素贡献率及氮素利用参数较低,以N2F1处理优于N3F2处理,且N2F1处理与N3F2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与N2F1处理相比,其他施氮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2年平均下降4.67%~28.35%、8.22%~37.18%,氮转运效率、氮转运对籽粒贡献率及氮肥利用率2年平均分别下降1.89%~11.56%、0.92%~11.05%及0.59%~14.56%。综上,采用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与玉米生产推荐最佳施氮量(180 kg/hm^(2))一次性基施的氮肥运筹策略,可保证灌浆期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淀粉积累及收获产量,且可有效提高氮转运及利用效率,是东北寒区春玉米生产的可行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 春玉米 淀粉合成酶活性 氮素利用 产量
下载PDF
二倍体与四倍体苦荞的充实差异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余 何佩云 +4 位作者 罗庆华 吴兴慧 孔德章 黄小燕 黄凯丰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43-1049,共7页
【目的】比较分析二倍体和四倍体苦荞材料的根系、灌浆特性等相关生理性状,明确四倍体苦荞充实差的生理原因。【方法】以二倍体苦荞品种小黄荞和六苦2081及其四倍体苦荞材料TB193、TB198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四倍体和二倍体苦荞间灌浆... 【目的】比较分析二倍体和四倍体苦荞材料的根系、灌浆特性等相关生理性状,明确四倍体苦荞充实差的生理原因。【方法】以二倍体苦荞品种小黄荞和六苦2081及其四倍体苦荞材料TB193、TB198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四倍体和二倍体苦荞间灌浆特性、淀粉合成酶活性、根系形态生理、农艺性状、充实度及产量的差异。【结果】2个苦荞品种及其四倍体苦荞材料在花后25 d百粒重几乎不再增加,且二倍体苦荞的百粒重高于四倍体苦荞;四倍体苦荞的灌浆起始势、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低于二倍体苦荞,达最大灌浆速率的天数高于二倍体;灌浆前期二倍体苦荞籽粒的AGPase和SSS活性强于四倍体苦荞,中后期则低于四倍体苦荞;四倍体苦荞的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活力、根系伤流液总体显著高于二倍体苦荞;二倍体苦荞的株高、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1~2节节间粗度、1~2节节间粗度总体均低于四倍体苦荞,充实度和产量则分别是四倍体苦荞的2.97和1.23倍(两品种的平均值)。【结论】较低的灌浆起始势、灌浆速率,以及灌浆前期较低的淀粉合成酶活性是四倍体苦荞充实较差的重要生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四倍体 灌浆特性 淀粉合成酶活性 根系形态生理 充实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