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液两相液层间传质过程的Rayleigh-Bénard-Marangoni对流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俊 沈超群 +1 位作者 王贺 张程宾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83-193,共11页
传质引发的Rayleigh-Bénard-Marangoni对流(RBM对流)对化工传递过程有着显著影响.但是,已有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气-液体系,并且有限的针对液-液体系的相关研究尚缺乏对RBM对流演化及其引发的界面扰动行为的深入分析.因此,本文基于... 传质引发的Rayleigh-Bénard-Marangoni对流(RBM对流)对化工传递过程有着显著影响.但是,已有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气-液体系,并且有限的针对液-液体系的相关研究尚缺乏对RBM对流演化及其引发的界面扰动行为的深入分析.因此,本文基于阴影法设计搭建了竖直狭缝内液-液两相液层间传质过程的RBM对流特性可视化实验平台,并实验观测了水-甲苯-丙酮三元体系中丙酮组分扩散传质时出现的RBM对流结构以及其向下层水相主体的发展演变过程,探讨了水相丙酮初始浓度、甲苯相丙酮初始浓度以及甲苯层厚度对RBM对流特性和液-液界面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在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作用下,水相上层密度(重力)分层"界面"下凸沉降形成波浪形丘状"界面",并随着"界面"处密度与压力失调的加剧而演变成羽状流;因羽流区"界面"不同浓度梯度引起的传质特性差异,羽状流又可以演变成弱羽状流和强羽状流两种形态;当丙酮浓度梯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近界面处短时间内产生大量RBM对流结构,且结构间相互影响增强而聚并成对流团,并随着传质过程的进行,逐渐演变成独立的强羽状流; RBM对流强度与上下液层丙酮浓度梯度大小呈正相关关系,且液-液界面粗糙度及其非稳态波动随着丙酮浓度梯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质 阴影法 Rayleigh-Bénard-Marangoni对流结构 界面形貌
下载PDF
激光全息干涉法研究表面活性剂对液-液传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赵超凡 马友光 朱春英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7-80,共4页
针对液-液传质过程,建立了实时激光全息干涉及传质模拟系统;根据不同表面活性剂浓度时,溶质通过油水界面传质的全息干涉图,得到了水相侧近界面浓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建立了水相侧近界面浓度与油相侧近界面浓度和表面活性... 针对液-液传质过程,建立了实时激光全息干涉及传质模拟系统;根据不同表面活性剂浓度时,溶质通过油水界面传质的全息干涉图,得到了水相侧近界面浓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建立了水相侧近界面浓度与油相侧近界面浓度和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关联方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全息干涉 -传质 表面活性剂 浓度分布 近界面浓度
原文传递
机器学习预测叶片-网孔管线式高剪切混合器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灵杰 郭俊恒 +2 位作者 李文鹏 程芹 张金利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共8页
高剪切混合器作为一种新型的过程强化设备,工业应用日益广泛,但其工程设计依然依靠经验放大。利用不同定转子构型的叶片-网孔管线式高剪切混合器的功耗、液-液传质系数和乳化性能等数据,采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算法、循环神经网络算法和... 高剪切混合器作为一种新型的过程强化设备,工业应用日益广泛,但其工程设计依然依靠经验放大。利用不同定转子构型的叶片-网孔管线式高剪切混合器的功耗、液-液传质系数和乳化性能等数据,采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算法、循环神经网络算法和决策树算法等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建模,为高剪切混合器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工具。结果表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算法和循环神经网络算法都可以准确预测高剪切混合器性能,但是单个神经网络算法存在过拟合和泛化能力差的问题,通过将不同机器学习模型融合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精度和稳定性。基于自动机器学习的PyCaret程序能够准确拟合数据,但在数据量较小的情况下,其优化能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剪切混合器 机器学习 神经网络 功耗 -传质 乳化
下载PDF
鸥翅萃取器的传质与相分离特性研究
4
作者 廖学品 罗康碧 +2 位作者 王学重 陈秉辉 CMcgreavy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7-50,共4页
鸥翅萃取器的传质过程是通过轻相穿过重相的湍动射流进行的 ,相的分离是通过重相池上方的鸥翅所产生的离心力来完成的。研究了重相池深度、萃取时间、喷射孔直径、流速对萃取率和传质速度的影响 ,以及鸥翅对相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 鸥翅萃取器的传质过程是通过轻相穿过重相的湍动射流进行的 ,相的分离是通过重相池上方的鸥翅所产生的离心力来完成的。研究了重相池深度、萃取时间、喷射孔直径、流速对萃取率和传质速度的影响 ,以及鸥翅对相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有鸥翅时的传质速度均快于无鸥翅时的传质速度 ,而且鸥翅有明显的相分离作用 ,其能量消耗低于搅拌澄清器 ;在本实验条件下 ,最佳重相池深度为 4 0mm ,在相同的流速和相同的时间下 ,萃取率随着喷射孔径的加大而提高。为获得较好的相分离效果 ,较低的流速和较小的喷射孔径是适宜的 ,在本实验条件下适宜的流速为 2~ 4m/s,喷射孔径为 2~ 4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鸥翅萃取器 -传质 相分离 萃取率 重相池
下载PDF
测试填料塔中液体分布性能的新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宝东 高瑞昶 +1 位作者 李锡源 白鹏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54-357,共4页
利用现代传感器及微机在线测试技术,建立了一套测试填料塔中液体分布性能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在300mm填料塔中,以空气/水为介质,分别对Dg25mm环矩鞍、阶梯环及拉西环填料的液体分布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本测试... 利用现代传感器及微机在线测试技术,建立了一套测试填料塔中液体分布性能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在300mm填料塔中,以空气/水为介质,分别对Dg25mm环矩鞍、阶梯环及拉西环填料的液体分布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本测试系统线性范围宽,准确性好,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料塔 体分布 性能测试 -传质设备
下载PDF
液液传质的全息测量 被引量:7
6
作者 罗耀明 张秋香 陈晓祥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1期82-88,共7页
本文介绍了摄制液液传质界面现象全息图的方法以及影响全息图记录质量的因素,为深入研究液液传质界面现象开辟了新途径.
关键词 传质 传质 全息图 界面扰动 激光全息
下载PDF
液液传质界面扰动现象的全息实时记录 被引量:6
7
作者 罗耀明 张秋香 陈晓祥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49-154,共6页
本文介绍了实时记录液液传质界面扰动现象全息图的方法,两相界面更新迸发的周期及影响全息图实时记录质量的因素,为深入研究液液传质界面扰动现象的规律及机理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 传质 扰动 全息实时记录 全息图
下载PDF
L-抗坏血酸水溶液扩散系数的全息干涉法测量 被引量:6
8
作者 朱春英 何明霞 +3 位作者 赵长伟 马友光 刘常杰 马沛生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66-1069,共4页
设计并建立了一套用于液相扩散系数测定的激光实时全息干涉及液相扩散模拟系统。测定了25℃0.33mol/LKCl水溶液的扩散系数,结果与文献值非常接近,证明了仪器的准确性。进而利用该装置测定了不同浓度(0.0100、0.0287、0.0542、0.0822、0.... 设计并建立了一套用于液相扩散系数测定的激光实时全息干涉及液相扩散模拟系统。测定了25℃0.33mol/LKCl水溶液的扩散系数,结果与文献值非常接近,证明了仪器的准确性。进而利用该装置测定了不同浓度(0.0100、0.0287、0.0542、0.0822、0.1007mol/L)的L 抗坏血酸水溶液的扩散系数,得到了不同浓度L 抗坏血酸水溶液在不同位置的扩散系数以及每一浓度的平均扩散系数为13.5552、12.5230、11.4577、10.5606、10.0148×10-6cm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扩散系数 全息干涉仪 L-抗坏血酸水溶 传质
原文传递
液液界面传质过程的激光干涉法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赵超凡 马友光 朱春英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7,共4页
为了研究液液传质过程的界面现象及传质特征,采用实时激光全息干涉技术,根据不同初始浓度时乙醇通过油水界面传质过程的全息干涉图,得到了传质过程水相侧的浓度分布,据此求出了近界面浓度和基于浓度的传质系数,并关联了近界面浓度与主... 为了研究液液传质过程的界面现象及传质特征,采用实时激光全息干涉技术,根据不同初始浓度时乙醇通过油水界面传质过程的全息干涉图,得到了传质过程水相侧的浓度分布,据此求出了近界面浓度和基于浓度的传质系数,并关联了近界面浓度与主体相溶质浓度的关系。建立了界面能随溶质浓度改变的函数关系,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良好。研究结果表明,液液静止界面传质过程基本符合双膜理论,溶质的加入能改变界面性能,传质过程界面处于非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质 全息干涉 浓度分布 近界面浓度 传质系数 界面非平衡
下载PDF
实时激光全息干涉法测量液相扩散系数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长伟 何明霞 +1 位作者 朱春英 马沛生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8-442,共5页
为研究液相扩散的作用,介绍了一种测量液相扩散系数的激光实时全息干涉系统.利用该系统实时记录液液两相传质的浓度场分布全息图,得到清晰表征浓度场分布的实时全息干涉条纹图;利用全息干涉原理及相应的数学关系处理干涉条纹,得到液相... 为研究液相扩散的作用,介绍了一种测量液相扩散系数的激光实时全息干涉系统.利用该系统实时记录液液两相传质的浓度场分布全息图,得到清晰表征浓度场分布的实时全息干涉条纹图;利用全息干涉原理及相应的数学关系处理干涉条纹,得到液相扩散系数.作者首先用已有文献值的KCl水溶液在298.15K下的扩散系数,验证了实验系统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测量了坑坏血酸水溶液在298.15K下的液相扩散系数,也进行了测量方法的误差分析.该方法为建立新的液液传质理论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且有利于从微观角度认识液液界面和传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激光全息干涉法 测量 相扩散系数 传质
下载PDF
液液传质界面扰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晓祥 高浩其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33-238,共6页
选用几种典型液液体系,对一相为膜流动时伴随有界面扰动的传质进行了研究.实验在类似湿壁塔的扩散槽中进行,利用激光全息干涉装置拍摄传质界面现象的全息图,分析界面扰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获得了传质系数增强因子的关联式.
关键词 传质 界面扰动 传质 MARANGONI效应
下载PDF
表面活性物质对液液传质的影响Ⅰ.对单液滴传质的影响
12
作者 宋恭华 胡鸣 +2 位作者 钮超 李宽宏 苏元复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535-540,共6页
选择四种具有不同互溶度的液液体系,研究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单液滴传质系数的影响。结合界面张力的测定结果,探讨互溶度、界面活性与传质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互溶度与界面活性、传质系数的降低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对于低界面张力... 选择四种具有不同互溶度的液液体系,研究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单液滴传质系数的影响。结合界面张力的测定结果,探讨互溶度、界面活性与传质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互溶度与界面活性、传质系数的降低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对于低界面张力、部分互溶的体系,界面张力不是决定表面活性物质对液滴传质系数影响程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质 表面活性剂 传质
下载PDF
具有轴向混合的液液传质分离过程的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雷夏 钱宇 邱学青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71-81,共11页
本文将扩散模型与多级返流模型用于描述液液两相逆流传质分离过程.采用两相稳态浓度剖面法或传递组分动态响应法拟合求取模型参数.计算方法可分别采用三参数方法或单参数法(理想浓度剖面方法).两种模型和不同的模型参数估值方法可适用... 本文将扩散模型与多级返流模型用于描述液液两相逆流传质分离过程.采用两相稳态浓度剖面法或传递组分动态响应法拟合求取模型参数.计算方法可分别采用三参数方法或单参数法(理想浓度剖面方法).两种模型和不同的模型参数估值方法可适用于不同的过程特点及需要.对模型参数估值方法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质分离 数学模型 计算
下载PDF
微孔射流毛细管反应器内液-液两相传质和反应选择性
14
作者 王紫檀 张敏卿 +1 位作者 张金利 李文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2-59,共8页
微反应技术在化工过程强化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快速复杂竞争反应体系。对于液-液两相快速竞争反应,反应过程受传质限制,显著影响反应转化率和收率。本文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微孔射流毛细管反应器(MJCM),采用微孔射流强化进口处液... 微反应技术在化工过程强化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快速复杂竞争反应体系。对于液-液两相快速竞争反应,反应过程受传质限制,显著影响反应转化率和收率。本文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微孔射流毛细管反应器(MJCM),采用微孔射流强化进口处液-液两相传质性能,分别采用水-苯甲酸-煤油体系和水-氢氧化钠-甲苯-苯甲酸-氯乙酸乙酯体系研究了不同操作参数(流量、流量比、表面活性剂浓度、温度)和结构参数(孔径、管长)下液-液两相传质特性和反应选择性,并获得了舍伍德数Sh的关联式。结果表明:随着两相流量的增加,传质效率E呈下降趋势,总体积传质系数k_(L)a呈增加趋势,反应选择性指数Xs则先减小后增大;孔径的增大则会减弱液液传质和反应选择性;随着毛细管长的增加,E和X_(s)逐渐增大,k_(L)a则逐渐减小;水相-有机相流量比的变化对E和k_(L)a会产生不同影响,而温度的适当升高则可以提升反应选择性,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降低了传质和反应选择性。与其他液液传质设备对比,MJCM在液-液两相传质、反应选择性方面性能良好,可以用于工业生产进行液液传质与反应过程的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射流 毛细管反应器 传质 反应选择性
下载PDF
表面活性物质对液液传质的影响Ⅱ.对Lewis槽传质的影响
15
作者 宋恭华 胡鸣 +2 位作者 钮超 李宽宏 苏元复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4期541-546,共6页
在Lewis槽中研究了表面活性物质对三种部分互溶液液体系传质速率的影响,并与单液滴传质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表面活性物质对Lewis糟和单液滴传质速率有类似的影响,对Lewis的影响程度高于单液滴。
关键词 传质 表面活性剂 互溶度 传质
下载PDF
液液传质系数测定实验的数据处理与拟合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菊 吴现力 杜春华 《化学工程师》 CAS 2016年第9期19-21,共3页
液液传质系数的测定对提高实际萃取设备的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针对学生在处理液液传质系数实验数据时存在的概念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以在青岛农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室所测的醋酸在水和乙酸乙酯中的传质数据为例,... 液液传质系数的测定对提高实际萃取设备的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针对学生在处理液液传质系数实验数据时存在的概念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以在青岛农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室所测的醋酸在水和乙酸乙酯中的传质数据为例,介绍了液液传质系数测定实验的数据处理与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质系数 数据处理 拟合
下载PDF
新型塔式混合澄清萃取器及其流体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云峰 田恒水 +1 位作者 房鼎业 宋新杰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71,共4页
分析了混合澄清萃取器与传统塔式萃取器的优缺点,对新型塔式混合澄清萃取器进行了流体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一级塔式混合澄清萃取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在较低搅拌速率时与两个全混釜串联的模型值较为接近,搅拌速率对停留时间分布以及分散相... 分析了混合澄清萃取器与传统塔式萃取器的优缺点,对新型塔式混合澄清萃取器进行了流体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一级塔式混合澄清萃取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在较低搅拌速率时与两个全混釜串联的模型值较为接近,搅拌速率对停留时间分布以及分散相滞留量影响较小,分散相滞留量与分散相流量的关系可以拟合为经验关联式φ=0.252lnVd-0.2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混合澄清萃取器 流体力学 传质设备
下载PDF
多级搅拌塔气液液系统中液液传质性能的研究
18
作者 滕大为 张受谦 周大松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年第4期12-17,共6页
在内径为54mm,级数为16级的多级搅拌塔中,研究了空气-水-煤油流动系统中的液液传质特性,讨论了搅拌转速、水相流速、气体流速、有机相流速对乙酸由分散有机相向连续水相的液液传质系数的影响,利用扩散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和拟合。... 在内径为54mm,级数为16级的多级搅拌塔中,研究了空气-水-煤油流动系统中的液液传质特性,讨论了搅拌转速、水相流速、气体流速、有机相流速对乙酸由分散有机相向连续水相的液液传质系数的影响,利用扩散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和拟合。结果表明,在有充分搅拌或气体流动时,多级搅拌塔内液液两相浓度均可视为连续变化,其浓度剖面可以用扩散模型进行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 搅拌塔 传质 扩散模型
下载PDF
丁酮在乳化液膜体系中油-水两相间液液传质研究
19
作者 张浩哲 王勇 金一中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9,共4页
研究了丁酮乳化液膜体系中油水两相间液液传质系数、表面活性剂浓度、温度、搅拌速度等相关因素对体系液液传质的影响。实验发现表面活性剂在两相界面上形成单分子的界面层,该界面层在油水界面的传质阻力中占63%;温度及搅拌转速对体系... 研究了丁酮乳化液膜体系中油水两相间液液传质系数、表面活性剂浓度、温度、搅拌速度等相关因素对体系液液传质的影响。实验发现表面活性剂在两相界面上形成单分子的界面层,该界面层在油水界面的传质阻力中占63%;温度及搅拌转速对体系的液液传质系数亦有影响,温度越高、搅拌速度越大,体系的传质系数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 丁酮 传质
原文传递
化工原理液液传质系数测定实验的误差分析与改进建议
20
作者 吴青芸 周航宇 +2 位作者 韩鉴琛 甘志国 何荣威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9期196-198,共3页
液液传质系数测定实验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等本科专业《化工原理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液液萃取等化工分离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本科教学实验乙酸在水和乙酸乙酯中的传质为例,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验数据不稳定问题... 液液传质系数测定实验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等本科专业《化工原理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液液萃取等化工分离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本科教学实验乙酸在水和乙酸乙酯中的传质为例,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验数据不稳定问题,从刘易斯池装置、实验操作过程、气相色谱的使用和界面不稳定理论等方面进行误差分析,进而提出了实验改进建议,为提高本科实验教学质量提供有意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原理 传质 实验教学 刘易斯池 误差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