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阻塞率对液液针栓多喷注单元喷雾场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王凯 唐亮 +2 位作者 雷凡培 杨岸龙 周立新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0-262,共13页
为了研究阻塞率对针栓式喷注器喷雾场特性的影响,基于平面针栓喷注单元的研究思路,设计了结构可更换的平面针栓多喷注单元试验件,同时采用分相识别的PLIC VOF(piecewise linear interface calcula-tion volume of fluid)多相流仿真方法... 为了研究阻塞率对针栓式喷注器喷雾场特性的影响,基于平面针栓喷注单元的研究思路,设计了结构可更换的平面针栓多喷注单元试验件,同时采用分相识别的PLIC VOF(piecewise linear interface calcula-tion volume of fluid)多相流仿真方法及高速摄影试验方法,开展了阻塞率对液液针栓多喷注单元的雾化角、喷雾扩散角及液雾空间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对于径向圆孔,阻塞率的改变通过改变径向孔直径及个数实现;对于径向矩形孔,阻塞率的改变还可以通过改变矩形的高宽比实现.研究发现:阻塞率对喷雾场的液雾空间分布有重要影响.在径向喷注孔总动量比不变时,阻塞率对喷雾场的影响主要通过喷雾扇空间间距的直接影响和转化为有效动量比的间接影响两种途径实现,径向孔形状对喷雾场的影响本质上也转化为阻塞率及有效动量比的影响.径向孔直径改变和形状改变造成的阻塞率变化对雾化角的影响仅通过有效动量比间接实现,喷注单元的雾化角理论模型也适用于多喷注单元;阻塞率对喷雾扩散角和液雾空间分布的影响则通过两种途径共同产生.另外,高的总动量比工况下,液雾径向分布范围会增大,相邻单元间相互作用会使得雾扇中心区和外侧区液雾分布量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栓喷注器 阻塞率 有效动量比 径向孔形状 化角 分布
原文传递
喷油杆和凹腔支板稳定器近距匹配的液雾分布可视化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玉英 周弘毅 +1 位作者 谢奕 钱佳兴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9-556,共8页
液雾分布与稳定器的燃油布置方式、油气分配、火焰稳定及火焰传播密切相关。以RP-3为雾化介质,在来流马赫数为0.2及来流温度为10~400℃的条件下,采用高速摄影法和激光片光/照相法,对喷油杆与凹腔支板稳定器间隔31.5mm且顺喷时的液雾分... 液雾分布与稳定器的燃油布置方式、油气分配、火焰稳定及火焰传播密切相关。以RP-3为雾化介质,在来流马赫数为0.2及来流温度为10~400℃的条件下,采用高速摄影法和激光片光/照相法,对喷油杆与凹腔支板稳定器间隔31.5mm且顺喷时的液雾分布特点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并探讨了来流温度及油气动量比对其液雾分布轨迹的影响。结果表明:顺喷喷油杆与凹腔支板稳定器近距匹配方式有利于燃油在支板前缘形成挡溅雾化;挡溅雾化后的一部分燃油在支板表面形成油膜,并在凹腔前缘与尾缘进行二次雾化,来流温度较高时高温支板表面也有利于燃油的蒸发雾化;另一部分燃油则以类似横向射流的形式进行雾化。当来流温度一定时,油气动量比增大,液雾轴向分布距离和横向穿透深度均增大;来流温度升高,液雾穿透深度增加,油气动量比对液雾分布的影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 凹腔支板稳定器 高速摄影法 激光片光/照相法 油气动量比 穿透深度
原文传递
叶型甩油盘雾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覃文隆 樊未军 +2 位作者 石强 徐汉卿 张荣春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70-2278,共9页
为提高甩油盘雾化质量,采用试验研究方法,对一种叶型甩油盘三个出口的液雾特性分别进行了研究,并与圆出孔甩油盘进行对比。研究表明,转速增加,液雾SMD (索太尔平均直径)减小,浓度变大;流量增加,液雾浓度变大,圆出孔甩油盘液雾SMD变大,... 为提高甩油盘雾化质量,采用试验研究方法,对一种叶型甩油盘三个出口的液雾特性分别进行了研究,并与圆出孔甩油盘进行对比。研究表明,转速增加,液雾SMD (索太尔平均直径)减小,浓度变大;流量增加,液雾浓度变大,圆出孔甩油盘液雾SMD变大,叶型甩油盘液雾SMD变化不规律。甩油盘液雾SMD与浓度整体上呈反比,SMD大的地方浓度小,SMD小的地方浓度大。液雾SMD随径向距离增加先减小后增大,转速大于12kr/min后,SMD最小点距出口径向距离约20mm。相同流量、转速下,圆出孔甩油盘液雾SMD更小,但叶型甩油盘液雾均匀性更好,轴向分布范围更广。在叶型甩油盘出口后开槽可以显著减小液雾SMD,锯齿型出口可以增加液雾浓度及减小低转速下液雾S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甩油盘 旋转 分布 多普勒相位分析仪
下载PDF
凹腔对一体化支板火焰稳定器燃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广海 刘玉英 谢奕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38-1844,共7页
在来流温度为780~850℃、来流马赫数为0.16及油气比为0.002~0.006的条件下,试验研究了凹腔对喷油/稳定一体化支板火焰稳定器燃烧效率及熄火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数值模拟进行辅助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油气比条件下,带凹腔的一体化支板火... 在来流温度为780~850℃、来流马赫数为0.16及油气比为0.002~0.006的条件下,试验研究了凹腔对喷油/稳定一体化支板火焰稳定器燃烧效率及熄火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数值模拟进行辅助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油气比条件下,带凹腔的一体化支板火焰稳定器均能实现稳定高效燃烧;不带凹腔的一体化支板火焰稳定器燃烧效率始终低于带凹腔的一体化支板火焰稳定器,随着油气比的增加,两者燃烧效率差距逐渐缩小;带凹腔的一体化支板火焰稳定器较不带凹腔的一体化支板火焰稳定器有更好的熄火性能;凹腔结构促进了燃油雾化与蒸发,从而提高一体化支板火焰稳定器的燃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油/稳定一体化支板火焰稳定器 凹腔 燃烧效率 熄火 分布参数
原文传递
侧喷式一体化支板火焰稳定器液雾分布试验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权 刘玉英 +2 位作者 谢奕 高昭 刘广海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7-617,共11页
在常温常压、来流马赫数为0.182及液气动量比为10~70的条件下,以水为雾化介质,采用激光片光照相法开展了侧喷式一体化支板火焰稳定器的液雾分布特点研究,并探讨了液气动量比及喷射位置对液雾分布轨迹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侧喷式一体化... 在常温常压、来流马赫数为0.182及液气动量比为10~70的条件下,以水为雾化介质,采用激光片光照相法开展了侧喷式一体化支板火焰稳定器的液雾分布特点研究,并探讨了液气动量比及喷射位置对液雾分布轨迹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侧喷式一体化支板火焰稳定器液雾分布的外轨迹与横向射流类似,内轨迹受稳定器回流区卷吸作用的影响而弯向回流区,且在低液气动量比条件下影响显著。液气动量比是影响一体化支板火焰稳定器喷雾内外轨迹的重要因素,液气动量比增加,液雾穿透深度增加。喷射位置对液雾外轨迹的影响较小,但对内轨迹影响显著;过近或过远的喷射距离均不利于回流区对液雾的卷吸,这与液雾喷射和稳定器的近距耦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支板火焰稳定器 分布轨迹 气动量比 喷射位置 一体化设计
原文传递
时变来流条件下横向射流燃油破碎和雾化特性数值研究
6
作者 张权 刘玉英 +2 位作者 刘坤霖 高昭 谢奕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9,共10页
针对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加力/冲压燃烧室模态转化过程中进口气流随时间剧烈变化的问题,以横向射流为研究对象,在来流温度300~800 K、来流速度100~164 m/s和来流加速度20~100 m/s^(2)条件下,采用雷诺平均/离散相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探讨... 针对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加力/冲压燃烧室模态转化过程中进口气流随时间剧烈变化的问题,以横向射流为研究对象,在来流温度300~800 K、来流速度100~164 m/s和来流加速度20~100 m/s^(2)条件下,采用雷诺平均/离散相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来流加速度对横向射流外轨迹以及索太尔平均直径(SMD)分布的影响,采用大涡模拟/流体体积法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来流加速度对横向射流燃油雾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来流加速度对横向射流外轨迹和下游SMD分布几乎没有影响;来流加速度可能引起射流液柱破碎点延后、反向对转涡沿喷射方向分布变宽且沿展向在边缘处强度减弱,但影响并不显著;时变来流对于燃油破碎及雾化特性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来流 流体体积(VOF)模型 分布轨迹 索太尔平均直径(SMD)分布 破碎点
原文传递
稠液雾中激光散射技术测量液雾尺寸分布的研究
7
作者 李伟民 张岩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1990年第1期45-55,共11页
本文采用多个相同的内涡合螺旋式空气雾化喷咀,将喷咀喷射的液雾逐渐迭加,得到了稠液雾中修正系数随遮光率,索太尔平均直径及尺寸分布指数变化的实验数据,应用统计方法拟合出了实用的经验关系式。这经验关系式与实验数据符合很好,... 本文采用多个相同的内涡合螺旋式空气雾化喷咀,将喷咀喷射的液雾逐渐迭加,得到了稠液雾中修正系数随遮光率,索太尔平均直径及尺寸分布指数变化的实验数据,应用统计方法拟合出了实用的经验关系式。这经验关系式与实验数据符合很好,可用来对工程实际应用中遇到的稠液雾问题进行了很好的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尺寸分布 修正系数 激光散射技术 喷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