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小传热管内过冷水和空气高速两相流的换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振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0-84,共5页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了细小传热管内水和空气高速两相流动的紊流换热特性,确认了这种两相流动具有很高的换热系数。其机理是薄液膜的蒸发换热。只要管壁面上存在液膜,在低壁温时就可以获得稳定的高换热性能。理论分析较好地预示...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了细小传热管内水和空气高速两相流动的紊流换热特性,确认了这种两相流动具有很高的换热系数。其机理是薄液膜的蒸发换热。只要管壁面上存在液膜,在低壁温时就可以获得稳定的高换热性能。理论分析较好地预示了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蒸发 强化传热 传热管 冷水 空气
下载PDF
竖直矩形可视化流动沸腾换热实验台的设计及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郑志皋 陶乐仁 +4 位作者 黄理浩 芮胜军 张庆钢 薛维超 高立博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4,共4页
为了了解矩形窄通道内流动沸腾及传热现象的机理,建立了单面加热竖直矩形窄通道可视化流动沸腾换热实验台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矩形窄通道流动沸腾过程的换热系数存在最大值;随着干度的增加(即热流密度的增加)其换热系数逐渐降低,... 为了了解矩形窄通道内流动沸腾及传热现象的机理,建立了单面加热竖直矩形窄通道可视化流动沸腾换热实验台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矩形窄通道流动沸腾过程的换热系数存在最大值;随着干度的增加(即热流密度的增加)其换热系数逐渐降低,转为以液膜蒸发为主的流动沸腾换热,此时需控制热流密度,避免干涸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沸腾 矩形窄通道 蒸发 干涸 可视化
下载PDF
加热表面粗糙度对高热流密度沸腾传热影响的多尺度数值模拟 被引量:5
3
作者 潘丰 贺缨 唐元梁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97-2408,共12页
本文以沸腾固气液界面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包括孔穴活化、液膜蒸发、气泡生长与脱离、壁面热传导等子过程的耦合模型,以探究固气液界面传热对高热流密度沸腾过程的影响。为了能够分辨微米量级的孔穴,模型中10 mm×10 mm的沸腾表面被... 本文以沸腾固气液界面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包括孔穴活化、液膜蒸发、气泡生长与脱离、壁面热传导等子过程的耦合模型,以探究固气液界面传热对高热流密度沸腾过程的影响。为了能够分辨微米量级的孔穴,模型中10 mm×10 mm的沸腾表面被划分为诸多子区域,每一个子区域中孔穴大小和数量随机分布,当子区域的过热度大于孔穴活化的临界过热度时,一部分孔穴活化生成气泡。进一步结合大液膜蒸发模型获得沸腾传热热流密度,并将其作为边界条件分析加热器热传导特性,从而通过对不同过程的多尺度耦合模拟不同表面粗糙度条件下高热流密度区的核态沸腾曲线,并进一步分析了孔穴数量及分布对加热壁面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测所得沸腾曲线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加热表面孔穴数量的增加使沸腾曲线左移,同时,孔穴数目的增多还会使活化点密度对壁面温度波动更为敏感,从而产生交替出现的长短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态沸腾 加热表面粗糙度 汽化核心 多尺度模型 蒸发
原文传递
液膜蒸发强化传热表面的传热与流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郭新川 赵旭贵 王中铮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90-193,共4页
提出一种新的液膜蒸发强化换热表面——波纹丝网换热表面,在丝网结构尺寸进行6种改变后,通过对其传热和流动表面规律的研究,发现合适的优化结构可广泛应用于蒸发冷却系统中。
关键词 蒸发 换热表面 波纹丝网 传热 强化传热
下载PDF
喷雾冷却换热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雨薇 刘妮 王可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1-5,共5页
喷雾冷却因温度均匀性高,散热功率大的特点在电子元器件散热领域备受关注,但目前对喷雾冷却换热机理的研究尚未得出能够被普遍认可的结论。本文综述了液膜蒸发、强迫对流、表面核态沸腾、二次核化这四种认可度较高的换热机理,指出了相... 喷雾冷却因温度均匀性高,散热功率大的特点在电子元器件散热领域备受关注,但目前对喷雾冷却换热机理的研究尚未得出能够被普遍认可的结论。本文综述了液膜蒸发、强迫对流、表面核态沸腾、二次核化这四种认可度较高的换热机理,指出了相应的换热模型;并以换热机理为基础指出了强化换热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冷却 换热机理 综述 蒸发 强迫对流 核态沸腾 二次核化
下载PDF
无沸腾喷雾冷却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钟昕 刘秀芳 +1 位作者 赵红利 侯予 《低温与超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64,69,共5页
文中简述了无沸腾喷雾冷却技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关于影响无沸腾区换热各参数的实验研究,如壁面温度、介质体积通量、喷雾流量、喷雾倾角和喷雾高度等,为寻求最佳换热提供了指导。并对无沸腾区的理论研究内容进行了归... 文中简述了无沸腾喷雾冷却技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关于影响无沸腾区换热各参数的实验研究,如壁面温度、介质体积通量、喷雾流量、喷雾倾角和喷雾高度等,为寻求最佳换热提供了指导。并对无沸腾区的理论研究内容进行了归纳,主要是模拟不同喷雾条件下的换热过程及特性参数(如液膜厚度)的大小和分布,并将理论值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了影响无沸腾区换热的喷雾特性参数和外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沸腾换热 换热性能 强制对流 蒸发.
下载PDF
毛细表面张力引起的液体流动再湿润
7
作者 彭晓峰 王补宣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1996年第4期411-420,共10页
讨论炽热表面毛细表面张力引起的液体流动再湿润物理模型,着重分析多孔表面层内和周向微槽表面的再湿润过程。实验研究及测试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的结论以及所揭示的再湿润规律和特性。
关键词 毛细流 表面张力 再湿润 蒸发 体流动
下载PDF
喷雾碰壁液膜蒸发三维数值模拟
8
作者 蒋勇 邱榕 +2 位作者 王秀崙 范维澄 汪箭 《火灾科学》 CSCD 2001年第2期63-66,共4页
针对喷雾过程喷注碰壁形成的液膜蒸发现象进行研究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建立了相应的数值计算模型。在典型浴盆型燃烧室内 ,采用一个四孔喷嘴进行高压喷雾 ,给定初始涡流比和燃烧室壁面温度 ,对包含液膜蒸发的喷雾过程进行详细的三... 针对喷雾过程喷注碰壁形成的液膜蒸发现象进行研究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建立了相应的数值计算模型。在典型浴盆型燃烧室内 ,采用一个四孔喷嘴进行高压喷雾 ,给定初始涡流比和燃烧室壁面温度 ,对包含液膜蒸发的喷雾过程进行详细的三维数值模拟 ,获得了液滴轨迹图以及空气运动速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进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 喷雾过程 喷注碰壁 蒸发 三维数值模拟
下载PDF
池沸腾下朝向曲面加热面临界热通量分析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何辉 潘良明 陈德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35-239,共5页
堆内熔融物滞留(IVR)策略得以实施的关键在于压力容器下封头外部冷却(ERVC)能力,即压力容器下封头外部临界热通量(CHF)高于下封头壁面对应的热通量。通过结合Helmholtz不稳定性与液膜蒸发,提出了池沸腾下朝向曲面加热面临界热通量的分... 堆内熔融物滞留(IVR)策略得以实施的关键在于压力容器下封头外部冷却(ERVC)能力,即压力容器下封头外部临界热通量(CHF)高于下封头壁面对应的热通量。通过结合Helmholtz不稳定性与液膜蒸发,提出了池沸腾下朝向曲面加热面临界热通量的分析模型。由于表面张力作用,内部嵌有汽柱的薄液膜附着在下封头壁面外,Helmholtz不稳定性作用于薄液膜与汽柱的交界面;随着加热表面热通量的增大,汽柱与液膜之间相对速度达到一定时,在Helmholtz不稳定性的作用下,汽液交界面产生畸变,并形成汽膜,阻碍主流液到达加热表面;当加热热通量接近CHF时,液膜逐渐蒸发直至CHF触发。通过该模型计算得到了不同过冷度下,CHF随加热曲面方位角的变化,计算结果与现有的大量实验数据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VR HELMHOLTZ不稳定性 蒸发 CHF
下载PDF
R134a/R245fa非共沸混合工质流动沸腾液膜蒸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杞卓玲 贾力 党超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265-3273,共9页
本文针对水平矩形通道内非共沸混合工质的流动沸腾分层流状态,同时考虑靠近其气液界面处气相与液相浓度边界层的存在,对液相浓度边界层的传质系数进行了修正,构建了对应的流动沸腾液膜蒸发模型,以R134a/R245fa混合工质为研究对象,探讨... 本文针对水平矩形通道内非共沸混合工质的流动沸腾分层流状态,同时考虑靠近其气液界面处气相与液相浓度边界层的存在,对液相浓度边界层的传质系数进行了修正,构建了对应的流动沸腾液膜蒸发模型,以R134a/R245fa混合工质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入口组分质量、质量流速及热流密度等条件下液膜蒸发过程的热质传递规律,以气液相浓度边界层内的组分质量差作为气液相传质阻力的表征,界面温度和主流饱和温度之差为传热阻力的表征,深入分析了传热阻力、传质阻力与混合工质传热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沸混合工质 流动沸腾 蒸发 传质阻力 传热阻力
原文传递
液膜蒸发强化传热表面的传热与流动物性分析
11
作者 陈伟琳 郭新川 《化工设计与开发》 1995年第4期20-22,共3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液膜蒸发强化传热表面形式即波汶丝网换热表面,在对热网结构尺寸进行了多种改变后,通过对其传热和流动规律研究发现合适的结构优化,瘵针使其性能优于其它网类传传热表面。
关键词 蒸发 传热 蒸发
下载PDF
T型翅片板喷淋式降膜蒸发器传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龙嘉年 程达芳 王世平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3-46,共4页
采用喷淋降膜蒸发形式,将蒸发器的传热面用机械线切割方法加工成T型翅片板。对这种蒸发器进行了传热性能的研究,并与池式光板进行传热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T型翅片板降液膜蒸发能在低温差下维持沸腾且有较高的给热系数。同时对... 采用喷淋降膜蒸发形式,将蒸发器的传热面用机械线切割方法加工成T型翅片板。对这种蒸发器进行了传热性能的研究,并与池式光板进行传热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T型翅片板降液膜蒸发能在低温差下维持沸腾且有较高的给热系数。同时对沸腾传热的强化机理也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T型翅片板喷淋降液膜蒸发器具有优良传热性能时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片板 喷淋式 蒸发 传热性能 蒸发
下载PDF
窄通道强化沸腾换热的方法综述 被引量:4
13
作者 杜建通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0-23,共4页
利用窄通道强化沸腾换热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地强化传热方法。从核沸腾传热的微液膜蒸发机理出发,通过分析认为:利用窄通道强化沸腾换热,实质是对液膜蒸发过程的强化,并指出扩大微膜面积可强化沸腾换热;针对窄通道沸腾换热临界热负... 利用窄通道强化沸腾换热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地强化传热方法。从核沸腾传热的微液膜蒸发机理出发,通过分析认为:利用窄通道强化沸腾换热,实质是对液膜蒸发过程的强化,并指出扩大微膜面积可强化沸腾换热;针对窄通道沸腾换热临界热负荷小的事实,提出了可通过及时补液的克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腾换热 窄通道 蒸发 强化传热
下载PDF
基于薄液膜蒸发的超高速冷冻方法初探 被引量:6
14
作者 苏风民 马鸿斌 +2 位作者 高洪涛 邓洋波 田博涵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8-540,共3页
玻璃化冷冻方法是细胞超低温保存的有效冷冻方法之一.在细胞的玻璃化冷冻过程中,降温速率的提高有利于细胞内外溶液玻璃化程度的增加,同时可以降低低温保护剂的浓度,进而减少低温保护剂对细胞的毒性损伤和渗透性损伤.本文尝试将薄液膜... 玻璃化冷冻方法是细胞超低温保存的有效冷冻方法之一.在细胞的玻璃化冷冻过程中,降温速率的提高有利于细胞内外溶液玻璃化程度的增加,同时可以降低低温保护剂的浓度,进而减少低温保护剂对细胞的毒性损伤和渗透性损伤.本文尝试将薄液膜蒸发这种高效相变传热方式与液氮的低温冷却过程相结合,发展了一种超高速、超低温冷冻降温方法.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冷冻载体从10℃降到-180℃,其平均冷却速率达到了148052℃/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冷冻 蒸发 超高速降温
原文传递
平面液膜蒸发式冷凝空调系统的工程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耀熙 邱蒙蒙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0-74,共5页
介绍了该空调系统在广东某学术交流中心的应用,并与水冷式和风冷式空调系统在节能性、经济性、环保性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平面液膜蒸发式冷凝空调系统的性能系数比风冷式提高30.5%,比水冷式提高12.7%;运行费用比风冷式降低31.0%... 介绍了该空调系统在广东某学术交流中心的应用,并与水冷式和风冷式空调系统在节能性、经济性、环保性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平面液膜蒸发式冷凝空调系统的性能系数比风冷式提高30.5%,比水冷式提高12.7%;运行费用比风冷式降低31.0%,比水冷式降低16.5%;其相对于水冷式空调系统的节水率为5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蒸发冷凝器 风冷式 水冷式 节能 空调系统
下载PDF
热管微槽蒸发器薄液膜蒸发的径向干点预测分析
16
作者 寇志海 白敏丽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14-318,共5页
假设热量全部通过蒸发扩展液膜区传递,联立能量守恒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考虑了脱离压力和粘性力的影响,建立了热管微槽蒸发器槽道侧壁面上薄液膜蒸发的径向干点位置的解析解。讨论了接触角、加热热流密度、运行温度、槽道几何对干点位... 假设热量全部通过蒸发扩展液膜区传递,联立能量守恒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考虑了脱离压力和粘性力的影响,建立了热管微槽蒸发器槽道侧壁面上薄液膜蒸发的径向干点位置的解析解。讨论了接触角、加热热流密度、运行温度、槽道几何对干点位置的影响。分析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薄液膜蒸发理论和高效率热管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 微槽蒸发 蒸发 径向干点 解析解
下载PDF
纳米流体颗粒沉积对薄液膜蒸发换热的影响
17
作者 林欢 《锅炉制造》 2022年第1期54-58,共5页
通过建立基于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数学模型,比较纳米流体不同程度沉积造成表面粗糙度变化下,薄液膜的蒸发换热特性变化,分析得出表面粗糙度变化对薄液膜蒸发换热的影响。
关键词 纳米流体 蒸发换热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薄液膜表面蒸发对降液膜传热和传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补宣 张金涛 彭晓峰 《中国科学(E辑)》 CSCD 2000年第3期216-221,共6页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界面质扩散量级的估算表明 ,降液膜表面存在着可观的过度蒸发现象 .理论分析指出 :表面张力引发的“毛细诱导界面蒸发”是这一过度蒸发的驱动力 .通过关联实验数据 ,得到了“有效毛细半径”的表达式 ,将这一表达式与...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界面质扩散量级的估算表明 ,降液膜表面存在着可观的过度蒸发现象 .理论分析指出 :表面张力引发的“毛细诱导界面蒸发”是这一过度蒸发的驱动力 .通过关联实验数据 ,得到了“有效毛细半径”的表达式 ,将这一表达式与表面蒸发率的计算式结合 ,得到了“毛细诱导界面蒸发”的计算式 ,并以此式完善了原先已导出的液膜断裂临界热流率的预测式 .对比表明 ,本预测式的相对偏差比已有的其他预测式的低得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 表面蒸发 毛细作用 传热 传质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