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衬底温度及退火对液滴外延法生长InAs量子点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许筱晓 郭祥 +6 位作者 王一 罗子江 杨晨 杨晓珊 张之桓 刘健 丁召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03-3206,3212,共5页
研究了In液滴法生长InAs量子点时不同衬底温度,以及是否引入退火的量子点生长情况并建立了物理模型。发现In原子沉积在衬底表面会首先沿[11-0]方向形成条状量子线,由于表面能会趋于最小,量子线会分裂成小段成为量子点的核心,当衬底温度... 研究了In液滴法生长InAs量子点时不同衬底温度,以及是否引入退火的量子点生长情况并建立了物理模型。发现In原子沉积在衬底表面会首先沿[11-0]方向形成条状量子线,由于表面能会趋于最小,量子线会分裂成小段成为量子点的核心,当衬底温度从460℃上升至480℃时,量子点增多的同时量子线减少,且纳米结构的平均高度从4.09nm上升至4.58nm。在衬底温度为480℃的条件下引入退火后,扫描区域内只存在量子点结构,纳米结构平均高度上升至8.56nm。认为In液滴法生长量子点,是一个先形成量子线,量子线再分裂形成量子点的核心,继而捕捉由ES势垒束缚在台阶边缘的原子形成量子点的过程,退火的引入会促进量子线-量子点的转化,提高尺寸均匀性,并由此建立了物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液滴外延 INAS 衬底温度 退火 物理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