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液两相混合中液滴的凝并频率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浩然 王立业 +1 位作者 杨传芳 刘会洲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6-450,共5页
液液两相混合中液滴的凝并频率的直接观察和建模都存在一些困难 .由此建立了一种喷雾 -搅拌两相混合器 ,获取液滴分布的即时值 .因为液滴很小时破裂频率可以忽略 ,影响液滴分布的只有凝并频率 ,可以从液滴的分布获得液滴的凝并频率 .验... 液液两相混合中液滴的凝并频率的直接观察和建模都存在一些困难 .由此建立了一种喷雾 -搅拌两相混合器 ,获取液滴分布的即时值 .因为液滴很小时破裂频率可以忽略 ,影响液滴分布的只有凝并频率 ,可以从液滴的分布获得液滴的凝并频率 .验证了液滴的自我维持性质并利用反问题的方法求取液滴的凝并频率 ,与从理论推导的液滴凝并频率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凝并 凝并频率 液液两相混合 液液两相反应 喷雾-搅拌两相混合器
下载PDF
溴氰菊酯乳油液滴在蕹菜叶面的叠加凝并行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陆军 金天澍 张红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4-522,共9页
为了探究溴氰菊酯乳油液滴在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叶片表面的叠加凝并行为及其动态接触角变化规律,采用纤维细度分析仪和光学接触角测量仪,观测蕹菜各分割部分的叶面形貌特征,测定了25 mg/L溴氰菊酯乳油的表面张力、液滴叠加凝并... 为了探究溴氰菊酯乳油液滴在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叶片表面的叠加凝并行为及其动态接触角变化规律,采用纤维细度分析仪和光学接触角测量仪,观测蕹菜各分割部分的叶面形貌特征,测定了25 mg/L溴氰菊酯乳油的表面张力、液滴叠加凝并前后动态接触角及铺展直径等润湿参数,并依据幂次法则对液滴叠加铺展驱动力成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5 mg/L溴氰菊酯乳油的表面张力为29.02 mN/m;当垂直方向碰撞速率为0.082 6 m/s时,蕹菜叶面5μL等体积液滴会以2种方式发生叠加凝并,即滚入底部吸入凝并和直接顶部吸入凝并,两种方式从叠加开始至凝并形成新液滴的时间分别为0.035 2 s和0.025 1 s;前者凝并成新液滴后接触角减小12.9%,而后者的接触角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最大增幅达27.4%;两种方式叠加凝并形成新液滴的铺展直径随时间的变化分别呈线性关系和符合幂函数关系(幂值α<0.1),据此推测前者(滚入底部吸入凝并方式)是完全由表面张力梯度导致的超铺展行为,后者(直接顶部吸入凝并方式)是由动态表面张力主导驱动的铺展行为,前者药液在蕹菜叶片表面的铺展效果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氰菊酯 乳油 蕹菜叶片 液滴叠加凝并 动态接触角 铺展直径
下载PDF
菠菜叶面溴氰菊酯液滴的叠加凝并过程与施药效果
3
作者 陆军 金天澍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84-588,共5页
[目的]探究溴氰菊酯药液液滴在菠菜叶片表面的叠加凝并过程及其对施药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量溴氰菊酯液滴的表面张力、液滴叠加前后动态接触角及铺展直径等润湿参数。[结果]溴氰菊酯乳油稀释400倍后药液液滴的表... [目的]探究溴氰菊酯药液液滴在菠菜叶片表面的叠加凝并过程及其对施药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量溴氰菊酯液滴的表面张力、液滴叠加前后动态接触角及铺展直径等润湿参数。[结果]溴氰菊酯乳油稀释400倍后药液液滴的表面张力为39.63 m N/m;当液滴高度为8 mm,液滴撞击速度为0.073 m/s时,菠菜叶面等体积(4~6μL)液滴在垂直方向叠加碰撞会出现3种行为:即单方向撞击相邻液滴凝并,中间间隙撞击相邻液滴凝并,单方向撞击相邻液滴不凝并;前2种叠加凝并成新液滴后接触角均减小,减幅在34.69%~40.5%范围内,而后者叠加凝并形成的新液滴,其接触角增大,增幅在6.47%~14.2%;当相邻液滴间距L≤0.69 mm时,液滴单方向撞击会与相邻液滴凝并,当相邻液滴间距L≥0.77 mm时,液滴单方向撞击不会与相邻液滴凝并。[结论]中间间隙撞击相邻液滴凝并行为是3种叠加凝并行为中铺展直径增幅最大的,增幅达到152.09%,其施药效果优于另外2种叠加凝并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氰菊酯 液滴叠加凝并 菠菜叶片 动态接触角 铺展直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