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脱水中的一些物理问题 被引量:2
1
作者 黄骝 华有年 《物理》 CAS 1975年第4期215-220,共6页
关键词 油水界面 油层 等值电阻 乳状液 极板对 油水接触面 液体-液体界面 生产层 原油 水淹 矿物燃料 石油
下载PDF
地下原油贮库中的爆炸影响
2
作者 D.E.shaw M.N.plooster +1 位作者 R.D.Ellison 钟永贵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1982年第3期56-65,共10页
利用机械提取洞室贮存原油,如果该洞室内有空气,在装油、放空、和接着又装油期间,可能引起碳氢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文中分析了潜在引爆源和可能成为爆炸混合气体的碳氢气体扩散条件。讨论了引起急爆和爆燃的压力,时间和时间——温度... 利用机械提取洞室贮存原油,如果该洞室内有空气,在装油、放空、和接着又装油期间,可能引起碳氢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文中分析了潜在引爆源和可能成为爆炸混合气体的碳氢气体扩散条件。讨论了引起急爆和爆燃的压力,时间和时间——温度爆炸条件与油库结构和设备的装置条件。并评述了这些装置的影响,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机械设备(例如泵)是引起爆炸的最大危险,但是设计措施能减轻这样的危险。同时也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洞室没有清除空气,油库洞室的设计条件应考虑爆炸荷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空气 工业气体 油气形成 爆炸波 碳氢化合物 洞室 矿物燃料 石油 升压时间 盐岩 燃烧气体 油水接触面 液体-液体界面 油水界面 地下
下载PDF
水-油界面上聚合物单链的动态性质及疏水相互作用
3
作者 杨京法 赵江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25-1330,共6页
通过荧光关联光谱研究了不相容的水-油界面上聚乙二醇单链的横向扩散运动,系统地研究了PEO单链的扩散运动速率随着水溶液中电解质NaCl浓度的升高的变化规律,发现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扩散系数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油相的黏度,说明NaCl浓度的升... 通过荧光关联光谱研究了不相容的水-油界面上聚乙二醇单链的横向扩散运动,系统地研究了PEO单链的扩散运动速率随着水溶液中电解质NaCl浓度的升高的变化规律,发现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扩散系数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油相的黏度,说明NaCl浓度的升高增强了聚合物链与烷烃油相的疏水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液体界面 聚合物单链 疏水相互作用 单分子荧光
原文传递
油船防止油污设施配置 被引量:1
4
作者 潘太品 《中国船检》 2002年第2期58-59,共1页
本人在最近的检验中较多地接触到5000载货吨以下的新建油船.这类船参加国内运输,运送汽油、柴油等,类似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以下简称防污公约)所指的"从事特定贸易"的船舶,并设置了足够容积的专用压载舱.... 本人在最近的检验中较多地接触到5000载货吨以下的新建油船.这类船参加国内运输,运送汽油、柴油等,类似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以下简称防污公约)所指的"从事特定贸易"的船舶,并设置了足够容积的专用压载舱.1999年<非国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以下简称99法规)要求设置双层底舱,而绝大部分船将其作为专用压载舱.为合理规范此类船有关防止油污染的设施配置,对"99法规"的相关条款是否可以进行必要的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油水舱 排油监控 油水界面 货油舱 船舶结构 油水接触面 液体-液体界面 液舱 液货船 油船 洗舱水 设施配置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interfacial evaporation on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f falling liquid film
5
作者 王补宣 张金涛 彭晓峰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1年第2期123-130,共8页
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data and estimation of the order of magnitude for interfacial mass diffusion have demonstrated that considerable excess evaporation exists on the free interface of falling liquid film, and tha... 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data and estimation of the order of magnitude for interfacial mass diffusion have demonstrated that considerable excess evaporation exists on the free interface of falling liquid film, and that the capillary pressure caused by surface tension is the driving force of this excess interfacial evaporation, which we called the “capillarity-induced interfacial evaporation”. By correlat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 empirical expression of the effective capillary radius, r\-e, is obtained with which the evaporative rate formula we derived and reported previously has been modified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of the critical heat flux for film breakdown. Comparisons with the available predicting models show that our modified equation can predic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ith much lower relative dev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lling liquid film interfacial evaporation of liquid film CAPILLAR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