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究竟谁人“不素餐”?——《伐檀》解惑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周锡(韋复)
-
机构
中国香港
-
出处
《诗经研究丛刊》
2002年第2期293-295,共3页
-
文摘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是《魏风·伐檀》的首章,其馀两章只是变换个别字眼反覆咏唱。本诗乃《国风》之名篇,数千年间,引用者绵延不绝,近代以来,更是几乎凡文学读本必入选。
-
关键词
不稼不穑
字眼
诗义
素餐
国风
涟猗
读本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涟漪”考证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胡庆英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
出处
《华中人文论丛》
2013年第1期70-73,共4页
-
文摘
本文以双音节词语"涟漪"的语义和结构特征为研究重点,旨在理清该词从"涟猗"至"涟漪"的发展脉络,并从连绵词的产生方式、特点,复合词的界定等方面,说明"涟漪"是一个同义联合的合成词,即,"涟"、"漪"都是含有实义的词根,"涟漪"不是连绵词。
-
关键词
涟猗
涟
漪
合成词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双音词在凝固过程中偏旁的同化现象
- 3
-
-
作者
刘剑三
-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5期89-92,共4页
-
文摘
汉语的词在演变过程中,从音节上看,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由单音到双音发展。在甲骨文时代,单音词占了绝对优势,而现在,这种局面则完全颠倒了过来。这是由于许多原来单音的词,后来变成了双音词。在这种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双音结构中按理说不应有某个偏旁的其中一个字,因受另一个字偏旁的影响,增加或改换了偏旁,从而使两个字的偏旁归于一致。我们把这称为偏旁的同化现象。
-
关键词
偏旁
双音词
同化现象
凝固过程
朱砂
涟猗
单音词
表意功能
《文选》
不确切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含情脉脉的气氛
- 4
-
-
作者
杨汝絅
-
出处
《当代文坛》
1985年第6期48-49,共2页
-
文摘
在抒情诗中,有些组成部分并不直接用以抒情,它们只是对抒情内容作引发、疏导,为抒情作映衬或铺垫,或者为诗情的流动开凿一个合宜的河床。抒情诗中气氛的表现就常常起这样的作用。《九歌·湘夫人》的开头唱道—— 帝子降兮北渚, 目眇眇兮愁予。女神降落在北岸沙洲上,焦急等待着心上的人,望眼欲穿。紧接下去忽然来了这么一句——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
关键词
抒情诗
帝子
流沙河
蒹葭
涟猗
诗经
鸡鸣
岸沙
中气
破壳而出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涟·直·沦”
- 5
-
-
作者
黄瑞云
-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52-52,共1页
-
文摘
《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河水清且直猗”、“河水清且沦猗”,毛传:“风行水成文曰涟”、“直,直波也”、“(沦),小风水成文如轮也”。后世注家多从毛传而更加简单,通常注作“涟,风在水上吹起的微波。直,直波。沦,小波。”然而把“涟、直、沦”看成名词是说不通的,连词“且”
-
关键词
毛传
小风
伐檀
魏风
上吹
“清”
水波
涟猗
小波
注家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