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带债务、不真正连带债务与债权人保护的检讨和反思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文涛 《河北法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2-139,共18页
连带债务的发生以当事人之间客观存在之连带关系为事实基础,其规范意旨不简单是债权人保护,而且还兼顾债务人利益。基于后者,在涉他效力层面连带债务会减损债权人利益;在内部效力层面形成复杂的债务人求偿关系。与此相比,不真正连带债... 连带债务的发生以当事人之间客观存在之连带关系为事实基础,其规范意旨不简单是债权人保护,而且还兼顾债务人利益。基于后者,在涉他效力层面连带债务会减损债权人利益;在内部效力层面形成复杂的债务人求偿关系。与此相比,不真正连带债务之涉他效力一般止于清偿事项,债权人能获得更充分之救济;而且债务人之间一般无求偿关系,省却繁琐求偿之诉累。在我国《民法典》适用过程中,法定连带债务一般以债务人之间客观存在之连带关系事实为基础,如财团共同体、合作共同体、意思联络共同体等。连带债务可以存在解释为不真正连带债务的空间。连带责任未必绝对等同连带债务,其有解释为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带责任 连带债务 连带关系 不真正连带债务 效力
原文传递
连带债务部分免除涉他效力规则的解释论展开
2
作者 孙鹏 严璐铭 《北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63,共13页
为统一对于连带债务部分免除涉他效力的不同认识与裁判差异,《民法典》第520条第2款采纳了限制绝对效力模式,在尊重当事人真实意思的基础上实现对连带债务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平衡,从而克服绝对效力模式偏向于维护其他连带债务人利益以及... 为统一对于连带债务部分免除涉他效力的不同认识与裁判差异,《民法典》第520条第2款采纳了限制绝对效力模式,在尊重当事人真实意思的基础上实现对连带债务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平衡,从而克服绝对效力模式偏向于维护其他连带债务人利益以及相对效力模式偏向于维护债权人利益的不足。被免除债务的债务人应向债权人正确披露其在连带债务内部应承担的份额,否则构成对债权人的欺诈,债权人可援引《民法典》第148条撤销部分免除的法律行为;即便债权人未行使撤销权,被免除债务的债务人也应承担其对债权人造成的信赖利益损失。债权人和被免除债务的债务人还负有将免除事项向其他连带债务人通知的义务,以避免其他连带债务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多余清偿。此外,债权人对部分债务人免除债务的行为,并不会对其他连带债务人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对此可类推适用《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第29条第2款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带债务 部分免除 效力 限制绝对效力模式
原文传递
利他法律行为的涉他效力研究
3
作者 杨棋 辜明安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75-485,共11页
利他法律行为是为他人施加利益的行为,其效力的发生无需受利人同意,这种效力被称为利他法律行为的涉他效力。《民法典》在第三人利益合同、债务加入与债务免除三项制度中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规定。这三项利他法律行为可分为两种类型:... 利他法律行为是为他人施加利益的行为,其效力的发生无需受利人同意,这种效力被称为利他法律行为的涉他效力。《民法典》在第三人利益合同、债务加入与债务免除三项制度中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规定。这三项利他法律行为可分为两种类型:合同利他行为与单方利他行为。对于涉他效力宜采取修正的单方行为模式,即利他行为直接发生效力,但受利人得行使拒绝权使受利溯及以往的消灭。效力的撤销与变更可以按受利人是否表示接受该利益分别处理,即受利人接受前应该允许施利人变更、撤销;受利人表示接受后不得被任意变更、撤销,但施利人提前保留相应的权利以及构成法定撤销权时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行为 效力 修正的单方行为模式
下载PDF
实体与程序双重视角下的连带债务涉他效力 被引量:1
4
作者 袁琳 《交大法学》 CSSCI 2022年第3期43-55,共13页
连带债务的涉他效力涉及实体与程序两个维度。我国《民法典》第520条首次对连带债务涉他效力做出规定。除履行、抵销、提存、免除、混同、给付受领迟延等由《民法典》明确规定的(完全/限制)绝对效力事项外,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如提出... 连带债务的涉他效力涉及实体与程序两个维度。我国《民法典》第520条首次对连带债务涉他效力做出规定。除履行、抵销、提存、免除、混同、给付受领迟延等由《民法典》明确规定的(完全/限制)绝对效力事项外,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如提出履行请求、诉讼时效中断、有既判力的判决等较为广泛的“连带债务涉他性”事由。连带债务的涉他效力基于连带债务人具有共同给付目的而产生,原则上不使共同给付目的归于消灭之事由应仅具有相对效力。债权人通过诉讼提出履行请求、诉讼时效中断以及有既判力的判决等事项发生于诉讼过程中,其是否具有涉他效力应当结合民事程序的自身特征、当事人的程序保障以及裁判效力的基本原理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带债务 效力 绝对效力事项 相对效力事项 既判力
下载PDF
连带债务中免除和时效届满的涉他效力模式--从连带性的规范基础出发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中原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CSSCI 2022年第2期25-31,共7页
连带债务的涉他效力应当涵盖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影响。我国对于免除和时效届满均倾向于以限制绝对效力模式为原则。以日本为代表则对免除和时效届满均以相对效力模式为原则。比较法上更为普遍的做法则是区分免除和时效届满,对二者分... 连带债务的涉他效力应当涵盖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影响。我国对于免除和时效届满均倾向于以限制绝对效力模式为原则。以日本为代表则对免除和时效届满均以相对效力模式为原则。比较法上更为普遍的做法则是区分免除和时效届满,对二者分别适用不同的效力模式。差异的根源在于各法域对于连带性的规范基础缺乏统一的认识。连带性的外部规范基础是债权人优位和整体性。连带性的内部规范基础是不当得利和代位权。限制绝对效力模式乃是连带性的规范基础与免除和时效届满的具体特点的最佳结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带债务 免除 诉讼时效 效力
下载PDF
免除部分担保人担保责任的涉他效力研究
6
作者 陈岳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2-35,共4页
多数人对同一债务提供担保的案件中,债权人对部分担保人免除担保责任是否具有涉他效力在理论和实务中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文章通过对连带之债的理论分析,各个担保人构成连带之债,其内部具有相互追偿权,债权人免除部分担保人担保责任时... 多数人对同一债务提供担保的案件中,债权人对部分担保人免除担保责任是否具有涉他效力在理论和实务中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文章通过对连带之债的理论分析,各个担保人构成连带之债,其内部具有相互追偿权,债权人免除部分担保人担保责任时,会对其他担保人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债权人免除部分担保人担保责任时,免除承诺也应当对其他担保人产生效力,其他担保人在相应的范围内减轻或者免除担保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除 共同担保 效力 连带之债
下载PDF
《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的涉他效力探赜:成因、影响与启示
7
作者 孙誉清 王国华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1-17,共7页
《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虽具有涉及第三国效力特点,但涉他效力是特别的立法技术安排和履约监督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的涉他效力对国际海事标准的推行、国际标准的统一和技术进步有积极意义。国际立法过程中,应进... 《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虽具有涉及第三国效力特点,但涉他效力是特别的立法技术安排和履约监督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的涉他效力对国际海事标准的推行、国际标准的统一和技术进步有积极意义。国际立法过程中,应进一步贯彻涉他立法方法。面对未来存在的大量履约问题,中国政府应尽快着手启动履约工作。同时,中国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海事立法,进一步掌握国际话语权。中国法院也应妥善处理具有涉他效力的国际海事条约的适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 效力 国际海事条约 履约
下载PDF
意思自治原则的理论限度——评《论利他法律行为涉他效力的制度建构》 被引量:7
8
作者 葛云松 《北大法律评论》 CSSCI 2011年第2期620-649,共30页
使他人纯获利益的法律行为,其成立或者生效要件中,是否应包括受益人的同意的问题,难以一概而论,必须在具体类型的层面上进行谨慎的分析。其中,受益人的利益保护是考量因素之一,但是并非主要因素。在通常情况下,合意模式而非修正的单方... 使他人纯获利益的法律行为,其成立或者生效要件中,是否应包括受益人的同意的问题,难以一概而论,必须在具体类型的层面上进行谨慎的分析。其中,受益人的利益保护是考量因素之一,但是并非主要因素。在通常情况下,合意模式而非修正的单方行为模式是最好的规范模式。法律行为的涉他效力问题,不可能从意思自治原则出发,用一个统一的理论来说明,更不可能发展出一套统一的规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思自治原则 法律行为的效力 法律行为 债务免除 合同 悬赏广告
原文传递
物权债权区分理论的质疑 被引量:23
9
作者 刘德良 许中缘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0-107,共8页
民事权利具备涉他性效力的正当基础在于该权利能够为他人知晓或识别,亦即权利具有可公示性。鉴于成本与效率等方面的原因,公示制度仅在物权法领域内被广泛适用,从而可以使物权呈现出涉他性效力,而没有在债法领域获得广泛的适用,因而无... 民事权利具备涉他性效力的正当基础在于该权利能够为他人知晓或识别,亦即权利具有可公示性。鉴于成本与效率等方面的原因,公示制度仅在物权法领域内被广泛适用,从而可以使物权呈现出涉他性效力,而没有在债法领域获得广泛的适用,因而无法使一般债权呈现出涉他性效力;现行的物权债权区分理论正是以此种认识为基础的。随着权利公示制度的完善与公示技术的发展,债权公示的可行性正在逐步提高,债权在很多情形中也能产生涉他性效力。另一方面,物权也并非在任何情形中都具备涉他性效力。债权与物权在本质上都是支配权,以是否具有支配为依据区分物权与债权的理由并不充分。由此其能否继续充任未来民法典体系构建之基础值得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 债权 效力 权利公示 物权与债权的区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