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梁素海湖泊冰消融过程的现场观测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岩 李畅游 +2 位作者 史小红 裴国霞 乔玲敏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42,共5页
为了研究湖泊冰消融过程中的水文特征,以内蒙古乌梁素海湖泊为研究对象,对湖泊冰消融过程中气温、冰温、水温和冰厚度进行连续观测,以分析冰温和水温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并建立冰厚度与累积正积温间的关系。用冰钻钻取6根处于不同消融时... 为了研究湖泊冰消融过程中的水文特征,以内蒙古乌梁素海湖泊为研究对象,对湖泊冰消融过程中气温、冰温、水温和冰厚度进行连续观测,以分析冰温和水温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并建立冰厚度与累积正积温间的关系。用冰钻钻取6根处于不同消融时期的冰芯样品,测定其表观密度,并从冰的晶体类型、表面特征、冰体透明度、气泡形态和气泡数量等方面分析冰柱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气温是影响冰温变化的主要因素,但冰温的变化过程滞后于气温的;冰下水的温度稳定在-0.20^-0.35℃,不受气温的影响。湖冰消融期冰的表观密度为611.5~920.3kg/m3,小于纯冰的密度,其随着冰层的消融而减小;且冰层上部密度小于中下部的,这主要冰融水沿孔隙下渗有关;随着湖冰的消融,冰的晶体类型、冰表面特征、冰体透明度、气泡形态和气泡数量等方面均有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消融过程 水文 观测
原文传递
冬季覆盖海冰条件下海冰消融过程水盐变化分析
2
作者 武林红 陶军 +2 位作者 张化 许映军 常志云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0-563,共4页
众多国家和地区对非常规水源利用一直给予研究和重视。冬季海冰覆盖条件下,融水质量变化特征不同于常规灌溉,研究和掌握其规律对咸水冰资源综合利用十分重要。利用冬季室外冰柱、土柱实验,以实时监测海冰消融全过程为手段,深入分析冬季... 众多国家和地区对非常规水源利用一直给予研究和重视。冬季海冰覆盖条件下,融水质量变化特征不同于常规灌溉,研究和掌握其规律对咸水冰资源综合利用十分重要。利用冬季室外冰柱、土柱实验,以实时监测海冰消融全过程为手段,深入分析冬季覆冰条件下海冰融水水量及总盐动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下午15时左右;覆盖海冰条件下,海冰消融入渗过程分为集中排盐、深度脱盐、淡水入渗三个阶段。实验结果可为冬季覆冰或咸水结冰灌溉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海冰 消融过程 水盐变化 滨海地区
下载PDF
HL—1M等离子体氢弹丸的消融
3
作者 冯震 郑银甲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年报》 1999年第1期30-32,共3页
弹丸在等离子体中主要受电子的直接作用,在强磁场下由于电子的回旋半径远小于弹丸半径,外层被电离的粒子跟随磁力线运动。形成的消融物(H2+H1+H^++e)雪茄形云层其内部一般认为处于局部热力学平衡(LTE),并沿磁力线被拉长。消融... 弹丸在等离子体中主要受电子的直接作用,在强磁场下由于电子的回旋半径远小于弹丸半径,外层被电离的粒子跟随磁力线运动。形成的消融物(H2+H1+H^++e)雪茄形云层其内部一般认为处于局部热力学平衡(LTE),并沿磁力线被拉长。消融过程伴随着光的发射,少量电离的原子发出可见的轫致辐射,而云内部的大部分中性原子在碰撞激活后发出可见光(Hα线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D相机 多发弹丸 HL-1M托卡马克装置 氢弹丸 等离子体 消融过程
下载PDF
HL—1M多发弹丸注入的CCD摄像触发方式的改进
4
作者 李承跃 郑银甲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年报》 1999年第1期26-27,共2页
多发弹丸加料是为稳态聚变堆提出的,它可以控制放电等离子体密度分布,改善约束性能和提高密度极限,是国际受控核聚变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验中CCD相机可以用于研究弹丸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许多复杂物理现象,用它拍摄弹丸在等... 多发弹丸加料是为稳态聚变堆提出的,它可以控制放电等离子体密度分布,改善约束性能和提高密度极限,是国际受控核聚变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验中CCD相机可以用于研究弹丸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许多复杂物理现象,用它拍摄弹丸在等离子体中消融云的照片是研究弹丸消融过程极其有效的手段。1999年用改进后的8发氢弹丸加料系统在水平方向上注入HL-1M等离子体,用SensiCam360LF型CCD相机在弹丸发射线连接法兰轴线上端,进行弹丸消融云的拍摄,观察弹丸的消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1M托卡马克装置 弹丸注入 加料 消融过程 Hα光谱 触发方式 CCD相机
下载PDF
采煤沉陷区冻结滞水消融过程中土壤水分变化规律
5
作者 包斯琴 高永 +4 位作者 丁延龙 罗凤敏 吕新丰 单玉兵 王剑然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08-613,共6页
冻结滞水的倒置富水性和双向融化特性,使其消融过程中土壤水分迁移动向发生变化。采用烘干法,对采煤沉陷区不同立地类型冻结滞水消融过程中的土壤含水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随着融化时间的延长,采煤沉陷区阴坡土壤含水率峰值沿着... 冻结滞水的倒置富水性和双向融化特性,使其消融过程中土壤水分迁移动向发生变化。采用烘干法,对采煤沉陷区不同立地类型冻结滞水消融过程中的土壤含水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随着融化时间的延长,采煤沉陷区阴坡土壤含水率峰值沿着垂直方向逐渐向下推移。冻结滞水融化第2天和第5天,土壤含水率峰值出现在0~10 cm土层;融化第8天土壤含水率最大值出现在20~30 cm土层;融化第11、14和17天土壤含水率最大值均出现在50~60 cm土层;(2)采煤沉陷区沟坡地冻结滞水融化第2天和第5天土壤含水率峰值均出现在20~30 cm土层;融化第8、11、14和17天土壤含水率最大值均出现在30~40 cm土层;(3)采煤区和非采煤区的冻结滞水含水率峰值在冻土层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滞水 土壤含水率 消融过程 采煤沉陷区
下载PDF
2000-2016年青海湖湖冰物候特征变化 被引量:20
6
作者 祁苗苗 姚晓军 +4 位作者 李晓锋 安丽娜 宫鹏 高永鹏 刘娟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32-944,共13页
湖冰物候特征是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器。基于2000-2016年青海湖边界矢量数据,结合Terra MODIS和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及气象数据,利用RS和GIS技术综合分析青海湖湖冰物候特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青海湖开始冻结、... 湖冰物候特征是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器。基于2000-2016年青海湖边界矢量数据,结合Terra MODIS和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及气象数据,利用RS和GIS技术综合分析青海湖湖冰物候特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青海湖开始冻结、完全冻结、开始消融和完全消融的时间分别为12月中旬、1月上旬、3月中下旬和3月下旬至4月上旬,平均封冻期和平均完全封冻期为88 d和77 d,平均湖冰存在期和平均消融期为108 d和10 d。(2)近16年间青海湖湖冰物候特征各时间节点变化呈现较大的差异性。湖泊开始冻结日期相对变化较小,完全冻结日期呈先提前后推迟的波动趋势,开始消融日期呈先推迟后提前的波动趋势,完全消融日期在2012-2016年呈明显提前趋势。青海湖封冻期在2000-2005年和2010-2016年呈缩短趋势,但减少速率慢于青藏高原腹地的湖泊。(3)青海湖冻结和消融的空间模式相同,即湖冰形成较早的区域则消融较早,且前者持续时间(18~31 d)整体上大于后者(7~20 d),二者相差约10 d。(4)冬半年负积温大小是影响青海湖封冻期的关键要素,但风速和降水对青海湖湖冰的形成和消融亦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冰 物候特征 冻结—消融过程 MODIS 青海湖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部不同季节积雪过程对地表能量和土壤水热影响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文静 罗斯琼 +2 位作者 郝晓华 王景元 王宇轩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5-471,共17页
选取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东部玛曲、玛多和垭口3个野外站点的观测资料,针对不连续积雪过程,研究高原东部不同季节的积雪过程对地表能量和土壤水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积雪高反照率的影响,高原东部地区各季节降雪后净短波辐射减小,净辐射... 选取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东部玛曲、玛多和垭口3个野外站点的观测资料,针对不连续积雪过程,研究高原东部不同季节的积雪过程对地表能量和土壤水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积雪高反照率的影响,高原东部地区各季节降雪后净短波辐射减小,净辐射较降雪前减小60%~140%;积雪积累期内感热、潜热及土壤热通量均减小,感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出现负值。春、秋两季积雪过程中,能量以感热、潜热和土壤热通量三种形式分配;冬季积雪过程中能量以感热和土壤热通量分配为主,潜热通量较小,日均值在10 W·m^(-2)左右;而夏季积雪消融期潜热通量较大,日均值可达80 W·m^(-2)左右。各季节积雪的反复积累和消融过程对大气及土壤均以降温作用为主。秋季降雪后,气温和浅层土壤温度降低,当土壤温度降到冰点以下时,土壤提前进入冻结期;而春季降雪后,则可能使得正在发生融化的土壤又再次冻结。冬季晴天积雪过程中,在积雪积累期,积雪对土壤起增温作用,0~20 cm土壤温度日均值升高1~2℃,导致浅层冻结土壤融化,土壤含水量略增加,在消融期,积雪对土壤仍起降温作用;而冬季阴天积雪对土壤均为冷却作用。夏季积雪积累期较短,降雪对土壤同样起明显的降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季节积雪 积累与消融过程 地表能量通量 土壤水热
下载PDF
羌塘高原核心区2013-2014年土壤温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8
作者 祁威 张镱锂 +3 位作者 刘林山 王兆锋 丁明军 赵志龙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75-2087,共13页
基于羌塘高原核心区布设的19套土壤温湿度仪器和3个自动气象站2013年9月-2014年10月间的监测数据,分析羌塘高原核心区不同站点在1 cm、10 cm、20 cm深度处的土壤温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站点1 cm、10 cm、20 c... 基于羌塘高原核心区布设的19套土壤温湿度仪器和3个自动气象站2013年9月-2014年10月间的监测数据,分析羌塘高原核心区不同站点在1 cm、10 cm、20 cm深度处的土壤温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站点1 cm、10 cm、20 cm深度土壤的日均温在-16.27~17.18℃之间波动,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温度变幅逐渐减小。(2)站点间的日均温差最大不超过12.82℃,主要受海拔与纬度的影响。昼夜变化呈现升温快,降温慢的特征。(3)不同深度的土壤平均最冷月均温为-12.69℃,最暖月均温为13.15℃,土壤日平均温度的年际变幅在30℃左右。在土壤冻结/消融过程中土壤温度的变异系数很高,表层更加明显,且消融过程变异性比冻结过程更强。(4)在月尺度上土壤1 cm日平均温度与气温的相关性最强,可达到0.99以上。研究将有助于填补该地区土壤温度数据的空白,对认识该区域冰冻、消融交替过程中土壤热量迁移的连续变化也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高原 土壤温度 冻结消融过程 水热交换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基于测量脉冲反馈信号的组织电穿孔动态过程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姚陈果 刘红梅 +3 位作者 董守龙 赵亚军 吕彦鹏 马剑豪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75-583,共9页
为深入研究脉冲电场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机制,通过在脉冲处理全过程施加低压测量脉冲的方式,探究了组织电穿孔过程的动态变化,分析了组织的电容效应、电穿孔过程中的形成与释放。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组织作为电阻电容性负载,在脉冲电场... 为深入研究脉冲电场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机制,通过在脉冲处理全过程施加低压测量脉冲的方式,探究了组织电穿孔过程的动态变化,分析了组织的电容效应、电穿孔过程中的形成与释放。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组织作为电阻电容性负载,在脉冲电场作用下发生复杂电穿孔形式(可逆电穿孔、不可逆电穿孔),脉冲参数大小可调控所诱导发生的电穿孔形式,在传统脉冲(脉冲宽度为100μs,重复频率为1 Hz,电场强度为100~1 000 V/cm)作用下,随着脉冲个数增加,电穿孔程度增加,组织由可逆电穿孔向不可逆电穿孔形式转变;同时,脉冲期间电穿孔的释放主要发生在ms级时间内,1 s时间后以不可逆电穿孔占主导形式。综上所述,通过测量脉冲反馈信号的分析进一步了解了脉冲与生物组织或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建议通过此反馈信号来建立电穿孔效果实时评估体系,结合实际的电场分布、热场分布以及电穿孔消融阈值,从而更加准确地模拟脉冲电场作用下的处理效果,为进一步深入了解脉冲电场作用下组织的生物电效应,推进脉冲电场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穿孔 组织消融过程 脉冲电场 测量脉冲 反馈信号 IRE 不可逆电穿孔
下载PDF
慢径消融过程中交界性心动过速的频率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玉红 刘利平 《山西临床医药》 2001年第11期842-843,共2页
目的 :探讨成功消融慢径时出现的交界性心动过速的频率特征。方法 :4 3例确诊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AVNRT)的患者。经心脏彩超及临床证实无其它器质性心脏病。按常规消融慢径的方法行房室结改良。结果按放电过程中出现的交... 目的 :探讨成功消融慢径时出现的交界性心动过速的频率特征。方法 :4 3例确诊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AVNRT)的患者。经心脏彩超及临床证实无其它器质性心脏病。按常规消融慢径的方法行房室结改良。结果按放电过程中出现的交界性心动过速的频率将病例分为三组。观察不同组别的成功率及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结果 :交界性心动过速频率为 80 bpm~ 10 0 bpm组 :成功率 7例 ( 16.3 % ) ,室房阻滞 1例 ( 14 .3 % ) ,无房室阻滞发生 ;频率为 10 0 bpm~ 12 0 bpm组 :成功率 2 5例 ( 5 8.1% ) ,室房阻滞 9例 ( 3 6.1% ) ,房室阻滞 2例 ( 8.0 % ) ;频率为12 0 bpm~ 14 0 bpm组 :成功率 11例 ( 2 5 .6% ) ,室房阻滞 7例 ( 63 .6% ) ,房室阻滞 1例 ( 9.0 % )。结论 :在 AVNRT的消融过程中出现中等频率的交界性心动过速预示着更高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交界性心动过速 频率特征 慢性消融过程
下载PDF
HL—1M弹丸形状和云结构研究
11
作者 郑银甲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年报》 2001年第1期136-136,共1页
关键词 HL-1M装置 托卡马克装置 弹丸形状 云结构 消融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