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房室结双径路导管射频消融中的交界性心律现象 被引量:6
1
作者 卢才义 胡大一 +5 位作者 王乐信 丁燕生 郗晓红 刘宣力 黄从春 毛树森 《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4年第1期19-20,共2页
采用下位或后位法对10例房室结双径路并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慢径路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改良,结果在消融成功的10次放电中100%发生了交界性心律(JR)现象,而在消融不成功的114次放电中JR的发生率仅为7.9%。因此,慢... 采用下位或后位法对10例房室结双径路并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慢径路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改良,结果在消融成功的10次放电中100%发生了交界性心律(JR)现象,而在消融不成功的114次放电中JR的发生率仅为7.9%。因此,慢径路消融过程中JR的发生与消融电极的定位准确性有关,提示JR有可能成为术中监测慢径路消融是否有效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双径路 心律 消融射频 心动过速
原文传递
中间隔右侧旁道的特殊类型──邻希氏束旁道的定位和消融治疗 被引量:3
2
作者 江洪 黄从新 +8 位作者 李庚山 王晋明 许家 陈元秀 唐其柱 漆曙辉 陈芳 王小红 左进 《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4年第4期188-190,共3页
报道6例中间隔右侧旁道的特殊类型──邻希氏束旁道的射频消融治疗,心内标测和消融证实该类旁道位于中间隔右侧的前上部,邻近希氏束的影象显示其距离在0.5cm以内,有效消融靶点局部电图均记录到H波(≤0.01mV),其振幅... 报道6例中间隔右侧旁道的特殊类型──邻希氏束旁道的射频消融治疗,心内标测和消融证实该类旁道位于中间隔右侧的前上部,邻近希氏束的影象显示其距离在0.5cm以内,有效消融靶点局部电图均记录到H波(≤0.01mV),其振幅明显小于希氏束电图H波振幅,V─A间期短于或等于希氏束电图上的V─A间期,V波与A波之间有旁道电位,强调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放电,6例患者心动过速在放电5s内终止,其中4例出现交界区早搏或短阵交界心律,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停止放电后均恢复窦性心律。笔者提出恢复后的窦性心律无房室传导阻滞是旁道阻断而正常房室传导无损伤的重要依据。连续放电可完全阻断旁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旁道 标测定位 消融射频 临床效疗 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左心室流出道不同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光毅 林佳选 +5 位作者 季亢挺 李嘉 殷日鹏 李岳春 李进 林加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左心室流出道(LVOT)不同部位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VA)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方法。方法研究纳入2006年7月至2015年8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治疗的163例LVOT室性早搏(PVC)/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 目的探讨左心室流出道(LVOT)不同部位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VA)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方法。方法研究纳入2006年7月至2015年8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治疗的163例LVOT室性早搏(PVC)/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根据标测及消融结果分为4个亚组:左冠窦(LCC)组、右冠窦(RCC)组、左冠窦下的左纤维三角(ILCC)组和左右冠窦交界(L-RCC)组。选取同时期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163例右心室流出道(RVOT)PVC/VT患者对比分析,比较RVOT与LVOT及其不同部位PVC/VT的心电图特征并进一步提出鉴别流程。结果LVOT组射频消融成功156例(95.71%),失败7例。4个亚组在激动顺序标测有效靶点心室电位领先程度、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放电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OT组亚组分析显示:①起源于RCC及L-RCC的VA,79.49%患者Ⅰ导联以正向波为主,呈现R、r或m型;LCC组13.04%呈现正向波;ILCC组均不呈现正向波(P〈0.01)。②各亚组在下壁导联及V4~V6导联均呈R型,在aVR、aVL导联均呈Qs型。但R波高度及Qs波深度的分布特征不同:RCC组和L-RCC组92.31%表现为RⅡ〉RⅢ、QSaVR〉QSavL,LCC组和ILCC组79.03%表现为RⅡ〈RⅢ和QSaVR〈QSaVL。③ILCC组71.88%患者V1导联以正相波为主,呈R型;LCC组(57.61%)及RCC组(76.67%)则以负相波为主,呈rs型;L-RCC组在V1导联呈qrS或Qs型伴下降支切迹为其特征性心电图表现。④ILCC组胸前导联移行多数在V1之前,而LCC、RCC及L-RCC组大部分在V2~V3。⑤ILCC组下壁导联R波降支常有切迹(87.50%),而另3组仅2例有R波降支切迹(1.53%)。结论LVOT起源PVC/VT并非罕见,多数经主动脉逆行途径采用常规标测技术普通温控消融导管进行标测与消融安全有效。其不同起源的体表12导联心电图亦有些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生理 室性心律失常 左心室流出道 导管消融射频
原文传递
应用新型多极冷盐水灌注标测与消融导管进行肺静脉隔离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俊 JanKaufmann +3 位作者 CharalamposKriatselis 李劲宏 方丕华 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5年第6期511-514,共4页
目的探索采用新型多极冷盐水灌注标测与消融导管(n MARQ)进行肺静脉隔离(PV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接受10极n MARQ导管射频消融完成PVI。消融术后观察15 min,应用Lasso标测导管检验PVI,必要时再次应用n MARQ导... 目的探索采用新型多极冷盐水灌注标测与消融导管(n MARQ)进行肺静脉隔离(PV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接受10极n MARQ导管射频消融完成PVI。消融术后观察15 min,应用Lasso标测导管检验PVI,必要时再次应用n MARQ导管进行补点消融。记录每根肺静脉标测时间、消融时间、消融能量输出模式和PVI情况。结果共对9例33根静脉进行130次消融,其中左上肺静脉(LSPV)44次(33.8%)、左下肺静脉(LIPV)38次(29.2%)、右上肺静脉(RSPV)24次(18.5%)、右下肺静脉(RIPV)24次(18.5%),平均每根肺静脉消融3.9次。10极电极同时放电消融65次,选择性放电消融65次。Lasso电极检验PVI显示5根肺静脉(15.2%)发生电传导恢复,均为LIPV。平均每根肺静脉标测时间9.9 min、消融时间3.6 min。平均每例患者手术时间134 min,总标测时间37 min,总消融时间13 min,X线累计曝光时间21 min、X线累计曝光剂量35460 m Gy/cm2。消融过程中食管温度报警18次(13.8%),其中LSPV 4次(9.1%)、LIPV 10次(26.3%)、RIPV 4次(16.7%)。消融术后即刻PVI成功率93.9%。术中和术后住院期间无射频消融相关主要并发症发生。结论房颤患者应用新型标测与消融多极导管进行PVI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肺静脉隔离 导管消融射频电流 冷盐水灌注导管 标测 消融
原文传递
EnSite NavX标测指导下与常规X线透视下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孙贤林 徐建 +4 位作者 苏浩 朱红军 范西真 安春生 严激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4期312-314,共3页
目的探讨EnSite NavX标测指导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射频消融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2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被随机分为采用EnSite NavX系统标测指导组和常规透视组(X线)。结果 65例为AVNRT,其中标... 目的探讨EnSite NavX标测指导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射频消融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2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被随机分为采用EnSite NavX系统标测指导组和常规透视组(X线)。结果 65例为AVNRT,其中标测指导组32例,常规透视组33例。所有手术均获得即刻的成功,无手术并发症。与常规透视组比较,标测指导组手术时间长(64.6±12.7 min vs 37.5±13.6 min,P<0.01);而X线透视时间少(27.62±31.5 s vs 324.2±108.3 s,P<0.01),其中有21例(65.6%)未接受X线透视。平均随访6个月均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 EnSite NavX标测指导下AVNRT射频消融安全有效,且显著减少了X线透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ENSITE NavX标测系统 X线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特发性三尖瓣环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和导管消融疗效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舒茂琴 钟理 +8 位作者 冉擘力 宋治远 周扬 刘燕 朱平 李华康 刘建平 仝识非 景涛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4期300-303,共4页
目的探讨三尖瓣环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VAs)的心电图特征及导管消融疗效。方法对本中心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成功行导管消融IVA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共计246例进行了三维标测指导下的导... 目的探讨三尖瓣环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VAs)的心电图特征及导管消融疗效。方法对本中心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成功行导管消融IVA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共计246例进行了三维标测指导下的导管消融术,22例IVAs(19例为室性早搏,3例为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三尖瓣环,即本组三尖瓣起源IVAs占8.9%(22/246)。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34.5±6.8岁。15例(68.2%)起源于三尖瓣环游离壁,7例(31.8%)起源于三尖瓣环间隔部(其中3例在His束附近)。②所有22例三尖瓣环IVAs心电图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以及aVL导联正向或正负双向波。游离壁起源的IVAs较间隔部起源更常存在下壁导联终末部位顿挫、胸前移行导联常在V3之后。③20例消融成功(成功率为90.9%),1例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结论三尖瓣环IVAs并不少见,体表心电图有助于判断起源部位,CARTO指导下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可提高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早搏 三尖瓣环 心电图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经导管心房除颤在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宋治远 何国祥 +3 位作者 迟路湘 史光鉴 舒茂琴 庄国强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0年第4期237-238,共2页
报道 9例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患者在射频消融术中用经导管心房同步电除颤的结果。其中有房颤发作史者 5例 ,余 4例为心内电生理检查时诱发。房颤发作时采用普通电生理导管及消融导管在冠状窦与右心耳间放电。9例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 ,... 报道 9例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患者在射频消融术中用经导管心房同步电除颤的结果。其中有房颤发作史者 5例 ,余 4例为心内电生理检查时诱发。房颤发作时采用普通电生理导管及消融导管在冠状窦与右心耳间放电。9例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 ,平均放电 2 .2次 ,复律成功所需功率为 8.5 6± 4.95J。除 1例需 2 0J转复为窦性心律患者感轻度胸痛外 ,其余仅有心脏轻度震动感。所有患者均未用镇静剂 ,无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除颤、经导管 导管消融射频电流
下载PDF
起源于右冠窦的室性早搏表现为右室流出道起源射频消融一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林伟 张建华 王毅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4期372-373,共2页
1例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Ⅰ呈R型,Ⅱ、Ⅲ、aVF及V4~6呈R型,RⅡ>RⅢ,S aVR>S aVL,V1~2呈rS型,其胸前导联移行区在V2~V3之间,右室流出道间隔部消融成功。之后出现频发另一种形态的室早,其QRS形态特点如下:Ⅰ... 1例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Ⅰ呈R型,Ⅱ、Ⅲ、aVF及V4~6呈R型,RⅡ>RⅢ,S aVR>S aVL,V1~2呈rS型,其胸前导联移行区在V2~V3之间,右室流出道间隔部消融成功。之后出现频发另一种形态的室早,其QRS形态特点如下:Ⅰ呈Rs型,Ⅱ、Ⅲ、aVF及V5~6呈R型,RⅡ>RⅢ,aVL呈Rs型,V1呈RS型,V2呈Rs型,在右冠窦窦底消融成功。结论:通过体表心电图QRS波的形态、振幅、移行、顿挫可初步判断室早起源部位,但最终仍需腔内精确的标测和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室性早搏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体表心电图
下载PDF
温度监测控制在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新春 马长生 +7 位作者 胡大一 商丽华 方全 孙英贤 董建增 刘宣力 王乐丰 刘旭 《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4年第4期179-181,共3页
在7例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人成功射频消融中,使用温度监测控制,发现消融时电极一组织界面温度迅速升高,经过一定时间达到两种稳定的温度状态。即48℃左右(48.7±2.0℃)和70℃左右(66.0±4.8℃)... 在7例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人成功射频消融中,使用温度监测控制,发现消融时电极一组织界面温度迅速升高,经过一定时间达到两种稳定的温度状态。即48℃左右(48.7±2.0℃)和70℃左右(66.0±4.8℃).其输出功率分别为48W和22±10.3(15~35)W(P<0.001)。无论输出功率多少,用7Fr可控大头导管电极,在放电开始后约4s,局部温度可达48℃,而达设定温度(70℃)需10s左右,通过温度监测控制提示:放电5~10s消融不成功,应重新进行标测。此结论与临床观察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射频电流 温度监控 心动过速.室性
原文传递
主动脉无冠窦径路在房室结周房性心动过速消融治疗中的作用
10
作者 丁祥伟 居维竹 +7 位作者 杨兵 陈明龙 张凤祥 郦明芳 陈红武 顾凯 余金波 曹克将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无冠窦(NCC)径路在房室结周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消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共113例进行过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的局灶性房速患者入选本研究。对需在NCC消融的患者以及其他房室结周房速患者的电生理特性和靶点记录图进行... 目的探讨主动脉无冠窦(NCC)径路在房室结周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消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共113例进行过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的局灶性房速患者入选本研究。对需在NCC消融的患者以及其他房室结周房速患者的电生理特性和靶点记录图进行比较。结果在113例局灶性房速患者中,有20例患者起源于房室结周。其中,仅5例(25%)患者需在NCC消融,其余患者均能在右房前间隔消融成功。两类房速在激动模式、右房最早激动点的三维标测特点、房室结周消融终止房速发作所需时间上均无差别。结论大约1/4的房室结周房速需至NCC消融,然而,尚未发现能预测房室结周房速起源位点的临床和电生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房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 射频消融 主动脉无冠窦 房室结
下载PDF
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起源处舒张期电位的分布和意义
11
作者 刘霄燕 赵英杰 +5 位作者 王乐信 楚建民 王靖 郭琦 浦介麟 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4期294-299,共6页
目的分析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起源处舒张期电位(IDPs)的电生理特点,对其可能的致心律失常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选取30例经导管射频消融的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病例组,5例电生理检查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窦性心律下建立右... 目的分析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起源处舒张期电位(IDPs)的电生理特点,对其可能的致心律失常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选取30例经导管射频消融的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病例组,5例电生理检查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窦性心律下建立右室流出道三维电解剖图,分析IDPs的电生理特点及其与消融靶点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患者及1例对照组患者均于右室流出道处记录到IDPs。病例组中IDPs区位于肺动脉环下约1.4±0.3 cm,电解剖面积为1.4±0.3 cm2,最大振幅为0.3±0.1mV,三维电压标测示该区多位于电压移行带(0.5~1.5 mV)。80.0%(24/30)成功消融靶点位于IDPs区内,20.0%(6/30)位于IDPs区边缘。IDPs区内组和边缘组在靶点处局部心室激动时间和起搏相似度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均可记录到IDPs,且消融成功靶点均位于IDPs区内或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右室流出道 室性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舒张期电位
下载PDF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合并房性心动过速10例
12
作者 韩智红 任学军 +1 位作者 汪烨 王云龙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合并有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电生理表现。方法对2009~2011年采用射频消融治疗的典型AVNRT患者290例,分析慢径路消融成功后,仍然能反复诱发出房速的病例特征。结果 10例AVNR... 目的探讨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合并有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电生理表现。方法对2009~2011年采用射频消融治疗的典型AVNRT患者290例,分析慢径路消融成功后,仍然能反复诱发出房速的病例特征。结果 10例AVNRT患者(3.4%)合并存在房速,年龄40.2±14.9岁,9例为女性。在成功慢径消融后,仍可诱发出房速,均行射频消融治疗成功。其中右房后壁(界嵴)房速6例,无冠窦房速1例,三尖瓣环房速3例。结论 AVNRT患者可合并房速,常见部位为右房,以右房后壁为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