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代谢组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揭示消炎利胆方干预慢性肝内胆汁淤积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思敏 黄锦豪 +6 位作者 王德勤 夏玉英 王美琪 石润丰 刘方乐 祝晨蔯 林朝展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08-3420,共13页
本研究拟基于代谢组学、分子对接技术及药理学方法研究消炎利胆方干预1,4-二氢-2,4,6-三甲基-3,5-吡啶二甲酸二乙酯(3,5-diethoxycarbonyl-1,4-dihydro-2,4,6-collidine,DDC)诱导的慢性肝内胆汁淤积(chronic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C... 本研究拟基于代谢组学、分子对接技术及药理学方法研究消炎利胆方干预1,4-二氢-2,4,6-三甲基-3,5-吡啶二甲酸二乙酯(3,5-diethoxycarbonyl-1,4-dihydro-2,4,6-collidine,DDC)诱导的慢性肝内胆汁淤积(chronic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CIHC)小鼠的作用机制。实验通过给予小鼠含0.1%DDC的饲料喂养复制CIHC模型,给予临床等效剂量的消炎利胆方(5 g·kg^(-1))干预后,检测各组小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的含量及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所有动物实验均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ZYD-2021-001)。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各组小鼠血清中内源性小分子代谢轮廓差异,鉴别差异代谢物及富集相关生物途径和分子靶标,并将消炎利胆方中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进一步通过细胞实验验证分子对接的结果。结果表明,消炎利胆方显著降低血清中ALT、AST、AKP和TBIL的含量,减轻肝组织的炎症浸润及肝细胞坏死情况;代谢组学分析中共筛选识别出35个与胆汁淤积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消炎利胆方可显著回调其中12个差异代谢物的水平;代谢通路分析显示消炎利胆方主要通过影响原代胆汁酸生物合成、亚油酸代谢等途径干预CIHC;“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显示细胞色素P4503A4酶(CYP3A4)和细胞色素P4501A1酶(CYP1A1)是消炎利胆方干预CIHC的关键靶点。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消炎利胆方中6个主要活性成分均与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亲和力,进一步通过细胞实验表明消炎利胆方中的3个活性成分能够显著诱导CYP3A4 mRNA的表达。上述研究结果显示,消炎利胆方主要通过干预CIHC小鼠的胆汁酸生物合成途径来改善肝脏组织病变及胆汁代谢障碍,其中,CYP3A4是消炎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炎利胆 慢性肝内胆汁淤积 代谢组学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消炎利胆方辅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施晓黎 顾华娟 陆单丽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第10期709-710,共2页
目的:探究消炎利胆方辅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7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 目的:探究消炎利胆方辅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7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消炎利胆方,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肝功能指标、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消炎利胆方辅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可有效降低其中医症候积分与炎症反应,促进患者肝功能指标及免疫功能恢复正常,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消炎利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免疫功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